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物業津貼計劃2024詳細攻略!(震驚真相)

遞交申請後,申請人可透過「智方便」登入以檢視申請進度/結果、查看個案主任的聯絡資料、撤回申請及提出覆核/上訴申請。 在計算七年樓呎價時,會剔除七個估值中最高及最低的數值,餘下的五個估值計算,會以簡單容易明白的平均法,來計算出最後的七年樓呎價。 另《土地稅法施行細則》第4條規定,自用住宅用地,以其土地上之建築改良物屬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者為限。

  • 一般而言,首置的供款與收入比率不但不能超過50%,當加息3%,都不能多於6成。
  • 計劃申請人資格除了涵蓋年滿60歲及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長者,亦擴展至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
  • 關愛基金下的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為2,400元,護老者須為受照顧長者每月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
  • 向合資格的家庭包括長者、低收入家庭及殘疾人士,每戶提供600港 元的一次性燃料費資助;而劏房戶則每戶提供800港元的一次性燃料費資助,並為過渡性房屋住戶提供每戶2,000港元的節能電器資助。
  • 申請人必需是私人樓宇的業主,包括居屋及已自置公屋,每個單位的貸款額上限$1,000,000。

如果申請人曾經申請房協轄下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仍可向市建局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但合共獲得的津貼總額唔會超出上限 8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萬元。 12個月的「寬限期」是由受惠人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日期起計的整整12個月。 年金計劃下發放的年金會被計算為長者生活津貼下的每月入息,但一筆過或分期支付的「投保保費金額」則不會被納入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計算,除非受惠人退出年金計劃或部分退保,有關的退保金額(如有的話)才會被計算為該長者的資產。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業主大會:等待政府重啟資助

只要年滿65歲的長者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或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即可享用醫療券服務。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2022年施政報告曾經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目標在2023年年中推出,轉介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 確診市民將獲安排家庭醫生及專職醫護團隊的治療服務,持續管理慢性病和預防併發症,政府會資助約一半檢查和治療費用。

  • 理論上署方會召開「選取目標樓宇諮詢委員會」會議,邀請建築界和地區各界人士商討「目標樓宇」名單。
  • 為舒緩基層的居住之苦,有慈善團體推出「舊區劏房小型維修計劃」(下稱「維修計劃」),為劏房戶和唐樓長者提供小型家居維修服務,期望助其改善居住環境,還他們最基本的居住尊嚴。
  • 申請人亦可使用該津貼以償還其向政府申請的其他樓宇維修貸款(例如「公用地方維修免息貸款」或「家居維修免息貸款」)的餘數,及/或用作撤銷有關法定押記/押記令。
  • 有說臨近退休,可以趁着子女成年搬出,把舊樓換入面積較細的新樓,以避過昂貴的維修費用。
  • 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2註),不論其配偶/同居人士有否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津貼,均須填報其配偶/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該等權益的總額估計,可參考強積金計劃受託人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受託人/管理人最近期發出的權益報表或其他有效証明文件所提供的資料。 該貸款必須用作維修單位內各項有關家居安全及環境衞生設施之用。 因此,申請人在呈交貸款申請表時,亦必須詳列有意進行的工程項目及工程報價。 有關第二輪「2.0行動」和「消防資助計劃」,以及「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的詳情載於附件。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申請人的基本條件

為照顧長者的住屋需要,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分別為長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公共房屋資助。 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撥款10億元,推行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後,推出至今多年,仍有不少長者不了解計畫詳情,甚至誤墮坊間以此津貼作招徠的裝修陷阱。 一般而言,首置的供款與收入比率不但不能超過50%,當加息3%,都不能多於6成。 而林鄭plan壓力測試就放寬了,就算首置申請人不可通過壓力測試和供款與收入比率規定,都有機會批出按揭,但須支付額外按揭保費。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60至64歲的人士須使用樂悠咭享用2元乘車優惠,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須於2022年6月1日起,按所屬出生年份組別分階段申請樂悠咭,以繼續享用2元乘車優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經於《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就每個合資格的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 實施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長者需要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增添的500元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以鼓勵長者更有效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如申請人與家人有聯名戶口而有關資產不是均分,雙方須以書面聲明以交代資產的比例如何分配,詳細列明有關聯名戶口的戶口號碼、總金額及分配比例,並由雙方共同簽署。 車位是屬於物業的一部份,與自住物業一樣,自用的車位是可獲豁免計算為資產,但如車位出租,其車位價值須納入為資產計算,而出租車位的淨收益亦須計算在入息內。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強制驗樓】疫情過後700幢樓宇收「驗樓令」 居民促政府重啟資助計劃 舊樓業主無助哀歌 維修問題無限輪迴

社署職員接獲申報後,會核實受惠人所申報的資料,如有需要時,職員會要求受惠人提供進一步資料。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完成核實資料及批核程序後,如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年滿75歲或以上,受惠人可受惠於醫療費用豁免安排,詳情請參考問答59。 社署會向有關受惠人/受委人發出「長者生活津貼個案覆檢通知書」 (內附夾「公共福利金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須知」及「長者生活津貼個案覆檢表格」),邀請他們按時出席辦公室會面,以覆檢受惠人的經濟狀況。

向個別業主提供低息貸款,以進行樓宇公用及私人地方內部供水系統的維修及修葺工程,不論有關工程是自願或根據法定命令而進行。 涉及舊樓公契的問題複雜,除非大廈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更改公契,否則當「公用部分」出現問題時,並非一時三刻能夠解決。 為此, 我建議舊樓業主可以考慮申請「維修自住物業津貼」,盡早處理自住單位內構件的維修保養,改善居所的安全和宜居度。 業主儲錢不足,將影響樓宇進行整體結構改善工程的成效;另一方面,舊樓大廈公契內容的制定,亦會影響推動樓宇復修的工作。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因為若然舊樓公契並沒提及或清晰界定大廈「公用部分」的範圍,一旦遇上維修爭議時,便需要參考《建築物管理條例》的定義,來決定維修責任誰屬;或甚需要訴諸法律,以解決維修問題。 最後,不論大家打算申請哪種貸款,均應先清楚了解當中維修費用,大家可翻閱大廈會議紀錄文件作了解。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申請手續

可以屈在一個幾十呎的房間,聽見老媽高呼「食飯啦!」才走出廳,筆者年青時何嘗不是這樣? 如果自己搬出來住,以新式物業標準計算,300呎的一房單位已經足夠,甚至200呎的開放式單位,花點心思收納,勉強都住得落,即使市區樓,大概400至600萬就可以買到,最低1成首期,幾十萬就可以上車。 對於天台頂樓連天台的物業,本局會向業主提出一個收購價,包括頂樓連天台的業權。

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保險計劃下的現金價值(包括紅利或利息等)可獲豁免計算在資產內。 這是基於現時採用簡單的入息和資產申報機制,以方便長者,而且顧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所購買的保單大都是人壽、醫療及危疾等類別,而有關的現金價值亦需長時間累積得來,在有需要時作應急之用,所以作出豁免。 但如申請人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所持有的保險計劃不涉及上述保險成份,有關保單的現金價值則會按資產類別(如投資或儲蓄)被納入資產計算。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津貼2023|4. 中電2億元社區支援計劃

財政預算案則提及政府將由今年第三季起擴大此項計劃,每年受惠人數由現時約33,000人增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 申請人須誠實申報其入息及資產狀況,如有蓄意隱瞞及漏報,可能觸犯法例並面對刑責,社署亦會悉數追討多領款項。 如申請人在填寫「見證人簽名/指模」及「見證人姓名」兩欄時有困難,在遞交申請表格時可以不填寫見證人資料。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至於每戶要夾多少錢,則需視乎維修範圍、屋苑規模、屋苑儲備。 幸好,政府現時均有提供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減輕各位小業主經濟負擔。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計劃有不同的貸款及資助項目,業主只須填妥申請表格,便能作出多項申請,以便進行樓宇及窗戶的修葺工程。 面對突如其來的維修開支,如退休人士因為沒有做好規劃而惆悵,陳智鑾建議考慮透過樓宇或保單逆按揭套現。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津貼

然而,大廈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缺乏組織能力籌組公用地方維修工程,於是屋宇署在2021年行使法定權力,代業主進行所需的檢驗及修葺,並向合資格業主發放津貼。 他感謝政府代業主進行修葺工程,以免樓宇情況進一步惡化,影響結構和對公眾構成安全風險。 然而,一幢樓宇的公用地方只佔總樓面面積的四分一;餘下的四份之三為單位內的私人地方,屬於業主的私人財產,他們有責任維持樓宇單位內、外良好狀況。 但我們考慮到,不少自住業主屬於長者和有需要人士,他們因欠缺經濟能力而耽誤維修及保養其自住單位,令單位的室內地方變得殘破不堪,不單影響宜居度,嚴重的更會造成危險。 因此,市建局同時亦從香港房屋協會接手推行優化了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維修自住物業津貼」),為全港有需要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以維修保養他們的單位,整體提升樓宇公用和私人地方的安全水平和宜居度。

自住物業津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