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監視器包括連接到您胸部的心臟監視器導線,手臂上的血壓袖帶以及手指周圍的血氧含量監視器。 如果甲狀腺產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治療方法僅是手術切除患病的甲狀腺結節或部分甲狀腺切除術。 如果患者患有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 (Graves’ disease)或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則治療選擇為大部份甲狀腺切除術或全甲狀腺切除術。 濾泡性甲狀腺癌(〜10%):濾泡性甲狀腺癌也從濾泡細胞發展而來,通常生長緩慢。 濾泡性甲狀腺癌也是分化型甲狀腺癌,但遠不如乳頭狀甲狀腺癌常見。 甲狀腺濾泡癌很少擴散到淋巴結,也通常可以治愈。
- 甲狀腺髓質癌也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 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內有多個囊性或固體結節,其病因尚不清楚。
- 凡能干擾甲狀腺激素正常合成,而產生甲狀腺的物質,就成為生甲狀腺腫物質,包括木薯、蘿蔔、捲心菜、硫脲嘧啶、硫氰酸鹽、對氨基水楊酸鈉、保泰松、過氯酸鉀、鈷、鋰鹽等食物和藥物,以及含硫碳氫化物、鈣、氟過多的飲用水。
- 甲狀腺是一個人體很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對人體生長發育、代謝、適應環境都有莫大的影響。
- B.同時服用某些阻止T4吸收的藥物:如氫氧化鋁。
- 放射性碘治療後的數年後,患者將變得甲狀腺功能減退,需要終生的甲狀腺激素補充療法。
病因不清,病理改變為甲狀腺濾泡增生,甲狀腺組織腫大。 良性:頸部腫塊多為單發,生長緩慢,大時可有壓迫症状,腫塊隨吞咽上下活動、光滑、質地較軟、呈圓形或橢圓形,可引發甲亢。 瘤體小時,可通過全科治療儀照射使其縮小、消失;瘤體過大時,應手術切除再行照射治療,可達到消炎、止痛、消腫,加快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及疤痕之目的。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四種病理類型。
濾泡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成因及風險因素
甲狀腺癌源於甲狀腺的細胞異變及增生,可以根據理特徵分為四類:乳頭狀癌 、濾泡狀癌、髓質癌及未分化癌。 每一類癌症的臨床特性、生長速度、以及預後都有十分大的分別。 常見類型的甲狀腺癌是所有惡性腫瘤中“最溫和”的一種,其本身並不兇險,而且發展很慢,即使是轉移後仍有可能治癒。 濾泡性甲狀腺癌 髓樣癌除有頸部腫塊外,由於癌腫產生5-羥色胺和降鈣素,病人可出現腹瀉、心悸、臉面潮紅和血鈣降低等症狀。 對合並家族史者,應注意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徵II型(MEN-II)的可能。 甲狀腺有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其結構單位為濾泡。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在十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7名,且在女性十大癌症發生排名更高,位居第4,顯示甲狀腺癌比較好發於女性,罹患人數是男性的3倍之多。 甲狀腺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癌呈上升趨勢,需高度重視。 甲狀腺手術由於容易出現聲音嘶啞、低鈣等手術併發症,手術切除範圍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醫療技術條件等進行判斷,需符合腫瘤切除原則,同時儘量爭取保留好神經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濾泡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診斷
甲狀腺癌多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之表皮細胞,這些已分化之甲狀腺癌(乳突癌、濾泡癌)往往仍保有甲狀腺表皮細胞之特性。 濾泡性甲狀腺癌 這些特性如:對碘之攝取、甲狀腺球蛋白之合成、甲狀腺過氧化酵素之合成等。 甲狀腺癌屬於中低度的惡性腫瘤,是少數「存活率高,預後良好」的癌症。
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如咔咪唑或丙基硫氧嘧啶),以減少甲狀腺激素的產生並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症狀。 濾泡性甲狀腺癌 治療通常是長期的,並且通常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為多數患者所接受。 抗甲狀腺藥物罕有地會對患者的肝臟和血細胞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因此與您的醫生討論該療法的風險和益處非常重要。 大多數甲狀腺癌的生長緩慢,當您的醫生發現它們時可能很小。 生長緩慢的甲狀腺癌可能很大才發現,它會很硬及固定在周圍。 甲狀腺或甲狀腺是附著在氣管上的下前頸的內分泌腺體。
濾泡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前兆:頸部出現腫塊、久咳不癒
如何在此些病人,找出惡性之腫瘤,且及早治療,以免造成遠端轉移,仍是醫學界須重視的。 故而在平時對甲狀腺單發腫瘤應予以重視,尤對小兒、青少年及男性病人。 不宜多觀察,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及時手術,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碘-131治療的副作用不大,一般較常見的有厭食、噁心、頭暈、皮膚搔癢、前頸部疼痛(放射性甲狀腺炎)、唾液腺或胃腺腫脹、及骨髓抑制等,但通常為暫時性而於1至2星期後消失。 唾液腺的問題可以多喝水、清淡飲食、口含維他命C片或少量酸梅、嚼口香糖或喝檸檬汁等方式來增加唾液分泌。 有些病患在累積劑量超過250毫居里後淚液分泌會減少,造成眼睛乾澀。
目前,醫界最常使用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僅需十五分鐘即可診斷癌症類別,而且痛苦較少,是一種簡易、快速、直接且經濟的檢查法。 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係採用空針刺進腫瘤內,抽出一點細胞,作成抹片,實施劉氏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便可診斷。 頸前甲狀腺部位出現無疼性腫塊,無甲狀腺功能改變,可隨吞咽上下活動,都以腫瘤性生長為主。 甲狀腺有腫塊同側頸淋巴結腫大,應警惕為甲狀腺癌。 甲狀腺有腫塊,伴有發聲嘶啞或其他壓迫症狀也應警惕為甲狀腺癌。
濾泡性甲狀腺癌: 診斷
甲狀腺位於脖子的下前部,在頸部喉結(亞當蘋果)和胸骨的上端之間。 它由三部分組成:氣管兩邊的兩個相連的葉片,以及氣管前的中央峽部。 甲狀腺分泌三種激素:兩種甲狀腺激素-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濾泡性甲狀腺癌 (T3)和甲狀腺素(T4),以及一種肽激素降鈣素。
甲狀腺舌囊腫就是由沿著甲狀腺組織下降的導管遺留的細胞組織發展形成的上中央頸部腫塊。 甲狀腺舌囊腫可能發展成感染膿腫和併發成瘻管,但很少發展成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一詞用於描述甲狀腺腫大,這可能是由於缺碘或其他甲狀腺疾病引起的。 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內有多個囊性或固體結節,其病因尚不清楚。 很多完成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患者,都會擔心身體的內分泌及代謝系統出現問題,以致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由於甲狀腺負責產生荷爾蒙,以調節人體的心跳、體溫、血壓、維持體重、促進新陳代謝等功能,切除甲狀腺後,的確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濾泡性甲狀腺癌: 疾病百科
盡管健康體檢不能保證發現所有的早期癌症,但可以肯定的是,定期健康體檢目前仍然是發現早期癌症,甚至癌前病變的最佳方法。 同位素治療對於部分甲狀腺癌也有良好的療效,但需要在手術後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手術治療甲狀腺癌仍然是目前最理想的選擇,規範治療使分化型甲狀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劑量範圍從 30~100 mCi,若是復發或轉移,未能切除且有轉移者,劑量可提高100~250mCi 不等。 口服劑量超過30 mCi以上,必須住隔離病房,出院後與人的接觸時間越短越好,次數越少越好。 當完成治療劑量後3~7天可再做一次全身碘-131核醫掃描,做更進一步的影像評估。 單側返喉神經受傷麻痹會產生聲音沙啞、氣音;喝水吃東西易嗆、咳嗽。 若雙側返喉神經麻痹則會產生喘鳴聲和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術,以保呼吸道通暢。 由於科技進步,現在做甲狀腺手術有神經監測器可探測返喉神經所在位置,還可比較術後和術前的神經傳導功能,現在發生返喉神經麻痹機率已經<1%。
濾泡性甲狀腺癌: 罕病SMA藥物擴大給付「最快4月上路」 患者首年可免花千萬藥費
甲狀腺腫塊生長較速,有轉移灶,且有明顯壓迫症狀,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掃瞄多冷結節,或發現甲狀腺CT掃瞄及MRI影像有異常及轉移現象,最後診斷應根據病理活檢,明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Bcl-2蛋白表達可能與甲狀腺腫瘤的發生有關,甲狀腺的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中均有bcl-2的高水平表達,而正常組織表達bcl-2的量較少,隨甲狀腺癌臨床病期和浸潤程度的進展,bcl-2陽性率明顯降低,未分化癌的bcl-2陽性率明顯低於分化類型者。 臨床表現:大部分病人的首發表現為甲狀腺的腫物,腫物生長緩慢,腫物的質地中等,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甲狀腺的活動度較好,腫瘤侵犯甲狀腺鄰近的組織後則固定,表現為聲音嘶啞,部分患者可能以轉移症狀,如股骨。 術後放療是在手術後接受口服放射性碘治療,利用癌細胞會吸收碘的特性,使用具有放射性的「碘-131」釋放出的β射線,瞄準並撲滅剩餘癌細胞。
其次,還與水土,飲食、體質等因素有關,本病初期一般無明顯症状,往往是在體檢時B超發現,發現後,多數患者採取手術治療或不治療。 手術治療術後極易複發,複發率高達90%以上,難以根治;不治療(因為無明顯症状:不痛、不癢),病程一長,成為難治之病,或惡化成甲狀腺癌。 據有關資料:甲狀腺腺瘤的癌變率高達10%-20%左右。
濾泡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濾泡性腫瘤的解決方法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占甲狀腺癌的50-70%,癌瘤生長最緩慢,其10年存活率約為90%。 癌瘤缺少包膜,而且是多發性的(指甲狀腺不同的部位發 生多處的病灶),較易局部淋巴轉移(約30-40%)而不易經血流轉移遠端。 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者約占一半,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三倍。
發病特點: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中老年人較多,發病的高峰年齡為40~60歲,已有明顯的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甚至是遠處骨轉移的活檢時才得出診斷。 傳統的甲狀腺切除手術會直接在脖子前方劃下切口,導致許多人因為擔心術後不美觀而不願接受手術,不過不用擔心,現在有內視鏡輔助或微創手術的選項可以選擇。 小於1公分的微小乳突癌,可以考慮用微創方式經口或經腋下切除單側甲狀腺。 非上述情形的也有內視鏡輔助手術可以選擇,雖然在脖子前方仍會有傷口,但比傳統手術小很多,看起來也更美觀,大部分病患接受度也更高。 約5%~10%的甲狀腺髓樣癌患者有明顯家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臨床上也可以見到一個家庭中兩個以上成員同患乳頭狀癌者。
濾泡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17年共有884宗甲狀腺癌新症,其中男性有181人,女性703人,而死亡人數有61人。 甲狀腺癌的患者一般為中老年人,惟其中的乳頭狀甲狀腺癌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兒童則很少患上。 由於它可以分泌抑鈣素 而提供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契機。 他進一步解釋,大部分的人診斷出來多是乳突癌,這也是預後最好的,濾泡癌也是比較好的;而髓質癌比較少見也長得慢,最糟糕的就是「未分化癌」,它是一群很原始的細胞,長得很快且容易轉移。 甲狀腺癌好發年輕族群,根據統計,罹病患者女性比男性高出4倍,而甲狀腺癌其實有分類,方季惟的病況屬於濾泡癌。 血液腫瘤科吳鴻誠說明,甲狀腺癌分成4類: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瘤、未分化癌。
濾泡性甲狀腺癌: 治療
對於甲狀腺癌來說,除未分化癌外,手術切除是各型甲狀腺癌治療的基本方法,並輔助放射性核素、甲狀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療。 CT 或 MRI(磁共振成像)檢查:如果懷疑是甲狀腺癌,還要做該影像學檢查,CT 和 MRI 可以顯示腫瘤與食管、氣管、血管的關係以及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有助於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甲狀腺腫瘤一般情況下進展緩慢,定期體檢可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當出現嚴重的腫瘤壓迫症狀影響呼吸時,應立即就診。 對於甲狀腺腺瘤來說,年齡、女性、體重指數、目前的吸菸習慣是獨立危險因素。
濾泡性甲狀腺癌: 手術中
惡性甲狀腺瘤體分為乳頭狀腺癌、濾泡狀腺癌、未分化癌、髓樣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淋巴瘤。 甲狀腺或臨近部位頸部有腫塊,且質地堅硬而不平整。 早期無明顯自覺症状、晚期可出現聲音嘶啞、呼吸或吞咽困難、枕肩部疼痛或伴有腹瀉、心悸、顏面潮紅及血鈣降低等症状。 凡確診為惡性甲狀腺癌,則應根據病理類型做手術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療、化療、並可配合全科治療儀照射治療。
濾泡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功能減退是什麼引起的?
轉移特點: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淋巴結轉移時,多局限於甲狀腺區域,以鎖骨上,少數病例可出現腋窩淋巴結轉移,部分病例可出現甲狀腺峽部上方的哨兵淋巴結腫大,可能有約50%的患者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另外大家會問,甲狀腺這麼重要,能影響心跳、體溫、及新陳代謝,全部切掉真的沒問題嗎? 原來,手術切除甲狀腺後,體內缺乏甲狀腺素,就要服用甲狀腺素的錠劑補充。 醫師剛開始會請患者定期回診抽血檢查,看補充的劑量是否恰當。 通常就診後醫師會先問問家族史或有沒有經歷過輻射暴露等事件,再來就是脖子處的觸診,看甲狀腺有沒有腫大。 抽血檢查無法直接顯示是否有甲狀腺癌,但若擔心甲狀腺生病的話,醫師多會先安排檢查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上帝給你一個機會,一定要我揀一種癌,反正都是癌,我寧願揀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可以算是全身實體腫瘤中最好的之一,一般早期甲狀腺癌病人,經治療後十年存活率達百份之九十以上, 相等於治癒。 故假如您不幸患了甲狀腺癌,您還真是有點不幸中的大幸的。 目前,醫學界對甲狀腺癌的確切成因尚無定論,可能的影響因素有:輻射性射線、良性甲狀腺結節的病變惡化、遺傳以及飲食性別等。
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前者有時可因頸淋巴結腫大而就醫。 隨着病情進展,腫塊逐漸增大,質硬,吞嚥時腫塊移動度減低。 頸交感神經節受壓,可產生Horner綜合徵。 頸叢淺支受侵犯時,病人可有耳、枕、肩等處的疼痛。 可有頸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肺、骨、中樞神經系統等)。 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組織增生形成腫塊,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是成年女性。
不過更多情況下,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一次過切除整個甲狀腺部分以及附近受擴散影響的組織,以減低將來的復發風險。 患甲狀腺癌的較高風險人士(包括在嬰孩期曾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或有「家族性甲狀腺癌」或「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家族史),應考慮諮詢醫生,以決定是否需要及如何進行篩查。 其他常用於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法包括甲狀腺掃描、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等。
甲狀腺腺瘤(adenomaofthyroid),為最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病理上分濾泡狀(多見)和乳頭狀(少見)囊性腺瘤兩種,切面呈淡黃色或深紅色,具有完整包膜。 可繼發甲亢(約20%)和惡性變(約10%)。 若突然感到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困難,還摸到頸部有腫塊,加上如果你是女性的話,應立即到內分泌科做檢查,因為有可能患上了女性常見癌症之一—甲狀腺癌。 A.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預後較好,Mayo醫院報道在確診時無遠處轉移,25年生存率達94.5%;而197例濾泡狀癌為75.2%,這類病人術後無須放射治療。 2髓樣癌的核素碘治療:家族性甲狀腺髓樣癌ⅡA型(MENⅡA)的預後較散發性好,散發性為55%,10年生存率僅50%,又作甲狀腺全切除者,10年生存率達95%以上。 濾泡性甲狀腺癌 核素碘治療對復發,尤其是有約70%的甲狀腺濾泡狀癌有效,對兒童,具攝碘功能的甲狀腺乳頭狀癌肺轉移時,應用核素碘治療後,10年生存率可達74%,而無攝碘功能者僅6%,在DTC伴骨,5~10年生存率在核素碘治療的具攝碘功能者為79%,而不攝碘者僅為55%。
甲狀腺癌有復發風險,不過只要病人定期進行抽血、臨床檢查,偵察甲狀腺球蛋白水平,都有助及早發現甲狀腺癌是否有復發跡象,繼而進行相應的治療。 放射同位素碘治療多用於手術後用來清除殘餘的癌細胞,包括仍存在於甲狀腺內以及擴散至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由於正常的甲狀腺組織和甲狀腺以外部位的癌細胞能夠吸收碘物質,因此放射性物質可以快速消滅殘餘的癌細胞。
濾泡性甲狀腺癌: 健康雲
甲狀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 乳頭狀腺癌和濾泡狀腺癌均有TSH受體,TSH通過其受體能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 國內一般選用幹甲狀腺片或左甲狀腺素,要定期測定血漿T4和TSH水平來調整用藥劑量,使體內甲狀腺激素維持在一個略高於正常但低於甲亢的水平之間。 發病初期多無明顯自覺癥狀,只是在甲狀腺組織內出現一質硬而高低不平的結節,晚期常壓迫鄰近神經、氣管、食管而產生相應癥狀。 遠處轉移多見干扁骨(如顱骨、椎骨和骨盆)和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