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11大伏位2024!(小編貼心推薦)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子宮頸癌在2018年香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排第八,每年有580宗新症。 本港子宮頸癌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年輕化趨勢,在09年20至40歲患者的病發率是每10萬人有8.7%人確診,到了18年病發率已升至9.2%。 自2016年研究資料,子宮頸癌發病率在香港女性中排第7位,由子宮頸癌症狀引致的死亡個案有151宗,子宮頸癌已發展為香港屬普遍疾病。

子宮頸

潘俊亨指出,雌激素過度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從未生育過、晚停經、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容易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子宮內膜癌是國人婦科癌症首位,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體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死亡率排名第11位,每年超過1700人罹患子宮體癌,其中高達9成為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5到59歲女性,尤其是50歲之後發生率大為增加,近年隨著飲食逐漸西化,發生率有年輕化的趨勢。

子宮頸: 如何接種 HPV 疫苗?

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的公衛政策皆建議對於還沒有過性行為的青春期女性,進行預防保護-接種HPV疫苗,以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此外,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的物品,也可能造成HPV感染。 由於子宮頸發炎,所以導致妳在進行性愛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不過,行房時感覺疼痛也可能是因為陰道太過乾涸,或是其他問題。

子宮頸

手術過程易導致大腸、膀胱神經受損,出現便秘、排尿不順等症狀。 但多數病人在經過膀胱訓練後,一個月左右就能慢慢恢復。 因為醫學發現,宮頸糜爛其實是一種生理性改變,只不過是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移,與覆蓋宮頸管外表的複層鱗狀上皮相比,色澤更鮮紅,看似「糜爛」而得名,通常不用治療。 倘若孕婦有典型的子宮頸機能不全病歷史引致中期流產或34週前早產,大部分產科醫生都會建議在14至16週進行宮頸環紮術。 對於極少數宮頸非常短及萎縮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前通過腹腔鏡手術進行宮頸環紮手術。 雖然每隔數週便會作宮頸長度評估,但宮頸縮短的速度也可以非常迅速,因此當發現宮頸過短時,宮頸可能已出現明顯的擴張,此時進行手術可能為時已晚。

子宮頸: 婦女健康

婦科檢查可以見到陰道及子宮頸粘膜充血水腫;子宮頸容易出血,甚至出現潰瘍壞死;也可見膿性或粘稠的粘液從子宮頸口流出或積留在子宮頸表面和子宮頸周圍,並有臭味。 根據香港防癌會所述,幾乎所有子宮頸癌都是由某幾種高危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簡稱HPV) 導致。 激素水平的高低、年齡、內分泌、陰道pH值和病理狀態不同而可有位置移動。

目前已發現兩百型以上,其中約有四十型可感染下生殖道的皮膚或黏膜,且至少有十五型以上與子宮頸癌有關,其中16、18型為常見導致子宮頸癌的類型。 子宮頸的癌症主要來自上皮細胞,但同時也有少數來自腺細胞。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萬一不幸患上子宮頸癌,醫療保險(如上述的自願醫保及癌症保險計劃)可為投保人提供醫療費用保障,而危疾保險則可以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費用的保障,以支援患上危疾時休養期間的生活費,免得為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在 2020 年,香港錄得 1,186 宗子宮頸癌新症,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 6.8%,為往年的雙倍有多,成為香港女性第八大常見癌症。 早期子宮頸癌在臨床上可達到百分之百治癒的程度,只要日後固定追蹤即可。

子宮頸: 治療和護理

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十大最常見的癌症,以癌症致命率排名更是女性中的第9位,女士只要曾進行過性行為,在其一生中便有高達75%機會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從而引致子宮頸癌。 雖然近年發病率有下降的趨勢,但是由於一旦患病,對女性影響深遠,故此仍需要多加注意並預防。 子宮頸 有部分女士因擔心治療過程需切除整個子宮而延誤求醫,本文請來香港註冊婦產科醫生玉英華醫生,為大家講解治療是否需要切除整個子宮及相關療法。 香港演藝天后梅艷芳,40歲時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曾為「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動畫配音的蔣篤慧,也是因為罹患子宮頸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子宮頸癌一直是女性常見的癌症,但卻是可以預防的癌病,除了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接種HPV疫苗也可以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風險,現在甚至鼓勵,即便是沒有子宮的男性都應該施打。

子宮頸

局部治療有四聯療法——藥液沖洗陰道,臭氧霧化,紅光照射,陰道內部對症用藥。 一、 宮頸糜爛:宮頸表面呈紅色病損,是磷狀上皮脫落,為柱狀上皮所代替,上皮血管顯露的結果,宮頸糜爛表現為三種類型: 1. 單純型:在炎症初期,糜爛面為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表面平坦。 認識橫紋肌及身體的肌肉組成 身體的肌肉組織約佔40%的體積,主要分為三大類: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橫紋肌指的 … 建議到五穀雜糧店購買磨成粉的薏仁,較好消化,也能一次吃到比較大的量,這樣才有藥效。

子宮頸: 子宮頸癌的治療

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今年焦點癌症為子宮頸癌,本港子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年輕患者病情未必輕,治療時機對痊癒機會非常關鍵,女性如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盡快求醫。 子宮肌瘤和朱古力瘤的成因未明,也不屬於癌症,但是部份症狀難以察覺,或與月經問題相似,容易令患者忽略而延誤診治。 子宮頸 以子宮肌瘤為例,肌瘤體積太大會阻礙受精卵著床,也有機會令子宮變形,不但令身體痛苦,更會影響懷孕機會。 臨床上有非常多女性會問,難道有過性行為之後就不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了嗎? 邱德生表示,如果已經感染HPV病毒,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是沒有效果的,建議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若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先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確認沒有感染就能接種,效果最佳。 邱德生表示,其實女性只要年紀符合抹片資格,婦產科醫師都會主動協助採檢,有些常規接受抹片檢查的女性,也會可能發生子宮頸癌。

  • 病人與主診醫生在治療完成後,可商討並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要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飲食和運動建議等。
  • 調查亦發現,44%婦女受訪期間表示自己有患病,但婦女對自己的健康關注度不足,甚少定期做婦科檢查,以身體檢查、乳房檢查及子宮頸檢查為例,超過80%人從來不做,或兩年才做一次,尤以基層婦女情況更為嚴重。
  • 把充血的柱狀上皮覆蓋的區域稱為「糜爛」,所以其實不是真的糜爛,只是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向外側延伸出來。
  • 對於有早產病歷且子宮頸短於25毫米的孕婦,研究顯示子宮頸環紮術可減少40%35週前早產。
  • 體積較大的早期腫瘤可透過放射和化學治療並用來治理。
  • 年輕族群是多不認為子宮頸癌與自己有關,加上沒有抹片檢查,發現也常常是晚期,而高齡族群的患者,通常是不願接受抹片,甚至這輩子從未接受過內診,而錯失被發現的機會。

化療可能的長期副作用則包括經期變化、過早絕經和不孕症、神經病變等。 對於未有切除子宮的年輕女患者,經期變化是化療的常見副作用,但即使在化療期間月經停止,仍然有機會懷孕。 不過,在化療期間懷孕並不安全,因為這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並干擾治療,完成治療的患者通常可以繼續生育,但亦應先與醫生商討。

子宮頸: 診斷

一旦感染濕疣,會經常復發,不易斷尾17,18。 日常保養:習慣使用護墊的女性應勤於更換以避免感染;反覆感染者除了就醫之外,亦可適度補充有助改善陰道菌叢的益生菌,以及蔓越莓、膠原蛋白等保健產品,增加好菌、加強生殖泌尿道的免疫力,減少復發機率。 手術治療:採用手術治療一般會一勞永逸,結痂面癒合好的,日常注意飲食及衛生習慣,可再次避免患有慢性子宮頸炎。 3、引發令人尷尬的症状:白帶增多是宮頸炎最為典型的症状,白帶常呈黃色或膿樣、有時混有血絲。 當宮頸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區,可引起泌尿系統的疾病而出現尿痛、尿頻或排尿困難等刺激症状。

  • 其後進行全子宮切除術可有助控制癌症,以防擴散。
  •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噁心、頭痛、皮疹、食慾不振、便秘、關節或肌肉疼痛和腹瀉。
  •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 對這些未有典型臨床表徵卻在中孕期流產或在34週前早產的婦女,曾有建議她們在非懷孕時作宮頸評估。
  • 蘇醫生解釋,香港逾9成子宮頸癌個案皆是由HPV引起,如被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子宮黏膜會產生病變,子宮頸癌可分不同期數。
  • 這種情況主要是因衛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局部抗感染能力較差而引起。
  • 凡擁有多名性伴侶,或其伴侶也擁有多名性伴侶者,風險會較大。

一般相信某些女性月經時的痙攣就是這個過程造成的,因為某些女性生產第一胎後子宮頸口變寬,而且不再有痙攣。 外子宮頸有一突出、橢圓形的表面,並且分為前後唇。 子宮頸口與外子宮頸形狀與大小隨年紀、荷爾蒙狀態及有否陰道生產而變化。 有過陰道產的,外子宮頸較厚,子宮頸口較寬,開口較大,較像蓋子。 腸胃不僅是人體免疫力的基本,還是人體很重要的排濕器官。 郭世芳指出,無論是一般人或是治療中的子宮頸癌患者,都要重視腸胃調理。

子宮頸: 子宮頸息肉有哪些症狀?

在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宮頸糜爛是一種病理改變,甚至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發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醫生會做微波、冷凍、激光甚至宮頸環形電切等手術來治療。 但宮頸糜爛聽著很可怕,其實他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第一期子宮頸癌的癌細胞已達基底膜,但尚未擴散到子宮之外,又以癌細胞侵犯至基底膜的深度及腫瘤大小細分為1a、1b。 患有子宮頸癌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而個別新標靶藥的面世,有助減輕子宮頸癌患者病情惡化,並將存活期增加4至5個月。

至於在戴環時穿破子宮進入腹腔的情況,則較為罕有。 除環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是使用者決定生育而停止避孕;第二,是所戴用的子宮環已到達有效限期而需要取出。 子宮頸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2013年2017年曾分析1萬多名子宮肌瘤患者數據 ,發現同時有俗稱「地中海脫髮」的疤痕性脫髮問題的女性顯著上升,令脫髮被認為是子宮頸肌瘤潛在症狀之一。 若白帶過多已造成生活困擾,建議平時可以多帶一件棉質內褲更換。 清洗私密處時,使用清水沖洗即可,建議一天不要清潔超過2次。

子宮頸: 「子宮頸糜爛」不是病!它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還有陰道常規沖洗後藥液霧化,使用某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中藥藥膏塗抹在患有炎症或是糜爛面,然後再用紅光或是微波照射。

較小範圍根除性子宮全切除手術,或廣泛性單純性子宮全切除術。 有人建議應加上骨盆淋巴結摘除術,或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手術。 蘆筍:含生物類黃酮,可抗發炎並保護身體的黏膜組織。 有研究發現蘆筍具抗癌效果,但尿酸高的人不適合食用。 懷孕次數或過早懷孕:研究顯示懷孕三次以上(不含墮胎或流產)會提高 HPV 感染的風險;首次懷孕年齡低於 20 歲的女性,相對於 子宮頸 25 歲以上才初次懷孕的女性,罹癌率較高。

子宮頸: 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經由性接觸傳播,最少有一半性活躍人士在不同階段曾經感染 HPV,但當中只有少部份女性會因而患上子宮頸癌。 越早發現患癌,治癒機會越高,也更能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在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會把俗稱「鴨嘴鉗」的陰道窺器,放入女性的陰道,以便清楚觀察位於陰道深處的子宮頸,然後再將小軟刷或小刮棒伸入陰道內,以刮取宮頸細胞樣本,放進顯微鏡進行檢查。

子宮頸: 子宮頸癌成因及症狀是什麼?

有人認為既然子宮內膜瘜肉是良性腫瘤,一般也不會縮小、變大或移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於是置之不理。 子宮頸 周醫生不建議患者長期觀察瘜肉的變化,因為瘜肉有約0.5%至4.8%會演變為癌症,如患者年紀愈大,尤其是40歲以上的婦女,演變為子宮內膜癌症的機率就會愈高。 化學治療藥物大多使用靜脈注射或口服,能殺死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癌細胞。 並非所有子宮頸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療,但化療有助於放射治療更好地發揮作用,故部份情況下放療和化療會一起進行。 至於已擴散或子宮頸癌復發的病人,化療則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很多時候多種化療藥物會聯合使用。 零期的子宮頸癌在臨床上往往沒有特殊的自覺症狀,絕大多數都是在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地被發現出來。

子宮頸: 子宮頸炎症分類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切除手術為早期子宮頸癌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 至於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13種,並以16型和1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關聯最大,佔整體個案約七成。 在香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子宮頸癌約佔九成。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Bowtie 將於下文為你提供有關子宮頸癌的基本資料。 文末更會為大家提供投保建議,讓大家可以盡早做好準備,避免因癌症治療而需要承受極重的財政壓力。 但自國健署推行四項癌症篩檢後,民眾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早期診斷子宮頸癌,及早接受治療,讓死亡率大幅降低80%左右。 在中醫看來,子宮頸癌屬帶下(白帶異常)、漏症(不正常出血)、癥瘕(腫瘤)的範疇。 郭世芳指出,濕、熱、瘀容易沉積在身體下半部,當損傷沖任二脈,可能會變成子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