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乾燥飯12大著數2024!(震驚真相)

2016年和呆呆去走了美國的PCT,那是一條全長約4,200公里,得要走上接近半年的長程步道。 出發前有許多繁瑣的準備,包含最讓人頭痛的補給策略,因為沿途很多偏遠據點沒有商店,為了確保有足夠的糧食和日用品,必須在出發前將物資裝箱寄出給「未來的自己」,等走到那邊後再去指定地點領取。 登山乾燥飯 輕快風乾燥飯為台灣製造、開發,其“輕快米”是以冷凍乾燥技術將煮熟白米中的 Alpha 化澱粉固定,又稱為“Alpha 米”,而成為一沖泡復水後即可食用的米飯。 雖然是選配,但非常建議買個可以吹氣式的枕頭,睡得好,爬山體力才會好啊! 當然如果你很好睡,也可以考慮直接用衣服塞在魔術頭巾裡。

簡單來說,我不需要重裝也能看見美麗的風景,不需要冒險也能獲得寶貴的回憶,我讓玩樂和享受回歸到心境的融入,因此沒有了形式的拘束。 證明上次不是水量的問題,而是密閉度的問題,必須讓水蒸氣鎖在容器裡,然後用隔熱袋保溫,這樣出來的成品口感已經非常接近炒飯了,口感偏硬,但米心有熟,所以這方法適合喜歡有咬勁的人使用。 這包炒飯烘過後的重量少了87克,所以這次加入的水量大概抓100毫升(因為煮沸後會流失一點),然後使用矽膠食物袋的原廠金屬夾器牢牢夾住(上次在山上忘記帶,所以密閉性差很多)。 有個說法是食材烘乾後失去的重量就是水量,所以我在夾鏈袋外註記「+水145ml」協助自己記憶這包乾燥飯的料理參數。 仔細研究過幾種食譜,發現要完成乾燥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現成的冷凍炒飯烘乾。 真的很好吃,但老實說,唯一的缺點是雞肉烘過頭了,應該要縮短烘的時間,同時延長它泡水的時間。

登山乾燥飯: 登山鍋具該如何挑選?登山鍋具的材質介紹

剛開始實驗,把各種水果都丟進去烘,試試成品的口感和味道,這過程很有趣,有些水果烘過後出乎意料地好吃,令人驚艷,例如水梨、火龍果;有些則是沒有意外地平凡,例如葡萄⋯⋯。 例如一些老外自製的乾燥食物,以夾鏈袋裝的米食居多,通常味道都不差,還會在袋子上註明簡易的還原方法,例如加多少水、悶多少時間。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撿到類似雞腿飯和蕈菇飯的東西,那味道讓我們念念不忘,比市售台幣三四百塊的大品牌乾燥飯還好吃,因此種下我們想要自製脫水還原食物的念頭,期許有朝一日可以「還原」記憶中的美好滋味。

登山乾燥飯

常見的品牌有英國 SiS、美國 GU、南非 32Gi 以及台灣的邁克仕、千沛等。 由於商業乾燥法可能會使用硫化或添加物等其他方式來控制成品的腐敗或水含量,家庭自製的乾燥成品因此很難做出可以比擬的成品質地。 就是說的比做得容易的原則了,爽糧大概就屬於需要被斷捨離的放棄的東西XD 真不爽XD 不過捨去不必要的包裝也是一種斷捨離,這就容易多了,只要把食物過多的包裝都丟掉就成功完成一項了。 發生緊急事件例如迷路、受傷等待救援時可維持至少一天生命的糧食。 因用於緊急事件,以高熱量、無須烹煮、易保存的糧食為主。

登山乾燥飯: 登山菜單推薦-單日行程

貼心小提醒:行進糧不能等到餓了才吃,因人體將食物轉化成熱量需要一些時間,若低血糖導致頭暈、體力不濟等會是很危險的事。 糧食的選擇性相當豐富,不需考慮背負行進水及用水的限制 登山乾燥飯 (除了需將水煮沸的死水源外)。 建議取水時可使用 3-10L 的水袋 (依人數決定) 來裝水,省得在營地與水源之間跑來跑去。

  • 雖然是選配,但非常建議買個可以吹氣式的枕頭,睡得好,爬山體力才會好啊!
  • 防水係數再高的背包,長時間大雨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會滲水。
  • 為了達到好的運動表現,你必須不斷地補充能量,而且不能等餓了才吃!
  • 如果你的帽子是毛帽沒有防風的話,記得把防風外套的帽子也罩上。
  • 若小隊的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先寫好要買的食材一起到傳統市場或賣場進行採買,可依據大家的食量挑選夠吃的分量即可,才不會造成浪費。

在山上常見的一般商業團體,大多是攜帶鋁製臉盆當作炒鍋,並攜帶與平地差不多的食材,也以相似的料理手法烹調,好吃與否則因人而異了。 不過多數實情卻是,也許因為高度適應不良、也許是食材已不夠新鮮又太油膩,再加上趕路的行程讓大家都累了,所以常見的五菜一湯總是剩下一大堆的廚餘。 往往在山屋四周及水源處常發現有著吃不完的廚餘剩菜及飯粒,造成環境污染。 也影響山林裡野生動物的生態,例如山屋附近的黃鼠狼或金翼白眉數量特別多就是一例。

登山乾燥飯: 【【蘋果戶外】】佐竹 satake【梅干風味飯】乾燥飯 登山溯溪露營探險 到期日2027

一般長天數縱走,因路程較遠、天數較長,會視情況和路線預留幾天預備天。 之前去聽講座時學到,如果在長天數行程時,有些高手會在前一天晚餐多煮一些米飯,再自己包飯糰來當第二天的午餐——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不建議水分太多的菇類,因出水容易造成食物腐壞,例如杏鮑菇(如果必要,建議前1~2天烹煮),可事先將菇類有土的地方清掉,例如金針菇、鴻喜菇等,再用密封袋或紙加以包裹。

但有沒有雞肉其實無所謂,光用蔬食配料就夠好吃了,雞肉我們決定多實驗幾次再帶上山。 一如前述,上山時和呆呆習慣簡單吃,所以大多吃泡麵而已。 後來漸漸懂得加點配料,例如袋裝蕈菇、便利商店的雞胸肉和溏心蛋等蛋白質。 但這些配料重量不輕、保鮮不易,市面上更難找,就算找到了價格應該也高得嚇人,因此萌生自製乾貨配料的念頭,讓我們平凡的麵食可以增加一點營養和賣相。

登山乾燥飯: 新手登山裝備清單》輕量化衣服和顏色最重要!! 一日/兩天一夜登山穿著看這篇

如果有那種兩件式外套也可以參考(外層防風、內層羽絨)。 另外,透氣也非常重要,通常登山都長時間穿著鞋子,而且山屋也不能洗澡(太冷了你也不想)。 如果每天的早餐是大家輪流起來煮的,在做菜品質不一的情況下,要確保起床後能吃到一份好吃的早餐,當然菜單要開得越簡單越好,最好是平常沒做菜的人都能完成的類型。

山上、尤其稜線上風很大,長時間吹,頭一下就爆痛了! 保暖的帽子這時候就很重要,記得一定要蓋著兩邊太陽穴和後腦勺。 登山乾燥飯 如果你的帽子是毛帽沒有防風的話,記得把防風外套的帽子也罩上。

登山乾燥飯: 輕快風生活 蕃茄牛肉風味飯 -背包客廚房/城市綠洲(戶外露營、登山、烹煮沖泡、居家即食)

就像正餐也是一樣,我們一開始露營的時候很愛吃火鍋,結果帶很多好料卻沒吃完又全部帶下山,廚餘也留下很多,除了浪費食物之外也浪費了體力。 培根先在山下切好並冷凍三天,再用保冷袋帶上山。 登山乾燥飯 炒麵用泡麵取代,如果想要帶烏龍麵之類的也可以,純粹因為泡麵比較輕,調味料也不用額外包裝。 登山健行所消耗的卡路里會落在 2500Kcal-4000Kcal 左右,卡路里的攝取是參考的指標之一。

登山乾燥飯

這個步驟是要讓水分被食材吸附,可以縮短開火烹煮的時間與瓦斯用量,所以要用冷熱水看個人,若是在山上,可以預估抵達宿營點前一個小時先泡在夾鏈袋裡,等走到位置就可以直接開始煮了。 基本上這三者在選購時,沒有絕對的正確,端看你的行程與要帶的東西需求來決定。 若是需要自己背公糧、睡袋、炊煮設備、帳篷…等其他個人物品,就會建議背最大的背包。 如果參加的是爬山商業團,就只需要中、小背包就可以了,因為上述東西基本上不用你背,只要帶個人物品、衣物和水就可以了。

登山乾燥飯: 乾燥野菜で栄養満点の山ごはん

因為沒有必要將平地不良的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一起揹到山上來吧? 當然沒必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食物烹飪上,所以,儘量減少廚餘的發生,以及縮短餐食的時間,應該是值得推廣的觀念。 登山乾燥飯 如果上山還要大魚大肉,那代表登山觀念落後,應該要進階了。 另外,我常使用的還有威德能量飲,類似果凍的口感,清爽的白葡萄口味比一般的能量果膠好,但缺點就是比較重,並不適合多日的登山行程。 每個人可以負荷的背包重量有限,同時背包空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善用背包空間裝帶足夠的物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長程縱走的隊伍就應該更加注意,甚至每一公克都要算得非常清楚。 在這一方面,食材的配帶也需要作配合,盡量帶輕且體積較小的食材。

登山乾燥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