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墩山隧道9大好處2024!(小編推薦)

石磚有不同程度風化,其中幾塊相對較新,估計是隧道於二戰遭到破壞後復修。 四十年過去,隧道兩端入口建築保存良好,主角當然是中間的「Beacon Hill Tunnel」及兩旁的「1906」及「1910」刻字,表示隧道興建及竣工年份。 筆架山山頂從龍翔道可經龍欣道前往筆架山山頂。 另外,麥理浩徑第五段也經過接近山頂的地方,三義徑、貴妃徑亦可接駁麥理浩徑第五段,戰地遺跡徑則可通往二戰時期醉酒灣防線於畢架山上建造的多個機鎗堡、座標石和地洞等古蹟,其中一個座標石是全香港最大的。

  • 倘若滿載着卅多個貨卡,因車太重或其他種種原因而欠足夠動力,便須在火車頭放沙以增加車輪和路軌的摩擦力。
  • 一九零五年打算起九廣鐵路英段時,量地官提咗兩個方案,一係經新界中部,大埔海西岸,不過要開隧道過煙墩山,而有隧道有成一哩半長,即二千四百米。
  • ),亦作畢架山,舊名煙墩山,是香港九龍一座山峰。
  • 筆架山南山腰近大窩坪,同埋九龍塘歌和老街以北有同名住宅區。
  • Beacon 指燈塔、燈塔的燈火、烽火,都有辨指方向和傳遞訊息之意;「畢」顯然易見是粵音,難道英國人把 beacon 錯譯作筆架?
  • 原先是九廣鐵路火車隧道,後來因為其公司實行電氣化雙程行車而封閉,給中華煤氣公司鋪設管道輸送煤氣及天然氣。

登山距離短, 交通方便, 難度也適中, 但資料不甚齊全, 很多地圖上沒有的路線/捷徑.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英軍為了拖延日軍向九龍市區推進,於12月11日出動皇家工兵在隧道內進行爆破,將隧道堵塞,並把路軌破壞。 日軍佔領香港後出於實際需要,很快便嘗試修復隧道,因為隧道損毀嚴重,要到1942年3月25日才能重開。 1945年8月日軍戰敗香港重光後,英軍及港府進一步修復隧道,不過因為隧道的結構已經受損,經常出現滲水的情況。 起初僱用是一批本地華人開挖的,但是他們有風水的概念,認為開挖隧道會騷擾神靈而不斷反對。 最後建造公司不得不從印度、中國山東以至意大利請人到港完成工程。

煙墩山隧道: 香港健美及運動體適能錦標賽

1980年代有人提出將隧道改建為行車隧道,紓緩獅子山隧道擠塞問題,但當時由政府委聘的顧問研究指隧道沒有消防及逃生等設備,亦須作改建以配合道路網。 隧道內有灰白色內壁,是於二戰時加固,令隧道口高度及闊度減少至 5.9 米及 3.7 米。 Beacon 指燈塔、燈塔的燈火、烽火,都有辨指方向和傳遞訊息之意;「畢」顯然易見是粵音,難道英國人把 beacon 錯譯作筆架? 拱形頂部中間有一塊石磚較大及凸出,上面疑有雕刻。 一位前九鐵工程師指,這是隧道口竣工時安放的拱頂石(keystone)— 根據九鐵文獻,這片拱頂石於一九一零年二月十六日安放,百多年後它已嚴重風化,看不到原來模樣 — 有趣是,沙田入口並沒有拱頂石。 近看下看見新舊石磚,石磚之間空隙以石灰砂膏填封。

翻查承建商資料,當年隧道建設過程複雜,曾多次進行小型爆破,再以人手開鑿而建成,為整條鐵路工程最困難的路段。 筆架山的地質結構複雜,又有巨大但鬆散的花崗岩,所以不能一下子用炸藥開挖的方法,只能首先進行小規模爆破,之後再用人手慢慢開鑿,平均每星期僅進展18英呎,導致工程進度被迫拖慢。 隧道的造價達到300萬港元,佔整段九鐵英段工程開支逾三分之一,亦是英段中最困難的工程。 建築隧道時考慮成本問題,採用了單軌設計。 當時開挖隧道時,採用兩邊共同開挖的方法。 可是因為測度數據錯誤,導致第一次開挖時兩邊未能接通,最後要作出修正。

煙墩山隧道: 〈好遊〉鐵路迷必去秘景 九龍塘舊筆架山隧道

清拆前,村內有約150戶居民,以花農為主,其時谷內土地已開墾約80年。 參觀完轉上筆架山道經捷徑往豐力樓, 唯途中有工程進行中, 需小心辨別方向. 豐力樓經龍欣道上升至筆架山上食水庫旁有山徑上筆架山攀石場, 也可以由山徑旁鐵絲網後的筆架南坑上升. 上升至接近攀石場有一數米石壁為溯源壁. 一九四一年,日軍攻港其間,英軍為咗拖住日軍,阻慢日軍向市區推進,於是乎炸毀隧道中段。 日軍統治期間以至香港重光,雖則修復過,但結構已損,成日會滲水。

煙墩山隧道

,簡稱浸會醫院)是香港一間全科基督教醫院,位於筆架山窩打老道222號,約在窩打老道及聯合道交界,成立於1963年,為香港浸信會聯會社會服務機構之一。 窩打老道及歌和老街處的筆架山環境清靜,近義本道曾有九龍仔軍人宿舍,後來地皮被長江實業地產收購並興建畢架山一號。 筆架南坑, 溯源壁, 偏東面的筆架沖溝等等.

煙墩山隧道: 交通

當兩站的「波盅」手掣皆處於垂直狀態時,就表示兩站之間的路段皆已清空。 由龍翔道有龍欣道上煙墩山頂,去到山頂雷達站。 成座山脊都響獅子山郊野公園裏面,麥理浩徑第五段亦都幾近山頂。 至於「筆架」與“Beacon”的讀音相近則純屬巧合。 義德道和廣播道之間的山谷,原為村落雞寮村,1959年因政府計劃興建龍翔道和窩打老道交匯處而遭清拆,居民只獲賠償每平方呎五仙港元,及後被徒置到黃大仙徙置區。

一九八一年四月廿四號,煙墩山隧道停用。 而兩日後,即廿六號,筆架山隧道正式啟用。 煙墩山隧道 而廿五號呢一日,火車只去到沙田站同旺角站,中間要改搭巴士。 筆架山隧道貫通筆架山連接九龍塘和新界東,共有兩條管道。

煙墩山隧道: 再探畢架山隧道 — 九龍及沙田直井挖掘及研究

早年,吐露港一帶以至沙田海的水路運輸十分繁忙,不僅有渡輪來往沙田與大埔,位處大埔滘的公眾碼頭更是很多往返中國大陸及香港東北端沙頭角船隻的中轉站。 故當英段鐵路通車後,大埔車站由供南北行火車避車之用的訊號旗站轉為一般車站,並一直擔任旅客過境轉乘交通的角色,因此無論是客運或是貨運服務均非常繁忙,可謂駱驛不絕。 )是香港港鐵東鐵綫的一條隧道,位於九龍塘站至大圍站之間,貫穿筆架山。 現在使用的雙線隧道於1978年動工,並於1981年4月26日啟用(原訂1980年中完工),由日本青木建設負責興建。 【煙墩山隧道】逾百年歷史的鐵路隧道「煙墩山隧道」又名為「舊筆架山隧道」,曾是全港最長隧道! 雖然已經停用多年,但花崗岩磚牆仍然保留完好,帶有神秘感的歷史建築更令人彷似身處動畫世界,而且隧道入口只是距離市中心15分鐘路程。

煙墩山隧道

煙墩山隧道(英語:Beacon Hill Tunnel),別稱二號隧道、舊畢架山隧道,是香港的一條已封閉隧道,位於九龍塘歌和老街晉利花園附近。 原先是九廣鐵路火車隧道,後來因為其公司實行電氣化雙程行車而封閉,給中華煤氣公司鋪設管道輸送煤氣及天然氣。 煙墩山隧道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九廣鐵路電氣化同現代化,雙程行車要鋪雙軌,所以喺煙墩山隧道以西,起條新隧道,是爲筆架山隧道。 除咗雙程之後,斜度有所改善,係沙田高,九龍低,唔似煙墩山隧道。

煙墩山隧道: 筆架山 (香港)

由於香港天氣有時惡劣,時有打風,而衞生唔好,容易有病,死咗唔少工人同工程師。 煙墩山隧道 煙墩山隧道 煙墩山隧道(Beacon Hill Tunnel)係香港一隧道,喺煙墩山下。 煙墩山隧道 後尾畀西便十到廿米遠嘅筆架山隧道取代。 煙墩山隧道擁有逾百年歷史,雖然未被列為法定古蹟或有任何歷史評級,仍極具歷史價值!

後尾用柴油火車,都一樣要開恆馬力至入隧道。 舊畢架山隧道停用源於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初九廣鐵路(英段)雙軌化,不過,唔講唔知,雙軌化的提出早於四十年代。 煙墩山隧道 煙墩山隧道 李健信,自小在香港長大,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對研究香港交通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