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137區填海2024詳盡懶人包!內含將軍澳137區填海絕密資料

),是香港的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東南部,填海前沿岸亦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不及鄰近的坑口原有小墟市,現經過大幅填海,發展為將軍澳新市鎮,並擴展為全區的名字。 將軍澳新市鎮雖然與九龍區只是一山之隔,但其實屬於新界範圍,由于地产商及无线台广告推销,至今仍有少部份人誤以為九龍區,跟荃灣及葵青一樣。

【本報訊】蔡天鳳(Abby)慘遭殺害兼碎屍,有市民因接收到相關資訊而感不安,情緒受困。 Abby有一名子女就讀屯門掃管笏一國際學校,該校周一發出家長信,建議學生未來數日停用電子設備,以免接觸相關資訊。 早前情人節,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同太太一齊喺金鐘向市民派朱古力,祝市民甜蜜過節之餘,亦寓意希望財政預算案向市民「派糖」。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將軍澳137區填海: 地盤以西: 環保大道、康城站住宅

徐對政府修例感到出奇,他指協會一直支持和配合政府計畫,未有反對過,以當局擬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海旁興建碼頭為例,協會亦未有反對項目,唯一建議是加建石級,方便小船停泊。 另外,堅尼地城一個較為小型的海濱改善工程,計畫並未有讓協會等單位考慮。 首批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早前西貢區議員張美雄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逾九成康城居民受訪者反對填海方案。 他們表示填海可能造成污染;政府在日出康城所有向南沿海單位售罄後才公布填海計劃,損害小業主利益;希望尋求其他替代方案。

去年底披露的「明日大嶼」填海方案,將原本以內河碼頭為鐵路起點的規劃,改為以洪水橋為起點,惹起反彈。 發展局隨後表示,會在龍鼓灘填海及屯門西規劃研究,考慮興建一條接駁屯門東和屯門西內河碼頭的鐵路。 惟當局承認,擬建的「將軍澳—油塘隧道」和「將軍澳南延綫」未必趕及2030年落成,首批居民或要先依靠康城和將軍澳市中心接駁。 運輸及物流局於今年第四季會制訂新鐵路、道路更詳細走線和初步進展時間表。 發言人承認暫時未有填海造價,但估計工程規模不大,「未必好貴」,同時承認政府有多項大型工程展開,「知道搞緊好多嘢,會睇住盤數。」但補充指填海20公頃就提供到5萬個單位,項目是值得推展。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沙田北區污水檢測陽性 政府派發4萬檢測包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容納供13.5萬人,「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 至於龍鼓灘填海方面,文件建議研究集中在龍鼓灘北面近岸填海,以避開龍鼓灘村正前方的水體,填海範圍將會由220公頃或以上,減至145公頃,減幅達34%,以盡量保留龍鼓灘的天然沙灘和海岸線,並減低發展對龍鼓灘村的影響。 惟當局會將龍鼓灘附近65公頃的棕地,一併納入研究範圍,與填海同時規劃,以將可發展土地增至約210公頃。

當局預料可以在2028年完成132區的填海工程,以趕及在137區首批居民入伙前停用,並且重置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發展局完成制定將軍澳第137區及132區造地建議初步發展大綱圖,當中137區將會填海20公頃,預料可興建5萬伙住宅單位,132區則會興建6個公共設施,包括電力設施等。 西貢區議員(環保南)張美雄今日(26日)表示,居民普遍支持發展137區的填海項目,惟預料將軍澳人口急增至逾70萬人,促請港鐵加密將軍澳綫班次,以應付需求。 發展局完成制定將軍澳第137區及132區造地建議初步發展大綱圖,當中137區將會填海20公頃,預料可興建5萬伙住宅單位,132區則會興建6個公共設施,包括電力設施等。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人口料達70萬人應加密港鐵班次

發展局發言人補充,新界東南堆填區(即將軍澳堆填區)現時只處理建築廢料,首批137區居民入伙前,會停用和完成修復,未來將規劃成休憇用地。 當局指,132區、137區同樣在2025年啟動填海,前者2028年完成,而137區首批居民最快在2030年入伙時,可同時遷走現時在137區內兩個公用設施。 文件顯示,「將軍澳南延線」將會為將軍澳第137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並以重鐵形式從現有網絡,通過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海底的隧道延伸至137區,有關當局可能需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提供一小片土地保護在進入水底前的一小段鐵路走線。 而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以港島區知名屋苑太古城共12,698個單位計,137區建5萬伙約相當於新造4個太古城。

將軍澳137區填海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說,最近兩次大型填海工程項目反映局方「鬼祟諮詢的新常態」,予人感覺「連諮詢都不想做,或者只想聽支持意見的諮詢」。 【本報訊】《施政報告》提出興建「三鐵三路」,運輸及物流局披露「三鐵三路」走線概念,政府亦回應研究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水域範圍填海,以提供將軍澳綫南延綫所需用地。 有日出康城居民昨日到政府總部請願,反對在日出康城對出近民居的位置填海。 樓盤經由「環保大道」,過馬路後穿過「日出大道」後,前往最近「康城站C2」出口需時約9分鐘。 其實還有第二個途徑,就是在「海茵莊園」後方的迴旋處,這裡有行人隧道可以轉駁至康城站「首都」行人天橋。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137區造4個「太古城」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將軍澳137區填海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本報訊】港府計劃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一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將軍澳137區填海 地區組織及當區居民於大年初二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又說地區絕大部分居民反對填海,促將設施改以岩洞方式安置,減少對將軍澳居民的影響。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區議員方國珊反對政府在將軍澳近岸填海,建議擴大137區的發展範圍,避免填海工程對區內住宅區及居民造成環境和健康影響。

至於將軍澳南延線未有建造時間表,他坦言,以將軍澳13.5萬人口計,將軍澳綫已應付不到,即使將藍隧道通車後,巴士班次仍不足,擔心未來交通擠塞更嚴重。 綠色和平強調,核電是極高風險的電力來源,福島核災為環境及人類帶來極為深遠的禍害,若是次的區域合作零碳能源包括核電,變相令香港市民承受另一場環境危機。 文件指出,第 132 區新造土地上,會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以及達到在 2035 年前把碳排放量從 2005 年水平減半的減碳目標及於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 而運輸局的研究指,暫不打算興建過海隧道接駁137區至去港島東,因為建隧道要投入大量資源,有相應發展機會才符合效益,但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故現階段不考慮。 將軍澳137區填海 單位數目及容納人口均較「康城」多出足足一倍,現時採用「2+1」行車模式的「康城站」,論班次已較其他將軍澳線疏落。 待「137區」落成後,「康城站」不單失去了尾站有位坐優勢,早上繁忙時間亦未知負荷程度,屆時區內交通會是一大挑戰,且從居住角度亦不利區內居民。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海茵莊園」全盤共由1,556個單位組成,分兩座物業,其中第一座位於地盤較南面,挨近「將軍澳污水處理廠」的位置,屬一層十六個單位,開則上「兜兜圈」的設計,共用四部電梯,內裡再分開A及B翼。 第二座則較貼近地盤以北,也就是「政府、機構及社區」的用地毗鄰,開則上採用一層三十二個單位,共用四部電梯。 ,所以我們建議,即使選購樓盤以北的單位,包括「2座B1至B5室」及「C1至C10室」,揀選高層單位,對未來的景觀才有保障。 根據航拍機的畫面所見,這個方位的高層單位,將可望到將軍澳南的遠海景與山景。

  • 所以若對景觀、間隔沒有太大要求,純粹希望求使用上的方便,購買20-21樓單位較划算。
  • 此外,李議員也希望政府盡早定立出填料庫及混凝土廠的明確停運日期和目標。
  •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 ),是香港的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東南部,填海前沿岸亦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
  •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 公共設施方面,電力設施可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達到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的減碳目標及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沿著「環保大道」一直行到末端,來到閘口位置裡面標示為137區,也就是日後會發展為住宅的地方,但現場所見暫時就只有車路,沒有人路可出入。 附近了無人煙,但就不時都見到很多重型貨車經過,因為這裡大部份用地都作臨時填料庫,裡面設有80公頃用地,而政府建議會多填海約20公頃,令整個發展項目覆蓋101公頃,當中政府及機構等設施佔地12公頃。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發展局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初步預期此發展項目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於2030年入伙。 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填料庫旁設有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把接收到的混合拆建物料分類篩選。

將軍澳137區填海: 日出康城以南將填海20公頃 規模相當4個「太古城」

位置上,最能跟「海茵莊園」比較的二手樓,肯定是在樓盤毗鄰的「峻瀅」。 將軍澳137區填海 不過項目均以兩房及三房為主,較「海茵莊園」主打開放式及一房有分別,細單位在總價效應下,呎價往往會放大的前提下,「峻瀅」二手均價只能作局部參考。 公共設施方面,電力設施可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達到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的減碳目標及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