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上皮病變2024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對於有子宮附屬器腫瘤的女性患者來說:手術或觀察時常是個兩難,醫師基本上會根據病史、身體理學檢查與檢查報告跟患者討論與作分析。 『電燒』是一種婦產科在治療疾病的手術名稱,以下介紹手術的適應症及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適應症 包括尖形濕疣(俗稱菜花)、子宮頸管瘜肉、子宮頸糜爛等等。 人類乳突瘤病毒與子宮頸癌症系列報導 :Pap smear與 HPV test. ●高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CIN2(中度分化不良),CIN3(重度分化不良):必須做陰道鏡切片檢查 。

藥物治療內膜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的病變消失率見表4。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孕激素治療後內膜病變的消失率以孕激素治療不典型增生的反應較好,病變消失率可達70%~94%。 高分化癌的反應較差;但其病變消失率亦可達60%~75%。 每完成一個療程即刮宮或取子宮內膜作組織學檢查,根據對藥物的反應,或停止治療,或對藥物的劑量酌量增減。 3 個月、6 個月、9 個月、12 個月不等,平均9 個月。

子宮頸上皮病變: 常見婦科疾病您要知

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處理 可以做局部治療,包括鐳射氣化治療、電圈部分切除治療(Leep)和子宮頸錐狀切除(Conization)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處理(包含子宮頸原位癌) 一般可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錐形切除術。 若錐形切片邊緣仍殘留病灶,可加施行子宮頸錐形切除或追蹤。 如生育已完成的婦女,下列情形可考慮施行全子宮切除。 包括:微侵犯性子宮頸癌(Microinvasive Stage Ia1)、錐形切片邊緣仍殘留病灶,無法長期追蹤的病人、或合併其他婦科疾病需作全子宮切除的病人。

子宮頸上皮病變

別著急,其實若是沒有經血的異常,大多不需要擔心,但是,大多數的人聽到前一位醫師對自己子宮內膜的描述顯得「異常」難免有一絲擔憂。 當抹片檢查結果為異常,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癌症,必須進一步了解檢驗結果的意義。 常見的異常狀態名稱有 子宮頸上皮病變 ASCUS、SIL、CIN,接下來將個別解說其意義。 子宮位於腹部正中間,下方連接陰道,是女性發生月經與孕育胎兒的器官。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的原因

據表4 所示的6 組病例,治療後均有受孕分娩的報導。 Kimmig與Keike 曾各報導以孕激素治療內膜高分化癌後,行試管嬰兒或配子種植助孕而成功受孕,其中1 例並為三胎分娩。 Kurman 組40 歲以下患者經治療後,25%有足月分娩。

CIN II; CIN III, or suspicion of microinvasive cancer)則需近一步做錐體組織切片檢查、 以及子宮頸內頸採樣切片。 子宮頸圓錐切除後, 後續的全子宮切除並不增加其存活機率。 若錐形切片的邊緣仍殘留病灶,可再施行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或追蹤、 子宮頸上皮病變 或是才施行全子宮切除。 在子宮頸上的可疑病灶都應進行切片檢查,切片位置最好在病灶邊緣處,病理科才能進行腫瘤侵犯深度評估。 這項手術採取類似婦科內診的截石位姿勢,以短暫全身靜脈注射麻醉施行,少數狀況下會以插管全身麻醉進行。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抹片結果異常,該怎麼辦?

雖然感染HPV的女性中,只有1%-5%會演變成惡性腫瘤,但是感染了致癌型的HPV,便屬於高危險群了,尤其是持續感染同一型HPV的人很有機會進展成CIN。 已有CIN的人,感染了致癌型的HPV,發展成高度的CIN或子宮頸癌的機會則特別高。 子宮頸上皮病變 在CIN3和侵犯性子宮頸癌的子宮頸分泌物檢體中,有80%-90%的機率,可偵測到HPV DNA的存在,遠高於一般婦女正常子宮頸的HPV感染率。 子宮頸在癌化過程中,一般從 CIN1進展到CIN2、CIN3,再演變成子宮頸癌,但未必所有的子宮頸癌都一定從CIN1開始,它可以在「CIN1-CIN2-CIN3-侵襲癌」中的任一點切入。 理論上,從沒有性經驗之女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可以獲得疫苗保護之最大效益,但已有過性行為之女性仍可施打,不過,若於接種疫苗之前即已感染疫苗所含之人類乳突病毒型別,疫苗即無法預防發生因已感染型別所引起之疾病。

子宮頸上皮病變

不太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血栓、傷口癒合問題及心臟衰竭等。 藥物亦有可能令陰道和部分結腸或腸道間形成瘻管,或令腸道破損,但情況較為罕見。 接種HPV疫苗是其中一個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 九價HPV疫苗能覆蓋上述香港最常導致子宮頸癌的七種 HPV 基因型。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發炎 多為陰道發炎引起

最低危險的類型,表現為輕度的發育異常,也是不正常的細胞增殖。 局限於宮頸上皮層的下1/3,病變部分與正常細胞層分界清楚。 如果病情與HPV感染有關,通過一年左右的免疫反應疾病會康復,一切病情需要更長恢復時間。 此外,賴瓊慧表示,若重度癌前病變的病灶面積較大,即使做圓錐切片,邊緣還是有切不乾淨的風險,她就遇過患者做到第五次圓錐切片手術還不成功,後來因為癌細胞侵入內膜,必須切除子宮。 子宮頸癌的復發,復發可能發生於盆腔或腹主動脈旁,或遠處轉移,或兩者兼有。

  •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 並且您同意不將本會員條款或任何本使用條款賦予您的權益或義務轉讓給他人。
  • 治療後較多子宮頸狹窄(cervix stenosis)的併發症。
  • 若化療與放療一同進行時,血液內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指數會較低,疲勞和噁心有可能更嚴重。
  •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 根據最新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的診治指引,台灣痛風的盛行率約6.24%,等同全台痛風患者就有將近150萬人,其中 …

這手術只需在一般診療室進行,以及局部麻醉,需時約 30 分鐘。 乳癌是早期發生於乳房的癌症,而乳房是由脂肪、結締組織以及乳腺組織組成的器官,而其中乳線有產出乳汁的功能,但當乳腺細胞失控生長就會成為腫瘤,而腫瘤亦有分為惡性及良性,乳癌就是屬於惡性的腫瘤,如嚴重時更會擴至其他器官。 而男女均有機會患上乳癌,不過患者仍是以女性為主。 乳房超聲波檢查是本港常見的其中一種檢查乳癌的方法,原理是透過發射超聲波來掃描乳房及腋下,並利用音波製造出高解像度的圖像,從而辨認出是否為乳癌的惡性腫瘤,或是其他有關乳房的疾病。

子宮頸上皮病變: 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對於將來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對於治療方式需要審慎評估。 對於輕度病變或是病變面積不大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燒灼治療,盡可能不要使用一般圓錐切片方式。 醫生會放入陰道窺器,在陰道和子宮頸塗上特別藥液,然後透過陰道鏡檢查找出細胞變異的地方。 若發現變異的組織,醫生會用儀器抽取小片組織送往化驗。 較早有性行為:女性的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在年輕時比較靠近子宮頸外側,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往子宮內部移動,愈早的性行為讓上皮過渡區感染乳突病毒機率愈高。

當無病原微生物感染時,宮頸糜爛無臨床症狀,或僅表現為分泌物增多,不需進行治療。 但是宮頸的定期檢查很有必要,這不是為了預防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而是為了預防宮頸癌。 對於CIN1型的患者,可通過時間自愈而選擇暫緩治療。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分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一種能夠發現子宮頸細胞早期異常變化的簡單測試,發現異常的話,醫生可以及早作出適當的處理,防止這些不正常細胞進一步發展成具侵略性的子宮頸癌。 數據顯示,柏氏抹片定期檢驗,能預防90%以上的子宮頸癌。 若是沒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30%的AH(EIN)會轉變成子宮內膜癌,近年來因為子宮頸抹片以及子宮頸乳突病毒疫苗的普及,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女性荷爾蒙-黃體素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穏定性,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A:陰道及子宮頸感染發炎並不會造成胎兒畸形,如有陰道或子宮頸感染時,患者在專業醫師診斷下可使用陰道塞劑治療,部分抗生素也不會傷害胎兒,只要不吃口服藥即可。 據統計,國內婦女每年定期做抹片篩檢者僅30%,3年做1次約55%至60%,40%的人則未定期檢查,另有10%至15%的人從來不做抹片,喪失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先機。 因此,只要有過性經驗的人最好都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前病變因素

CIN共分為三級:「CIN 1」代表有1/3厚度的子宮頸上皮內顯示細胞變異;「CIN 2」代表有2/3厚度的子宮頸上皮內顯示細胞變異;「CIN 3」代表有超過2/3以至整層的子宮頸上皮內顯示細胞變異。 意義不明的非典型細胞變化(ASC-US):六個月做抹片檢查、或檢查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直接做陰道鏡檢查。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患有子宮頸癌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而個別新標靶藥的面世,有助減輕子宮頸癌患者病情惡化,並將存活期增加4至5個月。 全世界每年診斷出逾500萬起子宮頸癌的新病例,有數十萬名女性死於這種疾病。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採集子宮頸及陰道後壁的剝落細胞所做的檢查,能顯示出子宮頸有沒有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的可能。 特別提醒,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 建議曾有性行為、年齡介於 21 ~ 65 歲之間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定期進行HPV病毒基因檢測可減低子宮頸癌的病發率,預防子宮頸癌。 做好HPV病毒基因檢測,若能及早發現高危型HPV持續感染風險,及時治療癌前病變,有助於防止向宮頸癌演變,宮頸癌在第一期前發現存活率高於90%。 Leciel Medical選用自我採樣棒來採集子宮頸和陰道細胞樣本。

子宮頸上皮病變: 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哪些?

為自己、為家人著想,應及早計劃,趁年輕、健康時購買提供足夠保障的保險。 ,賴瓊慧說,一般來說,輕度的可以持續追蹤就好,但如果感染的是高危險的HPV病毒型別,可以做冷凍、雷射治療,將變異的細胞去除。 醫護人員會先用陰道窺器張開陰道壁,利用膠掃從子宮頸刮取細胞,然後把膠掃浸在有特殊保護液的獨立瓶子內,再將細胞樣本送交化驗室作分析及鑑定。 根據疫苗廠方所提供的資料,九合一疫苗需在半年內完成接種,15歲或以上的人士需接種三劑,在完成第一劑後,兩個月後注射第二劑,再隔四個月注射第三劑。 14歲及以下的人士只需接種兩劑,即是在完成第一劑後,六個月後打第二劑。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如何造成的?

較嚴重的病變則顯示病人有高程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其演變成子宮頸癌的危險則可達百分之五。 根據統計,接種疫苗後可預防約 60 ~ 90% 的子宮頸癌風險,但注射疫苗只能預防部份 HPV 病毒的感染,並不代表從此性行為就安全。 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戴保險套、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是必要的保護措施。

子宮頸上皮病變: 認識子宮頸癌:9成患者曾染HPV 子宮頸癌症狀、治療、風險及存活率

化學治療藥物大多使用靜脈注射或口服,能殺死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癌細胞。 並非所有子宮頸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療,但化療有助於放射治療更好地發揮作用,故部份情況下放療和化療會一起進行。 至於已擴散或子宮頸癌復發的病人,化療則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很多時候多種化療藥物會聯合使用。 若是子宮頸有癌細胞,從外觀看起來也會紅腫不平,此時抹片可收集不正常的細胞,在顯微鏡下做診斷,病人則需進一步接受陰道鏡與切片檢查,以期知道病變的程度與範圍,決定後續的治療。 在排除宮頸細胞學異常的情況下,沒有症狀的宮頸糜爛無需治療;對有接觸性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明顯的女性可採用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的方法很多,選擇時應遵從醫生指導,掌握正確的適應症,注意操作的規範性。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症狀

至於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甚至腹腔鏡檢查,都不能作分期診斷的依據。 子宮頸癌的分期,主要以臨床評估為主,也就是說根據「臨床分期」,而不是其他婦科癌症常用的「手術分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國際婦產科聯盟 在1994年所建議的。 因為子宮頸癌好發於開發中國家,是排名第一的女性癌症及第二癌症死因。 而這些國家的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無法做到很詳盡的治療前評估及治療。 因此FIGO堅持子宮頸癌的分期只是為了比較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治療的指引。 內分泌失調可對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疾病。

子宮頸上皮病變: 疫苗

了解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並與醫生商討,有助作出更明智的生活方式和醫療保健選擇,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上皮發生了癌前病變,嚴重時可能會引發胃潰瘍,若長期沒有治療的話,約有1~3%的機率可能會轉變為癌症。 當口腔、消化道、陰道、皮膚等處出現了煙霧狀白色斑點,就是常見的黏膜白斑的癌前病變,若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就會變成有粗糙感的白色或灰色突起斑點,然後出現潰瘍。 此外,除了白色斑點以外,如果出現了黑色素痣或斑點,也可能是發生癌前病變。 因為醫學發現,宮頸糜爛其實是一種生理性改變,只不過是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移,與覆蓋宮頸管外表的複層鱗狀上皮相比,色澤更鮮紅,看似「糜爛」而得名,通常不用治療。

這些都是癌前期的病變,不是真正的癌症,若腫瘤細胞穿過基底膜侵入皮下組織,才是真正的子宮頸癌。 不論年齡大小,若是已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檢驗結果皆正常,可以延長為每2-3年一次,抹片檢查同時也應接受骨盆腔檢查。 若為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因感染 HPV 病毒的機率較高,更必須特別注意。 青少女,13-19歲,有不正常的抹片,處理上與20歲以上的女人有一些不一樣。 子宮頸上皮病變 這群人,有高的病毒(HPV)感染率,以及很低的子宮頸癌發生率,並且,輕度的細胞異常,只要給予時間,不需要治療,大都會自己好起來。 抹片發現有了異常細胞,不論是鱗狀上皮或腺體細胞,而須要做陰道鏡辨別的時候,很可能就得做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