海都樓平面圖2024必看攻略!內含海都樓平面圖絕密資料

在將軍澳站會設有兩條線,一條直入「寶琳站」、而另一條則直入「康城站」。 海都樓平面圖 基本上每兩班前往「寶琳站」的列車會有一班前往「康城站」。 海都樓平面圖 不過,實情這個情況已略有改善,事關過往是每三班通往「寶琳站」才有一班「康城站」的列車,但現在卻已改為「2+1」行車安排。

  •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 第三期「緻藍天」,為整個「康城站」最貼近上蓋的項目,面向其中一個已關閉的堆填區及寵物公園。
  • 其中屬於康城站第八期的「SEA TO SKY」是在2015年10月由長實投得發展權,項目補地價金額29.55億元,以可建樓面104.409萬呎計,每呎補地價金額2,830元。
  •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房署做法合理,稱晶片只能讓房署職員在環保斗和其他地方找出所屬單位是否有違規行為和拆除安全的設施,並要求有關住戶作出糾正,或要自費重裝。
  • 外圍的 21 至 23A 座,以 21 至 22 座最近海,部分單位兼享公園及東博寮海峽景觀,叫價居高不下。
  • 至於「F室」單位,最細的「F室」面積是465呎(1座33-60樓F室),跟面積最大473呎(3座5-68樓F室)約有8呎差距。

到2010年1月12日,政府修訂規劃,將住宅樓宇的數目由4幢減至3幢,單位數目由2400個減至2200個。 但區議會拒絕政府建議,並動議當局擱置興建高密度公屋計劃。 同年6月再修訂規劃,提出在通州街計劃興建政府綜合大樓。

海都樓平面圖: 平面圖

日出康城 首個推出的項目為「首都」,由長實及南豐合作發展,早於2009年入伙,提供2,069伙單位。 首都較為人熟知的,是擁有較少見的大戶型單位,包括3房戶及4房戶。 LP10位於LP6旁邊,三面環海、距離海岸僅38米,部分單位擁270度海景。

以兩房單位為例,經過小走廊直入就是兩間睡房,視乎不同期數,部份睡房設及膝窗台增加透光,部份則設三角形窗,盡量拉闊外望景觀。 純兩房設於「1座E、H室」、「2座C-H室」、「25-33座A-D室」、「33A座A-D室」,面積 呎之間。 被視為本港十大屋苑之一、位於鴨脷洲的「海怡半島」,由和黃、長實及港燈合作發展。 前身為「鴨脷洲發電廠」拆卸後,重建成今日的「海怡半島」,共分四期發展,合共由34座物業組成,提供9,812個住宅單位。

海都樓平面圖: 屯門 平面圖

如此高密度的設計,大家擔心日後繁忙時間等電梯會否迫爆? 第二座開則上呈大V形向內園伸延,AB翼設於一邊、而CD翼則設於另一邊。 雖則說這裡每層共用四部電梯,但實情電梯會分高低座。 除了一部電梯會貫穿1-38樓外,有三部電梯會服務低座也就是「1-20樓」;另有三部電梯則會服務高座「21樓-38樓」。 所以若對景觀、間隔沒有太大要求,純粹希望求使用上的方便,購買20-21樓單位較划算。 住在20樓的住戶,早上落樓可以由高位落𨋢;亦可選擇搭高座電梯,再向下走一層樓層回家;住在21樓的住戶,若遇上高座塞爆電梯時,可考慮往下走一層至20樓搭低層電梯。

裝修佬 1,500 張裝修平面圖資料庫是全港最齊的平面圖庫存,您可以在這裡搜尋各屋苑大廈的參考平面圖。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海都樓(Hoi Tao Building)位於香港堅尼地城卑路乍街7-11號,於 1966 年 6 月 入伙。 屋苑共有 3 座物業,合共提供 323 個單位。

海都樓平面圖: 間隔 + 平面圖

「峻瀅」第二期則於2015年才開售,當時一手新例已經實施。 項目共由三座組成,第一及二座共39層,而第三座則40層高,合共872個單位,同樣都只提供兩房及三房戶型,面積由 呎之間。 位置上,最能跟「海茵莊園」比較的二手樓,肯定是在樓盤毗鄰的「峻瀅」。 「峻瀅」前身都為「東洋鋁鋼廠」,也屬於由工業用地改劃成的住宅項目。 不過項目均以兩房及三房為主,較「海茵莊園」主打開放式及一房有分別,細單位在總價效應下,呎價往往會放大的前提下,「峻瀅」二手均價只能作局部參考。 至於區內的長遠供應還有「將軍澳137區」,由上屆特首梁振英提出在「將軍澳堆填區以南」的用地,興建35,000個住宅單位,這幅地佔地80公頃,暫為儲存公眾填料的臨時填料庫。

海都樓平面圖

其中屬於康城站第八期的「SEA TO SKY」是在2015年10月由長實投得發展權,項目補地價金額29.55億元,以可建樓面104.409萬呎計,每呎補地價金額2,830元。 據當時招標條款,發展商需自訂入場價,並提供予港鐵最少15%分紅,港鐵也因應當時市況,容許中標發展商在取得入伙紙時才繳付入場費。 不少2房或開放式單位都很受小家庭、年輕夫婦、投資客歡迎。 第2座有標準單位樓層一層有32伙,密度頗高,第2座設6部升降機,其中3部專接載18至20層的住戶。 第1座標準單位樓層一層有16伙,設4部升降機。 發展商九龍建業示範單位九龍彌敦道750號始創中心9樓預計關鍵日期2022年8月31日屋苑設計為英式莊園風格,會所設宴會廳、餐飲區、24小時健身室、室內籃球場、多媒體投射遊戲區、30米長戶外游泳池等。

海都樓平面圖: 相關文章

城規會在2017年批准興建兩座物業,合共1,518個單位,當中實用面積少於431呎的單位更大佔1,320個,另提供149個私家車車位。 「海茵莊園」兩座物業合共提供1,556個單位,預計關鍵日期2022年8月31日,相當於樓花期約10個月,樓花期較短。 樓盤最大特色是主打蚊型單位,開放式及一房單位佔全盤逾90%,其中開放式單位面積更低見200呎起。 西貢區的康城@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3,47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0,575人。

位置上較近24小時有蓋行人通道,單位景觀不受第2座影響,例如A1及B1室,望向環保大道,主要是街景、樓景。 海都樓平面圖 而其中A3至A7室皆屬開放式單位,向東北,望白石角一帶。 B2室為1房單位,面積321平方呎,不是正望大廳,低層住戶望園景。 海都樓平面圖 B3至B7室向西南,同A1、B1室一樣望環保大道。 至於A8至9及B8至9室,皆為1、2房戶型,景觀開揚點,例如B8室,是428平方呎標準樓層中最大2房戶型,門口有玄關,主人房有工作平台,亦有L窗,但可能擺放家具上要多花心思。 標準單位方面,2房連儲物室單位共有120伙,實用面積最細為402平方尺,所有2房單位的儲物室都有窗戶 ; 連平台或天台特色單位之中,有4伙屬3房單位,實用面積最細為839平方尺。

海都樓平面圖: 相關新聞

面積較細的781呎單位,廚房呈長方形設計,外接的氣窗也較容易開啟;反觀同一柱面積較大的786呎單位,洗手盆後方會多了少量空間,擺放空間會略增,但氣窗卻不容易開啟。 開則上都是入屋經過長走廊旁設有一個約18呎的儲物室,之後直入就是客飯廳,面積尚算方正實用類別,梗廚設於客飯廳的右手邊,附近也設有一間房。 其中這款廚房的窗,就被批評有點難開啟,買家需自己衡量好壞,另外一間客房及套房則設於客飯廳另一邊,當中套房面積成為了73呎及753呎的最大分野。 面積較大的753呎單位,主人房連套廁的面積達162呎,在套廁外會多設一個小凹位。

海都樓平面圖

一貫長實 90 年代起樓作風,海怡半島全數單位均採用鑽石廳設計,和長實旗下其他十大屋苑(嘉湖山莊、麗港城等)一樣,樓底普遍 8 呎 2 高。 海怡半島 4 期又名為「御庭園」,25 至 28 座主要有玉桂山山景、29 至 31 座北望鴨脷洲邨景、32 至 33 座則有內園景,同時望到海怡東商場。 4 期較接近鴨脷洲市區和地鐵站,離海景較遠,要極高層才能遠眺海峽,兼享山海兩景;4 期亦是唯一一期不提供頂層相連特色戶,樓價在於屋苑中算是低水。 外圍的 21 至 23A 座,以 21 至 22 座最近海,部分單位兼享公園及東博寮海峽景觀,叫價居高不下。 2 期也是屋苑「住戶俱樂部」的所在地,位於 13 座側,設有戶外泳池,為 2 期單位(除 15 座外)提供池景,亦令部分 11 至 13 座單位,兼享近池景和遠海景。 2 期除了有狹長的漁港景,部分座數遠眺遼闊的「東博寮海峽」,海天一色的景致,展現全海景之壯觀。

海都樓平面圖: 單位數目

政府在2016年展開了研究,探討能否在「將軍澳137區」興建住宅的可能。 發展局早前回覆立法會議員時指出,把「油塘工業區」的混凝土廠重置到137區,但合約只營運至2029年,該用地最快於2030年才有居民入住,故不會影響房屋供應的時間。 但這也代表在2030年後,十年後新增住戶會令區內的配套更形惡化。 以至部份高層單位會望到「將軍澳第137區」。 由於該用地是以臨時撥地形式批出,而有效期至今年年底,發展局研究把用地開放供市場競投,作為營運混凝土廠,今年會完成混凝土廠選址研究,最快於2024年投入運作。 早前油塘混凝土令區內沙塵滾滾,日後相同問題會否影響區內居民,也值得關注,特別對於「海茵莊園」以南的單位最受影響。

根據港鐵在2015年的藍圖,整個項目會提供不少於2.3公頃公眾休憩用地,及不少於8.147公頃的私人休憩用地。 位於石角路1至3號的「海茵莊園」,前身為「捷和製鋼廠」及五層高的「捷和神鋼中心」,佔地10.2萬呎,地皮劃為「住宅戊類」用途,在規劃意向上,城規會也鼓勵透過重建把舊式工業淘汰作住宅發展。 九龍建業母公司「保利達集團」於2009年,向捷和以轉讓公司方式購入。 項目於2011年時,項目成功獲批建四幢42層高住宅,合共提供666個住宅單位,平均每戶面積約769呎的大單位,另提供178個住宅車位。

海都樓平面圖: 景觀

晉海首批單位折實呎價約為1.2萬元,但其後愈賣愈貴,到同項目第2期推出時,不少單位成交價已達千萬元,更有單位曾創下呎價2萬元的成交紀錄。 MARINI首批單位折實平均呎價14,997元,屬第6期LP6以後次高的開價水平。 MARINI與康城第8期 SEA TO SKY 相同,屬於康城最臨海的項目之一,坐向偏南,望海景及將軍澳工業區景。 以最平三房單位為例,面價就是1316.8萬元,折實則為1027萬元。 這個計劃的壞處是自己墊支的首期較多,連同律師費及釐印費要有553萬元才可進駐。 兩柱G單位,即「1座5-46樓G室」(434呎、466呎、471呎) 及「2座8-46樓G室」(468呎、478呎)。

根據港鐵向區議會交代的藍圖,因改「2+1」模式後,康城站繁忙時間載客量已提升了11.5%。 另外,港鐵在2015年1月也批出了更換訊號系統合約,預計也可進一步提升載客能力約10%。 「SEA TO SKY」全盤最次級單位應為向東一類,側望過去日後校園區、商場項目,及晉海等各期為主,並未能享受遼闊的海景,分別為「1座E、F、G室」、「2座E、F、G室」、「3座E、F、G室」。

海都樓平面圖: 觀塘 平面圖

其餘預計發展的13至14期,則暫未有充足細節。 領都擁有較完善會所、園林、周邊亦有快餐店、診所以及畫室等,但如果想要更多配套,則可能須離開康城區。 其中,會所面積達30萬呎,較第一期首都大。 對於區內市場而言,包括首都在內,前3期的二手成交價,向來具參考價值。 綜合市場資訊,現在首都的成交呎價約為1.1萬元至1.3萬元,但因首都單位碼數大,普遍成交價約為800萬元,更有不少單位成交價破千萬元。 7B期GRAND MONTARA提供504伙,首批推出時折實平均呎價為13,999元,與MONTARA首批折實單位平均呎價13,990元相若。

海都樓平面圖: 中原城市租金回報率 (2022年10月份)

在未有南港島線連接的海怡半島,居民出入靠巴士,經由長期塞車的香港仔隧道出市區,舉例到中環上班,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個鐘,車程分分鐘比由新界大西北出發到中環更耗時。 其他以「海景單位」聞名的屋苑,如太古城「海景花園」、麗港城第 4 期、甚至乎貝沙灣的部分座數,都不如海怡半島般近海,其他屋苑與海之間,通常有公園或未發展地皮隔開,而海怡半島則是臨海而建,享多角度環海優勢。 至於目前仍在規劃階段的康城期數,則為第11期至第14期。 就現時公開的發展圖而言,其中第8期至第10期為區內擁有最多海景的住宅項目,已由不同發展商獲得發展權。 康城第12期則剛公布,由會得德豐地產獲發展權。

海都樓平面圖: 日出康城 位置地圖

全盤三座共向「藍塘海峽」方向排開,當中第一座最貼近南豐「康城第十期」項目,二座則設於中間、而三座則較捱近「臨時公共交通交匯處」。 三座單位中,二三座外牆均設有向外突出的厚柱,究竟會否計入實用面積售予小業主? 我們即將會再就付款辦法跟大家作出深入探討。

1985年1月,當時長實主席李嘉誠看準置地債務問題,遂透過旗下和黃向置地收購約34.9%港燈股權,藉此獲得鴨脷洲發電廠地皮。 由於電廠鄰近民居,發電廠終在1989年關閉,其後發展商計劃把地皮拆卸,重建為今日的大型住宅項目「海怡半島」。 2009年6月,政府建議興建4幢樓高39至41層公共屋邨,提供約2400個住宅單位,徵詢深水埗區議會的意見。 但區議員普遍認為樓宇密度太高,反對政府的建議。

海都樓平面圖: 日出康城 第7期 MONTARA:園景為主 基座有商場

「SEA TO SKY」由兩房至四房都有提供,當中三房佔最多,一共有741伙 ( 呎)、而兩房及四房則分別設有577伙 ( 呎)及104伙(1,054-1,077呎)。 在我們詳細闡述之前,大家也可以先重溫一下昔日期數的面積,以方便日後揀樓時作部署。 不過,「康城站」一直最為人詬病就是配套不足。 現時全區人口暫時只能倚賴一期首都四個商舖,當中超級市場的營業時間已由延長了,由朝早八時凌晨一點。 至於私家車位也不足,「SEA TO SKY」只提供255個車位數目,相當於近5.6個單位才分到一個。 連同附近「峻瀅」計算在內,「康城站」已推售的十五個項目,合共19,099個單位,但車位只得3,551個,超過五戶才分到一個。

海都樓平面圖: 日出康城 8期 SEA TO SKY:長實發展 大部分單位有海景

除了唯一一個「1座19樓G室」434呎的單位外,抽出兩座樓層相同的單位比較,面積面數細與大實情沒有分別,但價格上卻平均有25萬元差異,所以謹記揀細不揀大。 今次「SEA TO SKY」只提供了104個四房單位,全數集中在「A室」(1及3座),一座的面積介乎「1075呎」及「1077呎」,而三座的面積則細一點,分別為「1054呎」及「1057呎」。 以面積來計算,基本上分別不算很大,建議有興趣選取四房單位的買家,可以按價格作出排序。

樓盤經由「環保大道」,過馬路後穿過「日出大道」後,前往最近「康城站C2」出口需時約9分鐘。 其實還有第二個途徑,就是在「海茵莊園」後方的迴旋處,這裡有行人隧道可以轉駁至康城站「首都」行人天橋。 我由港鐵站出發選擇行這條路,但也省不了很多時間,我計過數要八分半鐘才能到達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