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繞道2024詳細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屯赤隧道將於下周日通車,多名區議員曾關注屯門皇珠路會出現塞車情況。 消息指,屯門繞道落成後,新界西北的車輛可由元朗公路經屯門繞道,無需經屯門公路(市中心段)、皇珠路及其他屯門區內道路,就可直接進入屯赤隧道,令相關路段的行車量比率於2036年,仍處於飽和以下水平。 2020年12月下旬,屯門赤鱲角隧道通車在即,2007年已計劃興建的屯門西繞道,走線遲遲未定。 有傳媒引述消息指路政署決定大改走線,新擬議的繞道改名為屯門繞道,途經屯門南部及大欖郊野公園,連接藍地交匯處接駁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預定2036年通車。 要解這個謎我們便要往北看,內河碼頭附近還有一條研究中卻勢在必行的屯門西繞道(研究是繞道的走線),繞道完成後便北上連接港深西部公路,經深圳灣大橋便可達深圳,再至前海自貿區及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當局今年年底也會分階段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兩幅位於青衣和葵涌的港口後勤用地,其中青衣用地12月發售,以發展多層港口後勤兼現代物流設施,支援港口及物流業的運作。 日後經此新線,由屯門南出發往機場的車程可由現時約30分鐘大減至10分鐘;若由屯門市中心乘坐的士或自駕來往機場僅需時約15分鐘,較目前約半小時的車程縮短一半。 踏入2020年首幅官地於本週一(13日)開標,地政總署公布,內房佳兆業集團(01638)力壓其餘15家入標財團,以35億元投得屯門青山灣段住宅地皮,這是集團首次奪得官地。 鄉議局劉業強則指,政府縮細填海範圍有回應居民訴求,但仍希望政府微調計畫,避免興建屏障物,破壞原居民葬區的風水。 屯門繞道 個人化點對點服務方面,我們希望透過引入的士車隊管理制度,鼓勵現有的士組成專業的士車隊,滿足乘客對更優質的士服務的期望。

屯門繞道: 屯門繞道

屯門道路的容車量因此得到釋放,並能支持屯門西及新界西北各個擬議的發展。 屯門繞道 )是一條已擱置興建的香港隧道,全長8.4公里,是10號幹線的一部份。 屯門繞道 經由新界屯門區西部,穿過青山連接港深西部公路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在青田路和9號幹線交匯。

屯門繞道

她又指出,會研究分階段展開鐵路規劃的可能性,亦會檢視如何不影響葬區風水,例如會善用附近稔灣山頭作為屏障,確保有足夠緩衝地帶,當局會與當區區議會和鄉事委員會進行基本諮詢,稍後得出更具體研究成果後,會再考慮大型公眾諮詢事宜。 她說,龍鼓灘的填海地帶將會用於發展現代經濟產業,有別於前幾年提出的發展重工業,屯門西地區則會以住宅發展為主導,當局亦會趁今次填海和規劃機會做好當區對外交通。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屯赤隧道)去年年底通車,由於「屯門西繞道」未能落實,令屯門出現交通擠塞。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5月21日與多名工聯會社區代表會見運輸署助理署長李艷芳,要求部門疏導屯門交通擠塞問題,盡快落實屯門繞道。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屯赤隧道)去年年底通車,由於「屯門西繞道」未能落實,令屯門出現交通擠塞。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今日(21日)與多名工聯會社區代表會見運輸署助理署長李艷芳,要求部門疏導屯門交通擠塞問題,盡快落實屯門繞道。

屯門繞道: 最新要聞

土拓署預計有關道路工程於二○二一年展開並於二○二二至二三年度完成。 路政署最新提交屯門繞道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概要,文件指出,屯門繞道全長約10公里,將提供條雙線雙程的分隔道路及相關連接道路,連接南面的屯赤隧道和北面的元朗公路(近藍地石礦場段),以及港深西部公路。 屯門繞道須於2036年或之前通車,紓緩屯門區內重要路段預期的交通壓力。 根據於2000年3月的《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第一階段》所示,屯門西繞道興建的主要目的是連接港深西部公路(計劃當時稱后海灣幹線)及伶仃洋大橋(擬建的伶仃洋大橋,已由港珠澳大橋取代),以及代替另一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后海灣海岸公路。 港深西部公路的完成,此條公路的目的也轉為配合新界西北及大嶼山的長遠發展需要。 興建中的主要道路工程包括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中九龍幹線、大埔公路(沙田段)擴闊工程、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蓮麻坑路西段(平原河至坪輋路)擴闊工程、青山公路青山灣段擴闊工程以及粉嶺繞道(東段)。

屯門繞道

當局亦計劃,研究連接現有及規劃中的道路及鐵路網絡,包括11號幹線及屯門繞道,並研究交椅洲人工島擬議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登陸屯門東後,西延至屯門西的可行性。 更為重要的是未來的持續發展,當中一大焦點就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該路屬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相關工程一部分,是由屯門經海底隧道連接往赤鱲角機場的一段高速公路。 項目竣工後將連接新界屯門第40區及離島大嶼山,日後可以更直接從新界西北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赤鱲角機場,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通車。

屯門繞道: 香港特區推出新政策宜深思熟慮 文:朱家健

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要放眼長線發展,雖然香港社會近月經歷嚴峻考驗,但黑夜過後必逢黎明。 作為香港西部經濟走廊的重鎮─屯門及掃管笏一帶近年已積極起動,更是連接大灣區命脈的重要主幹道,未來前景秀麗,升值潛力宏大。 今期《HOMEfeel》樓市專題就跟大家剖析屯門區的最新發展,並於區內各個要塞推介各有優勢的安居選擇。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連接路原訂的完工時間是與港珠澳大橋主橋的完工時間互相銜接,而北面連接路原訂於二○一八年底完工。 不過,由於工程存在技術困難,工期壓力非常大,相信未能按上述原訂的目標完工。 路政署現正緊密監察工程進度,致力克服有關的技術困難,盡力追趕工程進度,並就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項目的通車日期進行全面檢視。

  • 該署料新幹線落成後,可提供另一條來往大嶼山的策略性通道,新界西北車輛毋須經汀九橋往返九龍,到市區行車時間可減少約10分鐘,減輕屯門公路及大欖隧道等交通壓力。
  • 屯門繞道須於2036年或之前通車,紓緩屯門區內重要路段預期的交通壓力。
  • 據悉,政府有意為龍富路、皇珠路及海榮路,另行安排道路擴闊工程,但預計相關工程,要到2031年或以前完成。
  • 除生態受影響,位於藍地石礦場北面的相關連接路工程,將座落於虎地下及泥圍窰具考古研究價值地點附近。
  • 當局今年年底也會分階段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兩幅位於青衣和葵涌的港口後勤用地,其中青衣用地12月發售,以發展多層港口後勤兼現代物流設施,支援港口及物流業的運作。
  • 政府向工務小組交代立法年度審議的項目,預計會提交合共91個基本工程項目,共涉及逾1,800億元。

兩地政府也同意計劃可延伸至另一個連接港深的陸路口岸,讓香港私家車無須配額穿梭粵東粵西。 事實上,政府一直大力發展屯門區,日前稱將推展龍鼓灘填海計畫,並會重新規畫屯門西部包括內河碼頭及其沿海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該區潛藏交通樞紐優勢,如屯門西繞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使成為往來前海及大灣區的重要戰略要塞,業界人士認為,屯門區樓價有巨大的升值潛力。 政府表示,由於屯門西接近屯門碼頭一帶已是發展完善的住宅社區,適合重新規劃毗鄰的內河碼頭,故內河碼頭包括泊位目前佔地65公頃,考慮在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結合周邊合共約38公頃土地,形成總共143公頃的土地,發展以住宅為主的社區。 屯門繞道 香港市區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少,即使有新住宅供應,多為單幢或只有數幢的中小型項目,而屋苑本身及周邊的配套發展亦受侷限;因此近年發展潛力已逐漸轉移至較偏遠的新界區,如香港西部的屯門及東涌等地。 至於所謂的「較偏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若從機場、港珠澳大橋及大灣區的角度看,屯門及掃管笏一帶非但不偏遠,反而是起了香港西部經濟走廊的重要作用,假以時日,大灣區內一小時生活圈的優勢將會全面展現。

屯門繞道: 屯門西重新規劃 減填海研增棕地發展

政府已將過渡性房屋供應目標由15,000增至20,000個單位,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金額也增至116億元。 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正與非政府機構審視多幅政府和私人閒置土地能否發展過渡性房屋。 至於佔地65公頃的內河碼頭,文件稱碼頭近年的貨物處理量正下降,且接近屯門市中心及現有策略性交通基建,建議配合龍鼓灘填海契機,重新檢視內河碼頭需要,若全面改變為住宅區,可興建2.2萬個住宅單位,佔目前屯門17.2萬住宅單位的12.7%。 屯門南的湖翠路及湖山路一帶相對寧靜舒適,不少屋苑均享有廣闊海景的優勢,景觀及感覺與市中心物業截然不同,加上綿長的海濱步徑,生活相對寫意悠閒;區內部分熱門屋苑選擇如邁亞美海灣、慧豐園、海翠花園、啟豐園及悅湖山莊等。 我們會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式具前瞻性地推動項目,同時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跨界融合。

選委界議員陳月明說區內有堆填區、焚化爐、骨灰安置所,憂慮會否影響新規劃的經濟產業和住宅區,不希望屯門西地區變成另一個打鼓嶺及將軍澳。 甯漢豪回應說會善用附近稔灣山頭作為屏障,確保有足夠緩衝地帶,當局會與當區區議會和鄉事委員會進行基本諮詢,稍後得出更具體研究成果後,會再考慮大型公眾諮詢事宜。 硬件以外,運輸署已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為香港制訂一份具前瞻性的運輸策略藍圖,構建智能和高效的運輸系統。 具體而言,今年9月已展開的全港性交通習慣調查正搜集市民最新出行模式和習慣,預計將於明年完成。

屯門繞道: 預計工程動工日期:

最新消息稱,路政署現計劃推出全新方案,即屯門繞道以代替屯門西繞道,新繞道為全長8公里的行車隧道,走線由原來的屯門西部改成東部,亦會連接屯赤隧道至藍地東交匯處,再連接至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途經屯門南部及大欖郊野公園鄰近地區。 屯門至赤鱲角隧道公路(屯赤隧道)將於下周日(27日)通車,惟原本連接其屯門出入口的屯門西繞道方案至今仍未落實。 最新消息指,路政署現計劃推出全新方案,即屯門繞道代替屯門西繞道,新繞道為全長8公里的行車隧道,走線由原來的屯門西部轉行東部,亦會連接屯赤隧道至藍地東交匯處,再連接至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途經屯門南部及大欖郊野公園鄰近地區。 屯門至赤鱲角隧道公路(屯赤隧道)將於下周日(27日)通車,惟原本連接其屯門出入口的屯門西繞道方案至今仍未落實。 局方計畫爭取下年度聘用工程顧問研究,冀於2036年或之前落成;料屆時由元朗公路近藍地東交匯處前往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行車時間僅6分鐘。

屯門繞道

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到2035年,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昂船洲大橋位於青沙管制區,是一條全長1.6公里的雙程三線高架斜拉橋。 文件提到,工程施工期間,會對具有重要保育價值的地區,例如大欖郊野公園 和「自然保育區」,以及地面工程施工範圍附近的自然生境和野生動植物,造成間接干擾。 另外,由於可能需要填海,有機會導致海洋生境永久或短暫消失,亦可能因沉積物和化學品意外洩漏,導致水質惡化。

屯門繞道: 屯門西繞道改行屯門東 項目改名「屯門繞道」

該署料新幹線落成後,可提供另一條來往大嶼山的策略性通道,新界西北車輛毋須經汀九橋往返九龍,到市區行車時間可減少約10分鐘,減輕屯門公路及大欖隧道等交通壓力。 屯門繞道 屯門繞道 至於討論多時、配合新界西北發展的11號幹線,據該署建議走線將由藍田經掃管笏、大欖涌、北大嶼山至青衣一帶主要幹道連接,包括藍地隧道、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及支線的掃管笏連接路,並配合另外建議興建的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方便在大嶼山進出九龍。 路政署預料11號幹線落成後,可提供另一條來往大嶼山的策略通道,新界西北車輛毋須經汀九橋往返九龍,到市區行車時間可減少約10分鐘,減輕屯門公路及大欖隧道等交通壓力。 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已於2020年12月27日啟用,原本接駁新公路,2007年已計劃興建的屯門西繞道,走線仍然未定。

  • 其目前隱含的年底政策利率大約為5.3%,高於2月1日的大約4.3%左右。
  • 其實在新界各區當中,屯門區固然是今年新盤的供應重鎮,高力國際市場信息策略投資者及企業客戶服務高級顧問聶安達表示,若以2030年為指標,屯門掃管笏更被視為供應重災區,惟其如此,因該區潛藏交通樞紐優勢,故仍吸引不少用家及投資者入市。
  • 隨新界西北地區各項新發展逐步落成,如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以及元朗南發展。
  • 5.6 本研究亦有考慮后海灣海岸公路的海岸路線(如圖10所示),但這路線會對后海灣海岸區的環境構成嚴重影響,因此並不足取。
  • 政府將研究以2條本地鐵路完善擴大後的新發展區的交通網絡,同時帶動鄰近土地開拓,釋放香港北部的發展潛力。
  • 根據運輸署最新的交通研究,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車後,直至二○二六年,在屯門區內較為繁忙的相關主要路段(包括屯門公路(市中心段)及皇珠路連接路),交通需求仍能維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由於后海灣海岸公路工程的施工計劃及現階段的情況尚未明朗,為方便落實起見,位於屯門港口快速公路邊界口岸區南面的交匯處與邊界口岸區以北之間的一段后海灣海岸公路,會成為屯門港口快速公路工程的一部分 (見圖7)。 5.2 這條道路以介乎龍鼓上灘與北朗之間的屯門港口快速公路迴旋處為起點,然後沿龍鼓上灘的屯門港口快速公路跨界口岸區對上依山向北興建,有關路線見圖10。 路線接近爛角咀發電廠之處,會沿現有的稔灣路伸延,以減低在山地進行削土工程和減少所需的高架路數目。

屯門繞道: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走線出爐 料2036年或之前通車

TVB旅遊節目《吃貨橫掃曼谷》由「少年食神」林澄光帶住靚女主持高海寧、彭慧中同陳星妤(前名陳聖瑜)去泰國飲飲食食,彭慧中同陳星妤以水著示人當然吸睛,林澄光多年前同高海寧拍飲食節目時傳過緋聞,再次合作自然咁晒綽頭。 而負責帶路搵威嘅林澄光,本身都有唔少負面新聞,同森美一度稱兄道弟之後因為錢而反面,「臭朵」之後絕跡電視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同大台藝人混熟而再次蒲頭。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屯門繞道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The post 將軍澳山上發現十一個捕獸籠 受困豹貓獲救出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動物報 Hong Kong Animal Post. 大老山隧道連接小瀝源(沙田區)及鑽石山(黃大仙區),全長 4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由 15 元至 35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於1991年開始營運,並於2018年移交政府管理。 獅子山隧道連接九龍塘(九龍城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1.4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8 元。 啟德隧道建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連接九龍灣(觀塘區)及馬頭角(九龍城區),全長 1.3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並不收取費用。 香港仔隧道連接跑馬地(灣仔區)及黃竹坑(南區),全長 1.9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5 元。

屯門繞道: 走出疫情全力拚經濟 香港要走得更快更穩

繞道工程料涉及填海,有機會導致海洋生境永久性消失,間接影響海洋生態與本地漁業,而工程走線又設在一級歷史建築紅樓與二級歷史建築聖廟附近。 此外,因應未來大灣區的發展,考慮疫情緩和後兩地人流將日益頻繁,為配合市民的交通需要,工聯會多名社區代表亦於會上向署方反映,新增來往屯門、元朗及港珠澳口岸小巴線,署方表示將對有關建議進行研究。 田北辰認為,兩條幹道的走線設計合理,在2036年後,新界西北就可有3條免費幹道,包括屯門公路、11號幹線,及屆時政府取回的大欖隧道,連同3條重鐵,即西鐵線、北環線和明日大嶼預計興建的跨海線,預計「2036年後新界西北變天」。 屯門西繞道係香港籌劃緊連接港深西部公路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嘅道路,經新界屯門西面。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響 年施政報告話要起呢條路,目標係2016年前通車。 年終於承認,這條連接線不能解決屯門公路擠塞的情況,如果由屯門出尖沙咀,無論是行車的里數和時間,經連接線都比不上使用屯門公路方便(見表三),往市區工作的市民仍然要選擇屯門公路。

屯門繞道: 屯門繞道料涉填海 紅樓聖廟或受影響

據悉,當局料項目落成後,早上繁忙時段由新界西北到市區的行車時間,將會減少約十分鐘,同時可為市民提供多一條連接屯門與市區的路線。 據最新路線顯示,該道路將有兩個分支接駁屯門公路,分別位於掃管笏及深井段。 據悉,政府計畫推展由藍地途經掃管笏、大欖涌、北大嶼山至青衣的一組主要幹道,包括由藍地隧道、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及掃管笏連接路組成的十一號幹線,同時政府亦有意增建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讓駕駛人士由新界西北駛至青衣再直通九龍。 路政署亦計畫落實推行元朗公路(藍地石礦場至唐人新村段)擴闊工程,有效地將十一號幹線與元朗南發展區連接。

屯門繞道: 計劃背景

2015年3月3日,屯門區議會舉行會議討論屯門西繞道的最新走線方案。 考慮到地區人士的意見,路政署於2016年修改了走線方案,並將在2017年內委託顧問進行較深入的工程研究。 至於房屋政策,陳帆表示,政府會邀請房屋委員會研究重建樓齡高的西環邨和馬頭圍邨,當局並已推出過渡性房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和立法訂立劏房租務管制三項突破性舉措,改善居於不適切居所家庭的生活。 黃楚文表示,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香港工業興起,新慶村一帶成為鄉郊工業小區,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目前仍有約50間廠房,包括多間車房、冰廠、鐵廠、雲石廠、倉庫等,而聚居村民數算應有幾百戶。 紫田村原居民代表鄧德森說,康寶路一帶亦有40多間廠房如車房、貨櫃場、倉庫、停車場、機械廠等,而受影響的為西坑尾居民,約50戶於50年代已來居住,另有百多兩百戶是近年才聚居的劏房戶。

目標是五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十年內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四成;並提高發展密度,採用較高地積比率,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 機場隧道是一條單向雙線的行車隧道,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全長0.6公里。 就屯門西繞道,田指出,當年設計時因當局未掌握11號幹線起點,故把屯門西繞道「無厘頭駁到好北面」,最終改為「屯門繞道」連接藍地的方案,起點位於屯門和元朗中間,是「最當然位置」。

屯門繞道: 屯門繞道:大灣區道路系統的最後一塊拼圖 文 : 陳思靜

計劃實際會影響多少人及廠戶,屬未知之數,因為土地在納入發展前,從未諮詢過他們。 區內人士指這些快將遷入的人口,將令屯門交通負荷更重,而雪上加霜的,原來未來還有更多人口遷入。 據悉,當局除在屯門碼頭附近興建南延線車站外,亦計劃在屯門泳池附近增建一個新車站,惟確實方案尚待落實,延線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方便更多屯門新市鎮居民使用鐵路服務。

屯門繞道: 港深建雙城三圈格局

5.1 后海灣海岸公路預算用來連接深港西部通道及伶仃洋大橋的著陸點,暫定為雙程雙線行車道,而竣工日期要視乎伶仃洋大橋動工時間及附近土地的未來用途規劃而定。 文件提到,為盡量保留龍鼓灘的天然沙灘和海岸線,研究將填海範圍由2020年建議的220公頃,大減約三分之一至145公頃,但會將龍鼓灘附近65公頃的棕地,一併納入研究範圍,與填海同時規劃,令可發展土地增至約210公頃。 相關用地會以現代產業為主導,並配以一些住宅發展和所需的社區設施,包括現代物流園、容納棕地作業的多層現代產業大樓,及考慮在龍鼓灘填海區撥出大片土地建設先進建造產業園區,供私營界別設立現代化的「組裝合成」工場、鋼筋預製工場等。 路政署繼而於二○一一年就「屯門路方案」走線展開初步設計及相關的評估工作,並於二○一三年完成。 在二○一一年至二○一二年中期間,部分地區人士憂慮「屯門路方案」北面高架道路段及青田交匯處南面隧道段入口會影響附近居民,對工程計劃表達強烈反對意見。

屯門繞道: 上水中午28度 未來兩日東北季候風抵港

發展局文件指出為保留龍鼓灘的天然沙灘及海岸線,在龍鼓灘北面近岸的填海範圍會由2020年原本建議的220公頃,縮減至145公頃,重新規劃的屯門西地區涉及175公頃。 甯漢豪說,龍鼓灘的填海地帶將會用於發展現代經濟產業,有別於前幾年提出的發展重工業,屯門西地區則會以住宅發展為主導,當局亦會趁今次填海和規劃機會做好當區對外交通。 另有五個鐵路項目,包括北環線古洞站、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屯門南延線及洪水橋站將於2023年起相繼動工,並於2027年起陸續落成。

屯門繞道: 幹線料紓緩屯門公路塞車問題

會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大欖隧道連接汀九(荃灣區)及元朗區,全長 3.8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收費由 24 元至 183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及經營,於1995年開始營運,並由三號幹線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 西區海底隧道連接西營盤(中西區)及西九龍(油尖旺區),全長 2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收費由 25 元至 200 元不等。

屯門繞道是一條連接屯門-赤鱲角隧道及元朗公路(近藍地石礦場)的主要幹道。 建設本工程是要促進新界西北的主要幹道網絡及改善屯門區內道路的交通情況。 落成後屯門繞道將有助分流屯門道路的交通,尤其是屯門公路(虎地段及市中心段)和皇珠路。

屯門繞道: 新界西北發展加快 11號幹綫直達市區

政府亦提出修訂屯門繞道走線,以取代原本設有兩條分支的方案,修訂後為一條全長八公里的道路,將於日內開通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更直接接駁至可通往港深西部公路的藍地東交匯處。 據了解,當局建議以隧道由藍地連接掃管笏、大欖涌,並建新跨海大橋「青龍大橋」連接青龍頭至大嶼山東北部一帶,再接駁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直出市區。 當局預計新幹道建成後,由屯門、藍地及元朗等新界西北地區前往市區的行車時間,可減少約10分鐘。 當局將就方案於明年首季諮詢立法會及區議會等,項目亦計劃不遲於2036年通車。 當局預計新幹道建成後,由屯門、藍地及元朗等新界西北地區前往市區的行車時間,可減少約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