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廣場平面圖2024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在港島綫通車後,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往來港島各區巴士路線的中途站,及部分過海巴士路線的終點站。 2007年,金鐘站F出口擴展到皇后大道東及星街一帶,故亦吸引一些往返灣仔一帶的乘客經F出口使用金鐘站。 14.我們將盡力使用適當的技術性措施確保 閣下可以查閱、更新及改正 閣下的個人資料。 在查閱、更新、改正及/或刪除 閣下的個人資料時,我們可能會要求驗證 閣下的身份,以保障 閣下個人資料的安全。 〈太古地產與地下鐵路合作建行人隧道連接太古廣場斥資七千萬預期明年竣工〉,《華僑日報》,1990年5月8日。 2002年,特區政府邀請地鐵公司重新研究規劃南港島綫,但當時並不計劃於金鐘設站。

但是由於其月台地板開始呈現老化,因此港鐵決定將金鐘站的月台地板更換。 有關工程已在2014年11月11日展開,並已於2015年5月27日完工。 翻新後,月台的地板顏色由原先的灰白色和深灰色變為現時的統一全白色的顏色原料設計。 太古廣場平面圖 根據太古廣場第一份發展標書,當時太古洋行與前地鐵公司計劃興建一條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惟當局考慮客流量後,前地鐵公司決定首先改建橫跨金鐘道的行人天橋,並改為為密封式空調走廊,再委託承建商法國濬海及公共建築工程負責行人隧道建造工程。 改建天橋工程於1987年動工,並於翌年隨太古廣場第一期竣工;至於行人隧道則於1988年開始設計,並於1990年3月16日開始初步工程,當時預期於1991年7月完工,而工程最終於1991年內完成,同時被編為F出口。 東鐵綫過海段於2022年5月15日啟用後,金鐘站成為4條港鐵路綫的「超級轉車站」。

太古廣場平面圖: 太古廣場栢舍

2019年6月11日約晚上7-8時,有示威者計劃在晚上到金鐘添馬公園聚集,反對《逃犯條例》二讀草案。 期間有大批警員在港鐵金鐘站搜查示威者的背囊及身份證,被搜查的年輕人一字排開站在車站大堂的牆側,而且警方於檢查完畢後卻不准許他們離開。 而警方稱有人呼籲在集會使用暴力,教唆示威者使用汽油彈等,因此確保公衆安全,避免有人帶危險品參加集會。

  • 除太古城外, 其他住宅代名作包括雍景臺、畢架山花園、又一村花園、維景灣畔等。
  •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綫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
  • L2及L3層月台均可供搭客跨月台轉乘,往返港島綫(灣仔至柴灣)及荃灣綫(九龍及新界各站)的乘客只須走過對面月台,便可轉乘另一綫列車。
  • 金鐘站由車站啟用至南港島綫通車期間,設一層大堂及兩層月台。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乘客須先購買一張前往該站的車票,車票於該站出閘時會被閘機收回,乘客須再另購一張車票,繼續餘下車程,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使用一張單程票前往同一目的地。 持有二維碼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須先於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出閘時掃瞄二維碼支付轉綫前車費,然後在另一車站(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再掃瞄二維碼入閘繼續餘下車程,並於目的地出閘時支付這第二程的車費。 太古廣場平面圖 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其他轉綫車站前往同一目的地。

太古廣場平面圖: 車站用途

只有在閣下以書面方式給予同意或以書面方式表示不反對的情況下,我們方可為直接促銷而使用及/或移轉閣下的個人資料。 我們亦可能會生成及編輯有關閣下的資料以及由公共渠道收集有關閣下的資料。 閣下不時提供的個人資料及詳情以及我們不時收集、生成及編輯有關閣下的所有資料合稱為「個人資料」。 香港西武曾經是太古廣場主要租戶之一,於1989年第3季開業。

太古廣場平面圖

太古廣場二座俯瞰維多利亞港海景以及山頂的宏麗景致,並配備設計完善的樓面規劃以及一流的科技設施配套,為租戶帶來靈活便捷的一體化服務,幫助其業務發展。 如乘客使用之八達通或二維碼有登記乘坐頭等的記錄,但八達通或二維碼程式所顯示的進入及離開的車站均不屬於東鐵綫的車站,亦其須支付頭等額外費則相等於東鐵綫車程的最低額八達通或二維碼車費(過海車程的頭等額外費會以金鐘站/會展站為計算基礎)。 而翌日(2019年6月13日)凌晨5時許,港鐵曾宣佈會重開車站,但大約於半小時後表示因警方要求仍然關閉,市民批評港鐵沒有事先預告,同時認為政府漠視小市民利益。 2014年9月28日晚上約7時20分,港鐵為配合警方驅散群眾,宣佈荃灣綫及港島綫所有列車均不停金鐘站。 有警員隨即乘坐港鐵列車增援,手持長盾牌等防暴裝備佈陣,事件導致示威群眾散播到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等地,但港鐵未有暫停中環站、銅鑼灣站及旺角站的車站服務。

太古廣場平面圖: 太古廣場二座

由於皇后大道東、金鐘道及軒尼斯道交界(灣仔大佛口一帶)客流量極高,以往若從金鐘站前往皇后大道東及星街一帶,只能經太古廣場及地面道路徒步前往,於太古廣場三期落成後擁擠情況更甚。 故前地鐵公司為分流上述客源,於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太古集團於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而該行人隧道由金門建築承建,隧道長約280米,並設有自動行人道,於2007年2月26日啟用。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第一期(金鐘至柴灣)啟用,金鐘站暫時成為港島綫西行方向的終點站,當時港島綫列車落客後需進入金鐘側線掉頭。

太古廣場平面圖

而商場部份早年稱為The Mall,到90年代後期才統一稱為太古廣場。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太古廣場平面圖: 金鐘的其他屋苑

不過到了2010年9月,太古地產和迪生創建宣佈簽訂租務協議,於太古廣場開設Harvey Nichols旗艦店。 隨着香港西武的22年租約於2011年6月屆滿,Harvey Nichols進駐該店位置,並於2011年10月開業。 只需經由太古廣場4樓平台,即可於正義道旁進入柏暉徑停車場。 由2022年1月1日開始,泊車費用為每小時33港元,Visa卡、萬事達卡或八達通卡繳費均可。 太古廣場平面圖 防空洞傳聞1941年12月8日上午9時40分,日本皇軍飛機空襲香港,第一個炸彈是投在金鐘兵房,金鐘兵房就是太古廣場的前身。 所以炸死了許多英國士兵及市民,也有部份日本軍機在附近地區墜機。

之後,該列車會由金鐘側綫駛進車站的荃灣綫1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其他市區綫的車廠,而所有駛入金鐘側綫的不載客列車在抵達及離開金鐘站時也會響號。 沙中綫須由金鐘站沙中綫月台向南延伸一條約900米的越位隧道,以供日後列車作調度之用。 當中位於金鐘站以南至香港公園長約200米的一段越位隧道的挖掘工程,已透過南港島綫工程項目於2015年完成。

太古廣場平面圖: 商場

及出口通道包圍;出入閘機分別設於閘區南北兩邊,以便乘客進出,屬罕有港鐵車站設計。 太古廣場平面圖 車站大堂設多組扶手電梯及樓梯,當中大部分扶手電梯直接連貫月台及大堂,只有一條來往兩層月台之間,屬典型修正早期系統轉綫站。 太古廣場平面圖 來往全部三層之升降機於2008年3月8日啟用,位於大堂西面,有專用已入閘區,與中央閘區分開。 L6層乃南港島綫北端路軌盡頭,月台亦採用島式月台設計,兩個月台處於同一月台島上,往金鐘列車駛入月台開門後,便會改為相反方向。 由於南港島綫班次並不頻密,大部分時間只需使用一個月台。 每晚8時前,列車通常使用5號月台,而6號月台通常只於每晚8時後使用。

太古廣場平面圖

至於英文站名「Admiralty」即海軍總司令部之意,但金鐘站一帶從未作為海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 「Admiralty」一名應來自前駐香港英國皇家海軍總部添馬艦。 1950年代英國政府決定放棄遠東強大的海軍力量,於是決定放棄海軍基地,而香港政府亦於放棄的土地北面興建了一條連接干諾道中及海傍大道(現稱告士打道)的新幹綫,即今日的夏慤道。 而香港政府為迎合英國海軍部的需求,便提出撥予夏慤道北面的地皮給英國海軍部繼續建立基地,這片土地便是現稱的添馬艦。

太古廣場平面圖: 金鐘變電站

重建項目的總體規劃以人為本,建設卓越的辦公空間,同時設計一系列照顧身心健康的配套設施和特色活動連繫租戶,構建一個充滿活力、欣欣向榮的綜合社區。 近在咫尺的翠綠園景、匠心佈置、愜意的公共空間和各式各樣的活動,營造出別樹一幟的氛圍,全方位連結區內人士,讓各界投入其中,體現太古坊引以為傲的社區凝聚力。 太古地產耗資港幣150億元,全力推行太古坊重建計劃,致力重塑香港辦公樓市場的面貌,為實現長期願景確立里程碑。

采蝶軒於2013年8月結業,店舖變更為天一酒家,並於2013年12月開業。 Concepts旗下的泰式及日式主題餐廳Thai Basil及Kokomi分別於2002及2015年開業。 2019年6月12日金鐘衝突,大量示威者到商場內暫避,而特別戰術小隊在商場玻璃門入口不斷敲打盾牌威嚇對方,示威者認為商場職員態度大致友善。 其後商場間中成為舉行「和你lunch」和「和你DIN」的地點之一。 相比之下,太古城是唯一一個缺乏會所的屋苑,嬴就嬴在間隔方正,比起一律採用鑽石廳的康怡花園實用,而且有不少座數能北望海景,康怡分為上、中、下三段,當中大概只有上康怡的景觀,能與望海太古城媲美。

太古廣場平面圖: 車站位置

太古城附近有不少大型中產屋苑,太古站上蓋有著名「居屋王」康山花園,以及同為十大屋苑之一的康怡花園;向東有西灣河嘉亨灣,區內用家會將四者互相比較。 有一點要留意,太古城部分頂層單位不設電梯,需要由對落的鳳凰樓行樓梯上,這些頂層單位的定價,有機會比其他高層單位相宜。 太古城佔地面積廣,不同座數的質素差距比較大,配套就座座差不多,始終太古城不設會所,樓齡又較高,設施難以媲美新落成屋苑。 同樣近東區走廊的「觀海臺」,因為樓齡新,屋苑有泳池,而且部分單位有機會望到北面海景,較叫價普遍比較高,亦被視作較「翠湖臺」優質的太古城盤。

  • 在1998年東涌綫啟用後,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線增至3條。
  • 金鐘站東鐵綫月台向南亦設有有一條延伸約900米至半山寳雲道下方的越位隧道,可供停放兩列九卡車,以及可供列車調頭或停泊壞車。
  • 項目現正進行招租,目前預租率已達總可租樓面面積的23%,涉及超過4.5萬平方呎樓面。
  • [來源請求]連接太古廣場與金鐘站大堂的行人隧道由地鐵公司與太古廣場合資興建,耗資港幣7000萬元。
  •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通車,金鐘站也被納入荃灣綫的一部分。
  • 戲院共有六間影院,共有超過600個座位,其中一間只有39座位的VIP 影院,更擁有獨立洗手間。
  • 而在金鐘站A出口關閉後,反修例示威者繼續破壞港鐵設施,包括破壞海富中心在地鐵站出入口附近的一塊玻璃等;另外亦有示威者合力大力摇晃,最後示威者把連著玻璃的欄桿拆掉拋落港鐵出入口,地上留下大堆玻璃碎,同樣車站的閉路電視亦有損壞。

區傑棠稱其將「金鐘」二字寫得較為鬆散,用意在於象徵鐘聲迴蕩。 南港島綫通車前後,港島綫與荃灣綫月台牆身新添之藍色玻璃面板亦印有站名書法大字,令書法字同時擴展至荃灣綫月台及原有搪瓷板以外的位置,使荃灣綫首現月台書法字。 金鐘站舊有部分主要以藍色為車站套色,大堂兩旁及荃灣綫下行月台亦有黃色搪瓷板,南港島綫與東鐵綫擴建部分則以白色為主。

太古廣場平面圖: 太古廣場三期

港鐵早在擴建金鐘站時已預先於L5層設置預留予東鐵綫使用的兩個月台,兩個月台會採用分離式月台設計,而同樣東鐵綫的調頭隧道亦會設於金鐘站以南。 其中7號月台部分空間已率先在2021年10月8日開放作緊急用途。 另外,原有的車站大堂亦將會向東面擴建,並設有中庭及巨型天窗,該處會設有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已重置的E出口、大堂及車站各月台層。 其中一組4條扶手電梯可由L1層大堂直達L4層的轉車大堂,乘搭該段扶手電梯需時約1分鐘。 南港島綫(東段)工程於2011年5月動工,港鐵在原有車站以東的夏慤花園地底興建供南港島綫使用的轉車大堂及月台,並以扶手電梯連接原有的大堂及月台,而擴建部分會與東鐵綫共用。

太古廣場平面圖: 金鐘站

2019年12月29日,兩條由L5層往L2層的扶手電梯啟用,乘客可從擴建部分直接抵達L2層的3、4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及荃灣綫往中環)。 原跟隨南港島綫啟用的一條由L3層往L2層的扶手電梯將被拆卸。 實際營運路綫復稱為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金鐘站擴建部分同時局部啟用,其餘部分則繼續作沙中綫工地;於E1、E2出口原址新建之E出口僅作局部開放,只以升降機連接大堂。 政府在收回面積近3公項由英國軍方佔用的金鐘軍營後,因有廣闊的施工土地,金鐘站便採用明挖回填的方式來興建。 因車站為港島綫與荃灣綫的交滙站,所佔面積極廣;而交接的兩層隧道管與月台,另加車站大堂,深入地面近30米,所以在工程期間尤其是在進行挖掘的階段,工程極為壯觀。 起,E1及E2出口封閉,以便擴建車站配合興建南港島綫(東段),港鐵建議乘客可用D出口前往E出口附近目的地。

太古廣場平面圖: 轉乘優惠

太古廣場一座與太古廣場購物商場和附近多家酒店緊密相連,是商務活動的首選據點。 這幢甲級辦公樓配備設計完善的樓面規劃以及一流的科技設施配套,帶來無比的靈活性、緊密的網絡聯繫和技術支援,有助租戶的業務進一步發展。 1998年,太古地產誠邀美籍著名設計師James Carpenter主理太古廣場翻新工程。 工程包括翻新各層洗手間及2至3樓增設了一道全新的玻璃樓梯,方便人流來往。 廣場曾設有佔地12,000平方呎馬莎百貨,於1991年開業,不過在2005年6月租約期滿後,卻未獲得續租。 馬莎百貨於6月17日結業後,太古地產回收舖位,原址拆細成4個舖位分租。

太古廣場平面圖: 設計資訊

而L5層轉車通道和L6層月台建於太古廣場下方岩石地層開挖的大型岩洞內,其建造方式與太古站類同,乘客從轉車通道可清楚到觀察到其拱頂設計。 金鐘站由車站啟用至南港島綫通車期間,設一層大堂及兩層月台。 南港島綫工程期間,毗鄰金鐘站現址以東地底增建了四個月台,兩個為南港島綫使用,另外兩個則由沙中綫工程下延伸至金鐘的東鐵綫使用。 其港島綫月台牆身的搪瓷板與其他同綫車站一樣,印有由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