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方式包括傳統的前路減壓固定融合,或前路突出髓核摘除、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最近又出現了微創經皮內鏡技術下的突出髓核摘除術等新技術。 目前仍以頸前路減壓、摘除突出椎間盤及椎體間植骨融合術為主。 對合並有椎管狹窄的病例,再行頸後路椎管擴大減壓術。 (3)磁共振(MRI)檢查 MRI無放射性損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MRI可以全面地觀察腰椎間盤是否病變,並通過不同層面的矢狀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間盤的橫切位影像,清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係,另外可鑑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佔位性病變。 但對於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顯示不如CT檢查。
- 有時破裂的纖維環組織和髓核大塊突出,可壓迫馬尾神經,表現爲中央型突出的症狀。
- 大多數產婦產後體重都有明顯的增加,過於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負荷。
- 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鍊,以減少復發的幾率。
- 少數的椎間盤突出時可能造成脊椎管、脊髓腔狹窄及多數神經壓迫,可能出現「馬尾症候群」,到這個時候,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滯留、肛門周圍麻木或下肢無力等症狀,有時甚至連手術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永久性神經損傷。
既然一定要做到 “積極的保守治療”,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 FB 椎間盤病友會之社群,會強調不要開刀,給人調整看看,強身健體就會自己好。 而 “椎間盤突出到底會不會自然好” 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了。 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 一般採用長效皮質類固醇製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週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椎間盤突出分類 對典型病例的診斷,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一般多無困難,尤其是在CT與磁共振技術廣泛應用。
椎間盤突出分類: 男大生右下肢痠痛 椎間盤突出惹禍
椎間盤是脊椎椎體與椎體間之結構,當它因退化或創傷造成外環纖維破裂,導致椎間盤之髓核往脊髓腔突出而壓迫到神經,產生下肢與坐骨神經痛) 之情形即為椎間盤突出症。 很多中老年人士都有尿頻、小便困難或經常尿急等泌尿問題,但如果伴隨腰痛及腳痺痛,就要小心可能與椎間盤突出有關。 其實此時病情已經不輕,但仍可以手術來紓緩問題。 如果拖延下去,隨時出現更嚴重的症狀,例如腳部乏力、肌肉萎縮,導致難以站立等,更甚者可出現大小便失禁,大大增加治療難度,甚至難再逆轉病情。 人體脊柱由33節脊椎骨組成,由頸椎骨、胸椎骨至腰椎骨之間夾有一塊較厚的軟骨稱為椎間盤。
肢體疼痛:當椎間盤突出,碰觸到神經根的表層痛覺神經時,會產生疼痛。 如頸椎椎間盤突出會產生肩膀痛、手臂痛、肘痛或者手痛;而腰椎椎間盤突出則經常會出現大腿痛或小腿痛。 肌肉無力:手部感覺使不出力,像是拿不穩筷子、扣釦子的動作變遲緩,甚至沒有力氣提東西,久而久之肌肉會開始出現萎縮。 或上下樓梯腿部無力,走路時覺得經常需要休息。 患者偶爾會出現嚴重症狀,如嚴重的肌肉無力、膀胱或腸道失去感覺或控制能力(馬尾症候群)。
椎間盤突出分類: 醫治椎間盤突出2.物理治療
頸椎間盤突出症指頸部椎間盤因急性或反覆輕微損傷使其纖維環破損、髓核膨出壓迫頸神經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狀者。 椎間盤突出分類 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頸椎病的不同階段。 但是在臨牀上常可遇到突發性頸椎間盤突(脱)出症,大多數是以癱瘓為首發症狀。
-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很多都是久坐在辦公室的一族,一天往往要持續坐著6-8小時,如果是坐姿不正確,日積月累之下所造成傷害是更大。
- 維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粗米、精米、大豆、花生米、芝麻、濃綠蔬菜。
- 利用膠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間盤內或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害神經根,以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使突出的髓核變小從而緩解症狀。
- 腰椎結核有結核病的全身反應,腰痛較劇,X線片上可見椎體或椎弓根的破壞。
胸椎間盤突出的表現變化多樣,沒有一項特異的表現可用於診斷,其症狀和體徵由間盤突出的情況決定,包括間盤突出的節段、大小、方向、壓迫的時間,血管受損程度和椎管的大小。 隨著年齝增長及長期身體受壓,髓核會開始脫水和變質,避震能力亦會降低,椎間盤突出是因為包圍著髓核的外層纖維勞損或破裂,令髓核有空間流出,壓住鄰近的脊椎神經線。 脊椎不同部位的椎間盤突出,所產生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
椎間盤突出分類: 椎間盤突出是什麼?
前者主要用於急性期患者,或是病情突然加劇者。 ②胸部制動 胸椎本身活動度甚微,但為安全起見,對活動型病例可輔加胸背支架予以固定,此對病情逆轉或防止惡化具有積極意義。 ③對症處理 包括口服鎮靜藥、外敷鎮痛消炎藥膏、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痠軟骨素等軟骨保護劑、理療、活血化淤類藥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療措施等,均可酌情選用。 (1)影像學檢查 ①X線檢查 椎間盤突出分類 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可顯示間盤退變性改變:椎體邊緣的唇樣增生、硬化、椎間隙變窄、間盤鈣化,小關節突增生、硬化是常見表現,最重要的是間盤鈣化,尤其是突入椎管內的鈣化。
也可使用穴位貼敷療法做輔助治療,配合中藥藥膏治療可有效緩解。 通常椎間盤突出症發生前已經有椎間盤突出,但其最外層纖維環仍完好以阻止椎間盤的進一步脫出,但椎間盤在受壓的情況下會突然突出。 相比椎間盤突出症而言,它的髓核沒有脫出外層。 本港註冊中醫師李廣冀曾撰文指,腰骨連繫上身和下身,是人體重要樞紐,一旦受傷,容易令腰圍增加,導致腳麻痺、膝蓋退化,而更年期後的婦女更容易有腰痛、膝關節炎等。
椎間盤突出分類: 椎間盤突出該不該手術?
側邊狹窄壓迫的是脊神經根 (radiculopathy) 因此產生的症狀是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1)腰背部疼痛:這種疼痛出現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時出現。 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爲椎間盤突出後刺激了纖維環外層和後縱韌帶中的竇椎神經纖維所產生。 疼痛部位較深,難以定位,一般爲鈍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服用止痛藥物、復健治療、使用護腰護具、脊椎硬膜腔外注射及神經根注射等。 如果經過 6 個星期的非手術治療後,疼痛仍未見改善,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起身時要額外小心,以雙手借力慢慢撐起身體。 自己能穩定地坐着時,才慢慢把雙腳踏在地上。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雖然躺在床上,但難免需要翻身,換換氣。 先把疼痛的一邊翻向較輕鬆的一方,過程中出現痛感是正常的。 然而,年齡是無法避免的主因之一,椎間盤自然退化,韌帶開始變弱,加上長期姿勢不良,到了50歲便要留意,視乎退化程度,有時較小幅度或運動,亦可能導致椎間盤破裂。
椎間盤突出分類: 椎間盤突出急性處理3.緩慢地翻身
實驗室檢查主要用於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鑑別診斷作用。 患者常是先出現胸背痛,隨後是感覺障礙,無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礙。 脊柱可有輕度側彎及椎節侷限性疼痛、壓痛及叩痛。 輕微可以考慮到專業的物理治療所,透過動作訓練進行 “積極的保守治療”,也就是「積極的運動訓練加上調整使用習慣與姿勢」;當然,傳統復健也可以試試看。 所以,如果今天腰痛背痛已經出現超過 3 個月以上或疼痛的程度較嚴重,都應該盡早就醫! 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甚至造成中樞神經敏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