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前「可米小子」成員安鈞璨6月1日因肝癌過世,享年僅31歲,消息一出讓外界震驚不已;之前演藝界老大哥余天31歲的女兒余苑綺,去年9月發現罹患直腸癌3期,經過多次化療,上個月終於出院返家休養。 整體來說,過去十年,科學家們對青年群體癌症的認知有了快速的進步,但在病因學、基礎生物學、治療和預後方面還有很多空白。
當罹癌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很多人可能會問,是否要因此增加健檢頻率或做一些高階檢查?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副組長蔡士智則說,針對肺癌篩檢,已委託台灣肺癌學會進行本土大規模研究,預計明年底收案一點二萬人,包含有肺癌家族史、戒菸逾十五年、暴露二手菸等受試者進行研究,作為日後找出高風險群,制定篩檢政策的參考。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指出,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儘管目前五年存活率已有大幅改善,整體存活率高達90%,但仍有近3成癌友仍可能面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
年輕罹癌: 健康網》快學起來! 農糧署教這樣保存「薑薑好」
2、西方多食紅肉、加工肉品、精製殼物和糖,而少吃蔬菜、豆類的飲食習慣,可能改變大腸內細菌的生態,產生某種特殊的大腸桿菌,導致大腸壁發炎,最終惡化成大腸癌中的一種。 如發生吞嚥困難、呼吸有異味、不明原因咳嗽或聲音嘶啞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 年輕罹癌 因為,年輕人的免疫力應該比老年人更強,所以在年輕時罹癌,代表免疫力已經嚴重弱化,也因為免疫力弱化程度嚴重,在治療上就更為困難了。 前列腺炎以往一直是成年男性常見疾病,近年二十歲起已發病的個案明顯增加,坊間對此症以訛傳訛的說法亦隨之湧現,為以正視聽,專家特詳加闡釋,好讓男士們正確保健防患。
現代人飲食上常大魚大肉,加上生活壓力大、作息不佳,導致發生癌症的機率也越來越高,同時癌症也是國內死因的首位。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所示,最常遇到的癌症是以下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頸癌(十大癌症排序之男性肝癌與口腔癌互換、女性肝癌和子宮體癌互換),而新發癌症人數更逐年增加。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6年我國各項癌症發生人數前十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及口咽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食道癌。 進一步看這些癌症患者確診罹癌時的年齡,最年輕的是甲狀腺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0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5歲)、口腔及口咽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與食道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
年輕罹癌: 長期照護
透過前導型化療合併標靶治療,讓腫瘤縮小至0.5公分左右後切除,持續追蹤下控制良好。 李忠良說明,癌症與基因、環境因素有關,人體本身有修復細胞異變錯誤的機制,這項修復能力會隨老化減弱,因此癌症病人多以高齡者為主。 年輕罹癌 「痛到背後、體重減輕」都是胰臟癌的症狀,林相宏解釋,由於胰臟位於後腹腔,當腫瘤壓迫到神經時就可能引發背痛,不過當此症狀出現時代表腫瘤都已經較大;另外,大多數人都會等「體重異常減輕」才就醫,不過這已是較晚期的症狀了,大多維持已晚。 投保規劃上,會建議從基礎險種開始投保,隨著收入比較有餘裕再慢慢疊加其他險種,投保優先順序依序為:基礎型醫療險、療程型癌症險、一次性給付型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孤單來自二個層面,一是疾病本身,二是很難找到同年齡的癌友。 史莊敬心理師建議,可以從「正確回應自己的需求」開始練習,關注自己的生活,要對身體負責,更多是回到本性,學會對自己好。
綜合各專科醫師們在臨床診療上對病患的觀察,年輕人罹患癌症後生活大受影響,像是無法再有健康時的工作強度、平時也難再和朋友、家人常聚會。 雖有全民健保支應大部份醫藥費,但許多新藥品沒給付、加上術後的照護、營養品等需求,以及家庭和社會可能都會加諸不小壓力,仍可能對年輕人造成很大的負擔。 錢政弘指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年輕人不覺得自己的症狀是直腸癌」,所以統計起來從有症狀到最後確診的時間長達1年以上,出血的症狀通常是被誤診為痔瘡流血,因為警覺性不夠或疏於就診,疾病就進展到末期了。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自己在32歲時確診乳癌,當時剛結婚3個月,很憂心是否有藥物可醫、能否回歸職場等問題。
年輕罹癌: 國健署統計 乳癌早治療 5年存活率達9成
年輕小夫妻輟學打拚,好不容易存夠錢買房與開店,結果竟然雙雙罹患肝癌。 原來夫妻倆怕浪費,便常將店裡腐爛壞掉的水果撿起來吃,認為切掉壞掉的部分就能吃,對此,醫師表示,長期食用爛掉的水果恐致肝臟病變,並提醒過期的奶製品、變苦的堅果以及發霉的大米也別亂吃,變質後恐出現黃麴毒素,吃多了可能會損害肝臟。 熊昭說,研究團隊蒐集各國報告,顯示在14週過後使用化療對胎兒仍是安全的,不需要終止懷孕,不僅存活率和一般乳癌患者相當,孩子的健康、生長範圍、心血管功能、認知功能等也都沒有差異,提醒婦女別因懷孕或哺乳而不治療。 年輕罹癌 熊昭說,研究團隊檢視2002年到2014年間的健保資料庫及癌症登記檔進行分析,發現20歲到50歲初次確診為乳癌者有3萬多人,其中約8.8%、2679人在乳癌發生前5年有懷孕的紀錄。 周小姐確診時左乳有2公分腫瘤,驗出三陰性乳癌第2期,由於惡化快速,乳房外科醫師黃至豪為了保全孕婦與胎兒,進入第2孕程(懷孕20週、胎兒成穩定),即在診斷後2週進行2次化療,胎兒也密切追蹤穩定成長,接近足月36週時剖腹產下2500公克的健康男嬰。 一名53歲的婦人一年多來常有血便困擾,誤認為痔瘡作祟,直到就醫後才發現自己罹患直腸癌三期!
醫療人員工時長,服務病患人數多,能在剛罹癌細談解說到生育保存的 時間有限,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在化療前、有選擇時知道此觀念。 隨著醫療的進步,癌症存活率提升,治療旅程中也不只是消滅癌細胞, 「生育保存的觀念」也成了病友們的旅程關卡。 據 2016 年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 ,初次診斷為癌症的女性 48,978 年輕罹癌 人,其中約有 11,071 人年齡小於45歲, 約每 5 位新診斷的女性癌友,就有 1 位處於育齡階段。
年輕罹癌: 中華隊慘敗巴拿馬 林岳平認投手敗筆
衛福部桃園醫院社區健康部副護理長劉美玲表示,很多民眾都覺得年紀輕不會得到癌症,但是在臨床上,或是在進行國健署所推出的四癌篩檢時,都會發現民眾罹患癌症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設醫院放射科副教授中川惠一醫師表示,由於女性好發癌症中,乳癌以及子宮頸癌的罹患年齡層都在逐年降低,因此癌症年輕化的同時,女性癌患的增加率也比男性更為明顯。 國外有研究指出,年輕癌友出現異常症狀時,醫師跟患者通常都不會先朝癌症方向思考,導致確診罹癌的時間相較高齡者來得晚。 例如,大腸癌年輕癌友的症狀常被當成是痔瘡;胃癌年輕癌友的症狀易被視為一般胃炎。
- 台灣郵輪市場因疫情暌違一年多解封,三月六日已迎來首艘國際郵輪靠泊高雄港,名勝世界郵輪也宣布四月起將以高雄、香港進行雙母港…
- 亞洲屬乳癌低發生率的地區,但部分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台灣的年輕乳癌發生率卻急速增加。
- 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膀胱癌、白血病(如附圖)。
- 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其中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 錢政弘指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年輕人不覺得自己的症狀是直腸癌」,所以統計起來從有症狀到最後確診的時間長達1年以上,出血的症狀通常是被誤診為痔瘡流血,因為警覺性不夠或疏於就診,疾病就進展到末期了。
- 孤單來自二個層面,一是疾病本身,二是很難找到同年齡的癌友。
哈佛大學病理學教授Shuji Ogino解釋,雖然看似增加不多,但可將癌症年輕化的上升趨勢想像成通貨膨脹,雖然每年只增加2%,然而累積10年、20年就會有巨大變化。 醫藥記者蔣志偉:「英國醫學雜誌調查民眾飲食中,攝取過多加工食品平均佔18%,每10000人中,平均每年有79例癌症,結果顯示,加工食品迅速增加,可能在未來,也會增加罹癌人數。 為使資源有效運用,這些組織與醫院內部多會聘請社工師︵員︶進行專業評估,從家庭關係、醫療需求、就業資源、經濟條件,與婚姻狀態等面向進行周全的評估,也希望癌友自立與互助,對於他們自身擁有的能力與條件也進行盤點,充分做好評估、媒合、服務輸送與關懷等角色。 從臨床實務觀察,單身癌友與已婚有子女癌友相比,多數的慈善組織或善心人士,比較願意給予有孩子的癌友補助,因此單身癌友相較下,最不容易獲得協助,所以更需要透過醫院社工師的倡導、代言,連結社會資源來銜接癌友需求。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在民國89年-103年的癌症登記報告中,發現20-39歲罹患癌症的人數是逐年增加,民國89年在這年齡層的罹癌總數共5275人,103年來到了6076人,成長了15%。 而在105年的十大死因統計報告中,也顯示了25-44 歲的死亡人口以癌症為死因首位 。
年輕罹癌: 甲狀腺癌、腎臟癌是兩大年輕化問題嚴重的癌症
乳房攝影則可檢查乳房組織是否有微小鈣化點,透過檢查鈣化點的分佈與聚集情況來判斷該區域是否有病變問題。 2.遺傳(10%):跟家族遺傳有關,一般來說,家族中有1人發生胰臟癌,其他家人約增加3~5倍風險;2個人有胰臟癌,約增加6倍風險;3個人以上罹患胰臟癌,約增加32倍風險,屬於高危險群。 許珮琪36歲時,正在做不孕症治療,意外發現自己確診乳癌,許珮琪難過地表示,自己是個健康寶寶,每天健身運動,從沒想過會罹癌,保險只有買儲蓄險。 也有許多人被醫療費用壓得喘不過氣,許多治療癌症較好的方式是選標靶藥物治療,但所費不貲,動輒數十萬元到百萬元的醫療費不是一般年輕人能負擔的起,若沒有保醫療險,很多人根本無法承擔。 錢政弘表示,這些年輕病患在初診斷時,有近7成是已經第3期或第4期,有1/3的人癌細胞已經有遠處轉移,也就是年輕人在被診斷出直腸癌時,疾病分期比年長者還要嚴重。 「癌症不是絕症」、「癌症可以預防」,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熱愛生命、攜手抗癌」之理念,期待社會各界群起響應,加入防癌、抗癌及關懷癌友的行列,一起為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健康與福祉而努力。
醫師也提醒,為了自己及家人健康,「請戒菸,以免後悔已經來不及」。 2年前被確診淋巴癌第二期時剛滿30歲,當初她發現鎖骨下緣有顆小腫瘤,在朋友催促下到醫院檢查,因為一直找不出原因,從乳房外科、胸腔科一路轉到血液腫瘤科才確診。 李斯凱呼籲,想要預防大腸憩室,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適量肉類並減少食用精緻食物。
年輕罹癌: 達比修有胞弟罹睪丸癌! 經典賽前「為弟安排球場包廂」意外嚇到隔壁
醫師指出,該患者直腸內有4公分大的腫瘤,透過快活光子刀治療,腫瘤完全消失不見,這在國外研究中僅10%的機率,也幸運躲過切除肛門的命運。 所以他也呼籲,民眾若是在健檢時發現自己的甲狀腺有異常,或是觸摸脖頸食發現有明顯硬塊、腫瘤,都應該鎮定就診,按照醫師建議來緩慢治療,也要多尋求第二、第三醫囑建議,才能決定自己的甲狀腺問題該如何改善。 其中中川副教授更以女性罹病人數大幅高於男性的甲狀腺癌為例,指出兒童期、青春期若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者,自然會較容易在20年內罹患甲狀腺癌。 我國則因為接連爆出的食安危機、空氣汙染嚴重等致癌污染物增加,使得每年罹患腸癌、肝癌、口腔癌及甲狀腺癌的年輕患者數都在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