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2024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由於視覺策略的功能能配合自閉症學生的學習特性,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本個案研究,探討如何有效地運用視覺策略,教導自閉症學生利用圖片進行溝通訓練,改善他們的溝通能力。 因此,本個案研究,希望透過利用視覺策略的方法,協助自閉症學童改善他們的溝通能力,使他們能掌握正確表達個人需要的方法。 由於協康會在教育及社會福利界擁有最龐大及資深的專業兒科隊伍,除了在香港提供服務外,近年更積極與澳門、內地及台灣有關機構進行交流及專業培訓活動,以促進兩岸四地間教育及復康服務的發展。 而對於只能發出單音,缺乏說話表達能力的欣欣而言,視覺策略在她身上的效果亦不少。

訓練前,教師選定「抽取式」作展示方式,製作一塊A4大的硬咭板,可以放置不同數量的圖片以供辨別和撕貼。 圖片的內容由學生的日常經驗開展,例如:學校的生活、喜愛的食物、玩具和喜愛的活動等,並由淺至深的進行訓練。 小光和欣欣在班內的各方面發展及學習進度均屬中等至中上程度。 此外,欣欣的母親亦同意在家中配合進行視覺策略的溝通訓練。

協康會: 1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

發展治療是培育孩子整體的發展;包括認知能力,語言和溝通能力,社交情感和行為,體能發展及自理能力。 發展治療師評估孩子的整體發展情況,了解孩子的强項和弱點,定出有特別發展需要的領域,提供以孩子為導向的治療,發展潛能。 為吸引及挽留人才,我們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多元化的事業發展機會,並締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計劃亦會定時舉辦家長及教師工作坊和專題講座,至今已舉辦超過50場學校專業同工及家長講座,令家長及教師輕鬆掌握訓練技巧,及作出環境配合,打好兒童的語文基礎。 早前已在全港多個商場作出超過50節巡迴展出的「文字會飛舞的世界」展覽,獲得大眾好評,參與人數接近3,800人次。 透過專業訓練小組提升學童的執行功能,從而協助他們更有效地學習,建立人際關係及參與群體生活。 總括而言,透過視覺策略訓練形式,自閉症學生可以掌握利用詞彙圖畫表達日常的需要,改善溝通技巧。 並能提高溝通的主動性,當自閉症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溝通便變得有意義,他們便有興趣和動機繼續運用溝通圖咭與人溝通。

協康會: 特殊幼兒導師

1969年協康會成為香港公益金會員,並開始接受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經常費的補助。 香港復康會為非牟利機構,矢志為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全面周到的復康支援,以改善其生活質素及提倡平等機會為前提。 因應業界對SCERTS教學模式深感興趣,協康會於2011及2014年兩度邀請了SCERTS模式創辦人之一的Emily 協康會 Rubin女士訪港,向協康會及業界同工教授SCERTS的理念及具體應用技巧。

為區內高小學童提供接觸及學習陶藝的資源及機會, 開發小朋友的藝術潛能, 通過學習製造日常生活可用到的生活陶, 例如碗、碟、筆筒及有耳杯等, 為生活空間注入藝術色彩,同時訓練他們的手部肌肉, 專注力及溝通技巧。 若未能及早接受治療,孩子的能力和表現很大機會原地踏步,甚至每下愈況,發展出不恰當的社交行為和情緒問題。 雖然以目前的醫學技術而言,很多發展障礙是無法根治的,然而,研究證實只要介入及時得當,孩子的情況是可以顯著改善的,有助他們重拾對生命的盼望,發展潛能,回饋社會。 可惜的是,部分孩子由於先天的發展障礙,未能行動自如、表達自己和明白他人,難以建立緊密的人際關係,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敗。 在輪候公營學前特殊服務的兩年時間,不少家庭因經濟拮据,未能安排孩子另行接受私營專業訓練服務,錯過及早糾正、引導的時機,家人見狀亦深感無助痛心。 活動亦宣佈計劃的免費網上資源平台及「吾玩吾識」線上遊戲平台正式推出,供學前至初小學童及家長使用,資源包括30多個互動遊戲及訓練聽、說、讀、寫的資源庫。

協康會: –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由於自閉症兒童在專注能力及轉移能力方面較弱,當別人與他們說話時,他們就因無法跟上這些急變的訊息,時常出現不明白及無所適從的情況,但若訊息多停留一會,他們會較容易掌握要點。 同時,自閉症兒童在處理視覺訊息時,他們並不會把背景訊息與主體訊息混淆,且能很容易看到目標物件,也就能較容易明白以視覺來表達的訊息。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和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數目激增。 在公益金贊助下,分別在沙角邨(沙田區)及長青邨(青衣區)開辦兩間幼兒輔導中心,稍後在葵盛邨(葵涌區)開辦第三間特殊幼兒中心。

甚至極少數自閉症兒童於兩歲以後雖變得多語,也必定有遲緩或異常現象。 而根據野村東助等(1992,錄自曹純瓊,2001)研究顯示有50%的自閉症兒童從未獲得有用的說話能力;有30-40%的自閉症兒童無說話能力。 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水準的自閉症兒童一般只能達到五歲普通兒童的語言水準(曹純瓊,2001)。

協康會: 服務簡介

員工的專業服務及技能,是本會服務得以持續發展的成功要素。 協康會 為此,我們致力加強員工的個人發展及培訓,包括完善的在職培訓及海外進修等。 經過九星期的訓練,我們都察覺到兩位學生在溝通方面有進步,同時亦發現他們具溝通的動機和意欲,只要教師能加以適當的訓練,並就學生的學習能力為起點,例如:要求所喜愛的食物或飲品,或表示自己喜愛的活動。

協康會

要能有效地運用在自閉症人士的身上,發揮視覺策略的優點,讓自閉症或其他有需要人士能從中得到益處,仍有待老師們或從事復康工作者繼續作出研究和實行。 協康會 千禧年代自2000年開始,協康會進一步擴展服務範疇,透過「青蔥計劃」為就讀初中以下的兒童提供支援服務。 2003年協康會在長沙灣富昌邨成立香港首間兒童綜合服務中心,並於2008年在將軍澳裕明苑開設新的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和特殊幼兒中心的服務。 2016年4月,協康會獲社會福利署透過獎券基金撥款資助,推行「加強支援自閉症人士及其家長/照顧者先導計劃」,為高能力自閉症青年及其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援,並為成人康復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支援及諮詢服務」。

協康會: 協康會總辦事處

接受服務項目-後,若心理學家認為有需要,將會轉介兒童往有關機構申請服務,例如兒童精神科、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學前服務,或其他專業治療服務等。 「童心同讀」系列兒童圖書包括3款不同程度共24本圖書。 圖書內頁設有伴讀步驟建議,家長及教師可根據兒童的學習程度和需要挑選合適圖書以進行伴讀。 協康會 從訓練所得,小光的離位次數由10次減至1 次;發脾氣、哭和打人的行為已停止,大叫和傻笑的行為亦有減少。

  • 當學生做出不正確行為時,教師會立刻干預,利用暫停法(Time-out)帶學生往隔離區2-3分鐘,並同時使用正面說話鼓勵學生作出理想的行為(協康會,1997)。
  • 該模式認為孩子要有進步,首要改善他們的社交溝通和情緒調節能力,而施教者給予孩子的協助和支援必不可缺。
  • 中文學習支援系列包括認字默書、閱讀流暢度、閱讀理解及寫作技巧等。
  • 此項先導計劃於2018年10月獲社會福利署資助成為恆常化的服務,並易名為「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
  • 員工的專業服務及技能,是本會服務得以持續發展的成功要素。
  • 「童心同讀」系列兒童圖書包括3款不同程度共24本圖書。
  • 透過專業訓練小組提升學童的執行功能,從而協助他們更有效地學習,建立人際關係及參與群體生活。
  • 綜合數項研究可知,父母執行教育,可改善自閉症學生的說話,合作程度及社會活動(倪志琳,1995)。

截止日期:2023 年 3 協康會 月 3 日 協康會 申請人所提交之個人資料只會作本會招聘人手之用。 兒童早期發展中心 (東涌) 本會現有上述職位空缺,歡迎申請。 Enquiries 有關職位的職責、入職要求及申請方法,請瀏覽本會網站 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保密及只作招聘有關職位用途。 此計劃預備了一系列教學資源可供下載,是按每個學習範疇的學習步驟分為初階、中階、高階,而非按兒童的年級或年齡分類,建議成人由初階開始與兒童進行活動,循序漸進地讓兒童掌握各學習範疇。

協康會: 更多「青蔥計劃」服務:

進行研究期間不但得到學校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很多教師的認同,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協助,令整個研究在進行時十分暢順。 其次是有些教師看見研究對象在情緒行為上有減少,並在溝通表現上亦有明顯的改善,都嘗試利用視察策略滲透在教學當中,而其他輔導教師使用視覺策略的次數亦比以前大為增多。 而最後從兩名學生的家長亦反映,學生在家的情緒行為都有明顯的減少,他們都能透過圖咭的輔助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且心情很愉快。 可見視覺策略能有效地改善自閉症學生的溝通技巧,增進父母與子女間溝通。

協康會

協康會賽馬會「吾讀吾識」讀寫支援計劃於2023年1月7日假香港都會大學舉辦「閱讀」越精靈 — 協康會賽馬會「吾讀吾識」讀寫支援計劃網上資源平台啟動禮暨研討會。 家長教育手冊包括三大系列,分別為中文學習支援﹔日常管教支援﹔及家長情緒支援。 中文學習支援系列包括認字默書、閱讀流暢度、閱讀理解及寫作技巧等。 日常管教支援系列包括功課管理、專注力、記憶力及學習動機等;而家長情緒支援系列則包括情緒管理及正面思考。 學生輔導人員/社工可利用手冊內容進行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或以課程為藍本,設計兒童學習或訓練小組。

協康會: 課程/講座

協康會大部份服務經費來自社會福利署的資助、公益金的撥款及公眾捐款。 至於一些創新及自負盈虧的服務及為中心添置新設施的經費,則有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公眾人士的捐助。 協康會的總辦事處位於九龍觀塘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10樓 J-L室。 2至6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適當的早期介入是可以改善兒童的發展情況,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與學前的預備能力。

協康會

及早識別和評估也能把握時間給予兒童適當的訓練,能對他們日後成長帶來莫大裨益。 課程透過講解、示範、影片分享及實習,讓幼兒老師掌握兒童在發展階段的需要,及早識別發展遲緩的徵象,並為兒童進行評估及編寫個別教育計劃。 掌握實務技巧和訓練策略,有效支援在主流幼稚園就讀學童。 有自閉症障礙的孩子能夠升讀主流小學,父母心情又喜又憂,喜的是孩子有能力和機會跟其他兒童一起學習成長,另一方面又擔憂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應付各種學習要求。 而2011年,香港公開大學與協康會合辦的「幼兒教育高級文憑(特殊教育)」及「教育學士(幼兒教育︰特殊教育)」課程,也指定《兒童發展評估表(修訂版)》為課程的課本。

協康會: 青蔥計劃

發出無意義單音和字詞方面有明顯的改變,次數減至平均2至3次;在與人接觸和說話方面表現次數亦有增加,分別為5次和4次。 可見,小光從開始習慣此學習活動的形式,其後逐漸與老師熟悉,因而開始產生安全感和信任。 在訓練時與老師的溝通互動有明顯突破,到最後的評估中,已有很大的改善。 而小光的負面行為大為減少,在與人接觸和說話也有明顯的進步,能主動與老師說話及發出要求。

協康會: 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 Standing Committee on Service Development

當學生出現正面行為時,透過利用社交的獎勵,對學生微笑及點頭、豎起拇指做得「好」的手勢,或是稱讚學生的表現,例如:說:「欣欣,做得好!」。 當學生做出不正確行為時,教師會立刻干預,利用暫停法(Time-out)帶學生往隔離區2-3分鐘,並同時使用正面說話鼓勵學生作出理想的行為(協康會,1997)。 註冊臨床或教育心理學家會透過評估、輔導或其他治療形式,改善兒童學習、情緒及行為上的問題,並協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能力及需要,以便在溝通及管教上作出配合。 中學生書寫評估及諮詢服務 本評估及諮詢服務由資深職業治療師提供,目的是為一些懷疑有書寫困難的中學生,包括即將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之高中學生,提供專業評估及考試調適建議,以供學校、家長及考評局參考。 本會專業同工會為年齡相近而有共同需要的兒童,以小組形式進行訓練,透過特別設計的活動及小組互動,促進兒童互相學習,發揮潛能,提升兒童的社交、情緒、行為、學習技巧、動作協調等能力。

協康會: 4 訓練方法

另外,亦同時推出「童心同讀」親子伴讀計劃,包含24本伴讀圖書,及配合「童心同讀 – AR視聽圖書」應用程式,增進閱讀趣味。 此外,每個自閉症學生都有個別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分析每一個學生,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而本研究雖屬於個案研究,但是視覺策略的運用並不限於改善溝通的方法,而且可以應用於不同的教學層面上。 透過搜集家長問卷的資料,圖片以學生的喜愛物品、和活動為訓練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