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林立,除可善用香港有限的土地資源外,其所塑造的「大都會」面貌亦有助提升香港在國際間的形象。 在摩天大樓的高層常可俯瞰海港兩岸的景色,景觀不受其他建築物遮擋。 摩天商業或住宅大樓,其高層單位的租金或售價通常較高,令地產發展商盡量把大樓建得更高。 在旅遊業方面,香港亦因這些佈滿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摩天大樓形成一幅繁華的景色,特別是夜晚時份,漫天燈火,更讓香港獲得世界三大夜景的美稱。
- 九巴曾稱此站為「康樂廣場」(Connaught Place),2011年5月起跟隨城巴新巴命名。
- 不少香港摩天大樓都使用玻璃幕牆,由於香港的夏天較潮濕炎熱,特製的玻璃除了限制適量的太陽光進入室內,並有隔絕室內冷氣之用,可是這卻令陽光反射到地面,形成熱島現象。
- 另外位於奶路臣街1號、1965年入伙的源發大廈也有23層,當年也屬高樓之列。
- 80年代尾90年代初,從怡和大廈的圓形玻璃窗望去,可以看見興建中的中銀大廈。
交易廣場3座高33層,總面積335,000平方呎,寫字樓層樓面面積 11,000 平方呎。 交易廣場1座及2座皆是位於中環心臟地帶的甲級寫字樓,以行人天橋與中環的主要建築物相連,可直達天星碼頭、港鐵站,交通便利,中環巴士站正處於廣場地面。 交易廣場2座高51層,總面積 600,000 平方呎,寫字樓層樓面面積 13,000 平方呎。 1970年6月1日,香港政府把中環填海區的“地王”拍賣,土地面積53,000平方英尺,底價5300萬港元,吸引18個財團競投,置地出價二十一億五千八百萬港元投得,是當時香港最高每英尺地價的紀錄。
康樂大廈中環: 香港大廈搜尋
相對於昔日的九龍市區,政府對這些地區的高度限制較為寬鬆。 不過,荃灣區的如心廣場仍因高度限制影響,而需要大幅削減其原來超過520米的建築高度設計。 中環雖然是商業核心區,但一直欠缺一個大型food court,最近登陸怡和大廈地庫的BaseHall正正填補了多年來的缺失。 BaseHall的前身是有逾20年歷史的意大利餐廳Grappa’s Cellar,當時餐廳主打薄餅美酒,亦不時邀請樂手舞者前來表演,黃子華都在這裏做過棟篤笑,曾經是風光一時的藝文活動聚腳地,直至去年7月租約期滿後才結束。
巴士站鄰近多座大型商業大廈,如交易廣場、怡和大廈、遮打大廈等,郵政總局亦在不遠處;車站後方設有行人天橋通往中環碼頭及中上環其他地區。 怡和大廈(Jardine House)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干諾道中東行巴士專線內,介乎康樂廣場與畢打街之間,怡和大廈南側,乃一路邊中途站。 康樂大廈中環 郵政總局(General Post Office)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康樂廣場2號郵政總局外,怡和大廈對面,屬單向東行路邊中途站。
康樂大廈中環: 車站結構
大廈由金門建築興建,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16個月,建築速度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 怡和大廈於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成為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至1980年代初期被合和中心取代。 大廈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十六個月,建築速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 相對於美國紐約等大城市,香港興建摩天大樓的歷史其實很短。 早期的香港主要為轉口港,對摩天大樓及辦公室的需求未算太高。 加上香港政府於1903年頒佈限制建築物高度的規定:興建超過5層的建築須得到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審批核准。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城市花園,百福花園,健威花園,和富中心,康澤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0,000,年齡中位數為 43.1歲。 8 ½ Otto e Mezzo 康樂大廈中環 康樂大廈中環 BOMBANA是米芝蓮三星意大利餐廳,位於置地,居高臨下,俯瞰遮打道繁華街景。 餐廳主廚BOMBANA Umberto一直堅持以時令食材創作新派美饌,每道佳餚均觸動各地饕客的味蕾,包含了意大利菜傳統和昔日烹調手法,必試菜式有大蝦手工義大利麵及寬扁麵。
康樂大廈中環: 交易廣場3期附近學校
加上車站鄰近港澳碼頭、孫中山史蹟徑、海味街以及多間百貨公司,因此無論在平日繁忙時間或公眾假期,上環站的出入閘使用率高。 如心廣場是香港新界的最高建築,位於荃灣西楊屋道8號,由兩座分別為88層和42層高的商業建築物組成,高座高318.8米,低座高163.7米。 高座的其中30層為甲級寫字樓,其餘樓層及低座全棟皆經營酒店服務,如心廣場本來有意建成為全球最高摩天大樓。 不過,隨著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遷往赤鱲角,荃灣上空成為飛機主要航道,政府於1995年1月拒絕批准如心廣場的原設計,結果華懋集團需要將如心廣場「一分為二」,改為一高一矮的形式,前後共花了近10年的時間完成。 1970年代,置地集團在中環海旁興建康樂大廈(現為怡和大廈),為方便行人便興建了橫跨干諾道中的行人天橋,連接太古大廈(現為遮打大廈)、怡和大廈及香港郵政總局。
- 在1989年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當時美國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
- 巴士站鄰近多座大型商業大廈,如交易廣場、怡和大廈、遮打大廈等,郵政總局亦在不遠處;車站後方設有行人天橋通往中環碼頭及中上環其他地區。
- 上環站的前身是於1967年9月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所提及的港島綫上環街市站。
- 交易廣場1座及2座皆是位於中環心臟地帶的甲級寫字樓,以行人天橋與中環的主要建築物相連,可直達天星碼頭、港鐵站,交通便利,中環巴士站正處於廣場地面。
-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摩天大樓樓層多,出入的人次亦較多,因此升降機設備需比一般大廈作更多考慮。 目前香港不少摩天大樓的設計,載客升降機不會由地面直通頂層,使用者如要前往較高樓層,需在指定的中轉樓層轉乘另一部升降機,以減低升降機平均上落時間。 通常由地面大堂至中轉樓層會使用較高速及載客量較高的升降機。 部份新建摩天大樓,如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更裝置了雙層升降機,以在有限空間之下運載更多搭客。 早期的摩天大樓皆作辦公室用途,1990年代起,一些住宅樓宇亦以摩天大樓形式興建,部份住宅樓宇的高度甚至比一些國家最高的辦公室大廈更高。 地利根德閣第三座在1993年落成時曾是全世界最高的純住宅大廈,港島區最高的住宅建築於2003年落成的曉廬則是全世界首個引進了阻尼系統的住宅大樓。
康樂大廈中環: 交易廣場2期的交通站點
項目於1973年落成,曾經成為當時東南亞最高建築物,至1980年方被合和中心所取代。 怡和大廈前稱為「康樂大廈」,項目地皮面積約為53,000平方呎,由發展商香港置地於1970年的公開拍賣中,以二億五千八百萬投得,平均呎價為五千元,創出當時最高呎價紀錄。 方面,項目的辦公室部份主要租戶包括國際品牌(例如:巴斯夫、勞力士)及著名機構、上市公司(例如:KPF建築師事務所香港分公司、合生創展)等等;而商場部份的主要租戶有美心集團旗下食肆等等。 康樂大廈位於北角馬寶道77-87號(中原樓市片區:北角)。
1980年代初,交易廣場落成,政府興建行人天橋連接置地天橋,並沿海旁向西擴展,連接當時的中環碼頭和及上環信德中心。 (網上圖片)1970年至80年代,香港商業重心的中環全速發展,不少重要的商業和金融活動都在中環頻繁舉行,因而對商廈的需要和要求也大增。 怡和大廈落成後提供了大量商廈單位,更是將甲級商廈的標準提升,大大便利了商業和金融活動的進行。 怡和大廈 也稱為康樂大廈,位於香港中環康樂廣場1號,樓高52層(178.5米),由香港中環大業主置地公司興建,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在1970年代曾經是香港及東南亞最高的建築物。
康樂大廈中環: 中環美食餐廳推介2023|9. 雙層現代英式小酒館 69 on Jervois Bar and Grill
而在1970年的方案中,同時建議在上環街市站興建東九龍綫林士站,成為現時上環站雛型。 該月台現為車站通道的一部分,設有4組共8條扶手電梯連接東大堂及1/2號月台,預留作為列車停靠的部分已於2010年8月被完全封閉。 此月台曾傳言因在建築時鬧鬼而被廢用,加上偶然發生自殺事件,鬧鬼之說在1980-1990年代經常不脛而走。
菜式設計亦不忘配合餐廳自然的主題概念,只供應套餐,包含多道精緻菜式,更可選擇加大主菜分量,酒單更使人眼前一亮。 如果想要一嚐高級法日料理的話,Arbor是中環相當不錯的餐廳。 Acquasala是於中上環Soho區的意大利餐廳,餐廳最特別的地方,是將Cafe和酒吧二合一,受地中海文化和生活方式啟發的意大利酒吧,並採用藤椅木系餐桌等渡假風裝潢,非常適合與朋友打卡,好好享受週末brunch。 位於中環大館的Gishiki Lounge,以日本傳統藝術為主題,酒廊以日本古典表演藝術「能劇」為靈感,悉心調配一道道創意雞尾酒,非常適合下班後與好友小酌一杯。
康樂大廈中環: 康樂大廈的交通站點
大廈高層為辦公室,低層設有商場及美心集團旗下食肆,鄰接交易廣場、香港郵政總局、國際金融中心及港鐵香港站,並以行人天橋連接。 1973年落成的怡和大廈(前稱康樂大廈),初建成時,外牆是以混凝土和白色紙皮石為主,但卻經常剝落。 (圖片來源:Getty )怡和大廈在1984年將外牆改為採用金屬框架和圓形玻璃窗的幕牆,令大廈看來更有時尚感。
政府亦規定香港的摩天大樓需裝置自動灑水系統,當火警鐘被啟動,或感應器感應到火災發生,便會自動灑水以阻止火勢蔓延。 香港的摩天大樓多數為鋼筋加固混凝土結構,或鋼架結構及加固混凝土核心。 康樂大廈中環 以鋼筋及混凝土建造的樓宇,使用壽命較長,防火能力及抵受撞擊的能力,亦相對純鋼架結構的樓宇為高。 由於香港並非處於活躍的地震帶,香港的摩天大樓一般沒有特別的防震設計或設備。 但香港時常受到颱風吹襲,因此香港摩天大樓的設計必須能夠抵受十號風球時所出現的颶風或更高風力。 香港的摩天大廈設計上所承受的風力,比有“風之城”之稱的芝加哥強兩倍(按:「Windy City」其實不是大風城市的意思,而是源於其居民普遍善於詞令,政客尤甚);而所能承受的切變力,則更為洛杉磯為防預地震而設的四倍。
康樂大廈中環: 中環美食餐廳推介2023|3. 大館精緻廚師發辦壽司Sushi Zo
餐廳還提供4種秘製醬料供配搭,包括紅(柚子辣椒汁)、綠(洋葱薑汁)、黃(蜜糖芥末醬)、啡(洋葱雞油味噌醬),單點一客就可嘗盡各種風味。 憑藉我們的內部資源和外部網路,我們境內和境外與中國相關的事務均涉及全球位元於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對手方。 東區的北角@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6,01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06,822人。 主要街道包括英皇道(北角段)、電氣道(北角段)、渣華道(北角段)、七姊妹道(北角段)、百福道(北角段)、炮台山道(北角段)。
在東大堂的擴建及翻新工程完成後,預留月台軌道部分已被牆壁完全永久封閉,並增設樓梯連接月台。 場內共有10間食肆,分別有7間餐廳、2間酒吧及1間曲奇店,有齊各國美食,例如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等,部分本身在港島區已經有一定知名度,因此試業期間已經吸引不少附近上班族光顧。 全新美食廊Basehall於怡和大廈正式開幕,《香港01》飲食頻道記者精選了場內8款美食,包括素食Treehouse、韓菜Moyo Sik、漢堡店Honbo和日式小店Roti Tori等。 怡和大廈原先的外牆以混凝土及白色紙皮石為主,但因建築位置臨海使之經常剝落而需更換,到1984年外牆更換為鋁製,看起來更有現代感,也沒有紙皮石飛脫傷人的風險。
康樂大廈中環: 上環站
車站設有兩個互不相連大堂,分別位於德輔道中及林士街地底,每個大堂只有兩個位置分別連接兩個港島綫月台,加上扶手電梯的位置不便,所以乘客由車站大堂來往月台需時甚久,於繁忙時間更為擠擁,為不少人所詬病。 )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德輔道中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 該站於1983年3月動工,並於1986年5月23日由時任財政司彭勵治爵士揭幕啟用。
康樂大廈中環: 中環美食餐廳推介2023|6. 現代日式餐廳 ARTIFACT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04,160,年齡中位數為 44.0歲。 九巴曾稱此站為「康樂廣場」(Connaught Place),2011年5月起跟隨城巴新巴命名。 現時新巴及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郵政總局、怡和大廈」(General Post Office, Jardine House)。 新巴15C線途經此段康樂廣場但不設站,乘客請到干諾道中「大會堂」站候車。
康樂大廈中環: 大廈資料:康樂大廈
其外型取材自竹筍,寓意「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 為免興建林士站時影響上環站的運作,前地鐵公司於興建上環站時已於林士街地底預留了車站大堂及月台。 林士站亦設有車站控制室(現用於上環站)、完整的大堂、商店及客務中心等,具備獨立運作的條件。 唯因東九龍綫計劃擱置,林士站的大堂現已成為上環站的東大堂。
康樂大廈中環: 交易廣場2期 Exchange Square Block 2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1960、70年代香港經濟快速發展,1971年10月7日康樂大廈開始動工興建,1973年4月落成,成為香港首幢樓高52層的摩天大廈。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康樂大廈中環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不過到1960年代,新建的高樓仍未有超越500英尺或150米的摩天大樓門檻。 怡和大廈前稱康樂大廈,位於中環康樂廣場1號,於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在1970年代曾經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 康樂大廈中環 大廈共有52層,樓高178.5米,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16個月,建築速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