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137區規劃2024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聯同當區居民於今日年初二(23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 他們收集了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形象化一點說明,就等於本港約一年私樓吸納量,所以純粹看發展藍圖,以目前政府持有土地足襟見肘下,137區的供應確可彌補長遠不足。 根據初步規劃藍圖,會預留起碼10幅用地,合共54公頃,也就是相當於發展項目一半,興建50,000個單位,公營及私營住宅七三比,公營房屋34,500伙,而私樓15,500伙,預計首批34,000人可於2030年入伙。 (二)隨着香港的發展及社會需要所進行的建造、改裝、拆卸及挖掘等工程,每年均會產生大量的拆建物料,當中約九成為惰性物料,包括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石塊、泥土等,統稱為公眾填料,可以在其他工程(包括填海工程)中重用,達至有效的資源循環。 而未能即時再用的公眾填料,會暫時儲存在屯門第38區及將軍澳第137區的兩個臨時填料庫。

標普全球評級指出,即使本港財政赤字多過該行預期,但認為香港仍有額外財政緩衝,足以支持本港評級,重點仍然關注本港經濟前景,相信隨著本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及取消口罩令這最後一項抗疫措施,有助香港經濟自新冠疫情後強勁復蘇。 標普指出,外圍環境不確定性影響內地出口,進而拖累本港轉口,加上本港旅遊業可能面對的挑戰,都可能影響本港復蘇力度。 為免密度過高,自從S/TKO/16計劃大綱圖,住宅用地(甲類)再分成六個支區,每一個支區都有不同的地積比率(由2倍至5.5倍住用地積比)、最高建築物高度(由35米至138米)及最大上蓋面積(50%)。 政府在1988年決定進行該新市鎮的第三期發展,以容納大約450,000人。

將軍澳137區規劃: 填海削坡造地25公頃

將軍澳第137區位於將軍澳工業邨以南,之前政府曾指該區為一幅有潛力作大規模發展的市區土地,為探討該區在臨時填料庫關閉後的長遠土地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2016年12月,委聘顧問展開規劃及工程研究,涉及土地面積約80公頃。 發局展文件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發言人表示,諮詢附近居民意見後,將軍澳第132區6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至25公頃。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指出,夏季經常吹西南風,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的泥沙、廢物轉運站的氣味勢必隨風吹向將軍澳內陸,導致垃圾臭味再臨將軍澳,令區內沙塵滾滾。
  •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 特首李家超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表示將啟動將軍澳對出水域的填海工程,主要包括將軍澳132區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及第137區的將軍澳創新園。
  •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 根據《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將軍澳線南延線」將會由位於地面的將軍澳線康城站向南伸延至地底,大致以隧道形式經將軍澳創新園對開水域接駁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

填海完成時間方面,料132區的填海將於2028年完成,以便在2030年137區首批居民入伙前將兩項公共設施搬至132區。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則未能落實,發展局發言人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著首批居民於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發展局回應指,為確保土地供應,當局會持續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至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檢討,屬恆常研究的一部份;又指正籌備在年底前開展龍鼓灘填海的技術研究。 形象一點來說明,就等於本港約一年私樓吸納量,所以純粹看發展藍圖,以目前政府持有土地足襟見肘下,137區的供應確可補足長遠不足。 沿著「環保大道」一直行到末端,來到閘口位置裡面標示為137區,也就是日後會發展為住宅的地方,但現場所見暫時就只有車路,沒有人路可出入。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132區建「六合一」公共設施,將成修訂《城規條例》後的關注?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民建聯建議當局考慮興建通往港島小西灣的過海道路和鐵路,並希望可先使用132區的內陸土地或岩洞,以避免填海。 綠色和平則擔心當局在132區擬建電力設施,是為香港引入核電鋪路,呼籲應先提升節能成效和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眾後才考慮引入核電以外的潔淨能源。 為探討該區在臨時填料庫關閉後的長遠土地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二○一六年十二月委聘顧問展開規劃及工程研究,涉及土地面積約80公頃。 該研究的目的是檢視第137區的發展潛力和限制,探討將該區長遠用作住宅、商業及其他發展的可行性,並且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

至於龍鼓灘填海方面,文件建議研究集中在龍鼓灘北面近岸填海,以避開龍鼓灘村正前方的水體,填海範圍將會由220公頃或以上,減至145公頃,減幅達34%,以盡量保留龍鼓灘的天然沙灘和海岸線,並減低發展對龍鼓灘村的影響。 惟當局會將龍鼓灘附近65公頃的棕地,一併納入研究範圍,與填海同時規劃,以將可發展土地增至約210公頃。 上述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劃、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又指設立混凝土配料廠可作支持地區性住宅和商場業發展,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將軍澳137區規劃: 填海 建電力設施輸入零碳能源

這些以換地權益書批出的土地後來被發展成為區內的主要大型屋苑,塑造了寶林和坑口兩區的城市面貌。 而且這些地皮的用途均為住宅(甲類)(即高密度發展)或商業/住宅發展用地,形成了將軍澳市區高樓林立、普遍有商場基座的格局。 將軍澳的第一份分區計劃大綱圖草擬(編號S/TKO/1 – 表一)在1992年12月11日正式公開展覽,其規劃總面積已達1,716公頃,基本確立了將軍澳的發展界線,至今的規劃面積(編號S/TKO/21 – 表一)仍然依舊1718公頃。 至於上一次研究提到,擬將水泥廠和發電廠等搬入龍鼓灘填海區,文件指,現階段會假設原址保留屯門西地區現有的環保園、航空燃油儲存庫、鋼鐵廠、水泥廠及青山發電廠,以免推遲落實時間表,而龍鼓灘填海區則會集中發展現代先進產業。

將軍澳137區規劃

第137區背靠清水灣郊野公園,毗鄰新界東南堆填區,三面環海,現時為短期擺放建築廢料的公眾填料庫,並規劃為其他指定用途。 將軍澳137區規劃 「鴨蛋雖密也有縫,智者千慮也有失」,過往縱使政府部門可能就地區規劃做過詳細研究,但不時也有疏漏的地方。 正如將軍澳132區的選址,香港那麼多岩洞,發展局是否已遂一考慮研究?

將軍澳137區規劃: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指出,夏季經常吹西南風,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的泥沙、廢物轉運站的氣味勢必隨風吹向將軍澳內陸,導致垃圾臭味再臨將軍澳,令區內沙塵滾滾。 將軍澳137區規劃 方國珊重申反對近民居填海,建議政府研究增加將軍澳線南延線隧道的海底深度,免除20米闊、1公里長之鐵路保護層的填海,及將相關配套設施遷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盡用137區發展面積作興建配套,減低對原有社區及居民的影響,讓居民安居樂業。 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政府會盡量向居民解釋,爭取支持。

張建議政府應該選擇機場附近嘅地區,又或者參照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去岩洞嘅做法,而唔係揀喺鄰近民居嘅地方興建水泥廠。 將軍澳137區規劃 警告政府如果一意孤行唔聽民意,最終照呢次研究嘅方向重置計劃嘅話,將會行動升溫咁話。 張又提到,政府本規劃將軍澳第137區為住宅區,以後將會有大量人口遷入,難以想像人多車多會係咩景象。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發言人續指,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建的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區內約三分之二口可居於鐵路站500米範圍內。 將軍澳137區規劃 不過,擬建的“將軍澳南延綫”及“將軍澳─油塘隧道”要等今年稍後完成諮詢後才有發展時間表。 發言人承認,或未能趕及首批人口2030年入住時落成,但區內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前往區內私人屋苑“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將軍澳137區規劃

運輸及物流局計劃於今年年底展開《策略性研究》的諮詢工作,就研究的理念、初步分析結果,以及建議興建的運輸基建走線及功能作詳細介紹,並會繼續聆聽公眾意見。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該方案,「專業動力」聯同部分將軍澳居民到政府總部請願。 「專業動力」表示,早前就發展局的規劃在區內收集居民意見,有9,486名當區居民表示反對在將軍澳近民居範圍進行填海工程,有居民反映工程會對區內住宅區及居民造成環境和健康影響。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之城市規劃變遷

在建議鐵路方案的細節,例如走線、車站位置、落實時間表等完備時,政府會適時公布項目的未來路向。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填料庫旁設有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把接收到的混合拆建物料分類篩選。 由於一般建設工程不能完全吸納我們產生的可重用拆建物料,所以在未來有大型填海工程開展前,有實際需要維持將軍澳臨時填料庫的運作。 發展局在《將軍澳第137區及相關近岸填海──初步發展大綱圖》中提到132區「位於相對偏僻的地方」,但其實該區與調景嶺相鄰,並且與最接近的民居維景灣畔只有一公里距離。

  • 由於床單兵團重視團隊,球員就算沒有上陣機會也不會公開談論,菲力斯在外借前卻經常為此發聲。
  • 其中,發展局已表示有 7 成的混凝土是透過跨灣大橋送往外區,包括九龍東或新界東,因此局方應另覓選址作長遠之用。
  • 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 (一)及(二)我們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0 000個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 人,並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鐵路及幹道,即「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以服務該區。
  •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16日)在立法會表示,研究將於明年完成,料最快可於2030年有居民入伙。

在論壇上,我分享了多次與城規會交手的經驗,表達城規條例上足夠公眾諮詢的重要性。 最後,房屋署收回其中一幅綠化地轉作房屋的計劃,而其餘四幅地皮則在2019年直上城規會申請改劃。 為了更了解多方的意見,早前筆者獲邀出席狄志遠議員舉辦的「修訂城市規劃條例論壇」,同場除了立法會議員外、也有規劃師、環保團體的代表。 多位與會者在論壇上表示需認同加快土地供應程序的重要性,但均擔心公眾諮詢由三輪縮減至一輪會限制了市民的參與度。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的乙類換地權益書歷史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以最高地積比7.5倍計算,料可提供約5萬伙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伙公屋及1.55萬伙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伙單位。 將軍澳137區規劃 區議員方國珊反對政府在將軍澳近岸填海,建議擴大137區的發展範圍,避免填海工程對區內住宅區及居民造成環境和健康影響。

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將軍澳137區規劃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政府有解釋,為何要把相關設施轉移至「132區」,背後原因跟其近海優勢有關,就是希望通過水路來轉運及接收,以減少對陸路交通壓力,但實情「132區」跟「康城站」距離約兩公里。 日後「康城站」望藍塘海峽或跨灣大橋的單位,會多了一重垃圾回收站的景觀。

將軍澳137區規劃: 表: 將軍澳137區發展參數

發展局今日(19日)就將軍澳區填海發展計劃舉行傳媒簡介會,當中137區的填海範圍,選址在日出康城以南、鄰近將軍澳海水化淡廠。 第137區現時有約80公頃土地,連同即將填海發展的約20公頃,預料可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該處將會以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公營房屋佔3.45萬伙,私人住宅單位佔1.55萬伙,預料最快2030年入伙。 現為臨時填料庫的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該地的使用期限將於2023年底屆滿。 發展局去年6月透露,正研究該處重置油塘混凝土廠,以取代已發展成綜合發展區的油塘混凝土廠。

將軍澳137區規劃: 政情:水泥廠踢去鄰區 政府離地難安居

將軍澳第137區為一幅具規模的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4.21個維園大小),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 現時137區大部分的土地正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待日後填海時重用。 發展局認為隨着未來出現的填海工程,將逐步消化137區的公眾填料,所以政府認為應把握此契機重新規劃將軍澳137區,將該區發展為一個全新的小社區,預期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估計區內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以供135000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