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地鐵7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根據港鐵的刊憲方案,將會在現有車站以東的夏慤花園地底興建供南港島綫及沙中綫使用的大堂及月台,其中南港島綫月台設於擴建後車站的最下層,而沙中綫(東鐵線南延伸)月台設於其上層,方便乘客轉乘兩綫,車站擴建部份並會以扶手電梯連接原有大堂及各月台。 雖然沙中綫(過海段),即東鐵線南延伸段會較南港島綫遲落成,但在興建南港島綫時仍會先為沙中綫(東鐵線南延伸)預留設施,以減低日後工程難度。 政府在2005年6月30日宣佈批准地鐵興建「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時表示,南港島綫的建議要待規劃署2006年底完成的南區旅遊及商業發展規劃,以及海洋公園重建計劃的審議結果,才作決定。 惟此定綫忽略了香港仔居民的需要,故地鐵於2004年提出修訂方案,將南港島綫一分為二,並將拆出來的西段與當時建議的「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合併,西段的終點站為西營盤,服務數碼港至黃竹坑。 東段仍稱為南港島綫,終點站則延長到金鐘,服務香港海洋公園至鴨脷洲。

南區地鐵

2007年3月15日,南區居民梁先生在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論壇質問候選人會否落實興建南港島綫,曾蔭權承諾只要兩鐵合併成功,便會落實興建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由10月開始試營運時至開通首週時,10列列車之其中7列(除A517/A518外的其餘列車)的廣播音調高出一度,經調校後已修正問題。 本綫列車所停泊的黃竹坑車廠是香港首個專為全自動列車控制系統而設的車廠,車廠內特別設有全自動列車指定區域。 南區地鐵 此外,為減少能源損耗與提高可靠度,南港島綫在地底路段的架空電纜將採用剛性懸掛;並因再生制動的電力未必能夠全部被即時全部利用,南港島線將配備超級電容儲能系統,把這些能源暫時儲存。

南區地鐵: 南港島線開通了( 金鐘站篇

2020年5月29日晚上7時15分,近金鐘站路軌出現積水,來往金鐘站及海洋公園站列車班次減至9分鐘一班,而來往海怡半島站和海洋公園站則維持5分鐘一班。 本綫以隧道和高架橋形式建造,採用中型鐵路系統,以三卡列車行走,月台相對較短,車站面積較小,然而服務班次可維持與現有港鐵綫路相若。 區內人士對此感憂慮,未必能滿足居民需要,可能超出車站負荷。

若原有優惠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須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而60至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原有全費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須支付該原來全費票價。 2016年11月港鐵經評估後,工程由原訂超支9.27億增至12.17億元。 超支原因是地質情况不利、地下管線較預期複雜等多項因素。 2016年10月,有報道指通車日期有可能延至最遲2017年3月底,但最終通車日期能維持在2016年年底。 民主黨亦翻查南區區議會文件,發現港鐵原來曾幾度低調修改了部份工程的完工日期,但就從來都無通知過南區區議會,質疑港鐵管理層隱瞞;立法會和區議會均將跟進事件。 工程接連延誤,港鐵董事局決定,日後向管理層發放與表現掛鈎的薪酬時,會將嚴重事故列為考慮因素。

南區地鐵: 南區地鐵、南區中學、台中南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

主綫上行駛的列車,可經黃竹坑站以東的黃竹坑側綫進出車廠。 南區地鐵 及觀塘綫延綫項目協議,港鐵根據《香港鐵路條例》、營運協議及有關項目協議在專營期內擁有、營運及維修該兩條新支綫。 2010年11月30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根據《鐵路條例》批准進行南港島綫(東段)鐵路項目,預算造價增加至約123億至126億元。

南區地鐵

黃竹坑站:乘客可於黃竹坑站轉乘南港島綫(東段)及南港島綫(西段),但車站將不會為乘客提供跨月台轉車安排。 南港島綫(東段)月台採用島式月台設計,而南港島綫(西段)月台則設於其上層。 華富站:車站將會服務香港島南區瀑布灣及雞籠灣,即華富邨、華貴邨及置富花園一帶。 車站位置定於華富邨華安樓與華樂樓之間的華富道地底,而該站將會採用島式月台設計,亦預計會配合華富邨重建。

南區地鐵: 車站、接駁路線一覽

船塢就是指修理及建造船隻的地方,是香港率先發展的重工業。 另外,黃竹坑至今仍是工商業區,早在1960年代已經發展。 70至80年代是全盛時期,當時黃竹坑道、香樂道及業發街一帶多達40幢工業大廈,不少電子零件廠、紙品印刷廠、塑膠製品廠等都在此設廠。 可惜工廠北移便寂靜下來,一直沒法成功活化,交通不便嘛! 有失也有得,因而進駐了不少家具和時裝品牌的展覽廳,原因無他:地方大、租金平、氣氛好。 但在2016年地鐵通車後,發展明顯改變,人流大增,活化似乎成功在望。

中途於數碼港、華富、海怡半島、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及跑馬地增設車站。 在此計劃下,寶翠園站會充當西港島綫與南港島綫間之轉綫站,灣仔站則是港島綫與南港島綫的另一個轉綫站。 但原定建議不能服務港島南區的市中心香港仔,同時以灣仔站作為轉綫站對前往九龍的乘客而言有欠方便。

南區地鐵: 服務時間及班次

南港島綫(西段)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最快於2021年動工,於2026年通車。 但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9年4月的立法會質詢環節回應提問時表示,政府並未確定於何時才落實興建南港島綫(西段),意味此鐵路通車無期。 2020年11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指,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綫(西段)項目的建議書,有關部門會隨即進行研究,適時推展項目。 在2005年2月,地鐵公司在詳細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對西港島綫及南港島綫建議的意見後,完成分段興建的可行性研究及將有關的分段興建方案遞交政府審議。 2007年6月,港鐵提交南港島綫(東段)修訂項目建議,路綫由金鐘開出,穿過隧道後到達南區於香港仔隧道收費廣場附近轉往高架橋,再經過海洋公園站、黃竹坑站,越過香港仔海峽大橋後轉向地底,到達利東後駛往海怡半島為終點站。

海怡半島站月台位處海怡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外一段怡南路地底,採用島式月台設計,兩個月台處於同一月台島上,設有月台幕門。 此站位於南港島綫路軌盡頭,往海怡半島之列車駛入月台開門後,便會改為相反方向。 南港島線﹙西段﹚的總長度為7.4公里,將服務香港島的西部和南部地區,把鐵路覆蓋範圍延伸至香港仔、華富、數碼港及薄扶林一帶。

南區地鐵: 規劃初步方案

中山地產經紀指:「東區和南區比較繁榮,西區比較偏僻。東和南區之間,我建議買南區。」當天,我們亦只看過三個區,包括東區、港口鎮、火炬開發區的樓盤。 後來參與香港地產的中山睇樓團,香港經紀則帶我們到興中廣場用膳,指石歧、西區才是中山市中心。 港島南岸商場THE SOUTHSIDE位於黃竹坑站上蓋,屬港鐵旗下MTR MALL,面積約51萬平方呎,樓高5層。 新商場計劃引入不同類型的商戶,包括娛樂及大型綜合超市等,約有150間商戶。

南區地鐵

軒尼詩道以南,唐樓舊樓林立,近年陸續拆卸重建,提供更多商業樓面,例如合和中心二期項目,預料將提供逾百萬方呎商業樓面。 2017年11月正式成立「台南市政府捷運工程處籌備處」,2018年10月22日「臺南市捷運工程處」正式成立。 除此之外,大部分7-11 便利店、Buzz 和 Cheers 商店均有售賣易通卡,費用或購買選項根據不同商戶有不同。 如果你在新加坡打算停留超過 5 天時間的話,那建議購買一張,無論是乘坐地鐵還是公交巴士,都會比標準票價便宜實惠。 1989年香港政府運輸科發表《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報告,就話想拉地鐵入南區,1993年發表嘅鐵路發展諮詢文件同1999年發表嘅鐵路發展研究都有提過,不過都係得個講字。 南區地鐵 如同南港島綫利東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僅設資訊台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南區地鐵: 南港島綫雛型

2014年6月12日,港鐵公司首次公佈南港島綫未能按原定2015年底的目標通車,需延遲最少半年啟用。 南區地鐵 港鐵公佈南港島綫整體工程已延誤6個月,由於港鐵公司原本與政府簽訂的項目協議內訂定的目標通車日期為2015年12月,因此通車日期順延至最快2016年6月。 南區地鐵 港鐵公司估計,南港島綫繁忙時間的客流預計只有約為每小時20,000人次(單向計算),但現時港鐵系統(重型鐵路系統)的最高載客量則可達75,000人次(單向計算)。

  • 為了進一步強化區議會的功能,政府於 2008 年初在各區議會轄下設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負責督導和監察地區設施包括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和游泳池的管理工作。
  • 為此,港鐵2011年斥資5億4100萬港元向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訂購10列由中國北車長客生產的列車,每列有3卡車廂。
  • 由於南區過往一直缺乏可靠的公共交通工具服務,南港島綫將可促進使以上地區的繁榮。
  • 理解到不同人士對選色會有不同喜好,如議員對車站選色有強烈意見,可知會港鐵公司建議用哪種顏色。
  • 為了使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能賺取商業回報,九鐵每年向港鐵支付定額款項,在經營權有效期內總值4.65億港元。

我們亦會因應不同工程需要,擬定合適的施工方法及緩解措施,確保鐵路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均符合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定要求。 屯門南延綫以「社區鐵路」為定位,全長約2.4公里,將屯馬綫由屯門站向南延伸至屯門碼頭附近的新終點站-屯門南站,途經第16區站,透過鐵路延綫連接屯門南社區,屯門友日後出行就可以更輕鬆。 項目亦會重置及提升區內社區設施,盡力在生活上為你做多一步。 屯馬綫屯門至錦上路及大圍至烏溪沙段為高架橋,為了發生意外時讓乘客可安全返回地面,該等路段每隔一段距離皆建有緊急樓梯及疏散處。

南區地鐵: 車站月台

2011年6月19日:有一位居住海怡半島居民申請司法覆核,希望叫停南港島綫(東段)工程。 入稟狀指,興建鐵路會造成環境污染,路面會滿布灰塵,樹木也會枯萎,甚至連建築物都會被破壞。 例如位於鴨脷洲的足球場可提供給居民晨運及舉辦活動等之用,如建築鐵路可對這些活動造成影響,就連行人路都會被破壞, 此外,入稟狀又認為,由於興建鐵路的工人大多是南亞裔及內地的人士,本港居民應多加留意人身安全。 政府興建鐵路會令到地區人口增加,而人口增加亦有可能帶來家庭暴力及財物損失等社會問題。

南區地鐵

灣仔北的商貿氣氛相對較濃,即謝斐道、告士打道及港灣道一帶,是由填海而來,規劃完善,各式商廈林立,吸引大小公司機構進駐。 由三橦政府大樓起步(灣仔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灣仔政府大樓),鄰近一帶都是商廈,一路延伸至會展海邊。 出名的大樓有:新鴻基中心、華潤大廈、中環廣場(領事館集中地 )、胡中大廈(政府部門集中地)⋯⋯中環廣場不在中環,有趣吧!

南區地鐵: 服務時間

離開黃竹坑站後,列車沿黃竹坑明渠南岸駛往香港仔海峽大橋。 該大橋與人車兩用的鴨脷洲大橋平排而建,橫跨香港仔海峽接駁鴨脷洲。 甫抵達鴨脷洲,高架路段即在深灣軒北面結束,南港島綫重回地底,駛入玉桂山北麓利東邨地底的利東站,隨後繼續以隧道形式穿越利東邨以西的「假玉桂山」,前往建於鴨脷洲西部大型私人屋苑海怡半島範圍內的海怡半島站。 有熟悉鐵路運作的資深工程師解釋,「列車動態限界」是指鐵路上預留給列車的行車空間,以確保列車行走時的擺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撞及旁邊的裝置(例如車站月台),碰到就可能出軌,這個是行車安全不可侵犯的界限。

南區地鐵: 屯門南延線及洪水橋站

,是港鐵的營運的鐵路綫之一,也是《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的十大基建之一。 本綫於2011年動工,耗資152億港元,並於2016年12月28日全綫通車,成為南區首條公共運輸鐵路綫。 2007年12月18日,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就南港島綫(東段)展開初步規劃和設計工作,路綫全長約七公里,以海怡半島為起點,途經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站,全程約需9分鐘,造價超過70億港元。 港鐵公司建議採用「鐵路和物業綜合發展模式」以填補項目資金差額,政府預留了前黃竹坑邨用地,以興建車廠連上蓋私人物業,以及海洋公園站以北用地,作私人物業發展及設置泊車轉乘設施。 在交通效益方面,由於南港島綫為一直未有鐵路通達的南區,以及現時已有鐵路行走的香港島區提供快捷、可靠、方便的交通服務,把南區跟市中心商業區,縮短這些地區與香港其他地方的距離。

南區地鐵: 南區地鐵在南區(臺中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的討論與評價

香港仔站(Aberdeen Station)是港鐵南港島綫(西段)一個位於南區的未來中途站,該站位於香港仔中心之東北一帶。 即香港仔中心之東北一帶,位於香港仔的中心,可以通香港仔南北部。 值得留意的是,該站是南港島綫所有車站中唯一一個使用兩層側式月台,以遷就已發展的建築物。 而在1999年香港政府的鐵路發展研究中,南港島綫改為以上環站林士街月台作為港島北岸的總站,與1989年的建議類似,惟研究結論依然是未有逼切需要興建,故一直被有關當局暫時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