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5大好處2024!專家建議咁做…

HER2 為存在於健康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功能是調控細胞的生長與分裂。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每4~5 位乳癌患者中約有1位會是HER2 陽性【圖1】, HER2 陽性的癌細胞會導致癌細胞快速地生長分裂,發生復發或轉移的機會通常較高,總體存活期也會較陰性患者短;對某些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效果也較差。 開始治療乳癌前,通常會進行 HER2 基因型的檢測,讓醫師更準確地決定治療方式。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乳癌為國內女性十大癌症之首,而根據臨床統計,其中約有15%為三陰性乳癌,由於發病年齡較年輕、具有較高的轉移性、較高的復發率及較低的存活率,被稱為「乳癌最惡性殺手」。 此次,藥物共擬會議同意把口服PARP抑制劑Olaparib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BRCA1/2基因突變之晚期卵巢癌合併第一線含鉑化療維持治療,以及接受化療失敗之三陰性乳癌。 現階段治療只能將已經使用過的藥物,再嘗試重新排列組合以控制疾病進展,但臨床上觀察到的療效往往有限,因此曾醫師認為HER2+ mBC 的治療卻仍充滿挑戰,後續的藥物發展更值得關注。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台大醫院外科部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超音波、乳房攝影和MRI(磁振造影)都是良好的篩檢工具。 50歲以上婦女可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40~50歲或乳腺緻密者可一年做超音波、一年乳攝,至於高危險群可搭配MRI,達到早期發現的效果;而乳癌新藥推陳出新、療效令人振奮,就算乳癌晚期或復發也不必擔心,醫師都會評估最好的治療方案。 乳癌年輕化——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7年數據,乳癌患者平均年齡為57歲,但愈來愈多年輕婦女確診患上乳癌。 ()【明報專訊】選擇癌症療法,除了考慮癌症分期和腫瘤大小,現今更會考慮癌細胞種類,以決定是用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乳癌是香港女性患癌的第一大類,現時每14名婦女便有一人會患上乳癌,亦是致命癌症第3位,僅次肺癌和大腸癌。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治療方法6. 最新的免疫療法

標靶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對正常的健康細胞造成較少負面影響,但傳統的化療在殺死癌細胞時,也同時殺死活躍的正常細胞,因而引起不同的副作用。 根據2017年香港癌症統計,乳腺癌佔全港婦女癌症27%,入侵性乳腺癌的新症個案跳升至4373宗,比2016年上升6.5%。 要治療乳癌,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年齡、更年期前後、健康狀况、乳癌分期、腫瘤大小、淋巴影響和癌細胞分類等。 沈陳石銘教授指出先給予患者術前使用標靶輔助療法成效於三至四個月後即可得知,其中有兩大好處,第一可以縮小患者腫瘤,有更高的機會保留乳房,也有機會免除淋巴結清除術,減緩術後的併發症包括上肢活動不適、肌力減弱及淋巴水腫或肩關節僵硬疼痛等。 第1b期:乳房內有可能沒有腫瘤,或存在小於2毫米的腫瘤,且淋巴結有一群介於0.2~2毫米的癌細胞聚集。 此外,在手術前透過「雙標靶加化療」,知道哪些藥對這位乳癌患者有效,手術後也可持續「雙標靶加化療」輔助治療,讓患者有更好的預後。

因BRCA病人本身在修復基因的能力上有一些缺陷,再加上PARP抑制劑打擊基因的修復,累積太多基因突變修復的破壞,癌細胞就會自然慢慢凋謝而死。 有些特殊狀況下(如:HER2陰性、未擴散至淋巴等),即使符合上述條件,還是有可能被歸類於乳癌第1期。 在乳管或乳葉的周圍與旁邊的支持組織(如脂肪、纖維組織)會有一個由肌肉上皮細胞組成的界限,稱為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當乳癌細胞還沒從乳腺導管發展到其它乳房組織,仍侷限在基底膜內,就稱為原位癌,屬於非浸潤性或浸潤前性乳癌。 根據乳癌的擴散程度,可分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尚未擴散的癌症)和侵入性(Invasive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癌。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當一向對稱的乳房卻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無法解釋的一側或雙邊乳房大小改變,或者新發現乳房不對稱時,就應該提高警覺。 另一位72歲王女士平日生活作息正常、重養生,幾乎不曾外食,2個月前發現左側乳房硬硬痛痛的,她也不以為意,不料這情況愈來愈嚴重,到農曆過年年前,硬塊已擴及左側腋下及左背側且更加疼痛。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治療6種法必須知

2013年雙標靶藥物「賀疾妥」出現,有助於阻斷HER2及HER3接觸,等於是雙面夾殺癌細胞傳遞訊息的路徑。 也就是說,第一代標靶藥只瞄準HER2,但雙標靶藥物連HER3一起抑制。 「貝西是很勇敢的病人!」貝西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說,像貝西這樣的乳癌病患,雖然可能無法治癒,但只要配合醫療團隊,仍可望長期存活。 曾令民強調,早期乳癌追求治癒,但末期癌患追求的是解除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盡可能延長存活,癌細胞雖然無法徹底根除,但可以和平共存,呼籲患者不要放棄希望。

  • 乳癌病人最常問的問題是「乳房要全切嗎?」,「術後要化學治療嗎?」早期乳癌單一病灶,七十%以上可以保留乳房,九十%可以保留腋下淋巴結,透過基因檢測可以知道乳癌十年內復發的機率有多少?
  • 術式包含腋下淋巴結廓清術,腋下淋巴結被癌細胞侵犯的狀況,為乳癌預後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腋下淋巴結廓清術兼具有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 例如:3個月1次的血液檢查、半年1次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及每年的X光乳房攝影都不能偷懶。
  • 除了有可能令舊有傷口再次裂開、新傷口無法順利癒合之外,亦有機會影響手術傷口的癒合,所以如果病人有需要進行外科手術,便要預先暫停服用這些標靶藥物,以免影響手術傷口的癒合過程。

對於一些病症合適和早期的患者,甚至可以不需要將全部乳房切除,選擇保留乳房,讓乳癌患者在安全切除癌腫瘤之餘,亦可以盡量保留原來的乳房形狀,使她們從康復日常及生活中更自信。 目前針對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的治療,已進展到將現有的抗HER2(如賀癌平、泰嘉錠)與新的抗HER2標靶藥物- 賀疾妥雙重結合,並加上歐洲紫杉醇,以雙標靶加上化療的治療策略,讓患者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時間拉長,已成為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的黃金組合。 這是作用於癌症細胞特定的分子的療法,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少,副作用相對減輕。 目前乳癌的標靶治療主要用於乳癌細胞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接受體(HER2)檢測陽性、且腫瘤大於 1 公分以上者。 無論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或乳房全切除手術,都可能需要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機率。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第3期

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指出,第一代標靶藥物賀癌平已讓乳癌1~3期患者死亡率減少33%、復發的可能性也少一半,同時無病存活期也多了36%,而第四期患者也因此減緩惡化速度,無病存活期多了12個月。 通常HER2強陽性並且淋巴結有轉移者,健保可給付1年為限的費用,若淋巴結沒有轉移則需自費。 HER2過度表現型的乳癌患者,代表有過量的HER2基因。 通常一個健康細胞表面約有2萬個HER2接受器,但HER2陽性的乳癌患者,其癌細胞接受器可能是正常細胞的100倍,這些過量的接受器會製造大量的HER2蛋白,因此加快了癌細胞的生長。 雖然HER2陽性乳癌的惡性度、侵略性都較高,腫瘤易復發及轉移,但隨著標靶藥物問市,治療情況已比以前好許多。 三陰性乳癌由於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且轉移及復發風險較高,一直被視為較棘手的乳癌。

如果真的是標靶化療藥物,那剩下的 3 次還是否要進行呢? 由於血小板還是偏低,打針的手臂也出現了觸目驚心的瘀青,別誤會,不是家暴。 調查發現,受訪者最擔心的三大情況分別為:復發和病情轉差(92%)、未能治癒(85%)及出現經濟問題(82%);同時,13%受訪者不會主動向醫生查詢其他治療選擇,主因是不知道或不懂得怎樣問(57%),以及相信醫生的建議是最好的(57%)。 王天鳳女士指出,患者應積極主動向醫生提問,有助了解治療詳情及掌握病情進展,從而提升心理質素和治療成效。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最新治療方針「術前標靶輔助療法」 先縮小腫瘤再手術

游子覺解釋,於手術前施用標靶治療,目的在於縮小腫瘤,以便切除。 這項剛在本月第十屆歐洲乳癌會議(European Breast Cancer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Conference)發布的英國研究,跟已知的研究相比,做法不同,一來是施用時間短,只有11天,二來沒有同時替病人化療。 令研究人員愕然的是,短短 11天的手術前「雙標靶」治療,居然令10%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的腫瘤消失,實屬意料之外。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帶有 BRCA1/2 基因突變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所以有些人會考慮接受預防性乳房與卵巢的切除手術。 林柏翰醫師說,當然並非一定要接受手術,可以跟醫師詳細討論。 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帶有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BRCA2 基因突變的女性能夠使用口服 Tamoxifen 降低乳癌的發生率。 高醫附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死因9成以上與乳癌晚期或復發轉移有關,在過去一線治療的選擇僅有荷爾蒙與化學治療。 但隨著乳癌治療的進步,衛福部在2017年8月核准口服標靶CDK4/6抑制劑上市後,可用於HER2陰性乳癌晚期復發轉移治療,相較於傳統荷爾蒙治療,能延長超過2倍以上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讓乳癌各種基因型的患者在面對晚期與復發轉移時,皆有標靶治療可以選擇。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基因線上 GeneOnline|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生技媒體

主要透過一些藥物治療令病情受控,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以及減低病癥的出現,從而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 HER2陽性乳癌屬於較為難纏的乳癌類型,不僅腫瘤生長速度快,對藥物也容易產生抗藥性,有較高的轉移風險。 張副院長強調,如果病患有出現腋下淋巴轉移現象,表示癌細胞已有擴散的風險,若搭配更有效的輔助性治療藥物,復發或遠端轉移的情形就會大幅減少。 女性除了應定時檢查乳房,若確診乳癌應與醫師配合接受治療並定期追蹤。 事實上,乳癌早期發現的五年存活率高,就算是遠端轉移型的乳癌,現階段也有各種治療方式可運用。 醫師呼籲,女性國人如果確診乳癌,無須沮喪或慌張,積極接受治療,選擇適合的方式,有助於提升預後與生活品質。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在台灣約每四個乳癌患者中會有一人為 HER2 陽性,因為其侵襲性高、腫瘤生長速度快、復發點較其他種類早,在過去為最令人害怕的亞種。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但現在已經有許多新藥物可以治療,不只大幅增加 HER2 陽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副作用的減少也提升了病友們的生活品質,鼓勵乳癌姊妹積極治療、定期檢查。 陳芳銘表示,CDK4/6抑制劑藥物主要是透過阻斷細胞生長週期,使腫瘤細胞凋亡,對乳癌局部晚期、復發轉移後一、二線治療皆有顯著的成效,同時也能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為患者帶來多元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