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 上阕写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了两个故事;下阕用典更为丰富,有三个著名典故。 1、起笔“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但“孙权”那样的英雄已经难以寻觅,第二句用孙权自然而然引出“舞榭歌台”——榭,就是建在高台上的宫殿,这里指孙权的皇宫。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永別亭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 永別亭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朗读
后阕谓元嘉之政,尚足有为,乃草草三十年,徒忧北顾,则文帝不能继武矣。 明年癸巳,至齐明帝建武二年,此四十三年中,北师屡南,南师不复北。 至于魏孝文济淮问罪,则元嘉且不可复见矣。 故曰“望中犹记”,曰“可堪回首”。 此稼轩守南徐日作,全为宋事寄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谓己亦衰老,恐无能为也。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永別亭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注音版
對於「康永哥」的感覺,離不開溫暖,作為主持人總是默默聽著明星們說各種經歷,然後給予建議。 作為作者總是寫下「心靈雞湯」式的文字,治癒讀者的心靈。 然而,他早前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卻坦言:我鼓勵大家做冷淡的人,不要被「溫暖」綁架。 如果一個人一直對所有事都保持熱情,那份熱情一定是盲目的。 大部份時候冷淡,只會對重視的人熱情,生活上的這種對比才是人性。
- 况磊落英多者,当其凭高四顾,烟树人家,夕阳巷陌,皆孙、刘角逐之场,放眼古今,别有一种苍凉之思。
-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 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下。
- 北顾,在本词中表示的意思是,元嘉以后再也不敢谈论收复失地的事情,“对中原失土,仅能北顾而已”。
- 事随运去,本不足怀,“无觅”亦何恨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音版
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 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 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使事虽多,脉络井井可寻,是在知人论世者。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永別亭: 永别的英文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一首千古传诵的杰作,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很多,但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三国时的吴王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永別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通俗解释 急需
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张亦绚生于1973年,彼时台湾尚未解严,大陆的cr则快近尾声了。 此书出版时作者刚过四十,目下则近知天命的年岁,讨论“消除自己所有的记忆”其实是蛮有趣的想法,只不过小说里看不到什么配得上这个想法的书写。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朗读
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下。 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 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 悲凉之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 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音版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而不振。 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 永別亭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 舞榭歌台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別亭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5,人道寄奴曾住6。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7。 后梁武帝将“北固亭”改名为“北顾亭”,寓“北望中原,企图恢复”之意。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注音版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 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
永別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通俗解释 急需
辛弃疾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2、接着写那寻常的百姓街巷,是寄奴曾经住过的地方,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自然过渡到宋武帝北伐,刘裕当年,平定内乱,取代东晋,又两度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长安、洛阳,差一点点就能收复中原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 如今,刘裕的丰功伟绩,也和孙权一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到了。
永別亭: 永别的英文
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 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音版
姜夔有和作,下片以桓温为比,亦言北伐。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登京口北固山亭而作。 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然,而英雄长往,每发思古之幽情。 况磊落英多者,当其凭高四顾,烟树人家,夕阳巷陌,皆孙、刘角逐之场,放眼古今,别有一种苍凉之思。 况自胡马窥江去后,烽火扬州,犹有余恸。
永別亭: 永别的英文
辛弃疾和他的忘年交好友陆游们,等了一辈子,也没等到汉人王师北复中原之日,更对这些淡忘国耻、麻木不仁的人们,无可奈何。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朗读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3、下阕开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用了两个典故,元嘉草草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克复中原之志,封狼居胥则是用了霍去病的典故,暗指有北伐必胜的信心。 但刘义隆却因看不懂局势,贸然北伐,以至于三战三败,最后只能仓皇北顾。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永別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通俗解释 急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永別亭: 永遇乐.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注音版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永別亭 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 发端沉雄,与东坡“大江东去”相同,惟东坡泛言,稼轩则实本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