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額父母15大好處2024!(小編貼心推薦)

非全年同住的免稅額和額外免稅額上限比上個課稅年度增至$50,000,較上個課稅年度增加$4,000,而同住的免限上限為$100,000。 在2018/19課稅年度中,非全年同住的免稅額和額外免稅額上限增加$2,000,非全年同住的免稅上限為$25,000,而同住的免稅上限為$50,000。 同一受養人的免稅額只可被同一納稅人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如果各申索人未能商定由誰人作出申索,則稅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

離婚後,如雙方同意,納稅人或其前配偶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稅務局就會按父母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薪俸稅是按你在課稅年度(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的應課稅收入以累進稅率(享有扣除額及免稅額)或標準稅率(只享有扣除額,沒有免稅額)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舉個例,你同阿哥想申報父母免稅額,咁只可以每人報一個。 如果其中一個人報晒父母二人,咁你或者阿哥就唔可以報架喇,供養祖父母同外祖父母嘅Case 都係一樣。 免稅額父母 當然,除了個人基本免稅額,其實你仲可以因應家庭情況申請其他「免稅額」,下表列出2018/19課稅年度及其後的各項免稅額,納稅人申報有關免稅額時亦須留意其詳情。

免稅額父母: 業主揀「物業稅」定「個人入息課稅」最慳稅?

因為每年稅務局也分別都會調整或新增不同的免稅項目、免稅額上限等。 《經濟一週》今次綜合18條報稅交稅Q&A,為各位準備報稅的打工仔解決疑問。 無論是以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方式報稅,以下是9個打工仔常用到的免稅額,只要滿足指定條件,大家便可在報稅表上申報,讓稅務局在評稅時一同計算。 可以,但值得留意的是,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

免稅額父母

稅例又規定受供養的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必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因此若果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已移居內地,即使他們仍然持有香港身份證,納稅人是不可以申請其免稅額。 在今年3月29日落實新例,讓納稅人繳付合資格年金保費及作出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這兩個項目的供款都可於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獲扣除。

免稅額父母: 報稅交稅18條Q&A 由基本免稅額到供養父母免稅額 識晒先填報稅表|理財解碼

換個處境,父母免稅額全部由妹妹使用的話,這一年她可以零交稅,但姐姐就要向稅局雙手奉上六千多元稅款。 但必須注意,六十歲以上「長老」的年紀愈大,保費愈高;而超過$8,000扣稅上限的金額,一律不獲扣稅。 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城市巴赫穆特,繼續是俄羅斯猛烈攻擊的目標,西方傳媒報道俄軍大部分炮火,集中在這個東部重鎮,當地烏軍已經鞏固陣地,估計雙方會爆發激烈巷戰。 地方官員形容巴赫穆特沒有一平方米是安全,所有土地都在敵人炮火或無人機的攻擊範圍之內。 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組成的頓巴斯地區是烏克蘭的工業中心,是俄羅斯的主要目標,若俄軍攻佔巴赫穆特,有助俄方進一步向頓涅茨克兩座更大城市推進。

免稅額父母

政府提供各種扣減額及免稅額,扣除扣減及免稅額後的收入才需要徵稅。 免稅額父母 無論夫婦係聯名年金領取人,抑或納稅人或者佢嘅配偶係單一年金領取人,該納稅人都可以就年金保費申請扣稅。 須繳稅嘅夫婦之間可分配合資格年金保費嘅扣稅額,兩人每年可扣除總額係$120,000,前提係每個納稅人所申請嘅扣除額唔可以超過個人上限。 免稅額父母 而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係設有「保存規定」,只可喺年滿65歲後或符合法定原因先可以領取。

免稅額父母: 傷殘受養人免税額

依長期照顧服務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接受評估,失能等級為第 免稅額父母 2 級~第 8 級且 110 年度使用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服務者。 對政府(土地以外)的捐獻,或有關國防、勞軍、古蹟維護的捐贈,及透過中央主管機關設置的專戶對未指定運動員的捐贈。 捐贈(現金)對符合規定的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構或團體的捐贈、透過中央主管機關設置的專戶對指定運動員的捐贈,及依法成立、捐贈或加入符合規定的公益信託的財產。 同胞兄弟姐妹:未滿 20 歲可直接列報,或年滿 20 歲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而被扶養。 捐贈部分又分為五種,分別是慈善團體、運動員、政府機關、私立學校跟政治獻金。

然而,假如你該年度已婚並已獲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享有基本免稅額。 其他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傷殘人士免稅額。 此項免税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税額、子女免税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税額。 納稅人可在薪俸下申請扣除訂明教育課程的個人進修開支,包括課程及有關考試費用的開支。 在上個課稅年度起,個人進修開支的最高扣除額由$80,000增至$100,000,如有獲得僱主、政府(如持續進修基金)或其他機構或人發還全數或部分學費,則應在報稅表上申請扣除由自己負擔的餘數。

免稅額父母: 22課稅年度「免稅額」列表

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或從買賣貨品、提供專業或個人服務賺取入息,會被視為經營行業、業務或專業,在法例上會視為自僱人士,所有應課稅收入包括薪金、津貼及花紅等,亦需全部申報。 2019/20課稅年度的報稅截止日子臨近,除要計算年度入息及扣稅額外,不少人亦煩惱於申請免稅額的事情,例如是夫妻合併稅、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免稅額等。 如納稅人在任何課稅年度已就他 / 她或其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得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 則該納稅人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得「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免稅額」。

  • 沒想到,有一位女網友抱怨,基本薪資調升後,自己實領薪資卻變少了,並秀出薪資單佐證,網友發現,關鍵在於公司調降原本的職務津貼,加上高薪低報,使得當勞健保自付額增加時,實領金額變少的詭異狀況。
  • 輸入「帳單戶口號碼」時要注意,繳款單上有供電子付款專用的收款帳號,列於稅單左下角的11位數字正為收款帳號,但毋須輸入字母。
  • 本業是多年遊走在文字感性間的編輯,副業是研究聰明消費的小資女,習慣帶著感性腦看事物,興趣是購物,與理財世界邂逅發現它踏實與具體的美好,低薪時代,一起努力理財得好,才能支撐生活的浪漫。
  • 報稅日子已到,但怎計算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等項目,實教不少人想逃避這份「綠色炸彈」報稅表。
  • 如有需要,稅務局可查閱銀行戶口記錄,或從環境證據核實納稅人陳述的供養資料。
  • 僱主須每年向稅務局提交薪酬及退休金報稅表,申報僱員的個人資料及收入。

以今年的免稅額度244萬元來看,等於一年內可以贈與344萬元財產給子女。 若父母為子女配合婚嫁時間規劃跨年度贈與,贈與金額就可以增加到1,176萬元。 因民眾一年內贈與2名子女各200萬元,贈與總額合計400萬元,減除2021年當年度免稅額220萬元,課稅贈與淨額180萬元,因此應按稅率10%申報繳納贈與稅額18萬元。 國稅局表示,贈與稅不是以個別受贈對象受贈財產是否超過免稅額作為申報的判斷標準,不論贈與多少人、贈與多少財產,只要贈與人同一年度累計贈與財產合計超過免稅額,就應在贈與行為後30日內申報贈與稅。

免稅額父母: 配偶拋棄繼承 子女要多繳49萬遺產稅!國稅局建議三思

假如你欲申報扶養已經退休的父母親,然而,父母每年的股票利息、股票交易所得、銀行利息收入、土地交易所得等等,均須納稅,且由申報者納稅。 如果你係一般打工仔,你會收到一份「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這張表是用於申報你的所有薪俸收入(包括職位年收入、「花紅」、佣金及退休金等收入)、獨資業務的利潤、出租全權物業的租金,以及申索「免稅額」和「扣稅」項目。 根據《稅務條例》,港府徵收的直接稅有薪俸稅、利得稅及物業稅,一般打工仔也是繳交薪俸稅;而自僱人士、經營業務的東主及出租物業的業主則可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視乎個人收入計算,入息課稅或有機會幫助慳稅。 暫繳稅是納稅人預繳下個課稅年度的稅款,稅務局會根據納稅人在上個課稅年度的收入作評估計算,然後在本個課稅年度評稅時,納稅人便需要繳交扣除了上個課稅年度所繳交的暫繳稅餘額及下一個課稅年度的估算暫繳稅。 基本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等,今年更新增了傷殘人士免稅額。

免稅額父母

不少人對如何界定「父母是否同住」或「離婚後申請單親免稅額」等抱有疑問,本文會按稅務局網頁提供的資料,整合8大報稅時常見狀況的解說,方便大家參考。 如該受養人在有關課稅年度內連續全年與納稅人同住,而毋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納稅人可申索扣減新增的額外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上述兩項新增的免稅額可分別給予納稅人 20,000 元的免稅額。 此為2018/19課稅年度新增的免稅項目,如有資格於香港政傷殘津貼計劃中領取津貼的傷殘人士,可於本課稅年度起申索此項免稅額,免稅上限為$75,000。 在本課稅年度起,已婚人士可以自由選擇要否與配偶分開評稅,即以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報稅。

免稅額父母: 子女定義

另外,父母別以為子女仍然在學,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若然他們就讀展翅、短期/兼讀課程、學徒訓練計劃等,均不屬全日制學生的定義,父母就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HK$12萬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HK$12萬,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22年5月1日出生,該課稅年度的子女免稅額便有HK$24萬。 以前話養一個小朋友要HK$400萬,現時更要加上「父幹」,為人父母者經濟負擔沉重。 但其實子女在報稅時能發揮重要作用,讓父母借助子女免稅額減輕稅項。 不少人得知消息後表示,「看吧,優惠都是被人玩壞的」、「非常震驚啊啊啊啊啊」、「九州旅遊社團也有人分享」、「我2/11去買的時候要退稅就被拒絕了,跟我說系統故障了」、「旅行社團也有人在討論」。

就任何稅務建議,請參閱稅務局及自願醫保計劃的網頁,或直接聯絡稅務局。 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的稅務措施須待有關法例通過後才可實施,以上例子僅作參考。 想了解自己在2020/21課稅年度可享多少稅務優惠,可到稅務局網站計算。 可以,只要子女在有關課稅年度未滿18歲 或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且正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 或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父母即可申索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父母: 銀行幫發6000元大紅包! 2.49萬台ATM可領

注意,郵寄時需支付足額郵資,如郵資不足且信封沒有寫上回郵地址,郵局將於限期後銷毀信件,屆時申請將無效。 不可以,擁有超過一名子女的夫婦並不能各自申報一名子女、或平分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請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現時,個人進修開支最高的免稅額,已達10萬元;想獲此優惠,報讀課程前,請搞清楚,這些課程已獲稅局認可。

  •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北約組織每日都向俄羅斯表現出敵意,參與俄烏衝突的事實亦愈來愈清晰。
  • 其他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傷殘人士免稅額。
  • 換句話說,扶養親屬前,務必先試算一下所得 VS 免稅額+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孰大孰小,以免不僅無法享受到合法有感節稅,反而得為親人繳納所得稅。
  • 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公布最新持股明細,去年第四季暴砍台積電ADR持股86%,拖累台股交易的台積電股票一度暴跌4%至523元。
  • 舉一例,你和哥哥想申報父母免稅額,必須要一人填寫一個(父親/母親)。
  • 申索子女免稅額的條件為子女需在有關課稅年度未滿18歲 或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且正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 或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納稅人即可申索子女免稅額。

值得留意的是,在國外遊學、國外就讀語言學校,國稅局解釋,因性質近似於進修、補習,不具學籍,不符合申報條件。 所得稅想要透過扶養親屬合法減稅,首先第一要務就是先了解「哪些親屬」可以申報扶養,以免報錯,不僅得補稅,又會背上不正當逃漏稅捐的刑責。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上周爆出無預警請員工走人消息,有內部員工釋出消息,指公司提出給予優於勞基法資遣費的離職金,以利誘方式讓員工簽合意離職的終止僱用契約,美光則證實提供優於當地法規的離職方案讓員工選擇。 美光裁員手法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認為美光算佛心公司,「寧願被裁員,也比台廠無薪假好」。 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公布最新持股明細,去年第四季暴砍台積電ADR持股86%,拖累台股交易的台積電股票一度暴跌4%至523元。 專家指出,巴菲特短線出脫台積電,可能跟近期消息有關,包括庫存壓力、兩岸緊張,以及半導體赴美設廠造成供應鏈移轉等。

免稅額父母: 子女在學就一有免稅額?

另一種常見情況,是父母及祖父母的免稅額已被哥哥或姐姐使用,要留意如果與家人同時申領受養人免稅額,稅局一律不會考慮相關申請,要避免齊齊落空,就要事先與家人協商分配免稅額。 查清楚受養人的資格,還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免稅額被動用的情況。 最常見的情況,是申請人與父母及祖父母同住,想當然會一併填寫祖父母免稅額,卻忽略仍未退休的父親可能已經動用這個免稅額。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或精神衛生法第 3 條第 4 款規定的嚴重病人。

免稅額父母: 薪俸稅計算機

2021/22課稅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寬減為100%,每宗上限HK$1萬。 免稅額父母 薪俸稅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如果已婚人士與配偶是合併評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HK$1萬。 如你在任何課税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税額。

免稅額父母: 子女爭報父母免稅額 無情講

他建議,子女可自行上網計算稅款,查閱填報供養父母免稅額後的差額,再與兄弟姊妹比較,以最省錢方式選出由誰填報。 與受養人關係:除了有血緣的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申請人亦可申領同住配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又或供養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免稅額父母 申請這項免稅額前,亦要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是否符合相關要求。 例如申請人配偶已經逝世,而他繼續與配偶父母同住並供養他們,這名申請人仍可以申領供養配偶的免稅額。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按《稅務條例》所徵收的直接稅有三種,除了薪俸稅,還有利得稅和物業稅,至於個人入息課稅是一項稅務寬減的安排,而非一種稅收項目,在一般情況下,適用人士包括經營業務的東主或股東,及出租物業業主。 假如家庭人數較多,又要供養父母及子女,不只是3、4人家庭,或有資格申索多項免稅額,這時可利用稅局網頁計算薪俸稅,計一計整個家庭共有多少免稅額、應繳稅款是多少,夫婦合併報稅定分開較抵,以便有個預算。 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子女」,古人亦深明身為三文治階層的壓力,因此下文除個人免稅額外,更會集中討論供養父母/祖父母、子女與倏生意人仕如何報稅最慳稅。

免稅額父母: 我需要供養父母,可否申索「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免稅額」或「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較上個課稅年度增加$8,000,現最高扣除限額為$100,000。 只要納稅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課稅年度滿60歲,或有資格於政府傷殘津貼計劃中申請津貼,或在有關課稅年度內在院舍接受住宿照顧,便可以申請扣除照顧費用,包括住宿、飲食、護理及雜項開支等。 目前,喺眾多醫療保險保費之中,只有自願醫保保費支出先可以扣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