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5大著數2024!內含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絕密資料

由 於 沒 有 營 養 , 抵 抗 力 差 , 她 的 傷 口 也 因 此 一 直 未 能 痊 癒 。 這 反 映 社 康 護 士 在 協 助 病 人 全 面 康 復 上 發 揮 的 重 要 作 用 。 腦轉數要快:在病房,突如其來的事情經常會發生,包括病人暴力事件,因此護士的腦筋要靈活,經常要執生。 此外無家者會因居住的地方不安全,隨時帶著自己的個人物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在醫院中會帶來不便,並受無禮對待。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精神科註冊護士江懷恩則表示,現時精神科社康護士的人手不足,加上其跟進的個案與一般社康護士相比多近一倍,建議醫管局優化社康護士在露宿者外展隊的角色,增派人手專門跟進正接受精神科專科覆診的露宿者個案。 每名社康護士所處理的個案數目不盡相同,而每宗個案的探訪次數及時間長短也各有不同,影響因素包括個案的複雜程度、病人的需要、發病風險和自理能力等。 一般而言,每個個案平均會進行約八至10次家訪,每次探訪20至52分鐘不等,而每名社康護士在同一時間內會負責照顧約27至29個案。 (六)社康護士就加強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促進健康,以及減低對醫院的依賴,貢獻良多,深受醫管局重視。 社康護理服務在社區為本醫護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尤以應付人口老化的問題為然,而增聘社康護士將可進一步提升社康護理服務的質素及服務量。 相對而言,社康護士、個案經理與病人的相處時間較醫生多,他們親身到病人家中觀察,能進一步了解病人的病情。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不同家訪場景 考社康護士應變能力

家訪期間,社康護士會為病患者作全面性的評估,因應個別需要,制定及執行相關護理計劃。 對病情較複雜的病患者,社康護士將採納『個案管理模式』以監察其健康指標,並聯繫其他相關醫護服務為病患者提供全面及持續性的護理措施。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過去有人說社康護理服務為「兩喉一針」,意指為病人插尿喉及胃喉和打針,屬較基本的護理工作,新界東醫院聯網社區外展服務部門運作經理詹俊琼認為,以上觀念早已不合時宜。 「現時病人的疾病較以往複雜,不少更是多樣性,對新一代護士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均提升了,其中社康護士更要具備不同的專科訓練,如呼吸系統科、糖尿科、傷口及造口等,才可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服務。」此外,他們要願意接受挑戰、擁有創新思維,保持持續進修之心,並跟不同團隊合作。

李家儀說社康護士會與醫生一起透過遙距診症,了解病人情況,若發覺病情有變化,社康護士會盡快上門家訪跟進,又或盡快安排病人入院治理。 社康護士就像行走於凡間的白衣天使,每天揹著裝滿護理用品的背包,不論風雨,都堅持前往病人家中為病人提供護理。 香港中文大學聯同七間無家者服務機構2021年進行的《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調查》,顯示41.3%無家者表示感到情緒低落、抑鬱或絕望,但當中只有約五分一有精神科覆診。 社協和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於去年11月28日至今年1月31日進行研究,並與13位正在精神科專科覆診的無家者訪談,結果精神病患者由門診看症至成功約期看專科精神科醫生,需時兩年之久。 陳勵明難忘工作經驗之一是村屋家訪時被狗圍,除醫護課程外,她亦有進修防狗咬的課程等,以應付不時之需。 兼任老人評估小組成員的陳姑娘,不時參與院舍的外展服務,「無論是院舍或家居的外展工作,工作總有窩心時,如病人會視我們為朋友,包括請飲湯、送贈畫作等。」陳姑娘現已完成護理深造學院的社康護理和老人科專科培訓,計劃再深造感染控制課程。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服務對象

社康護士要具備不同的專科訓練,才可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服務。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今年二月,港鐵縱火自焚案造成19人燒傷,當中更有四人危殆。 事件一度引起社會人士對精神病患者的恐慌,更有人把問題簡化,稱要把他們全都送回精神病院。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吳衞東認為,政府應該仿效美國紐約,派遣精神科醫生加入外展隊,並增加社康護士人手,加強其「個案經理」的角色,為服務使用者整合及調整他們在精神科求診過程中所獲得的服務。 醫管局的社康護理服務在某一時間內平均同時向約1萬名需要這些服務的人士提供護理服務。 由於他們的健康狀況、社會背景以及是否有家人支援和社區資源等因素都不同,因而所需的服務量、服務地點、護理的複雜和深切程度也各異。 若不考慮這些因素,而只片面詮釋或設定任何護士與病人的目標比例,實在沒有意義。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評估社康護理服務需求是一個逐漸演化和不斷變動的過程,因此醫管局授權各醫院聯網靈活調動資源,因應不同的社會環境,為社區內需要這些服務的人士提供服務,同時亦鼓勵善用區內可供使用的社區服務。 社康護理服務是醫院管理局轄下外展服務的醫療隊伍之一,此服務致力為家居病患者提供全面及持續性的護理照顧服務。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社康護士肩負社區外展工作 服務趨多元化 須具備不同專科訓練

社協認為,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應與針對無家者進行外展服務的社區中心合作,互相交換無家者資料,以便雙方跟進,並為露宿的精神復元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社會福利署已登記露宿者人數於過去9年增加了2.6倍,社區組織協會今日(19日)發表《無家者精神病需要研究》報告,揭近四成無家者情緒不穩,當中近三成半至四成半是沒有接受精神科治療,原因包括輪候時間長、昂貴交通費用、會診經驗感受差等等。 趙提醒:「有時如果復發,病情可以急轉直下得好快,可能會出現暴力情況,唔單止係身體暴力,可以係語言暴力,或者係亂咁掟嘢,呢啲行為係一個警號,如果家人察覺到要盡早求助」。 由於公院人手不足,精神病患者輪候治療時間長,若病情惡化,家人可致電社工或社康護士,請他們來進行家訪,若他們發現患者情況惡化,會直接帶病人去見醫生,甚至可能直接帶他們到醫院急症室,為他們申請入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發言人趙少寧表示,兩夫婦同時患有精神病的情況十分普遍,若他們有依時食藥及覆診,與一般夫婦的情況差不多,不會有特別多衝突。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若在公立醫院求診,政府會提供兩方面支援,第一是派醫務社工探患者,醫務社工是以目標為本進行探訪,例如生育、子女學業等,根據個案情況而決定探訪的次數及密度。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社協亦期望政府加強精神科社區資源的宣傳,讓更多有需要的無家者受惠。 現時,精神科醫生衡量病人情況後,若認為病人需要社區支援,例如與家人關係較緊張、頻密地有自殺念頭等,就會安排社康護士跟進,為病人提供至少每月一次的家訪,並由社康護士向醫生報告病人的情況。 在二○一五/一六至二○一六/一七年度,社康護士的人手按年分別遞增1.92%和1.05%,精神科社康護士的人手在同期按年分別遞增0.78%和5.38%。 醫管局規劃服務時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人口增長和變化、醫療科技的發展、人手供應、各聯網和醫院的服務安排以及當區的服務需求。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醫管局現正於本年度全面檢討社區精神科服務的規劃,並會定期檢討社康護士的工作量和服務需要。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精神科護士5大特質!入行必知登記護士與註冊護士的分別

當中已包括家訪和其他非病人護理時間如交通和處理文書等。 社康護士和精神科社康護士的超時工作補償是按醫管局現行的政策和機制處理。 更重要的是,精神病患者需要家人的支援及關愛,若兩夫婦同時患病,他們有責任互相監察,留意對方的病情變化,每天提醒對方服藥。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人手不足令前線工作者壓力很大,護理病人的時間和服務質素都受影響。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衞東引述醫院管理局數據指,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七大聯網精神科專科新症平均最長輪候時間可達至80星期(約1.8年),穩定個案(75%)的平均輪候時間中位數約為38星期(約9.5月),他憂慮無家者由於無法接受療程,最後難以健康生活、重回社會正軌。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稱,明白現時公立醫院的精神專科醫生及護士人手不足,認為社康護士可填補當中空缺,建議醫管局增加社康護士人手,專門跟進及介入正接受專科治療的無家者個案。 社協建議政府仿效美國紐約,於現時無家者外展隊中增設精神科醫生編制,讓醫生可即時介入及評估個案,加快轉介病人到專科治療。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個案四:病人家屬不滿服務延誤 @ 病人寓所

詹姑娘說,作為社康護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也要能獨立工作、具應變和危機處理等能力。 若想成為專科護士(如社康護理、老人科),註冊護士需要完成認可的專科訓練課程,具備不少於4年在該專科工作的經驗,以及完成不同的相關課程,便可申請成為醫院管理局的專科護士。 作為社康護士,詹姑娘說,要具備專業知識外,也要能獨立工作、具應變和危機處理等能力。

一 般 人 對 社 區 外 展 服 務 的 認 識 , 只 停 留 在 「 醫 護 人 員 上 門 探 病 」 的 層 次 。 其 實 , 外 展 服 務 的 理 念 , 是 透 過 醫 護 與 病 人 和 照 顧 者 的 定 期 接 觸 , 深 入 了 解 病 者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需 要 和 康 復 進 度 , 制 定 合 適 的 支 援 計 劃 。 外 展 服 務 不 但 能 提 高 病 者 和 家 人 的 健 康 意 識 , 更 重 要 的 是 病 人 可 以 在 熟 悉 的 社 區 和 環 境 中 療 養 康 復 。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個案一:粗言穢語及恐嚇 @ 普通科門診

另外,子女亦應經常探訪及問候父母,關注他們的病情,在他們身邊提供支持及鼓勵。 預防長者自殺小組接受合作伙伴的轉介,透過「速治診所」為有情緒問題的長者提供快速的評估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及提升治療效果。 (五)據醫管局估計,社康護理服務在二○○六/○七年度會獲撥款2億4,200萬元,較二○○五/○六年度增加200萬元。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各醫院聯網可在考慮聯網服務地區可供使用的資源和相關服務,以及公眾對服務的需求後,增聘社康護士。

  • 透過家訪,為不同病症和年齡層的病人提供護理服務,向病人及家屬講解預防及治療的知識,在有需要時向醫生報告病情,加快病人的康復進度。
  • 研究亦提及,受訪者對精神科社區資源認識不足,只有兩名受訪者曾參加社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活動。
  • 主要負責監察承建商喺地盤施工,確保工程進度、質量同安全,並及時匯報、處理喺工地上發生嘅特別狀況。
  • 現時要取得精神科護士的執業資格,必先接受獲香港護士管理局(The Nursing Council Of Hong Kong)認可的登記護士(Enrolled Nurse, EN)或註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 RN)訓練,然後向護士管理局申請有效執業證明書。
  • 為津助及私營安老院舍提供的外展服務,讓居於社區的患者,能更容易得到治療和跟進服務。
  • 社區組織協會的研究發現,無家者在精神科專科求診時遇到多項困難,包括交通不便、交通費用昂貴、等候專科醫生會見時間過長。

社康護士不只將醫院的護理服務帶到病者家中,也帶到院舍,是醫護外展工作中重要一員。 加上現時病人的疾病較以往複雜,對新一代護士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提升不少,社康護士更要具備不同的專科訓練,如呼吸系統科、糖尿科、傷口及造口等,才能繼續守護病人,提供適切的服務。 社協於去年11月28日至今年1月31日跟進13名正在精神科覆診治療的無家者,了解他們求診時的困難及需要。 研究顯示,受訪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加上每次與醫生會面時間短,令覆診意欲下降,其中有受訪者稱需輪候逾兩年才獲首次專科治療。 根據去年11月審計署報告,當局已登記露宿者人數由2013年595人增至2022年1,564人,升逾1.6倍。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精神病康復者」-職場上不能說的秘密

採用會所模式運作的「老友天地」,為患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復康活動、協助患者培養興趣、提升生活知識和技巧,幫助他們重拾信心,活得開心。 現時政府資助的無家者服務外展隊共有四隊,爭取多年之後終於2020年加入一位精神科護士,負責處理無家者精神困擾的狀況。 但吳衞東指,精神科護士未能與公立醫院交換服務使用者病歷及獲授權處理服務使用者於精神科專科覆診情況;另外,每名社康護士工作量均很大,一個人需跟進40至60名無家者,一旦無家者搬遷或遺失電話卡以致失聯,社康護士則會「close file(停止處理)」。

  • 社康護理服務為醫院管理局轄下其中一項醫療服務,旨在為病人提供全面及持續的家居護理服務。
  • 【本報訊】兩夫婦同時患精神病的情況十分普通,但不代表衝突會增加,有精神科醫生指,夫婦二人同是患者,相對需要比較多的支援,若在公立醫院求診,政府會派醫務社工及精神科社康護士跟進個案,協助他們規劃人生及監察病況。
  • 對病情較複雜的病患者,社康護士將採納『個案管理模式』以監察其健康指標,並聯繫其他相關醫護服務為病患者提供全面及持續性的護理措施。
  • 家訪期間,社康護士會為病患者作全面性的評估,因應個別需要,制定及執行相關護理計劃。
  • 由此可見,精神科疾病是其中一種最影響無家者健康狀況及生活的疾病。

精神科社康護士阿儀(化名)則透露,現時正跟進約六十名病人,十分吃力。 她跟進個案時要處理的工作繁多,除了要鼓勵病人服藥,還要協助他們解決許多生活上的困難,又要幫助他們和家人修補關係。 李家儀及顏健儀說回望以往,社康護理的初心就是為社區病人「行」得更前,「看」得更遠。 本港經歷新冠疫情之時,聯合醫院社康護理部亦推行遙距診症服務,讓病人仍然能足不出戶接受社康護理服務,同時減低病人感染的風險,亦好讓社康護士能持續好好地照顧病人。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相關文章

聯合醫院社康護士無論順境「疫」境,50年來一直堅持守護社區病人健康,風雨不改揹著比背包更沉重的責任,陪伴病人一步步邁向健康之路。 作為社康護士不只要有獨立工作能力,而且要周身刀,張張利。 陳姑娘憶述,以往前往一些村屋家訪時,曾被8隻狗圍困,即使本身養狗的她也難以應付如此驚險場面……「當時要致電病人家屬出來『拯救』我!」自此之後,每次探訪村落的新症時,她會先約家屬在村口等,另外亦有進修防狗咬的課程等,以應付不時之需。 有意申請上列職位者,請電郵至或繕履歷及要求待遇寄香港北角百福道21號18樓1801室利民會總幹事收,電郵主旨或信封面須註明申請職位名稱及職位編號。 醫 管 局 積 極 推 動 「 無 牆 醫 院 」 的 理 念 , 在 社 區 試 行 護 士 診 所 , 加 強 專 科 護 理 及 繼 續 整 合 社 區 資 源 , 期 望 以 整 全 的 服 務 照 顧 病 人 。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醫療服務

社協建議當局於無家者服務外展隊編制之中,增加精神科醫生及社康護士,及時支援受精神疾病困擾的無家者,並加強後者「個案經理」的角色,專責跟進正在精神科專科覆診的無家者個案,令他們能持續得到合適及有效的服務。 他說,家訪常見的病症護理包括心臟病、慢性阻塞肺病、糖尿病等;另有複雜的手術傷口護理、氣管造口、造口袋;也有更換尿喉、胃喉、引流護理等;其他還有藥物跟進和病人教育等工作。 「曾到一名患糖尿病男士家訪,每次跟進他所服用的藥物時,總是因為家中較凌亂而找不到藥盒。我便要像偵探般『尋寶』,因此平時亦會帶備藥盒作後備。」李龍生已完成呼吸內科的專科培訓,現正輪候修讀社康護理專科課程,日後亦想進修進階的傷口及造口護理課程。

精神科社康護士家訪: 專科護士資格 有助日後晉升資深護師

畢業後,如加入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公立醫院工作,根據2020年2月通過之公務員薪酬調整方案,登記護士(精神科)的月薪為$22,725至$46,655,註冊護士(精神科)為$35,040至$53,500。 兩者在工作上亦有分別,登記護士必須要有註冊護士的監督,才可執行職務,註冊護士則可獨立處理各項醫護程序。 受訪者阿偉分享自己經歷時表示,曾因生活費用盡要偷食物充饑而入獄,出獄後要重新申請綜援,但重新申請時要等醫生報告才可領取額外的傷殘津貼。

他分享,「內科病房的個案,會較為緊急,有很多治療要跟進;而社康護士每次家訪,除了護理工作外,亦要關顧病人的身心靈,由於相處時間較多,病人較固定,會較易建立感情和關係。」看着病人逐漸康復,便是他工作最大的滿足感。 負責維持秩序及解答查詢的病人服務助理C發現一名覆診人士插隊,勸籲他遵守秩序和重新排隊。 該覆診人士惡言相向:「你別多管閒事!被插隊的人都不作聲,你憑甚麼作聲?」當值保安員聽到爭吵聲上前了解,幫忙勸告不果。 最後成功以《醫院管理局附例》檢控滋事者使用令人厭惡或煩擾的言語,罰款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