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醫師臨床上碰到罹患嬰兒青春痘的寶寶,普遍不給藥,讓寶寶自己好轉。 但如果真的須開藥,則跟成人痤瘡一樣,給予抗菌類藥物或抗黴菌類藥物來塗抹,後者就是抗皮屑芽孢菌藥物。 專研兒童肥胖問題多年的祝年豐醫師指出,一般認為這可能與胖小朋友容易出汗、相對不容易保持皮膚清潔、毛孔容易阻塞,或是肥胖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等可能相關。 但究竟確切原因為何,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會知道。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經常在臉書寫下衛教文章及案例,提供家長參考。 他近期也分享,門診常會許多媽媽們因為在寶寶約3週大時,臉上開始出現紅紅的痘痘,認為是自己月子餐太過豐盛,導致喝母乳的寶寶長出痘痘。
導讀 有時候一系列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症狀卻可能歸咎於同一種疾病:滿臉痘痘久治不愈,妙齡少女長出鬍子… 作者資訊:黃珊珊(微博:三三醫生),皮膚病性病學碩士,皮膚科醫生,皮膚美容主診醫生,擅長損容性皮膚病診治、醫學美容治療,倡導循證醫美、理性護… 對於重度、無緩解的嬰幼兒痤瘡,可能需要評估是否存在由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性腺或腎上腺腫瘤,或者性早熟引起的基礎雄激素過量。 大多數病例呈輕度,不需要特意處理,保持涼快,減少出汗,正常清洗面部,根據孩子皮膚乾燥程度來塗抹保溼乳液或者霜,不用刻意厚塗保溼乳液或者霜,正常保溼即可。 皮疹常在 5-7 日後消退,不過完全消退前可能反覆發作,無需治療,能自發消退,也和我們想的「中毒」無關。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媽媽經」發表作品
媽媽平時可用紗布巾,沾白開水來幫寶寶清潔口腔,一天至少兩次,每次約2~3分鐘,範圍需含蓋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 沒有定期去角質的話,老廢角質堆積會阻塞毛孔和令毛孔粗大,令肌膚變得暗沉粗糙,繼而加速油脂分泌,會令毛孔再度變大。 定期為肌膚深層清潔和去角質,才可確保肌膚新陳代謝,毛孔才能有效地吸收護膚品營養,日常使用洗臉機洗面也能幫助定期去角質,有助去暗粒粉刺。 平日飲食應盡量清淡,減少攝取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皮膚科主治醫師楊靜宜也說,在兒童皮膚科門診中,經常看到長疹子的孩子,但也看到有不少家長「太害怕吃藥」,或是有「類固醇恐懼症」不敢讓孩子用藥。 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給口服抗組織胺,症狀好了,還要繼續服用一段時間。 因為此藥不僅是要止癢,好了後,再服用一段時間,可以抑制復發,但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症狀好了,就不讓孩子用藥。 ,到出現病徵至少需要出生後3~7天 ,甚至一星期的時間。 因此,新生兒不會在一出生立刻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症狀,但是這種感染疾病會讓口腔、肛門口、會陰部、全身等皮膚急性發炎、搔癢,所以寶寶會哭鬧不停、徹夜難眠。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Q1. 為什麼化妝後,臉頰開始容易長痘痘粉刺?
卓瑩祥醫師表示,「有20幾型的病毒會出現各種症狀,常引起重症的71型,身上沒有疹子,但會喘,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等心肺系統症狀,還有神經學症狀」。 卓瑩祥醫師說,由於發病初期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必須與泌尿道感染鑑別診斷,「要確認是否為泌尿道感染,必須驗尿,但包著尿布的寶寶很難收集尿液,不少父母要求不要驗,可是如果發燒3天,還不退燒的話,就一定要驗尿了」。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 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中醫師鄒瑋倫指出,臉上長痘痘,西醫全部都叫脂漏性或皮膚過敏,但從中醫觀點來看,人體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的氣,都會在頭面部交會,臉部就像是反映內臟健康狀態的一面鏡子,因此可以從青春痘生長的位置,來了解人體的內部變化。
進一步分析馬公國小3千多名參與調查的學童資料發現,沒有青春痘的學童其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18.2,低於患青春痘學童的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的19.5。 且不論在哪個年級,長痘痘族群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值都顯著比較高。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平均約17%的小學生臉上已有粉刺、痘痘冒出頭,四、五、六年級學生有粉刺、痘痘的比例更高,在高雄有近4成、在澎湖則近3成高年級生出現面子問題。 我也會告訴父母,新生兒痤瘡又稱為「新生兒的青春痘」,這時父母親大多會瞪大眼睛看著我,彷彿心中有著關於「新生兒也會長青春痘?」疑惑。 建議抹保養品時搭配按摩手法或者工具,由內而外的按眼周,每個穴點停留5秒按一圈,增強眼周循環。 特徵為發燒及全身出現小水泡或疹子,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水泡也可能出現於手腕、膝蓋、肛門附近。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台灣新生報
新生兒痤瘡在正常狀況下是不需要治療的,只要做好日常清潔工作即可,使用清水搭配溫和的寶寶沐浴用品清潔臉部,數週到兩、三個月就會逐漸消失。 另外肥胖者也相較容易有屁股長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體態結構上皮肉皺褶處容易摩擦、悶熱,且身體也較容易有發炎反應。 新生兒痤瘡大部分在數周到數個月會自行好轉,因此大部分建議觀察即可。 若真的比較嚴重,也可以諮詢皮膚科醫師意見,使用外用痘痘藥膏治療。 一般寶寶尿布疹處理方式,應以勤換尿布為主,如果要塗抹藥物,須就醫請醫師開立藥物,通常醫師會先使用收斂性質的藥膏,避免造成念珠菌感染。
至於熱疹的照護,通常只要打開寶寶衣物,通風一、兩天就會好了,必要時可擦痱子膏,有舒緩收斂、減少汗水分泌的效果。 而嬰兒青春痘,主要是皮脂腺和毛囊的問題,兩者完全不同。 俞佑醫師表示,嬰兒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上,偶爾胸部也會長,看起來是小小的丘疹或粉刺,寶寶出生後2至4周是好發高峰期,最遲不會超過4個月就會消退。 通常這個階段的寶寶,臉上會此起彼落長不同的疹子,必須強調的是,嬰兒青春痘、粟粒腫或胎兒毒性紅斑,分屬不同的成因和病症,並不是每個新生兒一定會發生,也不是這階段長完這疹子、下階段換另一個長,它們都是獨立的病症。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表皮囊腫」是皮膚最常見的良性腫塊之一,其主要的成因是表皮細胞生長於深層的真皮層內,形成一個囊袋狀的腫塊。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保養的部分,這個階段的孩子皮膚的代謝、修復能力是最良好的狀況,建議以保濕功效為主就可以了。可以選擇單一保濕功能的化妝水,另外準備一支痘痘藥膏,隨時塗抹在已經長出來的痘痘上,或紅紅腫腫準備要冒出頭的痘痘。
一旦症狀出現,多會是大範圍的分佈,嚴重影響肌膚外觀。 俞佑認為,從外觀看來,或從病理上去分析,其實是一樣的,都叫做「痤瘡」,症狀是長粉刺、丘疹,嚴重時有膿包,嬰兒青春痘也是如此。 只是兩者成因不同,成人一般受到雄性荷爾蒙影響,尤其是青春期時,雄性荷爾蒙分泌較多,導致皮脂腺分泌較旺盛,形成青春痘。 而嬰兒部分的成因未明,有可能受到母體荷爾蒙影響,此為兩者差異。 俞佑說明,可使用不含皂鹼、不傷嬰兒皮膚的嬰兒肥皂,來進行溫水洗浴,嬰兒肥皂一樣具清潔效果,卻能更溫和洗滌寶寶肌膚。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另外,不建議爸媽額外為寶寶塗抹乳液,因為乳液會阻塞毛孔,使痤瘡情況更惡化。
- 外觀上與念珠菌性對磨疹相同,與一般的尿布疹,因為出現的部位及症狀有些類似,媽媽因而誤認,有時會用錯藥劑造成更大的危害。
- 由Human herpes virus type 感染造成,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兩歲間的嬰幼兒,一般為終身免疫,少數寶寶有可能感染到兩次玫瑰疹。
-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指出,現在小學生大概三、四年級起,就會陸續有青春痘的困擾,不過,除了少數是因為提早進入青春期,或是內分泌引發的青春痘外;絕大多數小朋友的痘痘問題,其實是清潔不徹底。
- 木瓜須置於常溫下熟成,果蒂轉為黃色,輕按周圍已軟化才適宜可食用。
- 由於毛囊角化症屬於遺傳性疾病的一種,在臨床上尚無法完全根治。
- 臨床表現可以表現為非紅斑性基底的小膿皰,通常出生時即存在,膿皰破裂後出現介於紅斑與色素斑之間的皮損,周圍有一圈鱗屑,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還可能出現色素沉著,需要數週活數月消退。
另一種形成原因說法是在母親的肚子的羊水裡時,是無菌的環境。 寶寶出生後接觸空氣,空氣有灰塵、帶有細菌,容易造成局部皮膚的馬拉色氏黴菌 ,或是併發細菌感染產生小疹子。 前者為針頭大小的白色小疙瘩、容易出現在眼周,形成原因為肌膚受傷後在修復過程中生成出白色小囊腫,抑或是皮脂被厚角質蓋住無法排到表皮,形成的堆積。 有時候臉的問題不一定只跟保養有關係,不恰當的飲食也是肌膚殺手! 台灣的水果好吃但甜度高,冒痘時期應適量攝取,尤其應該避免晚上吃水果。 晚上吃水果、身體攝取太多醣份,會影響睡眠,睡不好痘痘自然不會好,所以,如果你是愛吃水果的痘痘肌,除了適量吃之外,也要避開晚上吃。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毛孔堵塞原因:清潔卸妝不足
另外,趙昭明醫師也提醒民眾,A酸等酸類成分有光過敏的特性,若單純塗抹在四肢,因為有衣物的保護,不需過度擔心。 但若需塗抹於臉部,則建議在晚間使用,若早上非得使用,務必要清洗乾淨,才不會因為光過敏造成反黑現象。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特別要強調的是,A酸、果酸等成份對肌膚仍是有一定的刺激,民眾最好還是詢求專業醫師診斷,確認適用與否,再使用較為恰當。 寶寶痤瘡症狀輕者一般不需要治療,只要作好日常清潔工作,幾週後便可自愈。 但如果已經發炎了,或者症狀較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進行消炎、抗感染治療,老話一句,家長勿自作主張亂用皮膚軟膏給寶寶治療。 這種類似青春痘的紅疹,多發生於兩頰、臉部、額頭,不太會蔓延至胸部和背部。
近日美國有一位母親的初生BB臉上出現滿臉粉刺及紅腫,仿如青少年的青春痘,令她感到困擾,她突然忽發奇想特製了一款「母乳面膜」,希望能幫助孩子「保養」一番。 小朋友臉上長粉刺 前面提過,角質無法覆蓋住皮脂也會導致脂肪粒的產生,因此日常的卸妝建議可加入「棉花棒」,仔細的清潔,避免堵塞。 長痘痘粉刺就像肌膚在便祕,你不會想要強力挖出,越擠會造成細菌擴散,不僅痘痘越來越多,還會出現坑洞跟傷疤。 麻疹:依規定,寶寶出生滿12個月接種第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但很多年後,抗體會消失。 若是成年人發燒,出了疹子,又有去過麻疹流行地區的旅遊史,很可能因抗體消失而感染麻疹。 而還未接種疫苗的寶寶與發病的成年人有接觸史的話,診斷時,就要考慮感染麻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