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村收地7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2021年5月13日,發展局公布收回可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三幅私人土地,作資助房屋用途。 三幅地分別位於「Yoho Midtown」外一幅綜合發展區用地、一幅位於元朗十八鄉路「龍田村」附近的住宅甲類用地、以及位於粉嶺中心以東北的一幅用地。 三幅地涉及12,300平方米,連同鄰近約3,500平方米政府土地,地積比率5倍至7.5倍,預計合共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餘下七幅用地,有兩幅認為不適合作發展,其餘用地則因「商業敏感性」不予公開。 立法會財委會今年6月底批准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涉及22億元前期工程撥款,政府隨即展開收地及有關工程計劃。

廈村收地

規劃區佔地約722公頃,位於新界西北的西部;東抵天水圍新市鎮、北及流浮山、西臨后海灣海岸、南至洪水橋和廈村和青山練靶場。 協助他們的屯門區議員賴嘉汶(欣田選區)表示,政府稱建屋會有交通配套,會建雙線雙程的L7路,但這樣只令現時的藍地交匯處更擠塞,形成瓶頸位,因為現時基本上所有西北車輛都會經這裏往元朗公路、屯門公路、嶺南大學、青山公路。 廈村收地 未來的屯門繞道雖聲稱有助分流屯門道路的交通,但最終仍得行經該交匯處。 而形成瓶頸位的交匯處,令塞車情況延至青麟路、屯門醫院,甚至屯門公路。 而由於經營業務始終是於市場運作的商業行為,政府除了上述金錢補償以外,不會為受影響業務提供「一換一」的場地安置安排。 相關地塊面積達122萬平方呎,是已完成補地價的「熟地」,早於2014年已獲規劃許可興建低密度洋房,新地和置地目前正進行地盤平整及道路擴闊等前期工程。

廈村收地: 鄉紳阻收地 力保每年逾十億收入 洪水橋勢成橫洲翻版

發展局回覆指,兩發展區第一階段發展分別約涉及68公頃、12公頃土地,自2019年起陸續復歸政府。 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所需費用為16.32億元,需要收回12公頃的私人土地,影響29名棕地作業者及6名住戶,估計受第一期發展影響的合資格土地業權人、棕地作業者和寮屋佔用人發放的補償及特惠津貼,所需的費用約為21.81億元。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定位為新界西北區域樞紐,全面落成後合共提供約61,000個房屋單位。 當局期望第一期計劃下的專用安置屋邨2024年入伙,確保第二期發展清拆行動於同年展開時,有足夠單位安置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

在1999年的《新界西北規劃及發展研究:洪水橋發展建議》中,政府已察悉洪水橋鄰近當時仍在倡議之深港西部通道的特點,建議要把洪水橋發展城「門廊城市」,以滿足日益增張的中港商業和社會互動需要。 二十一世紀10年代起,內地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發展成經濟自由貿易區和新興金融中心,由於該區跟洪水橋相距不遠,亦使洪水橋發展區之發展潛力進一步上升。 2011年初規劃署官員簡介洪水橋的發展計劃時,也明確表示將預留配合深圳發展的土地。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二階段公眾参與於201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進行,初步發展大綱圖亦同時公佈。

廈村收地: 元朗廈村鄧氏祖堂地違規建屋住人被充公 揭未拆屋又再申請贖回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三階段公眾参與於2015年6月16日展開,收集市民對「建議發展大綱圖」的意見。 經發展局修訂後,青山公路以南的地段被剔出新發展區,但因發展密度有所上調,仍可提供近六萬個單位。 洪水橋的發展定位修訂成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新發展區商業用途包括辦公室、酒店及零售,總樓面面積多達200萬平方米,規模相等於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商業總面面積,亦有近350萬平方米用作工業及特殊工業的樓面面積。 新發展區總共可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包括零售餐飲、辦公室、工業、企業及科技園、物流設施、港口後勤及社區服務,以紓緩洪水橋、屯門及天水圍居民跨區就業的需要,亦避免商業活動和就業機會,過度集中在市區。

新界棕地作業者今日聯同立法會議員舉行記者會,促政府「先安置後收地」,並就發展物流產業訂立長遠政策。 地政總署今日(22日)公布,將以短期租約方式招標出租3幅位於北區坪輋和屯門的政府土地,面積介乎3034至11298平方呎,租期為5年,讓受相關政府發展項目於明年或以前收地及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棕地作業者承租。 橫洲風波弄致滿城風雨之際,政府上周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將元朗洪水橋「棕地」一帶打造成新市鎮。 該項目經三度諮詢,總發展面積縮細,並擱置收回三條鄉村的土地,意圖再闖關。 第一期收地的位置位於廈村、鍾屋村、洪水橋輕鐵站附近等,是次工程範圍內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讓已平整的土地其後可發展專用安置屋邨以安置合資格住戶、鄉村遷置區以補償符合資格的屋地業主、特別設計多層樓宇/露天用地以容納棕地作業,以及電力支站等。 律政司可在確定收地符合「公共用途」後,向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建議收地;政府事前會就涉及收地及清拆計劃,諮詢有關區議會,並在作出決定前考慮公開諮詢所得意見及書面反對。

廈村收地: 相關推薦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昨日舉辦考察會時指出,發展「北部都會區」一定會涉及很多收地程序,希望政府靈活處理丁屋,參考內地舊城改造為「丁廈」,令原居民能夠受惠於區內發展。 規劃署文件顯示,現時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主要用作棕地用途,包括露天貨倉、鄉郊工場、製冰和漂染廠及倉庫,並夾雜零散的臨時住用構築物、農地、墳墓及骨灰龕。 經營58年、由1963年成立,歷經3代人的家族企業合豐鐵工廠,自城市渠務規劃以來,工廠便一直為本地提供港製作的生鐵井蓋。 另新地與置地公司合作的元朗牛潭尾石湖圍住宅項目,最新再向城規會遞交發展申請,規模媲美天水圍藍籌屋苑嘉湖山莊。 根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新田將發展為「新田科技城」,成為主要的就業樞紐。 為達到「職住平衡」,新界北急需增加住屋供應以應付新田科技城以至北部都會區的住屋需求。

有在該棕地作業者兩年前知悉港府有意發展洪水橋,特意遷往藍地現址繼續營運,如今又再面對「迫遷」,批評當局要趕盡殺絕,欠缺完整規劃一時一樣,「亂點收地點」,又指當局聲稱研究多層大廈作安置,但大型吊車根本無從上樓,「係咪諗住起一個大球場咁大嘅工廈」。 港府提出打造北部都會區,佔全港三分之一的新界土地將會大變天,規劃中涉及多個新發展區,惟港府銳意發展房屋及引入就業之時,卻未有周全安置棕地作業,數以萬計的工業活動面臨倒閉或迫遷。 其中唐人新村被納入元朗南發展計劃範圍之內,當中有見證本港逾半世紀的港製渠蓋工業等工廠即將於明年下半年面臨收地,有工廠負責人痛斥政府高官從未「落地」了解工廠需求,遑論為工廠進行妥善安置,感嘆指「我們只是第一批被政府開刀」,其他工廠或「他朝君體也相同」。 有議員批評政府對於棕地作業的過渡安排沒有與時並進,擔心最後只會令各項發展規劃停滯不前。 跨境車代表新界西北露天倉大聯盟蔣志偉指,元朗洪水橋發展區第一期收地已出現「先收地,後安置」的情況,業界即使自行覓地,但土地用途受限,向城規會申請許可過程困難。 廈村收地 【明報專訊】新界區各新發展區接連啟動,政府昨日公布,地政總署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範圍內將予收回的土地上,合共195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積約12公頃,有關工程主要是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以後進行整個發展計劃。

廈村收地: 表: 政府揀選收回用地的準則

規劃署發言人指,洪水橋會以房屋居住帶動新區為主要考慮,也將預留配合深圳發展的土地,並預留土地給高端、研發型工業,發展高增值及低污染工業,令洪水橋新區提供相關就業機會;而發展過程亦可能會影響到非原居民村落。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的次輪活動亦已於2011年12月9日至2012年2月9日期間進行,主要與持份者和市民討論及交換意見。 建屋土地大落後,施政報告提出硬招《收回土地條例》加快強收新界棕地在內的私人土地,以發展公營房屋,屏山及藍地一帶合共一百六十公頃將成為首批被收回的棕地。

廈村收地

有居民透露,該貨櫃擺放多年,而他並不知悉農地已被政府收回,又指未見地政人員前來巡視。 被充公的農地,位於元朗廈村錫降圍的鄉村範圍,乃原居民鄧氏的「祖堂地」(又稱太公地),屬原居民集體持有,由兩名司理打理。 廈村收地 《香港01》上周實地視察,發現農地大部分已鋪設石屎,並有一間由石屎牆及鐵皮簷篷搭建、約2,000呎的鐵皮屋。 看過厦村鄉以上數幢歷史古蹟,除了政府資助重修的友恭堂,其他各圍的書院都被冷落,只成為了村中聯誼及食盆的地方,建築的裝飾已經被忽略。 在厦村各圍村中穿插,竟然看到新圍中,有一些青磚民居正在搭掤翻新,在其他元朗村落中,這些單開間青磚屋一般由長者居住,又或者被凋空以至損毀,在新圍中卻看到有村民修建,也令人興奮(除了厦村新圍,跑遊元朗山廈村時,也有人翻新青磚屋入住)。

廈村收地: 相關文章

潤信物流管理銷售及市場部總監楊兆麟表示,公司位於元朗流浮山廈村,提供倉儲及運輸物流服務,他批政府的安置政策無法與棕地作業者接軌。 楊兆麟提到,作業者料需於2023年至2024年中遷出,但政府用作安置的多層式大廈於2027年才落成,無法無縫接軌。 期間業界須自行覓地,但土地供應不足,租金不斷上升,難以物色新地點。 當中佔地最大的土地,面積達11,298平方呎,位於新界丈量約份第77約坪輋,用途可分為3類,包括汽車修理工場、貨倉及露天儲物(不包括存放貨櫃、水泥、沙及化學品)。 其次是位於新界丈量約份第77約坪輋孔嶺北路、面積3,734平方呎的用地,用途與上述相若。

被視為政府中長期房屋供應來源之一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政府擬放寬發展密度,增建單位。 土木工程拓展署向城規會申請,提出放寬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區合共37幅公私營住宅地的地積比。 當時遷拆白沙仔的行動因補償方案未滿意而延遲,最後政府批准四十一名原居民特別撥出厦村鄉的沙洲里作建丁屋,當時祗要補付八千五佰元地價,可以興建小型屋宇,政府負責將沙洲里地盤土地填平。 期間部份居民獲得安排租住元朗雞地好順利大廈,他們的農具被安排在坳頭紅毛橋貨倉裡保存。 隨著時間過去,政府收地順利展開,天水圍陸續發展成人煙稠密的新城市,而白沙仔居民在沙洲里所成立的新村,終於在 1986年9月21 日獲得官方及廈村鄉事會同意,正式成立村落,並命名為沙洲里村。

廈村收地: 香港

據早前規劃署提交予區議會的文件,政府計劃在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興建公營房屋,有關可行性研究亦於今年上半年大致完成,預計可興建2.16萬伙,容納約6.1萬人,料2030至2033年入伙。 受影響人士曾於7月6日屯門區議會討論文件當天到場向當局遞交請願信,稱對是項計劃有滿腹疑慮,指政府當局欠缺充分諮詢、交通配套嚴重不足,以及區內社區設施不足以應付人口增長。 棕地是香港寶貴的土地資源,也是眾多覓地方案中,最有可能於短期內上馬的選項。 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推算,全港有約1,300公頃的棕地,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1%,主要集中在新界,目前大多被改作露天貯物、港口後勤用途(包括貨櫃車場及貨櫃場)、物流運作、停車場等用途。 (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新界現有1,600公頃棕地中,約一半會發展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

  • 案例提及條文中對財產的保障並非絕對權利,要平衡社會利益之餘,也要顧及有否侵犯私人權利。
  • 若土地業權人不接納政府的特惠補償建議,可向地政總署提出法定補償申索。
  • 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推算,全港有約1,300公頃的棕地,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1%,主要集中在新界,目前大多被改作露天貯物、港口後勤用途(包括貨櫃車場及貨櫃場)、物流運作、停車場等用途。
  •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定位為新界西北區域樞紐,全面落成後合共提供約61,000個房屋單位。
  • 據悉,政府構思以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作為試點,興建「多層式物流大廈」(多層式大廈)安置棕地作業者,政府已在發展區內預留3幅、約24公頃用地興建七八幢多層式大廈,供7個棕地作業類別「上樓」,包括貨櫃場、物流作業,兼重置部分露天棕地作業者之用。
  • 當中佔地最大的土地,面積達11,298平方呎,位於新界丈量約份第77約坪輋,用途可分為3類,包括汽車修理工場、貨倉及露天儲物(不包括存放貨櫃、水泥、沙及化學品)。

縱然此舉可能增加政府面對司法覆核的風險,但強硬的姿態同時也釋出一道信息,就是任何可作發展的用地,總之被視為閑置沒發展,也隨時有被政府收回的風險,間接要求發展商加快農地改劃步伐。 然而,《基本法》第6條及105條,卻明確指出特區政府要保障私人產權。 廈村收地 因此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表面上跟《基本法》似相抵觸。

廈村收地: 沙田,大埔及北區

她指,製冰是大水量及大電力行業,「差不多等如整幢工廈電量」,所以他們要大地方置水塔及電房。 陳太說,產品雖然是低檔次,但有需求,推動社會經濟,不是可有可無,「我們不是豬油廠等污染行業啊」,她贊成政府解決住屋問題,但須對他們這種民生性工業有合理安置。 港府早前委聘的顧問去年底提出建議,在洪水橋及元朗兩區分別闢地廿四公頃及三點八公頃興建多層大廈以容納汽車相關行業、回收再造業、港口後勤及倉庫等不同棕地作業。

廈村收地

第二幅被收回的用地,位於「溱柏」以北的臨時停車場用地、一直橫跨至「瑧頤」以南的用地,現時被劃作「住宅甲類」。 就現場所見,溱柏「6座G、H室」、「7座A-D室」、「8座A-D室」、「9座E-K室」、「10座F-L室」;以及「瑧頤」「A1-A2室」以及「B1-B3」均會受到阻擋。 由於已落成的「Yoho Midtown」第一期,其屋苑呈L型朝向會所排開,「1-5座的C、D、E室」、「6-8座A、B、F室」、以及「9座的D、E室」均會正望這幅用地。 張先生去年斥資700多萬元購入的8座高層A室,就是其中一個會面向該用地的單位。 他表示,當日看見周邊配套生活完善,加上入屋單位景觀開揚,能夠望到遠山景才扑鎚買入,但現在得知日後前方興建公營房屋,也擔心樓價會大跌,始終向內園單位比起望向公路單位較幽靜,價格也較公路景單位貴約至少一成。 對於政府突然收回土地感到十分詫異,認為政府見縫插針興建資助房屋,根本無助解決住屋問題。

廈村收地: 發展商踴躍發展北部都會區古洞一帶

近日Netflix大熱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熱播,揭開韓國攝理教教主鄭明析借宗教之名,性侵近千名女信徒,受害人包括方力申女友葉萱Maple,事件引起極大迴響。 有人調侃道「中國憲法直接把美國包含進去不是更讚」,也有人指出中國大陸和台灣是「一邊一國,互不從屬」。 記者昨前往廈村雞伯嶺路的工場,發現部分垃圾山雖被清空,惟在豎立政府官地的警告板範圍內,仍有約百袋鋁廢料待清理。 廈村收地 現場有工人將廢料入袋,並將一袋袋廢料搬遷至貨櫃車內,疑待運送至位於流浮山的新工場。 ),坊間寫成「廈村」,位於元朗區西部,東面是天水圍新市鎮、南面是洪水橋、北面是流浮山。 現時全港共有逾2,400公頃「祖堂地」,分別由7,300個祖堂持有。

廈村收地: 工程範圍簡介:

面對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範圍將由羅湖南站東延至老鼠嶺,並發展成綜合商住區,鳳凰湖村村長易渭東表示,鄉村位處老鼠嶺旁,目前村內住有約五十戶,部分村民仍然務農,已熟習環境,希望政府發展之餘也撥出土地,讓村民留在原址耕種。 廈村收地 廈村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HT╱10現放置於城市規劃委員會秘書處、北角及沙田政府合署規劃署規劃資料查詢處、屯門及元朗規劃處、元朗民政事務處、廈村及屏山鄉事委員會,於辦公時間供市民查閱;也可網上瀏覽。 另約44公頃主要位於廈村路兩旁和石村北面的土地,劃為「露天貯物」地帶或其支區,作適當的露天貯物用途。 這些用途的發展計劃必須清楚證明有關發展不會對附近環境、排水、交通及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影響。 2009年1月23日發展廈村44公頃地作露天貯物廈村規劃區內3幅共53公頃土地用作發展低密度住宅,44公頃主要位於廈村路兩旁和石村北面的土地,則劃為「露天貯物」地帶或其支區,作適當的露天貯物用途。

廈村收地: 政府收地發展洪水橋厦村

海航物流程志偉為受洪水橋/廈村收地影響的大型倉庫棕地作業者,最快在2023年被收地,其倉庫面積目前達10萬平方呎,政府提供的出租土地面積太細或太偏遠、不適用大型貨車進出或租期過短,未能長遠經營。 據公司註冊資料發現,「進利國際」兩名董事均姓鄧,其中一名董事鄧晉昇,與身兼元朗區議員及廈村鄉鄉委會主席、人稱「田雞東」的鄧勵東相識,均為非牟利機構「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董事,負責舉辦不少社區活動。 而根據土地查冊,鄧勵東是該棕地的地主之一,也是洪水橋發展計劃其中一名主要反對者。 還有三幅用地,我覺得被收回的可能性也低,分別就是屯門「大興花園」以南的三幅「綜合發展區」。 雖然三幅地都符合「高密度房屋」及「基建限制」影響而未能重建的條件,但政府已表明,因為該區用地仍有工業進行中,擔心重建房屋有兼容性問題,已率先放棄收回其中一幅,所以這三幅地大可剔出收回之列。 不過,面對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有政界人士在數年前已開始提出,政府可動用《收回土地條例》來增加土地供應,其中率先提出運用《收回土地條例》的不是林鄭月娥,而是民主派。

紫田村原居民代表鄧德森說,康寶路一帶亦有40多間廠房如車房、貨櫃場、倉庫、停車場、機械廠等,而受影響的為西坑尾居民,約50戶於50年代已來居住,另有百多兩百戶是近年才聚居的劏房戶。 本報日前巡視屏山及藍地一帶棕地,藍地亦園村內有多幅棕地,鄰近交通主要幹道,許先生兩年前由洪水橋遷往藍地,經營維修工程,他對港府強行收地表示憤怒,「踎街囉!收檔囉!點樣搬,工程已難做,你話唔夠地起屋,我哋夠唔夠地維生」。 他指出兩年前得悉當局有意收洪水橋棕地用作房屋用途,當時由洪水橋搬至藍地,但現時再向藍地「埋手」,「即係趕絕我哋」。 他又指大型工程車根本無法上樓,質疑當局擬推的多層大廈無法安置相關作業。 發展局回覆本報時表示,根據政府現行政策,受清拆計劃影響的合資格業務經營者,可按照法例申請法定補償,並設有特惠補償安排作為現金援助。 新界及新發展區卻一直偏低,故樂見古洞北有住宅地可以7.8倍地積比發展,形容以放寬地積比增加新發展區房屋供應最為「立竿見影」。

廈村收地: 相關網站:

相熟一位在區內有發展土地的發展商稱,港島及九龍商住樓宇地積比最高可達9至12倍。 沙洲里這一片地方,原屬於厦村鄉的公地,曾經被政府收地用作雷達站軍事設施(先後有兩個雷達站),後來被撥作天水圍白沙仔居民受遷拆建屋之用。 與地政署衛星圖相比,部分地段兩年前仍是露天貨櫃場,但僭建貨倉的版圖愈擴愈大,記者上周視察,現場已興建多座有蓋的物流倉庫。 再與地政總署早年的鳥瞰圖相比,九○年已有人在廈村棕地上建小規模貨櫃場,但現時已擴大至逾百公頃,增幅十倍。 本刊翻查相關地段的租契文件,發現部分鄉紳竟以低至年租十元,將「太公地」租予中介公司,再改建成多間倉庫,分租予多間物流公司。 資料顯示,這幅「棕地」大部分地段屬於元朗廈村鄧氏多個祖堂的「太公地」,另有小部分由私人公司購入,部分有鄉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