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首置7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較為相宜的選擇是北角,不少辦公室都坐擁維多利亞港海景。 九龍區則豐儉由人,例如尖沙咀和紅磡價錢較高,但勝在交通方便甚至有開揚海景;至於長沙灣、荔枝角等地的辦公室則適合需要地方舒適、價格合理和地點相對方便的公司。 如果你不時需要到市區與客戶會面,新界區則可能會較為不便,然而新畀的租金遠比港島和九龍為低。 沙田、荃灣、大埔等區都有大量的辦公空間,由工業大廈單位到甲級商廈都有。

例如你購買一層300萬元的物業,你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就是「300萬元x15%」,也就是450,000元。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印花稅首置: 印花稅(首置 + 香港永久居民 專享):

舉例先生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太太置業。 太太本身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二人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物業印花稅就是先生在簽約時繳交100元的「從價印花稅」而已。 但如果兩夫婦希望減省一點稅項,實情又有沒有方法?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即是說,無論是從未買樓的人士,抑或是已賣樓人士,或者曾經與其他人持有物業,現已「甩名」的人士,只要目前未持有住宅物業,也可以符合首次置業的定義。 【林鄭Plan】放寬按揭首期與供款指南 【施政報告2019】宣布放寬首次置業人士按揭成數,措施被視為樓巿首度「減辣」,新制度下置業門檻大幅降低,當中以600萬至1,000萬元的住宅… 政府於去年10月放寬按揭保險後,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

印花稅首置: 印花稅幾時交

雖然政府最終沒有接納以上建議,若然要幫助真正買家成功置業,除調整印花稅的稅階外,其實一次性印花稅扣除亦是可行的方法,扣稅可刺激市民置業意欲,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以多作考慮,為市民帶來更多驚喜。 【now.com財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發表《財政預算案》,涉及多項經濟紓困措施,當中包括發放消費券及調整印花稅稅階。 而地產業界倡議為樓市「減辣」,則不獲接納,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謂「辣招」)將維持不變。 另外,換樓客如果買入新物業時,未有出售舊物業,亦需要繳付15%的印花稅。 不過,按法例規定,如果在買入新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其舊有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分印花稅項,以稅務局批核為準。 「P按」指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減銀行自定息率。

印花稅首置

變相令樓價介乎200萬至1,080萬元物業的稅款均有所減少,相信今年1,000萬元以下物業成交將會重新主導市場,佔整體成交比例將穩企八成以上水平。 事實上,是次措施有助紓緩已上車有意置業人士負擔,加快其入市步伐,但應該不會為樓市帶來太大刺激,並繼續健康發展。 自2020年起,政府放寬按揭成數,首置買家買最貴800萬樓亦可承造9成按揭(原上限400萬)。 另外,銀行審批按揭申請時,會以模擬加息3厘以測試申請人的還款能力,以符合其供款入息比率(DSR)於50%以內。

印花稅首置: 額外印花稅 SSD:最高20%

但要留意以公司名義買樓,並不等於買入持有物業的空殼公司,因後者購買的是一間公司,需支付股權轉讓的印花稅,而非物業印花稅。 非以香港永久性居民個人名義取得住宅物業,均須繳納買家印花稅,包括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本地和外地註冊公司。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繳付該「額外印花稅」的人士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 2 年 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額外印花稅」。 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須在加蓋從價印花稅相同的期限加蓋「額外印花稅」,一般而言,即在買賣協議簽立日期後30天內。 同樣地,為可予徵收「額外印花稅」的售賣轉易契加蓋印花的期限,與有關從價印花稅的期限相同,即為該轉易契簽立日期後30天內。 「附加額外印花稅」(即舊稅率與新稅率所計算出的差額)須在修訂條例刊憲之後的30天內繳交。

  •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獨家A.I.按揭評估,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以衡量是否落訂買樓及應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 所謂「香港永久居民」,很直接就是只要你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就可以;但如果你仍待入境處核實身份,而持有「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則不屬於永久性居民。
  • 據按揭證券公司表示,首置人士指所有抵押人於申請時並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
  • 「除非預期香港加息步伐加快,令H及P利率扯高,前幾年試過P rate飆高至8厘,H按封頂息率較P按高,選擇前者就不著數。」另外,在供款方式方面,可選定息、浮息按揭或定額供款。
  • 80後業主實戰分享 放盤換樓全攻略|特別嘉賓:Daniel Ching、葉初聲…
  • 2016年11月5日或以後,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沒擁有任何住宅物業,俗稱首置,買入物業嘅印花稅支出以舊稅率(第二標準稅率)計算,最高為樓價之4.25%。

近期有名人以「首置身份」買樓,比方在4月,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以「首置身份」購入九龍站擎天半島一個632平方呎單位,成交價2,200萭元,呎價34,810元。 陶冬未必一定以這個較細單位自住,不排除用作投資。 第三,一般首置人士除了買一、二手私人住宅外,還可以選擇抽新居屋、二手居屋,但當然,資助房屋對「首置」要求更為嚴謹。 不過,對於具實力的首置人士來說,9成按揭未必有用,因若果他們選購1,000萬元以上的物業,這類按揭難以大派用場。

印花稅首置: 首次置業印花稅

根據行內朋友資訊,一般居屋基本裝修收費約 $600 一呎,乘以單位呎數大約可知道總使費。 印花稅首置 如果想要有些特別的設計或想豪裝,每呎裝修費則更高,可去到 $800 至 $1000 一呎。 特別是買大單位的業主就更加要計好數,因為裝修成本可以很高。 印花稅首置 現在的新型私樓一般都會包裝修及基本家電,例如雪櫃洗衣機等等,只需要添置基本傢俬就已經可以入住。 但居屋的話一般就沒有這些配套,要由業主自行負責。

物業持有期以公曆月計算,即由某月的某一日至下一個公曆月的前一日為一個月。 例如,如果物業是在2010年11月20日取得及在2011年5月19日轉售,物業的持有期剛好為6個月。 如物業持有期為6個月或以內,稅率為20%;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5%; 印花稅首置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0%。 如物業持有期為6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5%; 印花稅首置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0%;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12個月但在24個月或以內,稅率為5%。 王美鳳說,首置和非首置按揭的擔保人沒有分別,部分銀行容許非直系親戚如舅父成為擔保人,甚至有銀行連朋友也可以成為擔保人,但一般而言,親戚會較為接受,即使不是親戚,也要一起居住。

印花稅首置: 住宅印花稅種類

根據稅率,如果物業持有6個月或以內出售,就須繳付樓價20%的額外印花稅;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出售,稅率為15%;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以內出售,稅率為10%。 稅務局會要求你繳交「雙倍印花稅」或「新從價印花稅」。 事實上,「雙倍印花稅」 是政府在2013年2月所實施的新稅項,就是為了買家購入過多單位,成為投資者而徵收的稅項,當時稅階是按「從價印花稅」加徵一倍稅項,故被稱為「雙倍印花稅」。 其實印花稅並不限於物業買賣,股票交易亦涉及印花稅。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印花稅是對書面文件徵收的稅項,有關買賣座落於香港的不動產之書面文件亦須被徵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例如文件牽涉於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而買家印花稅,則是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在從價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稅率統一為樓價的15%。

印花稅首置

相信不會了,樓價應該會輕微上升,因為印花稅的調整只會吸引到用家入市,對投資者的吸引相對較低,所省下的金額不多,難以減少他們的投資成本,因此對樓市的刺激作用有限。 印花稅首置 如果有突發事件發生,而令行程受影響,有哪家保險公司的旅遊保險會是保障最全面,賠償金額最高呢? 今時今日,若論保值及增值能力,無論如何一定是「磚頭」。

印花稅首置: 按揭保險公司3大比較要點

2022年3月政府公佈了新按揭保險計劃放寬了對買家的借貸要求,如果準買家是以首置人士的身份提交申請就可以跳過壓力測試的關卡而依然可以藉到最高90%按揭成數的貸款。 【施政報告2022】地產樓市政策一覽 印花稅首置 政府出手救市? 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 須留意一點,措施是以2月22日起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計算。 正因為香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印花稅最高僅4.25%,其中672萬至2,000萬之間的單位,稅費僅3.75%。

印花稅首置

只要買家及其香港永久居民配偶聯名買入,或買家向身為香港永久居民的配偶購買(即近親轉讓,留意的是外父外母不視作近親)。 不過,如是公司買入住宅,便無法豁免買家印花稅了。 買家印花稅Buyer Stamp Duty 只適用於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或非香港永久居民(境外投資)在港買樓的情況。 稅率劃一為樓價的15%,同時這類的客人也需要付上述第一類的15%從價印花稅AVD,所以總計要給30%稅。

印花稅首置: 重點10: 公司股份轉讓仍能合規避稅

買家印花稅英文為 Buyer Stamp Duty, BSD,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劃一收取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 雖然新條例允許贷款人免做壓力測試,只是用作是否需要額外支出按揭保費,但銀行在審核按揭申請時,還是會考慮申請人貸款評級表現。 如果申請人信貸評級表現較差或不達標,銀行的立場很大機會會拒絕承擔風險而有權不接受按揭申請。 因此如果有購買物業打算,最好還是在申請按揭之前的一年前,提早查閱自己的信貸報告,審視一下自己有没有定時還款尤其是信用卡債務很常一不小心就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