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時治療的患者,腫瘤可能侵犯眼眶、顱底、面深部結構導致嚴重併發症,或者嚴重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 下咽癌一般分四期,腫瘤2公分以下是第一期;腫瘤2到4公分為第二期;頸部有硬塊是第三期以上,4公分以上也是第三期了。 下咽癌是長在聲帶旁邊,如果還沒侵犯到聲帶,早期(第一、二期)可以雷射手術切除病灶,如果已經影響到聲帶,多半採用器官保留法,即利用先導式的化療讓腫瘤縮小,再同步放射線及化療。 若先導式化療無效,還是得手術切除,此時可能就保不住聲帶了,但手術後可以用人工方式練習發聲。 (7)淋巴結轉移:口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而惡性程度較高,發展較快,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往往在頸部出現淋巴結轉移灶時才就診。 (3)疼痛:口咽癌早期無疼痛或僅為輕微觸痛,當腫瘤潰瘍時始出現較明顯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劇烈。
如果懷疑病人患上喉癌,醫生通常會進行活組織檢查,這種檢查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如果病變相對較小及沒有擴散的話,外科醫生可能回直接對改病變組織進行切除。 在這種情況下,病理學科醫生不但能夠清楚診斷癌細胞,還能夠就病變組織切除的完整性作出分析。 與此同時,醫生通常同時會檢驗病人的氣管和食道。 在初始臨床症狀上可能是以白斑(含紅白斑)、紅斑、表面不規則菜花型之外突腫塊、疣狀型腫塊或以潰瘍型病變等四種型態呈現。 不過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病變長期無法自行癒合且範圍持續擴大。
口咽腫瘤: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口咽癌的發病與吸菸、飲酒等不良刺激具有密切關係。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包括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你可按此了解更多。 N (Lymph 口咽腫瘤 Node): 代表腫瘤擴散到區塊淋巴結的狀況,N細分為零至三級(N0-N3),N0即淋巴沒有擴散,數字越大同樣代表區域性影響越廣。
惟如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患者應從速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了解情況及尋求專業建議。 因確診癌症而情緒低落乃正常的事,但為了爭取最佳治療時機和效果,患者應聽從醫生指示,透過適切的治療方案減輕病情。 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吸煙、酗酒等跟咽喉癌有關的不良嗜好。
口咽腫瘤: 治療後的飲食重點
在血管造影的毛細血管期,毛細血管瘤的輪廓清晰可見。 在靜脈和分支動脈血管瘤 口咽腫瘤 – 在血管造影的動脈期更好地看到海綿狀血管瘤和靜脈血管瘤。 通常情況下,血管瘤的診斷無需組織學檢查,因為活檢可導致嚴重出血。 過去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部位以鼻咽或頸部復發為主,然而現代化放射治療併用化學治療已能明顯改善鼻咽腫瘤及頸部淋巴轉移的控制率,因此遠處器官轉移反而成為治療失敗最主要的部位。 而不論是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有八成於治療後三年內發生,因此,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若為局部復發則仍可接受內視鏡手術或再次放射治療,仍有半數以上患者獲得根治的機會。
有些病患會害怕治療後,造成顏面受損或是無法正常說話,所以拒絕治療。 但若是口咽癌不治療的話,後果將會是原發腫瘤不斷變大,突破顎骨導致大量出血,當患者進食時,食物以及流質的物體就會從鼻子流出,疼痛也會加劇。 中晚期則可先用化學治療,若腫瘤有明顯縮小,就可以同步加上電療,反之,若腫瘤依然沒有顯著的改善,就得接受手術切除了,但手術需要併做頸部淋巴廓清,功能損害極大,往往會造成吞嚥功能等障礙。 鼻咽血管纖維瘤來源於顱底,突出至鼻咽部,腫瘤生長及擴張能力強,血管豐富,出血量自 50~1000 ml 不等。 口咽部及喉咽部良性腫瘤應與惡性腫瘤相鑑別,必要時需取活檢明確診斷;如高度懷疑血管瘤則不能活檢,否則可能導致大出血甚至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口咽腫瘤: 口腔
口咽癌致病因子除煙、酒、檳榔外,也被證實與HPV(人類乳突病毒)有相關(沒有菸、酒、檳榔史的人)。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建康署最新公布民國106年,初次診斷為口咽惡性腫瘤者共計876人,占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1.24%;當年死因為口咽惡性腫瘤者共計313人。 口腔癌的成因與喝酒、抽煙、吃檳榔有關係,很容易自己檢查或發現。 口咽腫瘤 如果口內潰瘍超過二週未癒或有異常白斑、紅斑、硬化等現象,宜進一步至醫院檢查。 國人之口腔癌患者就醫時六成以上皆是第三期以上,可見均是延遲就醫。 腫瘤愈大,手術切除範圍愈大,會影響術後之治癒率、外觀、發音、吞嚥等,宜早就醫。
- 建議各科多方面追蹤病人,以處理各種殘障問題,偵檢早期復發。
- 所以為了安全,有些口咽癌的病人腫瘤太大,我們也會跟家屬或病人說明風險性,是不是要先做預防性的氣切手術,不是說之後要永遠氣切,而是說預防氣管突然的被堵住,人很容易缺氧死亡。
- 作為一種獨立的治療方法,只有在禁忌手術或患者拒絕手術的情況下,才推薦照射。
- 早期口咽癌可以選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局部控制。
- 高達80%口腔鱗狀細胞癌患者都有使用菸草製品,吸菸者發生惡性腫瘤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5-9倍。
林醫生指,口腔、口咽是兩個不同器官,但常被混淆。 口咽由五個部位組成,包括:懸雍垂(俗稱「吊鐘」)、扁桃腺、舌頭根部(約舌頭最後的1/3)、軟顎、口咽後壁。 至於口腔,則包括舌頭(約舌頭前2/3)、硬顎、口腔壁此三個部位。 口咽腫瘤 新式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透過運用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消滅甚至消融腫瘤細胞,治療次數大幅縮減至三至五次,又較少影響正常組織,療效也更為進步。
口咽腫瘤: 口腔潰瘍逾2周 恐是口腔癌
上述所有症狀可能單獨呈現或多個症狀同時出現,也有少數患者頸部淋巴結已經腫的很大,卻沒有上述症狀。 診斷頭頸部癌症主要還是要依靠病理診斷,由臨床醫師取下病變組織交由病理科醫師判讀是否為癌細胞。 較常使用取得病變組織的方法為內視鏡檢查,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經由內視鏡檢查確認是否有病變,若有病變之處則直接進行切片。 若耳鼻喉科醫師評估不適合由內視鏡切片,則由臨床醫師判斷是否有其他轉移或病變之處,以選擇適當之位置,進行切片。
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技術,口腔檢查可以快速進行,對患者無需額外的診斷費用,並且可以由多個學科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執行。 然而,關於口腔檢查作為有效篩檢技術的證據仍然存在爭議。 口咽腫瘤 在近期發表的近130,000名參與者的隨機臨床試驗中,研究者得出結論認為,支持或反駁口腔檢查作為篩檢項目的證據不足。 然而,這項由印度“喀拉拉邦”組織進行的研究表明,9歲時具有高風險習慣的男性(吸菸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 儘管沒有看到整體人群生存率的增加,但這項研究是第一個明確支持口腔癌篩查項目在高危人群中療效的研究。
口咽腫瘤: 咽喉癌的成因
由於難以分類和臨床區分與這些病症相關的各種病變,所以惡性轉化的可能性仍不清楚。 主要為消化功能,抗菌及保護功能,以維持正常的局部防禦力及牙齒、黏膜的保護。 鼻腔作為正常呼吸道的起點,除了本身是氣體的通道之外,更有過濾灰塵、調溫、加濕空氣以使空氣進入肺部時不至於過冷、過乾。 在鼻內有著呼吸道的第一段防禦機制,故鼻腔也是人體防禦感染的一道防線。 檢查前將由醫護人員確認年齡或身分是否符合、是否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之行為及近2年是否做過相同篩檢,取得受檢人同意並簽名後,由醫師提供篩檢服務。
- 醫生主要從病歷,身體檢查,和其他特別檢查(如X射線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和活體組織切片)。
- 由於腫瘤產生和喉部壁的表面上發展深部組織是在良好定義的腫脹緻密一致性,無痛觸診的形式可見,與不平坦的表面。
- (7)淋巴結轉移:口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而惡性程度較高,發展較快,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往往在頸部出現淋巴結轉移灶時才就診。
- 小涎腺的腺癌多表現為實性腫物,質硬,與表面粘膜粘連。
- 第一期的鼻咽癌單用放射治療有九成以上的治癒率,而中晚期尚未轉移者,經放射治療合併化療後仍有高達六至八成的成功率。
通常第一,二期喉癌,不但可以治癒,且絕大部分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的每一項功能。 1.口腔癌:口腔出現腫塊、流血、紅斑、白斑,或口腔內破皮與潰瘍超過兩個禮拜、舌頭無法靈活活動,臉、頸部有腫塊或兩側不對稱等。 鼻塞是耳鼻喉科門診中最常見的抱怨之一 , 但是造成鼻塞的原因有很多。
口咽腫瘤: 風險因素
惟家人發現他經常被嗆到,即使不說話時也如此,情況持續約5個月;而且頸部左邊出現硬塊,同樣沒疼痛感覺。 任職言語治療師的女兒認為情況不尋常,叮囑盡早求醫,故此Sam向林醫生求診;抽組織化驗後,證實患口咽癌,並有轉移跡象,感染途徑不明。 任何治療方式也並非萬能,還需患者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配合。 咽喉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應盡量避免增加癌症復發風險,例如戒煙,因為吸煙會減弱此前治療的效果,亦會令身體更難復元,甚至引致日後其他癌症。
本病患者通常為 16~25 歲男性,有反覆、大量鼻出血病史,且存在間斷或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頭痛等,也可伴眼球運動障礙、耳鳴、聽力下降、張嘴受限,甚至貧血、失血性休克等。 16~25 歲年輕男性如經常鼻出血,且每次量較大,並伴有鼻塞,要及時就醫行鼻內鏡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鼻咽部腫物。 咽部血管來源的腫瘤均不能活檢,否則容易大出血甚至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鼻咽血管纖維瘤:表現為陣發性鼻出血、鼻塞,甚至可因大量出血導致貧血,壓迫周圍組織導致眼球移位、失明、頭痛、顱內感染等。
口咽腫瘤: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酒精本身並未證明有致癌性,但酒精可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使致癌物進入口腔、口咽粘膜,可損害肝臟,從而影響肝的化學解毒作用和生物轉化作用;同時,大量飲酒者常出現細胞免疫的高度抑制。 有資料顯示,有煙、酒嗜好者,口腔癌的發病率是不吸煙也不喝酒者的15.5倍。 案例一、81歲盧先生舌根癌第一期,因不想接受放射治療而尋求達文西微創手術,TORS手術後病理報告無任何危險因子,術後一年追蹤至今腫瘤無復發,吞嚥功能正常。 隨著乳腺癌,子宮頸癌和結腸癌篩檢計劃的發展和成功,通過早期檢測方式降低口腔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至關重要。 數據表明,早期口腔鱗狀細胞癌的診斷允許較少侵襲性治療,提高生活品質,並提高五年總存活率。
因為鼻咽的解剖位置特殊及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所以鼻咽癌患者有許多特殊的症狀。 最常見的是上頸部淋巴結腫大,這是癌細胞轉移到頸部,導致一群或數群淋巴結腫大所致。 所以如在上頸部發現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往往要懷疑是罹患鼻咽癌。 口咽腫瘤 由於中耳腔和鼻咽經由耳咽管相通,鼻咽腔裡的腫瘤往兩側生長時,可因而形成耳咽管功能不良,出現中耳積水、發炎、產生重聽、耳鳴或耳痛現象。 如腫瘤往下長侵入口咽、扁桃腺則會有吞嚥困難及呼吸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