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在接觸的大量病例中發現按揉膻中穴還可以舒緩病人壓抑的心情,我想,這就是此穴“寬胸理氣”的功效吧。 膻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因此,以此穴為主穴治療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證及其它疾患,臨牀上屢獲佳效。 現代臨牀上常用於咳嗽、氣喘、氣短、咳唾膿血、肺癰等呼吸系統病症,噎膈、臌脹、嘔吐涎沫等消化系統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煩等心血管系統病症以及產後無乳、癭氣、霍亂、轉筋、屍厥等其他病證。 總之,臨牀運用本穴多用於心肺病變,尤宜於心肺氣虛之證。 经外奇穴,位于胃经循行路线上,对侧取穴,主治中老年肩周炎,五十肩。
-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
- 临床上可以通过板门穴进行按压、推拿,来治疗胃肠道的相关疾病,比如食积、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这…
- 後逐漸發現有顯著痛感和壓痛處,砭刺效果更好,這就是「以痛為腧」的規律。
- 從內通向外,反應病痛;從外通向內,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 方法: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
- 經過反覆實踐,用針刺或艾灸刺激體表的某些部位,對相應的某些疾病和症状有治療作用;刺激某些部位,不僅對相應病症有效,而且對其他病症也有效,日積月累,逐漸發現了某些部位和某些病症具有相關性的規律。
- 中府穴配伍穴道分別為搭配尺澤穴治咳嗽;搭配肩髎穴治肩痛。
治療心絞痛的第一個穴位:膻中穴,刺激膻中穴能讓心胸開闊,來緩解心臟的收縮功能、血液的供應狀態,直接是跟心臟聯繫在一起。 用膻中穴治療心絞痛的時候,不用灸法,用拇指頭的力量比較重的按揉,可以寬胸理氣,調節心肺。 心臟的功能與肺氣密切相關,心血要肺氣推動。 也可以捶打膻中穴,提高身體免疫力,對心肺功能都有好的作用。 還可以用皮膚針反复地敲打兩百次左右。 按摩膻中穴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中平穴: 十四经络 高清图解》》
但有些穴位的別名雖然相同,但並非就是同一穴位,這是由於不同朝代的醫師對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取五穴而用一穴,取三經而用一經古人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必正”之說。 意思是說,正確的取穴方法,是取某一個穴位時,必須要了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某一經時,必須要參照其周圍幾條經脈的循行。 這樣全面參考才能正確地定位取穴。 跟平穴疼痛位於下肢部穴脈絡中,應多留意是否出現小兒麻痹後遺症,足下垂等相關疾病症況。
以上為任脈穴膻中穴位經絡圖解、膻中穴痛可能相關症況、穴道效用作用與穴道按摩與穴道經絡引導資訊彙整與介紹。 膻中(dàn zhōng)穴 (RN17)是人體的穴位,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中平穴: 十四经络
本穴物質為胸部之氣聚集而成,在本穴吸暖後內行於心包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保送之地,故為心包募穴。 主治病症: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煩、呼吸困難、過胖、過瘦、呃逆、咳嗽、氣喘、咯唾膿血;產婦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縮等。 中脘穴是任脈、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這些經脈都交彙在人體中脘穴的位置上,對人體機能運作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胃是消化系統,水分也要通過胃來消化運轉。 臉腫、眼睛下面腫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是歸脾胃來管理,所以指壓按揉中脘穴對消除眼袋有幫助作用,當然胃腸好氣色也會跟著好。 女性保養延緩衰老的重要穴道之一。
任何膻中穴位痛疑問,建議向中醫師諮詢病症。 盛生寬治療高原反應病例38例,共有症狀為心慌、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還可見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高原反應或不適。 再刺氣海,得氣後行針,針感放散於胸部。 結果痊癒28例,好轉8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4.7%。 李潔等總結1981~1998年公開發表在200餘種醫學期刊上有關針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論文240餘篇進行分析,指出膻中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最常用的8個穴位之一(132穴次)。 本穴為氣會,肺主氣,司呼吸,且穴位近於胸部,可理氣寬胸,故為治療呼吸系統病症的常用穴。
中平穴: 人体经络穴位,用好都是灵丹妙药,不信来辩!
治療其他各臟腑的疾病,也均以中沖穴為主,相配五指應五髒的指掌諸穴,可治癒五髒的各種疾病。 按摩方法:反復地用大拇指按揉足三里穴,四個手指頭保住腿肚,或者用中指按壓法來按揉或者用拳捶打,2~3分鐘即可。 【大紀元2014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現代人吃得太多、太快,飲食不當,導致胃病成一種常見病。 這種飲食習慣養成的病痛總是不斷重複發作,似乎很難根治,嚴重時還會影響工作和情緒。 如果你懂得穴位按摩,只要掌握一些簡單方法,在胃不舒服時就可以自行緩解。
还有太渊穴,位于人的手掌部,在人的手掌与前臂之间的连线处,也就是在人体的… 大椎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在取穴的时候让患者正坐低头,穴位位于患者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如果找不太清楚,可以让患者活动一下颈部,有一个不动的骨节就是第一胸椎,即大椎穴… 中平穴 通天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它的位置是在人的前发际向上4寸,同时距离人的前正中线旁开1.5寸。 找通天穴的时候,先找到人体的前正中线,前正中线跟前发际的交界的地方,以这个为基点… 还有太渊穴,位于人的手掌部,在人的手掌与前臂之间的连线处,也就是在…
中平穴: 人體穴位專題
中冲穴按摩可治愈五脏的各种疾病。 在手上捻动中冲穴相配五指应五脏的指掌手穴,配合赵氏传授的“宫廷捻穴”疗法可以治愈多种疑难杂症。 根据病情可全天或半天治疗;10天1疗程,一般疑难病症约3个疗程即可治愈。 翁醫師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治療盲腸炎通常是在初期的階段介入,適合使用中藥、針灸、熱敷等療法,但若病情已嚴重者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建議到醫院診治比較妥。
中脘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任脈穴,簡稱任脈。 任脈穴經絡脈總共計有24個穴位,若中脘穴痛即發生於此經脈部位。 从经络穴位讲,中冲穴是心包经井穴,而心包可以保护和辅佐心脏部分功能,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故捻动中冲穴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之功能,气血调畅、各守其位,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中医的整体观念很强,人体表面各部位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形诸内,必形与诸外”,中冲穴可治疗诸多疾病,能起到纲举目张的统帅作用,但必须配以相应脏腑穴位,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中平穴: 中平穴的位置
治疗其他各脏腑的疾病,也均以中冲穴为主,相配五指应五脏的指掌诸穴,可治愈五脏的各种疾病。 方法: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 哪一只手的疼痛感较明显,就再揉捏那只手的中冲穴(那只手中冲穴的疼痛感明显,说明这一侧的肢体较疲劳),直到双手的疼痛感相等时停止揉捏。 临床运用:中冲穴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 配水沟、太冲、劳宫、曲泽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指压中冲用于心绞痛的应急治疗;配大椎、曲池、曲泽主治中暑;配大椎、合谷、外关主治小儿惊风。
此腧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 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症。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頻、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順、精力不濟、冷感症等。 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穴道指壓法治療圓形脫髮症。 確定經穴標準部位,是以中醫學基礎理論和經絡學說以及審定穴位的準則為指導的。 中醫學對人體部位與方位的描述與現代解剖學不完全相同。
中平穴: 疾病百科
足厥阴肝经:阴廉:气冲穴下2寸,腹股沟内,长收肌外缘处;急脉: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动脉搏动处;章门:第11肋游离端下方;六。 任脉:曲骨:骨联合上缘中点处;中极‘:脐下4寸处;关元:脐下3寸处;石门:脐下2寸处;气海:脐下1. 5寸处;阴交:脐下1寸处;神阙:肚脐中央;水分:脐上l寸处;下脘:脐上2寸处;建里:脐上3寸处;中脘:脐上4寸处;上脘:脐中上5寸处;巨阙:脐中上6寸处;鸠尾: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
相对平衡,物质运动发生变化,共存于统一体中。 经络系统,既有不同功用,又有协同作用,以沟通表里,运行气血。 如某一经不同于某一经,某一穴不同于某一穴,而又相通的特殊性,更如中冲、合谷穴与不同经络、穴位、部位相通,又有其普遍性。 故以中冲穴为纲,配以相应脏腑之穴位,以生物电为动力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改善微循环,使人体气血充盈而调畅,以得到治愈五脏疾病之目的。 中冲穴位于双手中指尖,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穴位。 掐按中冲穴,常用于心绞痛、昏迷、严重痛经等症的急救。
中平穴: 中平穴准确位置
活動的標誌,指各部的關節、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的空隙、凹陷、皺紋、尖端等。 例如:聽宮,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曲池,在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 這是指以體表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誌為依據來確定經穴位置的方法。 體表解剖標誌,可分為固定的標誌和活動的標誌兩種。
根據所在部位命名 既根據腧穴所在人體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顴骨下的顴髎,第7頸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中平穴 在治療過程中,根據臟象學說,辯證施治,巧施功力,首推中沖穴(為疏通全身經絡主穴),合理配穴,是治癒疾病的重要環節。 中平穴 中平穴 如治療心臟病以中沖穴為主,相配內關、勞宮、少沖等心經諸穴,可治癒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等。
中平穴: 穴位的別名
中府取穴方法為取正坐位,先取鎖骨外端下方凹陷處的雲門穴,在雲門穴直下約1寸處為中府穴的位置,下圖為中府穴位置圖。 中府穴疼痛位於手太陰肺經脈絡中,應多留意是否出現呼吸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與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等相關疾病症況。 任何中府穴位痛疑問,建議向中醫師諮詢病症。
中平穴: 人体常用穴位自助按摩视频
中沖穴位於雙手中指尖,是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穴位。 中平穴 掐按中沖穴,常用於心絞痛、昏迷、嚴重痛經等症的急救。 臨床發現,便秘時用拇指指端掐按點壓中沖穴,有緩解緊張、促進排便的作用。 掐按中沖穴此法也可用於預防便秘,特別適應於老年人。
中平穴: 人體穴位的數目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处。 为董师景昌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举凡肾虚引起之各种病痛皆有疗效。 足太阳膀胱经之束骨穴用来治疗肩周炎症状减轻,但仍有抱紧感者,可在束骨穴上下找到压痛点,然后针之。
通过问诊,得知她左肩痛无创伤史,无明显劳损,无颈椎病,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初步断定是风湿性疼痛,中医叫“寒证”、“痹证”、“冻结肩”、“肩凝症”,也叫“五十肩”,西医称为“肩关节周围炎”。 名称虽多但只说明三个问题,一,此病多为受风寒引起。 三,此病多发于五十岁左右,女性多见。 中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
取穴:在鱼际穴向下(远端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肩周炎特别是肩前疼痛的患者可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按之有明显压痛,因近手太阴之鱼际穴,故名鱼肩穴。 咨询刨腹产刀口不了解同时也被误解 剖宫产的女性,在腹部都会留下切口,有横行的或者纵行的,只是每个人体质不同,刀疤的深浅粗细也不同的。 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平穴: 背部穴
以束骨为主穴,配合阿是穴,并在阿是穴上加火罐,效果好,起针后患者即可感到患肢轻松。 阳 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故可治筋脉不伸而致的疾病。 《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针刺阳陵泉前, 可先在对侧阳陵泉附近找压痛点,按压压痛点时肩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刺之必效,让患者咳嗽一声,随咳进针,以减轻患者针刺时的痛感,针刺同时嘱患者活动患 肢,针入痛消。 它是由于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肝病的范围。 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在身体前正中线,肚脐下三寸的位置。 一般四指并拢大概三寸,通过这个方法便可找到关元穴。 关元穴又称丹田,是气血生化之源,生化初始的地方,因此关元穴是一个补益要…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平穴 中醫書籍中,有關針灸、按摩等古籍很多,但相應的別名也層出不窮,有時不同書上的多個的穴位名稱其實對應的是同一個穴位。
針灸療法主要取內庭、足三里、中平及董氏奇穴等穴位,熱敷部位主要是熱敷於盲腸在背部相對應的地方。 盲腸炎所引起的疼痛,容易跟某些疾病互相搞混。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本文图解中平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有些脾胃功能差的人會出現臉腫、眼睛下面腫的情況,所以按揉中脘穴對消除眼袋也有幫助。 中醫學稱「用穴如用藥」,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發揮神奇的作用,它就像與生俱備的人體藥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