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從他多年來協助出版許多華文學術書籍、現代詩、劇本幾乎是賠本在做,就可看出。 從翻版書起家,唐山書店除了賣書,也進行代理、出版的業務,進書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許多主流書店難得一見的大部頭書,冷僻艱深的文、史、哲與社會學專門書,這裡都找得到。 房東慘賠,桂冠出版社也不租了,陳隆昊看準一個月只要四千元的租金,大膽和房東簽下「天災損失自負」的合約,在翻版書累積約八十種時,開始經營唐山書店;後來,經歷兩次搬遷,卻也不脫離同一條巷子。 「本來我想要擁有兩百種自己的翻版書再開店,沒想到,一場雨加速了計畫。」有一年暴雨過後,桂冠出版社位於地下室的倉庫因排水管塞住,大雨就一路從樓梯流到地下室,造成書籍泡水的嚴重損失。 對人文、社會領域充滿興趣的陳隆昊,一路念完台大考古系、政大邊政所,開始從事「翻版書」工作,也就是在台灣版權意識不高、《著作權法》尚未出現的年代,直接照相翻印原文書。
十幾歲就離鄉背井的他,心中十分徬徨與孤獨,一天,他無意間走進一家書店,當翻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祕史》時,被深深吸引住,「書,從此成為我最好的朋友。」陳隆昊說,這本書後來還被數學和歷史老師借閱,作為書店老闆的選書功力,可見一斑。 最後,非常感謝文化部大力支持實體書店,並且在疫情重壓下提供建置網路平台的補助。 唐山書店 也感謝網路平台公司,提供完善、優質的網站架構,以及不斷創新的多元功能,得以讓唐山在不熟悉的電商領域無後顧之憂。 2020年一場前所未聞的疫情重創了我們熟悉的世界,經營近四十年的唐山書店,同樣遭受嚴重打擊。
唐山書店: 【看展零距離】2017台北國際書展回顧:「獨立」是另一種選擇
唐山原本是做盜版起家,1979年先有唐山出版社,1982年從有唐山書店——那是老闆陳隆昊盜版到第60本書生意愈發興隆的時候。 長期堅持自己的理念,與其說唐山是一家書店,不如更像是一種精神象徵,也讓它掙得了「獨立書店之首」、「獨立書店先行者」美名。 40年來,唐山吸引無數莘莘學子與名人造訪,知名作家李敖、陳映真、蔡詩萍都曾是顧客,不少人從學生變作了老師,仍到唐山來探索知識。 百花齊放的經營方針,吸引無數求知若渴的年輕讀者,同時也被警備總部、新聞局盯上,時不時到店裡「關切」,或直接上演查緝「反動書籍」的戲碼,直到1987年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唐山書店才免於被監控的狀態。 就讀政大邊政所期間,他到關西同鄉開設的「南天書店」打工,適逢「翻版書」方興未艾,為他投入出版業找到切入點。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書籍,雖小眾卻聚焦,陳隆昊從不擔心銷量。 今後,獨立書店可能會隨著時代漸漸消亡,但是至少此時此刻,書店老闆不會被無緣無故抓走,書店不會無緣無故被查封,至少它不是被誰“殺死”的。 唐山書店 暫且不論統獨之爭和台灣人的身份認同,我覺得僅僅就這一點,如今的台灣就值得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華人珍視。 從學生時期在唐山書店買書,後來進入書店打工,到現在成為陳隆昊助理的蔡峻宇,兩人相識七、八年,對於老闆勤奮的工作態度、對知識的熱情、對人的寬厚,他充滿感佩。 「香港和中國媒體感到很新奇,抓著我問不停。」陳隆昊說,寸土寸金的香港、社會主義下的中國,崇尚台灣書店自由多元的色彩,也很難想像,有不以營利為最主要目的、關懷社區或社群發展的獨立書店存在。
唐山書店: 閱讀通信 vol.224》記在書中的殘骸,捕捉暗影也會發出亮光
出生環境的性格養成到求學時候接觸各式物種的歷程,她很清楚自己想在山上做著受人敬重的工作,「研究者」是她過濾後的不二選項。 本書從批判理論與情緒哲學這兩種取向探究心理疾病與社會的關連,延續著性政治對公∕私區分的辯證,主張被視為私密的情感情緒應該是社會批判理論的基本核心範疇。 本書蒐羅了四篇論文,分別是:再思考「影視帝國主義再思考」、「開放」電視頻道的政治經濟學、公共電視的解構與建構、異議媒體的停滯與流變之初探:從政論雜誌到地下電台。 二零零一年二月,小林善紀《台灣論》的譯本在台發行,引起了軒然大波,卻也提供了台日兩地批判圈開始以群體的形式進行對話的契機。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9日對外表示,所屬列與守備大隊二膽守備隊上午點名時,發現陳姓上兵未到且失聯,單位立即派人搜尋,但始終沒有找到人,… 自從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糧價上漲後,各國都開始減討國內的「雜糧自主率」,歐美積極擴展雜糧種植面積,日本更考慮到海外開發農業,…
他說得一點不錯,尤其是在那個資訊封閉、思想管控嚴格、購買力又極不足的年代,就是要藉一股挪用、共享的海盜精神去撬動新世界的大門。 觀光客逛書店是看風景,但書店絕不僅僅是城市的裝飾,也是理解台灣社會文化脈絡的重要公共空間。 作為觀察手記的【台灣文青書店誌】,像旅行參考手冊那樣帶你更「專業」地逛書店,看見舊時代與新時代的人事如何在這裡相遇。 這一期介紹的是在台灣社會文化史中佔據關鍵一席的書店:唐山書店。 也因為對獨立書店經營的堅定信念,陳隆昊連2任被推舉為「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2014年獲頒台北文化獎,更在2016年獲得第40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24年過去了,當實體書店一間間消失,當昔日文青變作世故中年,但位在台大附近的唐山書店,仍舊守著地下室的位置,以各種人文思想類書籍,餵養著那些渴讀的愛書人們。
唐山書店: 向來被認定是小眾文化的獨立書店,逐漸成為城市新風景。台北唐山書店早在38年前便開風氣之先,現在,更因著「獨立書店先行者」「台灣獨立書店之首」美譽,吸引不少文壇名人和愛好者朝聖。
台南市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去年12月因涉嫌貪汙被逮捕,當時他不僅迅速承認,也坦承有去酒店接受性招待,完全沒有辯駁。 台灣民眾出國時,尤其是去日本、歐美經常會掃一堆保健食品回國,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去年12月質詢時,針對台灣保健食品關稅高達30%,… 唐山書店 「新書來囉!」熱騰騰剛從海關運到的中國大陸簡體書,學校師生們蜂擁擠入書店內,拿起菜藍子猶如搶善書般瘋狂採購,這種場景在簡體書集散地的「溫羅汀」書街再也見不到了。
講座的開始,陳隆昊就自承已經七十歲了,雖然不許人家叫他「阿伯」──「我對書店旁邊7-11的店員說要叫我『大哥』,不然我就去全家買!」──但也覺得體力大不如前。 走出這間「全台灣最不花俏的書店」時還是有些不捨,它有一種讓人靜下來的魔力,彷彿被吸進去一樣,哪怕坐著不動都覺得將時間的效用發揮到了極致。 向右轉就能看見書店的正門了,一扇窄窄的門上貼著「吉祥如意」的門聯,旁邊還掛著一頂紅燈籠顯得非常的純樸。 從門口看進去首先看見的就是斑駁的地板貼,來來往往的人在這片地上除了帶走一兩本書籍也留下來屬於他們的痕跡。 「李敖、陳映真、蔡詩萍,還有許多當初還在念書的學生,如今當了教授、院長,還是繼續來找書,」陳隆昊笑說。
唐山書店: 「台灣出版沒有政治干預,愛出什麼書就出什麼書」林榮基:就怕台灣將來變成香港
此外,許多無法量產出版的學生作品,包含文字與影音作品,亦成為書店寄賣的主角。 唐山書店創始人陳隆昊先生在台大讀書期間被指派採購書籍,但由於當時人類學方面圖書有限,陳隆昊就產生了開一家書店供台大師生買書的想法。 唸研究所時,他去獨立書店「南天書局」打工,由此熟悉了圖書從編輯、出版到銷售的整個流程,為其日後開設唐山出版社和唐山書店奠定基礎。 1979年,不到三十歲的陳隆昊成立了專門出版人文社會科學書籍的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唐山書店經過三次搬遷,但都落腳於地下室,陳隆昊笑稱這是因為他是「地下」工作者。
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隊今(10)日與被戲稱「美國二軍」的義大利隊交手,林子偉陽春砲、張育成2分彈,加上吉力吉撈. 唐山書店 他認為原因有三:首先是實體書市蕭條,消費者買大陸簡體書轉向中國電商的當當網、淘寶網、京東商城,二手舊書就到孔夫子網,打折扣把書價壓低,送書速度很快,甚至出版界人士推測這些電商在台灣有倉庫出貨。 「溫羅汀」一詞,泛指由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而成與旁及的街區,超過二十家獨立書店的高密度,營造出獨特的人文氛圍。 陳隆昊回憶,早先這個名詞還不普遍,他有一次坐在飛機上翻閱雜誌時,發現有個專題介紹溫羅汀地區,讓他眼睛一亮。 在經過1994年臺灣新著作權法禁賣盜版書、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如今仍是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用書的重要集散地。
唐山書店: 網路沙龍—
透過網路,無論您身處何處,即使是國外,我們都能及時提供您優質且舒適的購書體驗。 在過去知識水平快速提升,無數理論學說競爭又合作的年代裡,學子急切地汲取西方學術思潮,而唐山成為了獲取專業深度書籍的重要管道與指標,也著實成就了一番光景。 唐山的標語「在地下室幽暗的微光中,為您張羅知識之海」就是從那時開始。
一三年,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成立,陳隆昊被推舉為理事長,不時至各地演講、開會、帶領獨立書店參展,期待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在地書店的獨特理念,並願意走進書店支持。 他也時常思考書店多角化經營的可行性,不到最後一刻,這位懂書、愛書的書店老闆,都會堅定地走下去。 在香港的三天內,他和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祕書長、東海書苑老闆廖英良接受多次採訪,暢談台灣的獨立書店和個人經營理念,「是一次很棒的文化國民外交。」陳隆昊說。 唐山書店 陳隆昊以賣書、出版為志業,閒暇時最大樂趣也是讀書,七月中甫獲得第十八屆台北文化獎的他,長期推廣獨立書店,關心書市興衰、聲援社會議題,也是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理事長。 唐山幹過令人興奮的事情是盜版,今天聽起來好像是不大光彩的勾當。 但唐山的老闆陳隆昊卻說過:「不賣黑書就不是社會人文專業書店」。
唐山書店: 陳隆昊 台灣獨立書店先行者
就在獨派團體「台灣國」控告蔣萬安違反殯葬管理條例,讓曾祖父蔣介石浮棺數十年的同時,… 本集節目將透過《分人》這本書,介紹日本芥川獎得主平野啓一郎如何用「分人」概念來解釋人際互動中的「每一個我」——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是由不同程度大小的「人設」組成的,而他將此概念稱之為「分人」。 只要明白每一個「分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就能認識「真正的我」。 經典也青春期待透過介紹外國翻譯與華文經典文學,將字裡行間對於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思考、探索,以輕鬆、親切的方式推介給聽眾。
- 走進去不得不感嘆一句這才是存有精神與價值的獨立書店,不同於現在的民營書店喜歡賣文創賣咖啡,唐山書店幾十年如一日除了書什麼都沒有。
- 2014年「香港文學生活館」在富德樓建立,鄧任文學館理事會召集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 也因為對獨立書店經營的堅定信念,陳隆昊連2任被推舉為「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2014年獲頒台北文化獎,更在2016年獲得第40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 此外,讓我有點驚訝的是這個書店有一塊不小的簡體書專區(妄加腦補:這可能是它為什麼叫“唐山書店”的原因之一吧)。
- 由於地點設在地下室剛開店的時候行人很難注意,而且地下總給人一種不敢靠近的感覺,於是陳隆昊就請長相可愛的工讀生到一樓門口招攬客人下樓。
- 就讀政大邊政所期間,他到關西同鄉開設的「南天書店」打工,適逢「翻版書」方興未艾,為他投入出版業找到切入點。
講座的開始,陳隆昊就自承已經七十歲了,雖然不許人家叫他「阿伯」——「我對書店旁邊7-11的店員說要叫我『大哥』,不然我就去全家買!」——但也覺得體力大不如前。 不過,一如他四十年來的奔走精神,陳隆昊仍然正面看待出版業的變化及挑戰。 其實,看唐山的銷售記錄,也就某程度上理解到那一代本土學院的思想版圖是如何被更新。 1991年野百合運動時印工會的書,後來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一度熱門時發行不少,再後來共產主義國家垮台,女性主義、後現代理論又接棒流行起來。 每一種思潮的流行都會影響到盜版或出版的方向,唐山也靠著這樣渴求新思潮的市場養活、養肥起來。 隨著陳水扁把台北市長選戰定義為「台灣保衛戰」的同時,四年前因為趙少康的「中華民國保衛戰」而起的省籍對立,再度披掛上陣。
唐山書店: 唐山出版社
今日出版業經營不易,著眼於如今書店的困境,陳隆昊仍堅持出版學術研究的書籍,並和有志之士成立了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聚在一起「取暖」。 日本的書店雖然很不錯,但是作為一個住在日本的華人,如果可能的話還是想讀中文書。 然而東京的中文書店也就只有神保町那一片有零星的幾家,還有一半是在賣學習中文和日文的參考書等工具書,書少不說而且還有一點——太貴。 網購的話幾乎都不給運到海外,因此,為了看到紙質的中文書,就只能去台灣玩的時候集中買一些,一半寄回日本,一半人肉背回去。 而對於牆內的書,不是說都沒有價值,而是對於我個人來說,如果一個書店裡的所有書都是被“正確的思想”審查過的書,即使是像王府井書店那樣的書店,也抵不過這間沒有思想審查的地下室書店。
吃完午餐,原本想說先去誠品樓上喝一杯奶蓋茶(之後有去喝,很大杯但價格也不便宜,味道給7分),結果偶然間看見拐角處一個不起眼的門牌——「唐山書店」,門牌的旁邊貼著請往負一樓走的指示,我們想著既然都走到了,那就進去看看吧。 上午八點半就起床在乘坐校車下山的途中突發奇想地跟台灣友人說我想要對台北書店做一個個人體驗的測評,她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立馬幫我找了幾篇別人寫的書店集合,羅列了一下竟然有30家(當然這僅僅是部分)。 於是,他轉換角度思考,歐美各地正興起保存老物品的浪潮,未來,這些痕跡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唐山書店: 唐山出版社成立在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的1982年,出版社成立的宗旨在出
彼時,台灣版權意識不高,《著作權法》也尚未出現,出版社常拿國外原文書直接照相翻印「翻版書」,幾乎是無本生意。 在這個紛亂的大時代中,陳映真作為普遍性思想資源的力量更為顯著,無論他的人道主義與國際主義,以及第三世界的認同與關懷,都是面對所謂資本主義全球化壓力下,極為迫切需要的精神資源。 作為學術思想性的刊物,台社在過去的二實年間不斷對台灣社會與歷史現實進行介入的工作,通過參與重要的論爭,為批判圈注入左翼思想的活水。
唐山書店: 地下精神 不畏當局「關切」賣禁書
而作為全美最大的巧克力品牌《HERSHEY’S好時》於2021年發起喝采女子時刻活動,想做的是讓女子們的付出被看見。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許是如此,唐山始終難和華麗、充滿設計感的網美書店劃上等號,要來唐山,得先踏過那道微暗的地下階梯,甚至調出歷年來媒體拍攝的照片,除卻樓梯口「唐山書店」四字未改,變化的也只有貼滿樓梯間的海報與傳單。
唐山書店: 生活與休閒
讀墨電子書與近 1,500 家華文出版社/作者合作,以最先進的 HTML 5 網頁技術搭配「Readmoo看書」App,並推出繁體中文 mooInk 系列閱讀器,提供讀者全平台之無縫閱讀體驗,現為臺灣最大繁體中文 EPUB 電子書服務。 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 Readmoo 母公司為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於臺灣臺北市。 老闆陳隆昊常被學生要求印製自己的論文或詩集,陳隆昊為圓其作者之夢都會幫學生出書和「友情寄賣」。
唐山書店: 政治與政策
數位時代並不僅僅是工具上的量變,更應該是為思維模式的質變;唐山是一間以「人文社會科學」社群為導向的書店,即使成立網路門市,擴大了所能觸及的受眾,但挑戰仍在。 電子書早已方興未艾,不僅僅是實體書店,甚至是實體書籍,都在不久的未來面臨更為嚴峻的危機。 但同時,對於長久以來支持著唐山,與我同為紙本世代的老朋友們,我們也絕不會忘本,書店仍在。 而書店長年積累,更有許多過往時代留下的經驗,仍有一定的價值,期盼今後透過網路,可以讓這些珍貴的資產,更有機會遇見更廣大的讀者。 唐山所處的溫羅汀地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處)、台大和師大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三四十家獨立書店,是華文世界少見的高密度;還有台灣獨立書店聯盟這樣的東西,而唐山老闆正是這個聯盟的理事長。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在最輝煌的八十年代,唐山是常遭查禁的「地下書店」,它「地下」得名副其實——因為租在「地下」,費用便宜。 走一段狹長晦暗的樓道,你可能會在樓道貼滿的講座活動與新書推介海報跟前駐足一會,這種觀感與香港的二樓書店有些相似。 唐山書店 「價格低、送書快」、「歡迎同學們開學團體訂購」之類字樣黏貼在墻壁,透露出唐山的主流讀者屬何許人士。 如果勉強要從「我們那個年代」挑出一個明顯的重大事件,若是以動員程度來選,我猜很多朋友會投三月野百合學運一票,不過最令人懷念的是,到現在還屹立不搖於台大新生南路側門巷子裡頭的「唐山書店」——這個永遠的「地下書店」。 Readmoo 讀墨為一結合電子書服務、閱讀社群及創作市集的多元閱讀平台。
唐山書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Readmoo是「買書 x 看書 x 分享書」的閱讀基地;是一個可以購買電子書,同時又提供一個讓讀者進行評論、畫線、註記,與串連、分享的社群閱讀園地。 我們認為,閱讀本質,是一個有溫度、有感動的知識交流旅程;同時,我們也相信,閱讀經驗可以透過電子書而更圓滿……。 在電子書勢不可擋的年代貪戀紙本書的靈韻並不出奇,奇特的卻是,當整個出版和書店行業因數位技術而日趨夕陽,台灣竟有大大小小的書店逆流而生,爆發出極強的生命。 但這不表示唐山書店僅僅固守舊日榮光,有顧客觀察到,陳隆昊從未抱怨大眾不讀書、不買書,反倒在意出版社出了哪些新書,得趕緊進書,讓唐山維持豐富多元的觀點,或是如何才能讓這些書更快速地流通。 本書作者錢理群先生歷經中國文化大革命、一九七九年民主改革、一九八九年天安門等重大歷史事件,帶著近五十年中國變動的歷史記憶、政治和社會改革思潮,對中國民主運動發出犀利的批判與反思。 從二○○三年七月台灣政府開放中國大陸簡體書來台,原本小量低調販售的簡體版書籍逐漸趨於熱絡,紛紛進駐主流書店通路,聯經上海書店、誠品信義旗艦店簡體館等大坪數的書店陸續成立。
唐山書店: 的堅定信念,老闆陳隆昊被推舉為「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理事長,臺北
唐山書店雖以翻版書起家,但1992年美國《301條款》進逼,台灣開始重視版權,陳隆昊轉向人文社會領域,小眾卻專精,許多主流書店難得一見的大部頭書,冷僻艱深的文史哲與社會學專門書,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甚至有不少學生找上唐山出版自己的論文或詩集,即使不賣,陳隆昊也不在意。 他退伍後便投入翻版書市場,以家為辦公室,父親協助接訂購電話、包書,再由他送書給訂戶。
唐山書店: 台灣是缺蛋還是缺便宜雞蛋?衷心期盼媒體不要扮演討糖者的打手
由於地點設在地下室剛開店的時候行人很難注意,而且地下總給人一種不敢靠近的感覺,於是陳隆昊就請長相可愛的工讀生到一樓門口招攬客人下樓。 那時恰逢台灣社會處於知識爆炸、人心思變的時代,書店也銷售一些禁書,為此受到警察的不少關注。 被中國關押8個月後收掉香港銅鑼灣書店的書商林榮基,今(9)日在台北國際書展聊起香港回歸中國對出版業的影響。 他指出,1997年後有許多原自行從台灣批發書籍到香港的小代理商倒閉,起而代之的是三聯、商務、中華等具中資背景的書商,他們成立的聯合代理商不進口與台灣研究或台灣獨立相關書籍,例如前衛出版社的書,也不賣香港本土文化書籍,完全封殺小出版商的出路。 唐山書店位在台灣大學旁巷內的地下一樓,專賣人文和社會學術類的書籍,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學術研究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