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區6大分析2024!內含北角區絕密資料

而勞工,因為工資和全國看齊,則主要由鄰近江浙兩省輸入,和英國在香港招的勞工主要由廣東省輸入一樣。 香港人口自1931年的849,800上升到1941年的1,600,000,當中又自日軍進攻福建沿海前後,大量福建人南下香港,因為原維多利亞城以及銅鑼灣、大坑一帶已有了一定的人口組成,而且已經有一定的開發,數十萬福建人南下使東區、紅磡、觀塘等地人口不停增長,增長又比其他建成區多很多,而廣東人亦大量南下香港,油尖旺區為早期廣東人的聚居地,他們大多聚居在深水埗區、黃大仙區以至新界鄰近九龍的地區、九龍城、鄰近黃大仙區的觀塘區等地。 80年代改革開放後,很多內地富商移居香港,部份富商亦很喜歡在跑馬地、大坑、北角以及鰂魚涌一帶置業,包括藝人林峰,居於北角半山,估計財產有20億,使跑馬地、大坑、北角等區的樓價進一步提高,很多內地閩籍富商都在閩籍人口同樣密集的禮頓山一帶居住,不一定在北角區居住,使禮頓山實用呎價高達3萬以上,為全港最高之一。

北角區

麗池在1945年香港重光時被英國皇家空軍徵用,成為「麗池空軍俱樂部」,香港中華泳團和英國空軍為了籌款賑濟難民及救助傷殘的軍人,於1946年6月聯合舉辦「香港小姐競選」慈善籌款活動,在麗池上演香港史上第一屆香港小姐競選,當屆的冠軍是李蘭。 北角亦是近年住宅地王的土地所在地,如近年的北角邨地王,單單樓面地價便要1萬元1呎,還未計建築費和利潤,部份新樓的呎價在3萬以上。

北角區: 北角Part time customer招募

長實(01113)旗下北角維港頌,早前重推撻訂單位,惟成交價竟比三年前平約7%。 柴灣、筲箕灣、西灣河、亞公岩、石澳、大浪灣、耀東邨、興東邨、東熹苑、東霖苑、逸濤灣、杏花邨、山翠苑、興華邨、漁灣邨、環翠邨、小西灣邨、翠灣邨、富景花園、富怡花園、富欣花園、曉翠苑、佳翠苑、杏翠苑。 其中 25 所是官立/資助小學(官津小學),3 所是直資/私立小學。 官津小學分佈於校網 14, 16 內,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校網涵蓋地區及學校名冊。 孕婦可以按摩,但客人需要提前告知按摩店,讓按摩師可調整按摩手法和力道,並避開特定部位,孕期按摩風險就不大。 由於孕婦按摩的手法和一般按摩不一樣,孕婦按摩主要是用指腹或手掌做大面積的輕柔推撫,不會太用力刺激按摩肌肉和筋膜等位置,尤其是孕婦有些穴位不能按摩,否則容易引發宮縮。

北角區

現今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新光戲院一帶。 因為H8北角(及銅鑼灣東)規劃區包含一半銅鑼灣地區,範圍超過銅鑼灣西的商業規劃區四倍,是全港最大的規劃區之一。

北角區: 按摩如何分類?泰式按摩、中式按摩、骨療、推拿等有什麼功效?

1933年,電氣道以東的新馬路建成,就以此街道上專營與荷殖爪哇客運和貿易的渣華輪船公司來定名,故有「渣華道」。 渣華輪船公司亦在北角設立辦事處,接待不少荷蘭殖民地印尼爪哇等地的華僑往返以及貿易。 北角區 不過港鐵將鰂魚涌站設於鰂魚涌西部,同時亦在七姊妹設有出口,部份香港人誤把七姊妹當成鰂魚涌的一部份,但鰂魚涌在歷代分區(包括日本人的分區)亦是北角的一部份。 香港健康醫療網 收錄全港中西醫診所、醫院、健康護理服務等商戶網站,商戶可免費登錄網站,增加曝光, 發掘更多商機。 1) 指壓按摩:可以快速舒緩腰痠背痛,針對穴位進行點、按、揉、撥等手法,按摩時有痠痛感,可以向按摩師要求調整力度。 2) 油壓推油:用精油混合按摩油,以推、抹、刮等手法按摩,手法比較溫和,可消除淺層疲勞。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0,000,年齡中位數為 43.1歲。 隨住此區大量興建酒店,加上區內商住大廈設有數十間服務鄉親為主的賓館,此區多了很多中國內地和外國旅客,但旅客仍少於尖沙咀、灣仔、中環以及銅鑼灣。 城規會把北角近半以上的土地設為可由發展商決定用途的住宅/商業混用區,此外還有單獨強制的商業區,住宅區以及政府部門區(多在北角地價較低的東部海旁),包括政府合署、海關及廉政公署等重要政府部門。 香港也有不少祖籍福建的中產後代加入政府,如廉政公署最高負責人廉政專員白韞六亦是祖籍福建的香港人,但商人後代很少會加入政府。

北角區: 香港北角按摩推薦

香港的閩籍相當一部份是南洋華僑以及戰前戰後移民申請下來的,港島區的跑馬地、大坑、北角以及鰂魚涌舊樓區亦有吸收親屬移民,但更多的遷入九龍觀塘區以及九龍城區一帶。 加上鰂魚涌太古城等新建屋苑的興建,部份北角唐樓區的閩籍或閩籍的後代不少都遷入太古城一帶,所以現北角人口亦有部份為較後的移民。 上海逃港者亦與福建相約或更多,除了進入深水埗區、油尖旺區外,亦有少部份進入北角區,多在春秧街以及北角站一帶,較富有的逃港者,如著名作家倪匡至今仍住北角站一帶。

東區的柴灣以及筲箕灣也是逃港者密集的區份,所以除了私樓區以外,區內也有不少廣東籍人口。 新光戲院一帶亦有來自廣州等地的逃港者,使北角區在70、80年代和全港各不少建成區(如當年惠英紅居於灣仔)一樣都有親屬逃港者,但這些逃港者都有工作,而非住在木屋區。 南洋華僑和戰後移民大多聚居於北角區價格較高的住宅中,而舊樓和唐樓的居住者部份為仍未上公屋的新移民。

北角區: 地區: 北角

香港島在1881年的建成區只在維多利亞城,而經濟中心集中於中環,九龍的人口與港島區相若,而新界則絕大多數為農村,此時香港大多為流動人口,廣東人在香港打工後便回到廣州(如省港大罷工)以及江門(四邑),而福建人則經香港作為和南洋的中轉站,因為香港以勞動人口為主,所以香港很多人口來自廣州以及四邑,油尖旺區絕大多數為廣東人。 北角區 香港島亦有不少為閩籍商家,集中在中上環以及灣仔(下環),但這些地區亦有為數不少的廣東人。 銅鑼灣區(包括大坑)、跑馬地一帶亦是香港早期的發展區,香港在開埠初期便屢次在銅鑼灣填海,因為有天后廟,主要為閩籍人口聚居,亦是南洋閩籍人口移居南洋前的其中一個主要聚居地,銅鑼灣為建成區的邊界,在銅鑼灣盡頭有炮台山作為維多利亞城的防衛建設。 隨住銅鑼灣區的發展,鄰近銅鑼灣區的北角區在香港開埠早期亦發展起來,1891年香港人口只有22萬,而1941年人口上升到160萬,香港各地區的人口都高速增長,而北角以及鄰近北角的港島九龍地區的人口增長又以福建籍人口為主。

  • 語文統一後,亦有廣府人(大多來自灣仔市區)移入閩籍富商聚居地大坑、跑馬地半山、銅鑼灣半山、北角半山、天后、炮台山一帶,但這些地方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跑馬地、大坑、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涌仍有不少50歲以上以閩南話為母語或閩粵互用的人仕,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總堂亦設在跑馬地,分堂則在香港仔和北角,增加對老一輩的福建籍人口的親切感。
  • 新光戲院為推廣粵語文化的中心,新光戲院周邊在七十年代以後亦吸引不少廣府人聚居,近十年已年老的廣府人下一代開始遷出新光戲院一帶,使新光戲院曾掀起倒閉潮,引來不少福建籍的新移民聚居在新光戲院一帶。
  • 2022年新開幕按摩店有:1)蘇麗珊主理的尖沙咀及沙田按摩店「靜shh cafe and massage」,結合按摩店及咖啡店於一身,小清新風格成為年輕人人氣按摩店好去處!
  • 香港人口自1931年的849,800上升到1941年的1,600,000,當中又自日軍進攻福建沿海前後,大量福建人南下香港,因為原維多利亞城以及銅鑼灣、大坑一帶已有了一定的人口組成,而且已經有一定的開發,數十萬福建人南下使東區、紅磡、觀塘等地人口不停增長,增長又比其他建成區多很多,而廣東人亦大量南下香港,油尖旺區為早期廣東人的聚居地,他們大多聚居在深水埗區、黃大仙區以至新界鄰近九龍的地區、九龍城、鄰近黃大仙區的觀塘區等地。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城市花園,百福花園,健威花園,和富中心,康澤花園。
  • 七、八十年代有天后區、炮台山區一帶有很多新樓落成,不少銅鑼灣區、跑馬地區、大坑區較富有唐樓住客以及子女遷入,銅鑼灣、跑馬地、大坑一帶是以閩籍人口為大多數,而換樓客亦有來自區份已經非常老化的灣仔廣東以及福建籍人口,但北角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 2007年9月,房委會轄下的策劃小組委員會通過,無條件將北角邨舊址用地交還政府,以供日後發展。

郭春秧後人在創辦夜總會之前先請來有經驗的商人試探市場,麗池花園夜總會原定於1947年9月5日開幕,創辦人為籍貫浙江慈谿李裁法,他為上海白相人出身(白相人即是油頭粉面、西裝革履、騙吃騙喝的紳士流氓),資金則來自廣州富有人家的妻子。 創辦當時月園之前全港最豪華的夜總會,需要大量資本,李裁法本身並非大財主,但他得到廣州市長陳策的照顧,在廣州市政府擔任閒職。 之後因為搭上了一富商的寵妾,得罪了那富商,被迫離開廣州。 那女人叫李裁法先到香港,不久她擺脫了富商,拿了一大筆錢來與他相聚。 李裁法利用她的錢,以300萬開辦香港最豪華的麗池花園夜總會,以30萬開辦別墅式的青山酒店 ,為月園遊樂場之前香港最大的夜總會。 在1959年7月2日,他突然被香港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限令在四十八小時內自由出境,否則便會被拘捕。

北角區: 人口

而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也只有15000人,佔全區3%以下人口。 紅磡有船直到北角,有過海巴到銅鑼灣,交通亦不比東區其他地方差。 在殖民地政府統治下的北角區亦包括鰂魚涌西部(例如北角官立小學亦位於鰂魚涌),包括早年市政局選區和現今校網,鰂魚涌同樣是以閩籍人口為華人人口的大多數。 Toby 係全港最大型服務配對及生活平台,為你搜羅香港各區美容院、按摩店、Salon嘅優惠,你更可以經Toby 一次過瀏覽全港按摩店鋪資訊,輕鬆篩選你想搵嘅商戶。 Toby 同時提供網上預約按摩服務,方便你之餘,亦能令你以至抵價錢,享受最優質按摩體驗。 Toby 唔會向顧客收取任何手續費,所有費用已列明喺購買優惠單據中。

北角區

而當時上海人為香港帶來受頗受部份香港人歡迎的色情行業,橫越整個灣仔的駱克道 以及在九龍多個地區更有大量上海人開設的色情店舖。 北角區 由於經營色情行業的上海人西移灣仔,使中環到銅鑼灣的客人更快到達,北角在60年代開始的色情區成份越來越少,變為一個住宅區,而灣仔駱克道以及九龍則變為不夜城。 七、八十年代有天后區、炮台山區一帶有很多新樓落成,不少銅鑼灣區、跑馬地區、大坑區較富有唐樓住客以及子女遷入,銅鑼灣、跑馬地、大坑一帶是以閩籍人口為大多數,而換樓客亦有來自區份已經非常老化的灣仔廣東以及福建籍人口,但北角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北角區: 港島東區小學

2022年新開幕按摩店有:1)蘇麗珊主理的尖沙咀及沙田按摩店「靜shh cafe and massage」,結合按摩店及咖啡店於一身,小清新風格成為年輕人人氣按摩店好去處! 2)上環按摩店「二酚公館」座落於上環小街角,提供較有特色的CBD SPA療程,是全港首間大麻二酚主題按摩店。 3)尖沙咀按摩店「大班公館」一間人氣打卡按摩店,懷舊復古風吸引不少本地人和遊客前來按摩放鬆和打卡。 4)新開5,000呎旺角按摩店「梔 Zi」環境優美,提供泰式正宗古法按摩、草球按摩、熱石按摩等療程。 5)想享受泰國SPA按摩的人,不要錯過尖沙咀按摩店 「THANN Sanctuary」,高檔按摩療程由專業泰國按摩師主理。 如果你喜歡傳統古法按摩店,Toby 推薦揀選古法泰式按摩、中式按摩、中式穴位推拿的按摩店,這些按摩店大部分由專業按摩師提供服務,按摩手法正宗,提供足底按摩、香薰按摩、泰式推油、頭肩頸按摩、通淋巴、身體磨砂、水療Spa、刮痧等。

7) 推拿:推拿屬於中醫學外治法之一,運用推拿在人體的穴位與特定部位按壓,可作輔助治療,以暢通經絡氣血,舒緩身心疲勞,平衡身體機能。 2007年9月,房委會轄下的策劃小組委員會通過,無條件將北角邨舊址用地交還政府,以供日後發展。 香港開埠前的北角區歷史可說是是一片混沌,清代嘉慶二十四年( 西元一八一九年 )刊行的〈 新安縣志 >沒有北角區的任何記載. 一般來說,發展商沒收訂金後,多數將單位原價重推,旺市時更會加價。

北角區: 大順養生館 – 中環按摩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尚沒有北角的任何記載,連地名也並未出現。 當時測量人員以測量點找出最北端突出的岬角,而命名為 North Point(北角);與此同時,亦把東西點列做 West Point(西角,即今西環一帶)和 East Point(東角,即今東角道一帶)。 在1945年的地圖顯示,當時政府把英文的北角的位置等同中文的七姊妹。

北角區

隨住70年代末期,太古城以及炮台山站一帶新樓的興建,很多閩籍人口由已老化的樓宇遷入當年的新樓,而把唐樓售給同鄉,所以北角的唐樓一帶亦有部份80年代來港以至近年抵港的人口,但北角所有區議會分區收入都高於30000,而灣仔市區5個便有3個只略高於20000,灣仔市區唐樓人口有更多收入比北角唐樓更低的人仕,也和數十年前灣仔唐樓人口不同。 新移居的南洋華僑,除了在大坑、跑馬地一帶居住外,亦很喜歡在北角區居住,北角半山亦有閩僑中學,而原北角區的居民很多都居住於太古城一帶的物業而把唐樓出租給較後來港的內地移民,但當年北角相同類型的樓價亦遠比太古城高。 九龍區的紅磡、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亦是九龍區的小福建,人口亦以閩籍為主,根據語文數據,九龍城區有15萬閩籍華人,佔全區的40%人口。

北角區: 政府部門辦事處及辦公大樓

先行改建成10多間北角道及30多間渣華街的住宅樓房出售;同年10月政府宣佈,將該處新開闢的一條碼路稱為月園街,並興建成樓高五層大廈,成為一個住宅區。 於1920年代,富商郭春秧曾計劃在北角一帶興建糖廠,但後來計劃告吹,原有用地則改為住宅區。 北角的港鐵站有3座,分別為北角站、炮台山站和鰂魚涌站,當中北角站座落在北角東陲,北角東邊盡頭部份(七姊妹)如北角政府合署、北角警署、北角海逸酒店及七姊妹道,則可經由鰂魚涌站的C出口前往,北角官立小學則鄰近鰂魚涌站的A出口;而北角西邊盡頭區域有炮台山站。

北角區: 早期發展

你只需喺相關商戶頁面選取自己喜愛嘅服務,再點選預約,填妥人數、日期、時間和個人資料後,按付款即完成登記(網上付款/現場付款)。 如你本身已經係Toby 用戶,你可隨時登入查看預約詳情同兌換碼;如果你係新用戶,我哋會喺你成功預約後以SMS形式將臨時登入資料傳送俾你,之後改返個私人密碼就得喇! 小貼士:如果你未能如常收到郵件,請檢查電郵中嘅「垃圾郵件箱」,如發現內有Toby 發出電郵,請標記為「不是垃圾郵件」。

北角區: 按摩有什麼注意事項?

無論係泰式按摩定中式按摩,想和情侶拍拖、閨密聚會、同事放工後揼骨鬆一鬆,Toby 北角區 都為你搜羅全城最平最抵按摩店。 1966年樓高28層,由僑光置業策劃興建的僑冠大廈落成,成為當時港九地區最高的住宅大廈。 1972年新都城大廈開幕,成為香港島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

北角區: 北角Secretary personal assistant招募

銅鑼灣、大坑、跑馬地一帶自開埠以即以是閩籍人口為大多數。 因為世界上富有華人大多為福建人(參閩南民系),而當中又以閩南泉州人佔多數,當中來旅遊或探親時不少會選擇住在北角區,而且在地理位置更近主要旅遊區的灣仔以及銅鑼灣東部還很少以至沒有酒店的時侯,北角在數十年前已經酒店林立,,30年來較為著名的有現四星級的城市花園酒店,近年則為五星級的海逸君綽酒店,北角主要的優勢為有大量的閩南籍社區和海外親屬,隨住大陸改革開放,來港觀光的人有更多的各省籍人,灣仔以及銅鑼灣東部住宅區在近十幾年亦大量興建酒店。 香港銅鑼灣、北角、跑馬地一帶也曾經是全世界閩南語(香港的閩南話亦常被稱作廈語)電影的主要生產基地。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香港拍攝了超過兩百部的廈語電影,主要發行到南洋的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印尼、泰國、越南、緬甸等地和台灣,在中國大陸則只在閩南地區以及上海、香港的閩南社區中播影。 以一九五八年為例,當年首映的廈語片中,港產廈語片竟多達七十部,而當年的港產國語片只有五十七部。 六七暴動後香港化運動後,香港各個方言都遭到大力禁止,包括新界的客家話、圍頭話,港九的潮州話、閩南話、閩東話、四邑話、順德話、東莞話等,所有廈語片都停止製作,香港有很多知名的廈語電影員,如莊雪芳、凌波、鷺紅和鷺芬等。

九龍上海街一帶則至今仍為香港庶民色情中心(參香港人口)。 北角亦是香港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東部七姊妹道在1930年代已經有了填海區[需要較佳來源]。 北角區 北角的人口由1920年代大量發展起來的時侯即以福建人為壓倒性大多數,第二族群潮州人的數量一直都在上海人之上,有很多潮州籍名人如馬時亨亦在北角長大,夜總會工作人員的遷出只佔北角整體人口的一少部份,根據語文數據,現今東區的閩籍人口一直是第二族群潮州人的十倍,亦是上海人十倍以上。

東區的人口都是自北角(以及鰂魚涌)一帶擴展起來,初期人口主要亦為福建人和福建原居漁民,因為港島的建成區只到北角(以及鰂魚涌),東區東部以及南區在逃港潮中亦有不少逃避共產黨的難民聚集,所以東區東部的福建籍人口不佔壓倒性的比例,而北角在香港早期已經是福建人密集的區份,在民國人口急增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北角已經有非常多的人口,鄰近北角的九龍城區、觀塘區以及東區東部亦開始有不少福建人聚居。 福建閩南人是早期到香港的群體之一,而北角在香港開埠以及郭春秧開發後,成為閩南語系華僑(包括潮州、泉州、漳州、廈門、台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歐美)的聚居地,而北角自建區以來即被稱為「小福建」,1919年北角發電廠建成,而北角碼頭是一個多用途的地方。 香港的「小上海」是指九龍色情行業林立的上海街一帶,1950年代郭春秧去世,兒子遺產繼承人在北角發展夜總會事業,有華僑巨富的支持,短暫成為高級色情娛樂中心,雖然此區仍以福建人居多,色情行業的客人仍稱北角及後來的灣仔為「港島小上海」,此情況維持到1970年,絕大多數夜總會都結業。

當時的香港人亦不知道原因,只知他曾從事不受英國政府歡迎或不合法的交易麗池夜總會原址位於現時北角官立小學對面。 北角有很多的戰後移民、南洋華僑、近年新移民,很多族群聚集。 銅鑼灣一帶的南洋華僑比北角多,但銅鑼灣一帶仍有不少開埠到民國時期的移民以及戰後移民。 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閩籍人口聚集,比北角的小福建歷史更長。

北角區: 按摩常見問題

現在北角街上以地產,家居生活為主,老一輩閩南女性不少很節儉,不講求包裝只在乎最後以最低價格得到同樣貨品,所以有些街道則以便宜貨品做招徠,店舖裝修極簡單什至沒有裝修,使貨物能夠便宜地買出去,但閩南男性則較豪爽,此區亦有不少昂貴店舖。 雖然此區租金高企,春秧街、馬寶道都是便宜市場,尤其是相對旁邊的銅鑼灣,物價便宜很多。 區內很多閩南人都經營小本生意,區內不少貨品都比大型商場便宜些少,小本經營反而使大型商場競爭不來,為港島重要商業區中少見,北角以及銅鑼灣東有一半地方可作發展商決定的商業/住宅混合用途,區內大型商場最主要為港運城商場等,區內可以建商業建築的地不少為寫字樓,住宅以及酒店。 雖然北角絕大多為私樓區,但北角站一帶和東區不少地區的亦有不少較貧窮的內地旅客以及新移民,但只佔北角區部份的人口,而北角站以外其他地方則沒有受到影響,但北角區的富人很多都聚居私隱度的北角半山或沿海酒店林立以及新樓一帶,北角區只有15萬人口,而香港有160萬閩籍人口,只有部份閩籍人口和北角有關。 加上劉偉章和蔡素玉議員熱衷幫助閩籍的新移民,亦有新移民住在北角站一帶,特別在蔡素玉的選區,北角站旁亦有豪宅JAVA ROAD 98,不一定是新移民。 但北角比絕大多數閩籍人口聚居地,如九龍、東區其他地方呎價高出很多。

北角區: 港島東區私立直資小學

政府在1998年取消回收這條私家街,因為樓宇露台外伸問題,避免引致市民向政府索償及影響政府維修道路的問題。 1919年香港電燈公司關閉灣仔發電廠,於北角(現城市花園西側一帶)興建全新的北角發電廠,以應付需求大增的電力供應系統。 1880年,英軍於北角設立炮台,開始了北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當時北角並無民居,但由於水深岸高,所以吸引了輪船公司及倉庫碼頭的興建,而皇家香港遊艇會初期的總部亦在1900年代於北角成立。

北角區: 南洋移民潮

北角的主要開發商則為東南亞福建巨富郭春秧,後來則較為分散,但最大的投資者為同為閩南民系的李嘉誠,李嘉誠在事業早期便在北角成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 城市花園、和富中心、城市花園酒店、北角海逸酒店以及港島海逸君綽酒店都是由李嘉誠興建,而油街地王(即現時維港頌及歷山酒店位置)亦由李嘉誠投得。 而香港的地價以鄰近商業區的地價最高,城規會把香港的商業區安排在港島的上環、北角、及尖沙咀,而中環及銅鑼灣東角則大多數為商業區,其餘地皮則商業區和住宅區參半,但北角及銅鑼灣東為商業住宅兩用(即可由發展商靈活決定用途)。 而香港其餘各區的地皮皆只有極少量商業區,所以住宅平均呎價遠低於上環、北角及尖沙咀一帶。 但香港不少富豪主要居住於山頂和深水灣一帶的低密度大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