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 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 818年(元和十三年)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819年(元和十四年)到任。 820年(元和十五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
參見陳有琴《白居易資料彙編》,中華書局。 胡震亨《唐音葵籤‧卷二十五》,收錄於陳友琴,《白居易資料彙編》,頁217,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 平安時代,菅原道真寫漢詩,當時渤海國的人見道真的詩,認為與白居易的詩很像,這評語令道真很高興,還特別記載下來,引以為榮。 白居易與元稹是好友,兩人對於詩文的功能擁有著極其相似的認知,故而成為新樂府運動的戰友;同時兩人作詩的才能相匹敵,因而常以唱和為戲。 白居易曾用曹操誇獎劉備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來形容兩人的交情。 白居易晚年常居洛陽,與劉禹錫時常唱和往來。
燕詩白居易: 古詩推薦
这种讲述人伦关系的道理,也不会受时代变迁所淘汰,经历千年而仍然适用。 我们今天读《燕诗》,仍可从一双辛勤抚育儿女的燕子,看到自己父母的身影。 陳繼儒《太平清話》:「白居易諷諫詩,契丹主親以本國文字譯出,詔番臣讀之。」收錄於陳友琴編《白居易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3年版。
葬於龍門(今在龍門石窟之白園,對岸賓陽洞,風景獨異)。 當白居易在杭州時,元稹亦從宰相轉任浙東觀察使,浙東、杭州相去並非太遠,因而二人之間有許多往還的贈答詩篇。 當白居易任滿離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現在西湖有白堤,兩岸栽種有楊柳,後世誤傳這即是白居易所修築的堤,而稱之為白公堤。 事實上這道「白堤」在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已存在,當時稱為「白沙堤」,且見於白居易的詩作之中。
燕詩白居易: 洛陽與晚年生活
見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重印,88頁。 《冷齋夜話》:「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降,則易之。 」相同的內容亦見於宋彭乘的《墨客揮犀》。 參見陳友琴編《白居易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3年版。 據謝思煒的編號:白氏文集內詩歌卷共計2804首;散文卷可歸入詩歌的(如《不能忘情吟》等)共11首;集外補遺(含不確定是否為白居易所作者)完整的詩歌共147首;此外尚有零星的單句,不列入統計。
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詩」影響較大,《燕詩示劉叟》是其中的代表作。 ”就在充满美好家庭气氛时,白居易笔锋一转,“残忍地”将这个美满家庭推向悲情。 被“引上庭树枝”的小燕子们,仗着羽翼已成,趁父母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时,做出了令其父母,及读者都感到愕然、惊慌失措的事:“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了。 借鑑此詩的表達技巧,要準確知道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 比如,繪聲——索食聲孜孜,借代——黃口,對比——母瘦雛漸肥,對偶——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擬人——聲盡呼不歸,呼告——燕燕爾勿悲。
燕詩白居易: 文學成就
白居易本身對歌妓並不忌諱,關於歌妓的描述常見於他的詩歌之中,如《與元九書》、《對酒吟》、《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等。 白居易好友元稹、劉禹錫相互贈答詩文中,亦有關於歌妓的描繪:如元稹曾邀白居易的歌妓商玲瓏至越州,商玲瓏返回時,元稹並有詩贈白居易。 燕詩白居易 白居易杭州刺史卸任後,曾帶杭州的歌妓回洛陽,這些歌妓後來返回杭州,劉禹錫曾有「其奈錢塘蘇小小,憶君淚點石榴裙」的詩句描繪這些歌妓對白居易的思念。 對於白居易的文學主張,劉大杰認為白居易「作了大膽的批判和正確的評價。」胡適肯定白居易以詩歌造成輿論而改善時政的意圖,但也認為白居易的詩歌理論有過於狹隘的缺陷。 白居易對前人詩作,也因他的文學理論,而出現相衝突的評價。
見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初版。 2830頁、2852頁、2967頁。 新、舊唐書對於白居易的評價亦有不同。
燕詩白居易: 評價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可是当子女有能力高飞,有一天就不再回头,随风四散。 燕詩白居易 双燕看到子女离开,在空中不断鸣叫,希望牠们会回来。 可是即使牠们喊破喉咙,子女也没有再回头。
燕詩白居易: 白居易
全詩語言聲調優美,抒情和敘事交融一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一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更是多少痴男怨女的美好嚮往。 而作者白居易,也被譽為了中國古代最會寫情詩的詩人。 白居易將這首詩歸為「感傷」類,歷代均認為這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 可是当子女有能力高飞,有一天就不再回头,随风四散。
- 燕媽媽燕爸爸在空中急切地鳴叫,叩到嗓子沙啞但小燕子也沒有回來,燕媽媽燕爸爸回到了空巢裏,整夜的哀鳴。
- 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 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
- ”就在充满美好家庭气氛时,白居易笔锋一转,“残忍地”将这个美满家庭推向悲情。
- 原本热热闹闹的家,瞬间成了冷清清的空窝,这两夫妇,除了伤心绝望的啁啾终夜,就不能做什么了。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全唐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白居易的作品自卷4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起。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收錄於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8年三刷。 白居易《新樂府序》: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 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
燕詩白居易: 詩歌
沈括、范溫、張戒、楊慎、趙翼認為長恨歌記載唐玄宗、楊貴妃的史實有錯誤。 而薛雪與周紫芝意見不同,王楙不同意張戒的批評。 此外如趙翼、王國維對全詩給予很高的評價。 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 他曾自己編輯自己的著作,名為《白氏長慶集》(或《白氏文集》),共七十五卷,現存七十一卷。
宋朝的龔明之認為白居易與歌妓來往,代表他荒廢政務。 曾因胡風事件而廣受爭議的舒蕪,指責白居易狎妓是不尊重女性,引起廣泛討論。 石繼航認為這些對白居易的指責「大有鬥倒批臭之勢」,且舒蕪引用時看錯字,可能因此而造成解讀上的誤解。 石繼航並且指出白居易與家妓樊素和小蠻感情良好,雖未知有否越軌事,然即使有,亦非狎玩,可說是兩情相悅,故而白居易與妓之事,實非重要,且其時文人幾乎皆有,不應獨責白居易。 晚年白居易將所有的歌妓放還,作了許多回憶的詩文,對這些歌妓多充滿了濃厚的念舊之情。
燕詩白居易: 白居易Bai Juyi
袁宗道以「白蘇齋」為齋名,並有《詠懷效白》的詩作;袁宏道將元白歐蘇與李杜班馬相提並論;袁中道亦贊同兄長們的意見。 清代主張性靈說的袁枚亦給予白居易極高的評價。 此外,清乾隆皇帝敕編的《唐宋詩醇》對白居易的詩文與為人均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白居易「實具經世之才」,並認為官員應以白居易的詩「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作為座右銘。 蘇軾曾提出「元輕白俗」的說法,對元白的詩風頗有微詞。 唐宣宗有弔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此詩可作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白居易與歌妓的往來,也使他受到許多批評。
白居易對文學創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時認真地投入學習,甚至到影響健康,提早出現衰老的症狀。 他曾以詩仙、詩魔自比,形容自己對詩歌創作的投入。 燕詩白居易 《燕詩》雖然寫得淺白,仍有一些值得欣賞的寫作手法。 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講出故事和道理,詩中雙燕開始時有正面的形象,一派盡責慈愛的模樣,讀者都同情牠們的遭遇。 燕詩白居易 詩的最後才來一個逆轉,點出雙燕才是諷刺的對象,牠們昔日高飛背棄父母,今日得到報應。
燕詩白居易: 作者/出處
白居易的母親雖因看花墜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許多詠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紀錄,新井詩作於元和元年(806年)左右(新井詩今已失傳),而白居易母五年後才去世,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 他被貶謫的主因,很可能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 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捩點:在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希望能做對國家人民有益的貢獻;至此之後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 然而白居易在江州雖不得志,大體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並與當地的僧人交遊。 815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
燕詩白居易: 作者/出处
这种安排是要给读者当头棒喝,令他们印象更深刻。 诗中写燕子的生活也十分生动,仔细描写牠们的形态、声音、动作,又用拟人法刻划牠们的心境,令读者更易投入。 这首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讽谕诗,也可以说是一个寓言故事。 诗歌借燕子的故事,写出父母养育儿女的辛劳,告诫世人应及早体念亲恩,讽刺那些背弃父母的人终有一天得到报应。 白居易以浅白的语言写诗,务求妇孺能解,就是认为诗中传达的信息,不单读书人要知道,像「体念亲恩,孝顺父母」,是每个人都要懂得的。
燕詩白居易: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学,强调《诗经》的美刺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 白诗的特色是语言浅俗,使老妪、儿童都能解读,讽谕诗《秦中吟》及《新乐府》是其中的代表。 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传世。 劉禹錫《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報白君,別來已渡江南春。 如胡適《白話文學史》舉《醉後聽唱桂華曲》作為「閒適詩」之例,而這篇被白居易歸類為「律詩」,見朱金城箋,2343頁。
祖籍山西太原,生於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詩的開始四句,寫一雄一雌的燕子配成雙,在屋樑之間築巢,生了四個雛兒。 要養育雛兒一點也不容易,下面八句寫雙燕為了餵哺不斷索食的雛兒,每天辛勤地多次來往捕捉青蟲,雖然已疲累不堪,仍然不會停下來,恐怕兒女吃不飽。 除了餵哺兒女,父母還要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 詩歌接着就寫經過雙燕三十日的辛勞,雛燕日漸長成。 父母教牠們說話,又為牠們整理羽毛;待牠們羽翼長成,就帶牠們到庭中的樹枝上,開始教牠們飛行。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燕詩白居易 “辛勤三十日”四句可说是整首诗里最伤感的一段。 接着的四联,叙述了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 虽然“青虫不易捕”,但听到小鸟“索食声孜孜”,为了孩子们能吃得饱,它们不怕艰难与危险,甘於牺牲,四出寻找食物。 日复一日的劳碌奔波,使得它们“觜爪虽欲敝”,但还是“心力不知疲”,不辞劳苦的“须臾十来往”,如此折腾,仅仅是因为“犹恐巢中饥”。 接着的四聯,敍述了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深刻地反映了父母養育之恩的偉大。
燕詩白居易: 評價
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 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里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 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詩僧如滿之弟子。 在蘇州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818年(元和十三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
燕詩白居易: 古詩推薦
第六段:轉為從敍事者角度作主觀發言,道出燕子應反思自己當初也如雛燕般年少離家,留下父母,易地而處感受到那時父母的傷心痛悲。 這四隻小燕子日日夜夜長大,求食的聲音響個不停,青蟲不容易捕到,小燕子的黃嘴沒有吃飽的時候。 雖然燕媽媽和燕爸爸的嘴爪都裂開了,但仍不感疲倦,片刻就飛了十幾個來回,只怕在巢的小燕子餓了。
《燕诗示刘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 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 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燕妈妈燕爸爸在空中急切地鸣叫,叫到嗓子沙哑。 但小燕子也没有回来,燕妈妈燕爸爸回到了空巢里,整夜的哀鸣。
借鑒此詩的表達技巧,要準確知道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 《燕诗》虽然写得浅白,仍有一些值得欣赏的写作手法。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讲出故事和道理,诗中双燕开始时有正面的形象,一派尽责慈爱的模样,读者都同情牠们的遭遇。 诗的最后才来一个逆转,点出双燕才是讽刺的对象,牠们昔日高飞背弃父母,今日得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