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指上皮細胞癌的最早期,或稱為各類癌症的第0期,而上皮細胞癌是癌細胞從人體器官表面的那層「黏膜上皮組織」長出來,還沒突破緊黏的下層「基底膜」。 病人本身基因的多樣性:簡單來說,不同的病人所具有的「體質」差異,對化學治療所使用的藥物代謝狀況也不同,可能發生程度不一的副作用,醫師藉由病人體內的基因,選擇對病人傷害較小的治療藥物。 放射治療主要是在手術前或手術後使用,手術前可以讓腫瘤縮小增加手術的成功率,手術後則是可以減少手術治療後的復發率。 放射治療約每週照射五次,每日一次,合計約 5~6 週。 手術前使用有時還會搭配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類藥物使用。
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較多的基因治療方法,可能在胃癌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另外,浸潤的程度可分為早期、中晚期,早期是指還沒有轉移時的癌症,浸潤只限在周遭的組織,還沒有跟正常細胞相連,也就是癌症的第1、2期;晚期則已經跟周遭細胞相連、出現淋巴結轉移,或是器官的遠端轉移,像肺癌轉移到腦部等,也就是癌症的3、4、5期。 即使無法手術治療的第 4 期大腸癌,會根據腫瘤基因分子標記的特性及癌症特性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當然最好的情況是將腫瘤縮小後以手術切除轉移病灶,即使是晚期的病人也能增加存活率。
浸潤癌: 浸潤がん(しんじゅんがん)
在幾組病例-對照研究中,均顯示HPV感染和CIN及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在拉丁美洲四個國家進行的一組大的病例-對照研究,包括759例宮頸浸潤癌及1467例對照,用FISH法對HPV 6/11、16/18進行檢測,結果說明HPV 浸潤癌 16/18和宮頸癌間有明顯的相關性。 當HPV 6/11及HPV 16/18均呈陽性時其相對危險性最高,另外還觀察到性行為及HPV感染的作用均不依賴其他因素而獨立存在(Reeves,1989)。
至於局部晚期尤其有巨大腫瘤時,先用新輔助性化療,再予手術;實施廣泛性手術後,因存有危險因子而需要輔助性化療的發展,不論國內和國外都有臨床試驗在進行中,期望未來幾年內能夠確定這兩種化學治療的作用地位。 因此,化療在治療子宮頸癌的應用上,可分為下列四種綜合性治療方式:①緩解性化學療法;②化療放療同步療法;③新輔助性化療法;④輔助性化療法。 ④感染:隨著抗生素的迅速發展,在廣泛切除手術前或術時及術後給以足夠的廣譜抗生素,作為預防及治療用,手術後患者發生嚴重感染或嚴重盆腔結締組織炎者已明顯減少,再加上手術部位的足夠引流,故根治術後感染一般都能迅速控制。 子宮廣泛切除術後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和治療感染手術後盆腔結締組織炎的發生率已明顯降低,約在5%以下。 如果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後仍發生繼發感染,應作陰道頂及腹腔吸引管內液體等的培養,如發現有病原菌,則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③雙合診及三合診檢查:雙合診檢查是婦科檢查的常規步驟。
浸潤癌: 浸潤性乳腺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2、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茯苓25克、茵陳25克、白朮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柴胡4.5克、澤瀉9克。 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野菊花30克、銀花30克、白芷15克、菖蒲15克。 ②中分化鱗癌(鱗狀細胞癌Ⅱ級):大細胞,細胞異型性明顯,核深染,不規則,核漿比例高,核分裂較多見,細胞間橋不明顯,有少量或無角化珠,有單個角化不良細胞。 近30年生殖道HPV感染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在1950~1978年間美國Rockester地區HPV感染的發病率上升了8倍,1978年為106/10萬(Chuang,1984)。 1966~1984年間在美國因濕疣而就診者上升了4.5倍。
組織病理學過去的概念:診斷浸潤癌的標準是看基底膜是否有破壞,以後有的學者發現無論是特殊染色或電鏡觀察,均證實基底膜的完整與否並不是鑒別浸潤的可靠指標,因為增殖的基底細胞和炎細胞均可破壞基底膜。 由於DCIS通常很早發現,而且有進行治療或管理,所以很難說如果不治療會發生什麼情況[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確診患有此病並且接受治療的女性病患,在10年內死亡的機率為2%。 生物標誌物可以確定在確診DCIS的婦女中,之後罹患浸潤性癌症的風險高低。
浸潤癌: 子宮頸癌
偶爾發生的血管浸潤是預後不佳的徵象,與遠處轉移或血行轉移有關。 雖然浸潤性宮頸癌的脫落細胞學特徵已經被很好地描述,但細胞學並不是診斷浸潤性病變的可靠方法。 在細胞學塗片中確認病變需要豐富的經驗,因為在一張宮頸塗片的碎片細胞及血細胞中僅有數個癌細胞。 宮頸腺癌很難由細胞學家識別:只有在其細胞極度異型時才有可能被細胞學家發現。
其中發生在直腸的腫瘤,因接近肛門,引起的症狀如血便、排便次數增加大便變細等,較為明顯、有機會早期察覺。 而發生在結腸的大腸癌雖較少見,因腫瘤位置在較深處,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如果沒有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不易早期發現,確診時多屬晚期,因此增加治療的難度。 直腸癌病人接受同步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時,會接受約每天一次,每周五次總共約五周的放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通常在放射治療後二至三週開始出現,副作用嚴重的程度常因人而異。 如果腹瀉嚴重時,可以使用一些止瀉藥物來改善症狀,同時應注意體重的維持及水分電解質的補充。 除此之外,放射治療部位會有皮膚乾燥、發癢、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 浸潤癌 除了急性的副作用外,於放射治療結束後,有些病人會產生慢性的副作用,如慢性直腸黏膜炎、慢性膀胱炎等,會有血便、血尿、頻尿、疼痛等症狀,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給予減緩症狀的藥物或支持性療法。
浸潤癌: 浸潤癌浸潤癌的演變過程
肺癌的生長方式主要為浸潤性生長,肺癌的瘤肺交介面受腫瘤的生長方式及惡性度的控制,毛刺邊緣說明腫瘤向周圍浸潤性較強。 除了指甲和毛髮,所有的器官和組織都有可能發生原發癌。 例如,肝癌出現了肺癌轉移,醫生上則診斷為: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肺癌。 由於處於癌症早期,所以不會出現轉移,一旦發現只需採取手術切除即可治癒,治癒後也不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對生活質量影響不大。 浸潤癌 為了避免患者及家屬看到原位癌“癌”字出現恐懼,臨床上越來越少出現原位癌的診斷了,而是把原位癌改稱為上皮內瘤變。
為了提高塗片診斷的準確率,特別注意要從宮頸癌的好發部位即扁平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處取材。 由於老年婦女扁平、柱狀上皮交界區向頸管內上移,取材時除了從宮頸陰道部刮取塗片外,特別要注意從宮頸管處取材,能夠發現頸管內的癌瘤,以免漏診。 過去宮頸刮片多用小腳板,後來採用雙取器,現在有了液基細胞學薄片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細胞學的陽性診斷率。
浸潤癌: 乳癌初期、中期、末期症狀與化學、標靶、賀爾蒙等治療方式說明
手術切片又分為將整個腫瘤全部切除的切除性切片檢查,或僅切取小部份組織做病理診斷的部份切除切片檢查。 部份切除切片檢查常用於無法立即切除的較大腫瘤的診斷,或乳癌預後與治療相關因子的檢測。 浸潤癌 因此,對於這類病人,在使用化療之前,首先要回顧病理標本的組織形態,是鱗狀上皮癌或腺癌,並排除可以實施內臟摘除術的可能性。
即使開刀中沒有發現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顯微轉移,經過一段時間後導致復發轉移。 這種可能存在的顯微轉移,可以靠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來預防。 過去十幾年來世界各國對乳癌長時間的研究,顯現化學治療對乳癌病人二十年的存活期有顯著的改善。 而腋下淋巴結有癌細胞轉移的數目、癌細胞荷爾蒙接受體的有無、腫瘤的大小及手術的方法、病人的年齡及月經的狀況,為決定輔助性治療策略的重要參考。 1999 年,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更建立了局部晚期子宮頸癌化療放療同步療法的地位。
浸潤癌: 浸潤性乳癌
2.臨床分期 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開始於1929年,由國際婦產科聯盟、美國癌症聯合會及國際抗癌協會制定分期標準。 分期的目的是對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治療的結果有一個統一的評定標準,以使統計資料有可比性。 嚴格準確地進行臨床分期,可以依據病變的範圍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正確評估治療效果和判斷預後。 ③菜花型:同屬外生型腫瘤,癌瘤像菜花樣自宮頸向陰道內生長,瘤體較大,血管豐富,質地較脆,接觸出血明顯,常伴有感染和存在壞死灶,此型癌瘤較少侵犯宮頸旁組織,預後相對較好。 美國的兩組病例-對照研究(Manos,1991;Morrison,1991)也都說明,HPV感染與CINⅠ~Ⅲ級均有很強的相關性。 當多種型別的HPV感染同時存在時則危險性更高,在調整了HPV感染因素後,兩組中的初次性交過早、多個性伴侶、口服避孕藥及吸煙等因素的相關性消失或明顯下降。
嚴陣 《牡丹園記》:「這蒙蒙的綠意,這團團的紅霧,真像剛滴到宣紙上的水彩一樣,慢慢地浸潤開來。」這裡面的「浸潤」很好的詮釋了其「逐漸滲透,引申為積久而發生作用」的意義。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定量免疫法篩檢,可以提升第零到一期個案 所佔的比率,並大幅降低第四期個案所佔比率。 用膳應禁忌肥膩甘醇、辛辣香竄,油煎烤炸等生濕、生痰、燥熱,易致出血的食品。 防治化療、放療副作用的食物:豆腐、豬肝、青魚、鯽魚、墨魚、鴨、牛肉、田雞、山楂、烏梅、綠豆、無花果。 26、羊肉300克、鮮河魚1條(500克)、白蘿卜1個。
浸潤癌: 浸潤乳腺癌什麼不能吃
GOG 對於Ⅰb、體積3cm)進行每週順鉑40mg/m2,3療程後第3 天實施根除性手術對單獨根除性手術的3 級臨床試驗。 由於特殊的解剖部位,易於暴露,易於檢查的特點及長期臨床經驗和較好的治療效果,宮頸浸潤癌的診斷並不困難,主要依據患者的主訴即臨床症狀,臨床體征,病史詢問,全身檢查,盆腔檢查及輔助檢查等。 由於觀念的差異以及患者對「癌」字的恐懼,國內大部分醫院對原位癌和/或微浸潤癌患者進行的都是乳腺全切術,而進行保乳手術的患者比例較低。
- 1.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 目前是國內、外發現早期宮頸癌最有效的檢查方法。
- 當多種型別的HPV感染同時存在時則危險性更高,在調整了HPV感染因素後,兩組中的初次性交過早、多個性伴侶、口服避孕藥及吸煙等因素的相關性消失或明顯下降。
- 除了腫瘤,醫師通常也會考慮是否為消化道潰瘍、腸胃炎、腸道瘜肉或痔瘡,並進一步釐清可能的原因。
- 病人的自身身體狀況:如果病人的年紀輕、體能佳,比較可能接受藥效強的化學藥物,或是接受第二線、第三線的化療藥物,來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 繼之許多研究指出婚產情況及性混亂,如初次性交過早、多個性伴侶和宮頸癌密切相關。
2聯合用藥:聯合化療是腫瘤藥物治療的主要部分,很多有效的聯合化療方案大多數是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 聯合用藥時應注意以下原則: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的藥物不應有相似的毒性;每一種藥物的劑量應該盡可能和常用的有效劑量相近;單一無效的藥物不要聯合。 三、經陰道子宮廣泛切除術:從陰道內行子宮廣泛切除術,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理想方法。 3菜花型:同屬外生型腫瘤,癌瘤像菜花樣自宮頸向陰道內生長,瘤體較大,血管豐富,質地較脆,接觸出血明顯,常伴有感染和存在壞死灶,此型癌瘤較少侵犯宮頸旁組織,預後相對較好。 浸潤性乳腺癌由腫瘤細胞穿透基底膜並侵入乳腺上皮細胞形成惡性腫瘤,具有向遠處轉移的特徵,所以有復發和轉移風險。 浸潤性乳腺癌按病理學型別分為非特殊型別和特殊型別浸潤性癌。
浸潤癌: 組織学的分類
Ho等在1999年對100名女性進行隨訪,前3個月周隨訪1次,之後每3個月隨訪1次,共15個月,將連續兩次HPV陽性定義為持續感染。 HPV持續性感染與SIL的持續存在相關,其OR值為3.91(95%CI,1.58~9.65),而持續性高病毒負荷的OR為4.97(95%CI,1.45~17.02)。 在調整了HPV因素後,口服避孕藥、初次性交過早及教育水平低下仍與宮頸癌密切相關。 4、感染:隨著抗生素的迅速發展,在廣泛切除手術前或術時及術後給以足夠的廣譜抗生素,作為預防及治療用,手術後患者發生嚴重感染或嚴重盆腔結締組織炎者已明顯減少,再加上手術部位的足夠引流,故根治術後感染一般都能迅速控制。 由於目前的觀點多數認為乳腺癌的發生是從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的發展過程。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微小浸潤癌多和廣泛的導管原位癌同時存在,而且可能會在不同的區域出現而被病理醫生記為「多灶微小浸潤癌」。
浸潤癌: 診断 浸潤性乳癌
②硬癌:約占乳腺癌總數的10%左右,癌主質少,間質多為特點。 體積小,質地硬,切面瓷白色,癌邊緣呈蟹足狀向周圍浸潤。 2)導管內癌:發生於中心導管的原位癌,病變可累及導管範圍廣或呈多中心,散在分佈,切面呈顆粒狀帶灰白或淡黃色小點,猶如皮膚粉刺樣內容物。 進展期胃癌:癌組織浸潤達肌層或漿膜層的胃癌,大體可分為九型:結節蘸傘型、盤狀傘型、局部潰瘍型、浸潤潰瘍型、局部浸潤型、瀰漫浸潤型、表面擴散型、混合型、多發癌。 他們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即使做不到「無瘤生存」,我們也可以做到「與癌共舞」。
浸潤癌: 浸潤がんとは? わかりやすく解説
由於早期癌通常沒有明顯臨牀表現或症狀,且一旦表現出明顯症狀,病變常常已進入中晚期,故臨牀上大部分病例屬於中晚期浸潤癌。 宮頸癌早期可無症状,隨著病情的發展及腫瘤的生長方式不同,症状逐漸顯現出來。 宮頸浸潤癌的主要臨床症状是不規則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和疼痛。 這些症状的輕重,與病變的早晚、腫瘤的生長方式、組織病理類型及患者的全身狀況有直接關係。 一般來講,腺癌較多發生在頸管內,向四周生長形成桶狀,腫瘤細胞具有腺上皮細胞特徵,形成腺狀結構,浸潤間質,鱗狀上皮癌較多地發生在宮頸表面,特別是鱗-柱狀上皮交界處。 了解癌瘤的生長方式和大體病理分型,結合臨床分期,對決定治療方案、判斷預後有參考價值。
浸潤癌: 手術療法
國內一些單位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了HSV-Ⅱ與宮頸癌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宮頸癌患者中HSV-Ⅱ抗體陽性率高達80%以上,而對照組則僅為14.14%~57.14%,其抗原陽性率也遠較正常對照及慢性宮頸炎者為高。 應用核酸原位雜交及HSV-ⅡDNA探針檢測,亦發現宮頸癌組織中HSV-ⅡDNA相關序列遠較正常宮頸組織為高。 此外,湖北、湖南、江西、北京等地均從宮頸癌患者宮頸刮取物中分離出HSV-Ⅱ病毒顆粒,經鑒定大多為HSV-Ⅱ型。 有學者將分離的病毒株進行細胞轉化及小鼠誘發宮頸癌的研究,均獲陽性結果。 以PAP法進行城市及山區(高發區)人群及宮頸癌患者宮頸脫落細胞HSV-Ⅱ抗原及血清學檢測,證明山區HSV-Ⅱ感染率高,且山區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HSV-Ⅱ抗原陽性率較當地正常人高,說明宮頸癌在HSV-Ⅱ流行地區的發病率高。 進一步研究發現HSV-Ⅱ的抗體滴度在高發區明顯高於城市,同時男性血清HSV-Ⅱ抗體滴度的幾何均值兩地亦有明顯差異。
浸潤癌: Q5 大腸癌的治療趨勢是什麼?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在大腸癌治療的角色?
其間經過早期浸潤階段,根據形態的不同,分為二類。 总之,肿瘤浸润和转移是特别讨厌的,就是因为肿瘤会转移,可导致治疗失败,出现复发和转移。 所以,做完手术以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了,术后可能需要放疗和化疗,用来杀灭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躲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肿瘤细胞。 并且,术后需要终身复查,了解肿瘤有没有复发和转移。 期癌(Stage 0 cancer),但這些異常的細胞隨後可能會開始癌化,進而擴散到附近的細胞組織,成為活躍的癌細胞。
子宮頸癌可通過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與早期篩查的方式進行預防。 浸潤癌 浸潤癌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預防接種者被人類乳突病毒的16與18亞型侵犯,可由此預防70%的子宮頸癌。 然而因為尚有其他罹癌風險,所以預防指引仍建議持續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透過抹片檢查、或使用醋酸來辨別癌前病變,若針對癌前病變進一步治療可預防其發展成癌症。 子宮頸癌的治療包含合併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
手術切除癌變組織才能根治大腸癌,治療時也會一併將可能局部擴散的地方如淋巴結、血管等都清除乾淨,以降低復發。 處理:早期浸潤癌和原位癌統稱早期癌,處理方法基本相同(局部切除),療效最好,是臨牀醫生治療腫瘤時的最理想情況。 由於臨牀醫生、老百姓通常聽到“癌”就會認為病情嚴重,常常導致過度治療。 近年來的觀念是將原位癌和部分黏膜內浸潤的癌改稱“上皮內瘤變”及“黏膜內瘤變”,以避免“癌”這一名稱帶來的過度治療。 (1)早期浸潤癌在不同的器官定義各不相同,一般是指癌浸潤侷限,且沒有轉移(包括局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 許多疾病會有相同的症狀,同一疾病常常有不同的表現,因此才需要醫師幫忙做檢查與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