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康大廈5大優點2024!(小編貼心推薦)

此款大廈本來不設升降機,直至2010年開始房委會才加建升降機塔方便居民上落。 除順安邨安群樓外,其他採用此款大廈設計的單位均採用第三款單位設計,廚房改爲面向走廊,廁所亦設有對外窗戶。 此款設計的標準單位面積約為30平方米,但亦有可能於大廈中段設附有俗稱「孭仔房」的大型單位。 同時,大廈於走廊末端設有47平方米的大型單位,該等單位更設有兩個大露台,為云云公屋中極爲罕見的。 此款大廈只能於大興邨、順安邨、梨木樹邨、瀝源邨和葵盛西邨找到。 約1973年間,C座被拆除,同時A座和B座面向英皇道的部份單位也被拆除,重建為現在20層樓高,呈「T」型的C座(另外有一個劃分方法,當年C座原址上面重建的稱為C1座,而在A座和B座拆除後的土地上的稱為C2座,不過兩座其實是同一建築物)。

  • 這些設計在單位所落成時的年代而言,均屬罕見。
  • 這款單位設計首度出現於愛民邨嘉民樓及康民樓,因愛民邨在房委會成立前興建並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因此估計這款單位屬屋建會時期的設計,而其後由房委會規劃及興建的長青邨青葵樓、麗瑤邨華瑤樓及象山邨翠山樓亦採用這款單位設計。
  • 大廈設計與商場及平台等設施結合,單位基於23平方米款式及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而設計,前者同樣不設獨立廚房,廁所改為經露台出入,後者則格局相同。
  • 而現存最早的舊長型大廈位於模範邨民順樓與民景樓,於1952年建成,樓齡已接近70年。
  • 本來重建後的C座只得384個單位,後來在1993年8月,房委會在每層兩個本來預留作電梯大堂的位置加建05A室及10A室單位,扣除在110A室預留給屋邨互助委員會的一個單位後,共加了38個住宅單位。
  • 同時,大廈於走廊末端設有47平方米的大型單位,該等單位更設有兩個大露台,為云云公屋中極爲罕見的。
  • 萬康大廈位於筲箕灣筲箕灣道 號(中原樓市片區:筲箕灣)。

愛民邨昭民樓、頌民樓、建民樓、禮民樓及保民樓在房委會成立前興建,並在該會成立之後才落成。 而南山邨南樂樓、南安樓及南偉樓以及富山邨富仁樓、富信樓及富禮樓,雖經已由房委會規劃及設計,但亦採用了這款規格的單位設計。 單位設計方面,七層大廈的單位設有一個其中一側並沒有圍封的露台,露台須穿過廚房才能到達,而廁所的門口亦設於露台內。 起居室方面,除了大門兩旁設有向走廊的氣窗外,亦設有一組向戶外的窗戶。 除上述三款較標準的單位設計外,尚有一款源自新型廉租屋大廈及第五型徙置大廈的單位設計。 目前,只有興華二邨各座大廈的部份樓層仍然擁有此款設計的單位。

民康大廈: 服務質素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8,000,年齡中位數為 42.1歲。 萬康大廈位於筲箕灣筲箕灣道 號(中原樓市片區:筲箕灣)。 本條目列出所有香港公共房屋(包括香港公共屋邨、資助出售屋苑、臨時房屋區、中轉房屋、過渡性房屋以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工業用途樓宇)的紀錄之最。 彩園邨彩玉樓翼尾採用與美東邨美寶樓相似的設計,但兩邊均為特別設計,面向彩蒲苑一邊設有4個單位,而面向石湖墟一邊則設有3個單位及垃圾房。 有部份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為眾多款式的舊長型大廈單位中,唯一獲出售的款式。 這款單位設計首度出現於愛民邨嘉民樓及康民樓,因愛民邨在房委會成立前興建並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因此估計這款單位屬屋建會時期的設計,而其後由房委會規劃及興建的長青邨青葵樓、麗瑤邨華瑤樓及象山邨翠山樓亦採用這款單位設計。

民康大廈

最後一座舊長型大廈是1987年1月落成的翠屏邨翠桃樓。 民康大廈 樓宇全是大約5至6層高的長型大樓,A至E五座各有一單位面向英皇道,每座約30個單位;F座單獨在靠山邊的位置,共有60個單位。 它位於香港島七姊妹,香港殯儀館及渣華道與英皇道交界的南面,模範里的東邊,毗鄰港鐵鰂魚涌站C出口。

民康大廈: 香港大廈搜尋

可是當1979年C座(民康樓)落成時(其實只建成了一半),負責分配單位的一位經理無故失蹤,以致無法分配單位;之後於同年11月模範邨由香港政府接管,成為政府代管物業。 模範邨單位內有起居室及梗房(固定房間)間隔、獨立的廚房、廁所連同淋浴設施和私用露台。 設計該邨的建築師為周李氏建築師樓(Messrs. Chau & Lee)。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民康大廈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大廈多為長條型設計,絕大多數大廈於走廊末端通風口及大廈的中央電梯大堂及樓梯位置均設有通花磚裝飾。 由於本來用作徙置區或廉租屋,因此不少大廈均互相相連,例如荔景邨日景樓、明景樓及石硤尾邨21-24座等屋邨。 小部份大廈於走廊末端位置設有突出的樓梯,設計類似於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可於兩端都設置樓梯或只於其中一端設置,例子有瀝源邨榮瑞樓、祿泉樓及石硤尾邨19座。

民康大廈: 模範邨設計

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包括彩園邨彩屏樓、沙角邨沙燕樓、東頭邨康東樓及啟業邨啟裕樓等。 富山邨富仁樓採用了特別設計的小型單位,單位可用面積劃一為15平方米,整體面積較家庭式單位大大縮小,連接露台的百葉窗僅剩一排的闊度。 單位亦不設獨立廚房,僅在經縮短的廁所後方設有小型煮食區,面積與多層中轉房屋1人單位的廚房相若,僅能容納單爐頭煮食爐。 現存最早落成的屋建會屋邨西環邨的大廈採用單向式設計,多數單位採用第三型徙置大廈開始大量興建的標準單位佈局,但於面向走廊的大門兩邊的起居室空間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 另外,西苑臺亦設有特別設計的7人單位,北苑臺則設有面積約48平方米並附有獨立睡房空間的單位,而東苑臺兩翼末端亦設有附有「孭仔房」的特大單位,面積可達56.32平方米。

民康大廈

當年模範邨建成時總計有七座,現存的僅有低座A、B、D、E及F座。 建築費約$3,000,000港元,由匯豐低息借出。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但基於以下原因,本網站暫時未能提供所有符合AA級別標準的無障礙網頁功能。

民康大廈: 成交記錄

樂富邨採用特別設計舊長型,由鍾華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各座大廈均有其設計特色。 大廈設計與商場及平台等設施結合,單位基於23平方米款式及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而設計,前者同樣不設獨立廚房,廁所改為經露台出入,後者則格局相同。 單位立面外觀與27平方米款式相似,但面積更大。 當中,宏旭樓、宏樂樓、宏逸樓及宏康樓均採用類似大十字型大廈的下闊上窄設計,而位於樂富廣場上蓋的宏達樓及宏順樓設有公屋中罕有的平台單位,前者設有6個平台單位,後者更全座均為平台單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於18宗本地感染個案中,1宗源頭不明個案居於黃大仙樂富邨樂民樓,該大廈需要強制檢測。 而其餘有關連個案涉及11座大廈,當中包括周四(25日)曾有兩座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的愛民邨,今日新增衛民樓需要強制檢測。 此外,上周曾有大廈被列強檢的秀茂坪邨,再有樓宇上榜為秀康樓,而東涌裕泰苑B座亦新增確診者。 以上成交資料只供參考,一切應以土地註冊處所提供資料為準。

民康大廈: 大廈資料:民康大廈

這款單位另設有一款格局相同但面積較少版本(又稱B型單位),B型單位的室內面積約為18平方米(實用面積約為231呎),分別在於B型單位的起居室深度及闊度較淺。 小部份使用約23平方米單位設計的舊長型大廈,會在大廈其中一邊走廊末端(樓梯對面)設有一個B型單位。 民康大廈 設有這款B型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包括祥華邨祥禮樓、廣福邨廣惠樓及石籬(一)邨石寧樓等。 彩虹邨採用了類似第七型大廈的單位設計,廚廁均並排於露台旁,洗手盆設於露台,但廁所設有採光小窗通往廚房,後來由房委會興建的約27平方米舊長型大廈單位亦沿用了這款廚廁設計。

4B座每層提供3間9P單位,1間6P單位,共80個住宅單位能容納660人居住,而第4期單位總數為180間,地下設有1所幼稚園。 而第2期單位原先擬定把其中110間用作安置D及E座住戶,餘下80間則編配給其他申請人。 但第2期工程在1979年建成後,負責編配單位的經理無故失踪,於同年11月房屋署遂正式接管模範邨,並繼續辦理新廈入伙手續,而C2座地下設有連居住單位的商鋪8間。 東區的西灣河@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6,07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2,282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嘉亨灣,鯉景灣,逸濤灣,欣景花園,新成中心。

民康大廈: 民康大廈 物業估價

三款大廈均同期興建,亦有屋邨同時建有三款設計的第七型大廈。 民康大廈 第七型大廈單位的面積非常多元化,從2人家庭的22平方米以至逾50平方米的6人單位均有提供,而同一大廈每翼走廊兩邊單位的深度亦可有分別,以提供更多類型的單位。 因為其極具設計彈性,因此絕大多數第七型大廈均為因地制宜設計,各款大廈及單位設計可謂數之不盡,但除了少部份特別設計的單位如部份大廈的大型單位外,大多數單位的分別僅在於起居室深度,基本布局均基於下列三款設計而成。 這款單位的室內面積約為27平方米,於1976年開始採用,主要是起居室較為闊寬,使該處有更多的空間去分間多個房間;單位大門改爲置中,向走廊的氣窗設於大門兩旁,廚房及廁所均設於露台內並互相相鄰,兩者的門口均設於露台內。 廁所只設有連接廚房的氣窗,洗手盤及浴室鏡更設於廁所門外旁邊;至於廚房則設有對向戶外的氣窗。 而露台開口下方設有通風條,外牆設計與雙塔式大廈的單位相似,但多了廚房氣窗。

民康大廈

長型大廈例子有葵涌葵盛西邨( 年落成)、沙田新翠邨新儀樓(1983年落成)、上水彩園邨彩珠樓(1982年落成)、觀塘和樂邨長安樓(1962年落成),以及提供最多單位的沙田新翠邨新芳樓(1983年落成)以及青衣長康邨康貴樓與康和樓。 而現存最早的舊長型大廈位於模範邨民順樓與民景樓,於1952年建成,樓齡已接近70年。 1983年因應機電安全法例修改細部設計,增設煤氣熱水爐通風口而不採用三相電,1984年落成的葵涌大窩口邨富強樓、1985年的葵涌石籬邨石寧樓、黃大仙竹園南邨華園樓、秀園樓、趣園樓皆屬過渡期的設計。

民康大廈: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1B座即現今C1座的07至10室,每層提供9P單位4間,共提供80個9P單位,能容納720人居住,而第1期單位總數為194間,而其中110個用以安置A及B座住戶,餘下84個則編配給其他申請人,地下設有蓋遊樂場及公廁,工程於1973年完成。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在此就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之估值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任何物業資料及估值,僅供參考之用,對恒生並無約束力。 恒生並不保證任何該等資料及估值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或其是否適合作任何用途。 民康大廈 恒生亦不會就任何人士依賴該等資料及估值承擔任何責任。

另外,部份大廈會於大廈中段或末端兩個單位後加設樓梯,而樓梯對面的空間則劃分予相鄰的單位,令該兩個單位附設「孭仔房」,單位面積可達51平方米,其中一個單位更設兩個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樓、梨木樹邨第3座及第5座。 ),是香港公共屋邨大廈的一種,遍布全港各區。 實際上並不是指單一種類或設計的大廈,而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用來泛指早期興建的各類長形大廈,因此大廈設計、外貌、單位大小及佈局均各有不同。

民康大廈: 民康大廈的交通站點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保康民物理治療中心設施專業齊備,致力提供優質醫療保健和物理治療服務。 保康民物理治療中心於1980年創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且享負盛名的物理治療中心。 保康民物理治療中心由物理治療師開設和管理,因此每個決定專業可靠,把病人福祉放在首位。 除了單對單治療,保康民專業團隊的服務亦拓展至社區,如參與慈善活動、體育比賽和教育講座。

民康大廈: 模範邨C座 (民康樓)評論

值得一提,長貴邨部分鄉村式設計大廈採用了此款單位較後期的設計,大廈均採用開放式走廊設計,而廁所窗及面向走廊的氣窗亦有所加大。 單位佈局與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相近,但露台通風條與其它大廈有所區別及其露台面積有所縮小。 同時,大廈的整體設計亦與其它同型單位的大廈有異,較爲近似於徙置大廈的設計,多數大廈均相連及互通。 七層大廈的單位分為兩種面積,兩款單位的室內樓面面積分別為約24平方米及約30.2平方米,分別設於走廊兩側。 此款單位採用類似大十字型大廈及第四型徙置大廈單位的設計,不設獨立廚房,起居室需經連接煮食區的鐵門進出呈扁長方形的露台及廁所,露台窗戶與左右相鄰單位之間的距離亦較闊,例子有梨木樹邨第2座及荔景邨風景樓。 第七型大廈設計極具彈性,可輕易依照地形限制而作出修改,例如將升降機大堂及樓梯改設於大廈末端及因應地勢而減少每層單位數量,例子有興華邨的豐興樓及裕興樓及葵盛西邨第9座,兩邨各座大廈均因應陡峭的山坡而作出特別設計。

民康大廈: 大廈資料:康民工業中心

本港今日(26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為近兩周以來確診數字最高。 於18宗本地感染個案中,其中1宗為源頭不明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於疫情記者會上指,確診個案分別居於12座大廈。

當中無源頭個案居於黃大仙樂富邨樂民樓;而其他有關連個案的居所名單包括衛理道君頤峰二座、馬鞍山觀瀾雅軒四座,及美孚新邨等。 惟根據歷史圖片 民康大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宏達樓於橫頭磡南道曾經設有公眾出入口,後來因屋邨保安因素及該樓梯被劃為商場一部分而不再開放。 顧名思義,七層大廈連地下樓高共7層,大廈外型分別呈長條型(和樂邨同款大廈)及L型(福來邨同款大廈)。 七層大廈原先不設升降機,直到2010至2012年間,房委會為所有七層大廈加建升降機。 1973年,屋宇建設委員會重組為房委會後,接收了17個政府廉租屋、屋建會的10個廉租屋邨(以上劃入甲類屋邨)和所有徙置大廈(乙類屋邨),這些屋邨當中有多類大廈,為方便管理,房委會將其中「甲類屋邨」中長條狀的大廈統稱為「長型大廈」。 在「新長型大廈」及「相連長型大廈」設計完成後,就返稱為「舊長型大廈」。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翹翠峰,朗庭園,御豪山莊,雍翠豪園,怡豐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420,年齡中位數為 43.7歲。 大坑東邨東龍樓以及黃大仙下(二)邨龍輝樓及龍光樓是呈「T」字型設計,前者採用23平方米單位設計連B型小型單位,後者採用類似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及Y1型大廈單位的設計,不過大單位立面外牆則採用與工字型大廈相似的設計。 採用了這款單位較後期設計的舊長型大廈包括翠屏北邨翠桃樓及竹園南邨華園樓、秀園樓及趣園樓。 其中,翠屏北邨翠桃樓的廁所窗更改用了平開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