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坑山2024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火車有九廣鐵路穿越,而馬路舊時亦大埔公路,如今則有粉嶺公路、大窩支東路同大窩支西路連貫。

九龍坑山

進內參觀,便可了解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由於修建得宜,家塾於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的優異項目獎。 獅鬃水母 海下灣海岸公園位於海下灣,海上界線以連接嚮螺角與棺材角尖端的直線為限, 並穿越銀洲和磨洲的北端;陸地的界線由沿海岸的高潮線劃定。 公園內有四個主要珊瑚群落,分別位於磨洲西岸、響螺角南內灣、串螺角北面及碼頭以北,除磨洲珊瑚群落區外,其餘三個都是禁止機動船隻進入避…

九龍坑山: 大埔屏風山

這段山路上落不多,十分好行,大約行了20分鐘,便到沙螺洞,路旁是被圍封的保育區,有指示牌介紹蜻蜓。 離開山徑,接上馬路,漸漸見到大埔工業邨及吐露港的景色,不久,馬路右邊就有一條石屎樓級落鳳園,途中會經過很多村民的墓穴。 沿路落到底就是屋苑嵐山,沿馬路行出去,很快就到小巴站,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往大埔中心及港鐵站。 路線2:於太和火車站乘火車離開,或巴士路線64K、71K、72、73、73A、74A、E41。 (E41於太湖花園附近乘坐。) 簡介此路徑經沙螺洞登上約440米高的九龍坑山,並可在山頂以不同角度觀看大埔、粉嶺甚至更遠的馬鞍山,然後可選擇遊覽環境清幽的鶴藪水塘,或取道交通較方便的衛奕信徑第八段(逆走)至太和火車站。 山嘅西北部份,劃入咗八仙嶺郊野公園,山頂有牌指示,所以西發射站係郊野公園範圍,而東發射站就唔係。

九龍坑山

綠色力量由 2018 年 4 月開始,喺沙羅洞展開為期兩年的保育計劃,涉及面積同九龍公園差唔多咁大。 2019 年 11 月,綠色力量宣布喺沙羅洞首次發現盧氏小樹蛙同大頭蛙,兩類失踪咗 6 年的蜻蜓更重新蒲頭。 約半小時後到山路出口,睇路牌轉抵沙羅洞唔使十分鐘。 嚟到沙羅洞見唔到蜻蜓係有 d 失望,雜草生到人咁高,人為破壞味濃,最特別係裝咗多部 CCTV,原因一匹布咁長。 龍山有五個峰,我們已到過三個,還有兩個在西面,一個叫「神山」,高290米,另一個叫「尖峰頂」,高190米。 五個峰合作「五朵芙蓉」,出自山下鄧氏的「松嶺鄧公祠」門前的對聯:「峰起龍山疊嶂層巒五朵芙蓉開嶺表,流翻吉水尋源溯本一條脈絡貫江西」。

九龍坑山: 九龍坑山 樓梯大作戰

沿住車路不斷上,有的路段還幾斜,沿路不用理會左右的山路路口,跟住車路行即可。 行到車路盡頭,景色豁然開朗,來到九龍坑山頂,可以望到整個大埔的景色。 之後就沿石屎樓級下山,在蜿蜒的山脊上行走,論景色開揚,這條路線遠勝之前3條。 行至一個山頭,頂上有三角測量柱,此為玉秀峰,在分岔口轉右落大埔頭路程較長,可以選擇轉左落富亨,那是一段落得很急的梯級。 九龍坑山 落到底一出,便是大埔的富亨邨,邨內有商場食肆,更有巴士直接出九龍。 一直向上走,也頗費勁,經過約半小時的急升,終於登上山脊,接上從大埔頭上來的衛徑。

九龍坑山

Finder.com比較廣泛的產品、供應商和服務,但我們未有提供有關市面所有現有的產品、供應商或服務的資料。 請明白在我們供應的服務以外,你可能還有其他的產品、供應商或服務選擇。 前段山徑都是以梯級為主,間中有平路,行一段路之後都會有涼亭。

九龍坑山: 流水響道>流水響郊遊徑> 流水響道

零難度芒草行山路線,最推介鯉魚門石礦場。 由油塘站出發,一小時內到達金光閃閃的芒草和蘆葦草海,是市區看日落、海景打卡點。 海鮮街的味道夾雜礦場遺址,令郊遊增添新生趣。 九龍坑山山頂有大型數碼電視廣播發射站,也有標高柱。 左邊有一條小徑可返回主徑,也開始了衛奕信徑9段。 前面分叉路口,一邊是往沙螺洞,而另一邊是往流水響水塘,指示十分清晰。

  • 一坳之隔,對面更高的山頭是龍山的主脊,還能見到一會兒登頂的山路。
  • 大東山多年前已是行山熱點,直到陳奕迅的EP《Taste the Atmosphere》封面照一出,大東山便得到了「陳奕迅山」之名,每到10月至12月的芒草季節都會人山人海。
  • 八仙嶺郊野公園入口,這麼開始進入衛奕信徑第九段。
  • 場地維持有限度開放,需預約,我們便沒進內打擾。
  • 流水響水塘最美固然在秋冬時分,當落羽松全轉為橙紅色,但在春夏季綠意盎然時,其實也有另一番風味。
  • 初段是行不盡的樓級,上攀100米高,很耗體能,平緩的路段不多,很快就行到一個路口,那裏有清楚的路牌。
  • 流水響補給情況:由小巴落車的位置,沿流水響道行到入水塘,以至水塘四周,都是沒有士多及小食亭的,請行山人士上小巴前,在粉嶺買齊所需糧水。

餘下的路段也再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只需專心把樓梯走完便會到達終點…接上水泥路後再走約 1.9 公里便抵達大埔頭徑,完成八仙嶺及九龍坑山連走。 在粉嶺鐵路站乘搭小巴52B到達八仙嶺郊野公園迴旋處落車(要去流水響水塘必須在這裡落車,否則小巴將會左轉往鶴藪水塘)。 起點:太和站A出口,按路牌指示往「敬羅家墊」方向行,經大埔頭徑往「九龍坑山」指示牌方向繼續前進,踏入衛奕信徑第8段,途經村屋後見行山徑入口處的樓梯。 其實香港的山頭也有一條天梯——九龍坑山。 它位於大埔,又名雲山(Cloudy Hill)。

九龍坑山: 九龍坑山

登上一定的高度, 回望後面, 成條山脊程顯出來, 原來已經走這樣遠的路 ,十分有滿足感。 只可惜這條山路雖然是風景如畫, 但是整條路都是由人工築成樓梯 ,失去了自然山徑的原貎 ,就好似城市的梯級, 唯一不同是這裏四周是自然環境 。 上至山頂, 樹立着「歡迎蒞臨八仙嶺郊野公園」的路標。 我們踏入了八仙嶺郊野公園 ,同時也由衛奕迅徑8段行至9段。 在粉嶺港鐵站乘坐52B小巴,於流水響道與鶴藪道交匯處下車,沿流水響道向流水響水塘步行至流水響水塘郊野公園護理員站崗旁入口。 左邊入口為「先上梯級斜路落山」,右面則相反,可按自己喜歡選擇路線。

山坡群山起伏,連綿不絕,遠看像屏風一樣,多草少樹,這個季節草很靑綠,十分漂亮。 離開屏風山全是下山路段,最後來到鶴藪水塘家樂徑入口,這裏也是往沙螺洞的方向。 不想原路折返,其實從流水響水塘起步也有很多遠足行山的路徑。 九龍坑山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內,因為經常被薄霧濃罩,所以又叫作雲山,高440米,為衛奕信徑第8段必經之地。 言歸正傳,衛奕信徑第八段一開始繞走碗窰,之後要穿過太和市區,再到達大埔頭後上九龍坑山,最後在九龍坑山山頂結束。 大埔頭之前的路段可說是熱身,但九龍坑山是香港行山的著名「天梯」之一,斜度頗高兼且較為焗促及暴曬,需要相當體能應付。

九龍坑山: 路線全長

直至同治初年編的《廣東圖說》才見九龍坑村的出現,被劃歸為新安縣九龍司巡檢管轄的七都,同期在意大利和神父(Simeone Volonteri)繪的1866年「新安縣圖」也標記了本村。 在1899年輔政司駱克的接收新界報告中,登記了這村共有130名客籍村民。 九龍坑村在大埔區北,背枕九龍坑山(俗稱雲山)的西北山麓,據說因村後有九條山澗分流而下,故有九龍坑之稱。 九龍坑山 落籍荒蕪之地一兩代後,當所有能夠應用的土地及山貨資源皆已耗盡,人丁增長來到極限,除非容許造地,村民為下一代着想,不得不與山下本地人合作,走入正常農地,成為佃農,次身廣府經濟文化圈,出入墟市,改用粵語,勤奮開拓依然。 未幾英國租借新界,新安縣部分成為維城腹地,政府承認客家人地權,提供平等向上流動機會,提供農業輔助,建鄉村小學,提供到市區升中學額,客家人的才華,不再局限在打石、磨刀、織竹器、養豬、打功夫,進至工商文教政治。

  • 苦盡甘來,終於登上440米高的九龍坑山,此山名字源於山腳九龍坑圍村,雖然並非香港三尖奇峰,勝在附近一望無際,全無阻擋,吐露港、大學、大埔及馬鞍山一帶景色,盡在你腳下。
  • 行大約十分鐘左右,右手邊會見到一個大涼亭,涼亭後便是前往流水響的山徑。
  • 踏上位於斜坡上的古廟坡道旁,有水花飛濺的激動小河,由短小的石橋連接另一端。
  • 彌勒山望向鳳凰山見盡疊嶂層巒,而且經昂坪360救援徑(昂坪棧道)可瞰香港國際機場,近距離與纜車拍照,亦可和大片芒草打卡。
  • 沿路而走不多久右踏水泥梯級至鳳園(沿馬路亦可不經鳳園直達汀角路,時間相約),再循車路直出汀角路。
  • 其村大族之一的陳氏,宗祠本落在雲山下,棄村後方於現址重新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