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镜检查能够实现子宫腔的直接可视化,且可以用于检测损伤或肿瘤的存在。 它也可以帮助医师在最小损害情况下获取子宫内膜内层的细胞样片(不像刮宫术那样有损害性)。 在诊断方面,刮宫术和子宫内膜活检刮除术能够达到60-70%的阳性预测值;但是子宫镜检查能够达到90-95%的阳性预测值。 只是少量出血,特别是停經前後的不正常出血,容易被人忽視,但若是停經後的50歲年齡層,不管是少量的出血或是褐色的分泌物,都算是不正常出血,不可忽視,要儘快求醫。 家族病史:直系親屬之中,例如母親、姊妹或女兒在50歲之前被確診患上乳癌、卵巢癌或大腸癌,患子宮體癌的機會亦會較高。 透過常規的婦科體格檢查和超聲檢查基本可以分辨,如果對檢查結果有疑問,可以進一步進行MRI和宮腔鏡檢查。
子宮摘除包括切除子宮和子宮頸的全切除,以及切除子宮但保留子宮頸的次全切除,全切除者還是可能罹患陰道癌;而次全切除的子宮頸癌及陰道癌風險並沒有因為子宮摘除而降低。 也就是說,不管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都還是要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肥胖或體脂肪過高兩者都會增加子宮内膜增生及子宮内膜癌的發生率,因為脂防會導致雌激素過量產生,而且雌激素過多就有較高風險得到子宮內膜癌。 要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適當的體重和BMI值控制是必要的。 子宮肉癌 運動除了能夠幫助維持體重、減少荷爾蒙失調之外,還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
子宮肉癌: 子宮息肉會不會變成癌? 醫師解答
但即使約60%患者被發現罹病時為第一期,惡性子宮肉瘤整體預後仍較一般常見之子宮內膜癌來得差,五年存活率約介於25%至76%之間,如果晚期才被發現存活率更低到只有10-15%。 卵巢會分泌雌性荷爾蒙(oestrogen) 和黃體素(progesterone)。 於部分子宮體癌的腫瘤有黃體素體,服用人工合成的黃體素作荷爾蒙治療,能夠減慢癌細胞增生。 一般而言,子宮體癌的生長較為緩慢,而且不易擴散到子宮以外的組織,所以一般早期的子宮體癌,治愈率可達九成以上。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Bowtie 將於下文為你提供有關子宮頸癌的基本資料。 文末更會為大家提供投保建議,讓大家可以盡早做好準備,避免因癌症治療而需要承受極重的財政壓力。 子宮肉瘤其實有三種,包括從子宮肌瘤轉惡性病變過來的「惡性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惡性混合繆勒氏瘤和子宮內膜基質肉瘤。」因此有子宮肌瘤的女性,都必須長期做追蹤。 當息肉較大或合併嚴重的炎症時,還須考慮子宮部分切除或全切除。
子宮肉癌: 子宮肉瘤治療說明
剖面見子宮內膜層有息肉狀腫塊,黃色,表面光滑,切面均勻,無漩渦狀排列。 鏡下見子宮內膜間質細胞侵入肌層肌束間,細胞漿少、細胞異型少,核分裂相少,通常少於3/10HPFs.(二)高度惡性的子宮內(二)膜間質肉瘤:少見,惡性程度高。 肉眼見腫瘤向腔內突起呈息肉狀,質軟,切麵灰黃色,魚肉狀,局部有出血壞死,向肌層浸潤。 瘤細胞緻密,圓形或紡錘狀,核分裂相多,通常超過10/10HPFs,平均25/10HPFs,最多可達78/10HPFs.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可以為子宮頸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保障,保障範圍覆蓋上文提及的切除手術、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在 2020 年,香港錄得 1,186 宗子宮頸癌新症,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 6.8%,為往年的雙倍有多,成為香港女性第八大常見癌症。 若持續受高危 HPV 感染,且免疫系統無法將 HPV 病毒清除,子宮頸細胞便可能出現異常變化,亦即癌前病變,即子宮頸上皮內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子宮肉癌就是子宮肌肉瘤的惡性病變,大家一定常聽到子宮肌瘤,其實這很常見在生育年齡佔20到75%,那快要幾乎快要每個(3/4)婦女都有了,但這些會有0.5%會有惡性肉瘤病變。
子宮肉癌: 治療 子宮腺癌
慢性宮頸炎可見宮頸有不同程度的糜爛、肥大、息肉、腺體囊腫、外翻等表現,或見宮頸口有膿性分泌物,觸診宮頸較硬。 大體觀察,最常見的類型是局限性的內膜腫物突出於子宮腔內,單個或多發,灰紅色,有光澤,一般體積較小,平均直徑在0.5~2cm之間。 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壞死,亦可合併感染,如蒂扭轉,則發生出血性梗死。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多數的乳腺增生,會在更年期後會自愈。 而其中的非典型乳葉及乳腺管增生的人,罹患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但經歷了長期的癌前病變階段才會變成癌症,所以定期檢查,才能避免乳癌。 當口腔、消化道、陰道、皮膚等處出現了煙霧狀白色斑點,就是常見的黏膜白斑的癌前病變,若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就會變成有粗糙感的白色或灰色突起斑點,然後出現潰瘍。
不過在日本由於MRI價格低廉,因此多數子宮肌瘤均接受MRI檢查,也因而容易早期診斷出惡性肉瘤。 子宮肉癌 有一個40多歲的女士,因為經血過多,嚴重經痛和慢性盆腔痛而求醫,超聲波診斷出有子宮腺肌症。 她沒有生育計劃,但想保留子宮,嘗試了止血藥和不同的止痛藥物,症狀卻得不到改善,經血過多導致嚴重貧血需要多次入醫院輸血,而經痛亦令她需要每月請病假。
子宮肉癌: 皮膚緊繃、乾燥泛紅 醫師教你「換季保養祕訣」
另外,從未生育的婦女比起曾多次懷孕的婦女,患上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風險相對較高。 子宮肉癌 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常見病徵包括:陰道出血、腹痛、經期期間不正常出血以及劇烈經痛等。 子宮肉癌 約九成被確診患上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婦女都有以上的病徵。
根據統計,有90%的患背因不正常出血來看門診時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 子宮體癌是指子宮體的子宮內膜細胞異常增生,正式名稱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的外側有一層肌肉,若是肌肉癌化,則稱為「子宮肉瘤」。 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高踞香港癌症的第7位,亦是女性癌症的第4位,每年約有新症1千宗,死亡率約33%。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正逐漸增加,原因相信在於女性不生孩子,或是生産次數少。 子宮內膜長息肉不一定會影響懷孕,但如果剛好長在子宮頂部這個多數受精卵著床的位置,那麼凹凸不平的環境將干擾胚胎吸附、著床和生長,因此會建議想要懷孕者採取手術切除息肉。
子宮肉癌: 子宮體癌風險因素
子宮內膜增生依組織型態可分為單純性、複雜性、單純性非典型及複雜性非典型等類型。 而這4種類型演變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機率也不一樣,分別是單純性1%、複雜性3%、單純性非典型8%及複雜性非典型29%。 因此,在發現有內膜異常增生的情況下就應該及時就醫治療以預防內膜癌的發生。 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相當多,隨著醫療科技發展,手術已從巨創、微創發展至無創。 另考量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如果有懷孕計畫,則切除肌瘤保子宮;但也有女性無生育要求,寧可整個子宮摘除,免除肌瘤可能復發的機會。
子宮腺肌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異常地出現在子宮肌肉層,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其中一種。 子宮腺肌症可分為彌漫性和局部性,彌漫性子宮腺肌症是指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散佈於整個子宮肌肉層,而當這些組織只集中於子宮壁的一個位置時,便成為局部性子宮腺肌症,又稱為子宮腺肌瘤。 這些處於子宮肌肉層的子宮內膜組織同樣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隨著月經週期會有增厚、出血等週期性的反應,血塊積聚在子宮肌肉裡面導致發炎,造成子宮肥大,經痛,經量過多等症狀。
子宮肉癌: 子宮息肉複發的原因
根據癌症研究會附屬醫院的調查,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有高血壓者為26%。 現在,很多化粧品和及皮膚病藥物中使用女性荷爾蒙劑,口服避孕藥也是女性荷爾蒙劑的代表。 此外,為了治療更年期障礙,也使用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所以使用女性荷爾蒙劑的例子激增。 排卵如果規正常,則雌激素與黄體素取得平衡,那月經的週期也就正常。 但是若卵巢的功能不佳,月經没有按期來,或是接近停經時,月經都不會來的人,因為没有排卵,所以也不會分泌黄體素。 肥胖的人,其脂肪組織也會製造雌激素,同時加以貯藏。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即使是天然食物,不代表就沒有副作用而可以毫無限制地吃。 該病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但常見於35歲以上的婦女。 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症状,往往由於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大體檢查時始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後得出診斷。 多發性瀰漫型者常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 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子宮肉癌: 子宮內膜癌預防重點?
我常會舉豆漿為例子,豆漿含有植物性雌激素,經過人體吸收作用後會產生類似人體分泌的雌激素,但只要適當攝取各種營養,且不長期單吃高劑量的大豆異黃酮產品,並不會因此長肌瘤,或是對已發生的肌瘤產生不良影響。 雖然這只是動物實驗結果,但也令我擔憂沐浴精和洗髮精等日用品若含有此環境荷爾蒙成分,很有可能造成人體危害。 右邊一點一點黑色的就是腺瘤,左邊一顆一顆白色的是肌瘤,肌瘤的位置有時也可能長得比較接近子宮內膜,而突出於子宮內腔。 通常荷爾蒙需要服用3個月,之後停藥,看看荷爾蒙分泌是否恢復規律。 荷爾蒙失調可能跟作息不規律、壓力、過胖都有關,因此除了用荷爾蒙調理,也需要調整生活。
- 尤星策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術後可能有陰道出血、下肢水腫等併發症,改善水腫最好的方式還是運動和按摩,可諮詢醫師正確復健方式。
- 任何年齡的婦女,如有陰道異常分泌物或下腹不適,宜及時診查。
- 較大的息肉可能出現白帶增多,或主訴有接觸性出血,特別在性交或排便後出現點滴狀出血或血性白帶。
- 另外,對於已經診斷和確定的癌症,超聲可以檢測轉移。
- 而子宮肌瘤患者除了要面對疾病本身,也可能要面對手術、夫妻感情與性生活等問題,精神壓力可能使患者出現自卑、無助、不認同等心理問題。
- 12年來,我看過98位子宮內膜癌病人,33位死亡,死亡率達33%,只要早發現,馬上接受子宮切除,幾乎可以完全治療。
- 約有2~5%的病人罹病因素和親代的遺傳基因相關。
目前常見的市售洗髮精或沐浴精,廠商為了讓產品香味持久,確實可能添加一種環境荷爾蒙成分,而這種環境荷爾蒙可能會經由皮膚吸收,長期使用下即可能慢性且小劑量地累積,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皮毒」。 儘管MRI非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但MRI是診斷並定位肌瘤最準確的方法,還可檢出0.3公分的微小病灶,對肌瘤的變性、鈣化或癌化等也能清晰顯示,並可用來準確得鑑別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 通常子宮肌瘤長大到使子宮超過妊娠3個月大小,或是大到超出骨盆腔時,患者才比較可能從腹部觸及子宮肌瘤所致的凸出腫塊,特別是清晨空腹或膀胱充盈時最明顯。
子宮肉癌: 癌症照護
子宮內膜癌的進程主要分成四期,賴瓊慧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是預後很好的癌症,尤其第一期如果積極配合治療,5 年存活率可達 9 成,不會再復發,第二期存活率亦有 8 成。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指出,子宮內膜癌又可細分幾種類型,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亮細胞癌、漿液細胞癌、腺肉癌則較為少見,但十分惡性。 ◆ 異常陰道出血:這包括停經後發現陰道出血,或是在月經週期之間(原本不是該流血的時候)會突然發現陰道出血。 化學治療主要用於晚期及復發性子宮體癌,幫助縮小腫瘤、減慢腫瘤增生及紓緩症狀;亦可用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或結合放射治療。
子宮肉癌: 存活率
其中,偶爾會見到的,依次為子宮肌肉瘤,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和無分化的子宮肉瘤;最少見的還包括腺肉瘤,橫紋肌肉瘤,和脂肪肉瘤等。 組織包括肌肉,脂肪,神經,血管,淋巴結,骨骼,纖維如肌腱,關節膜等,因此大別分成兩類:軟組織肉瘤和骨性肉瘤。 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癌症。
子宮肉癌: 停經了就沒事?錯!子宮3大癌症馬上搞懂
4.曾經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泰莫西芬這是乳癌使用的治療藥,因此如果妳乳癌在用泰莫西芬,要去測量子宮內膜的厚度。 3、根據探知的宮頸深度,調整子宮鏡限位器,將子宮鏡插入宮頸管,過內口,循子宮壁一側緩緩推入到宮腔內。 開啟冷光源,打開注水閥門,囑助手通過加壓器,向宮腔內注入膨腔液。 壓力維持在18~22kPa(130~160mmHg)之間。 在膨宮良好的可視空間仔細尋找子宮息肉蒂部的準確位置。
子宮肉癌: 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前兆:子宮內膜增生
儘管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但正常細胞亦無可避免地受到化療藥物的破壞,引起種種副作用。 副作用分全身和局部兩種,於治療開始後一至兩星期會陸續出現。 全身性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肚瀉、血球數偏低,患者只須多休息或適當用藥即可紓緩。 子宮體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也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四位,2017年共錄得1,076宗新症,死亡個案共 114宗。 手術後的頭幾天,可能會出現不適,疼痛,疲勞或全身無力。
異常出血是最主要的症狀,九成子宮內膜癌都會發生;此外,也可能因腫瘤壓迫出現下腹痛、解尿疼痛、性交疼痛。 確立分期之後,醫師會再替患者評估,加上適合的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口服標靶藥物,若能早期找到惡性子宮肉瘤,其五年存活率就會比晚期來得好得多。 從我們開頭的故事裡,您大概可以了解,進入中年後女性小腹變大、變胖,不一定只是變胖,而可能是骨盆腔長了腫瘤。 但是,您也會發現,惡性子宮肉瘤的這些症狀,與大一點的子宮肌瘤造成的症狀好像也很相似呢!
於 2020 年,香港共有 159 名女性死於子宮頸頸癌,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 2.6%,於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 8 位。 1、對於較大而有蒂的息肉,可在子宮下段見到或摸到,此時可通過擴張宮頸將息肉摘除,然後進行宮頸及宮腔搔刮術,將其餘息肉刮出並送病理檢查。 子宮內膜息肉充塞宮腔妨礙精子和孕卵存留和著床、妨礙胎盤植入和胚胎髮育。 合併感染改變宮腔內環境,不利於精子和孕卵的成活。 合併輸卵管或卵巢炎,可引起梗阻性或無排卵性不孕。 我倒是懷疑該成分的人體危害不在子宮肌瘤本身,而是其他地方,例如女性亂經或影響生育能力等,或許是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
她到台安醫院檢查時發現,子宮長出15公分大的肉瘤,雖接受治療多年,但都婉拒手術。 子宮肉瘤如果可以上環,那麼環會刺激子宮肉瘤,引發子宮肉瘤長得更快,極少數的子宮肉瘤可能還會惡變成子宮癌。 通常生殖道炎症、生殖器官腫瘤、月經頻發、月經經量過多、嚴重全身性疾病、宮頸口過松、重度裂傷或嚴重子宮脫垂、畸形子宮等都不建議上環。 童寶玲醫師表示,由於子宮肉癌與子宮肌瘤並無絕對關係,所以,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並不需要因此而引起恐慌。 子宮肉癌的初期症狀卻有點像子宮肌瘤,但是沒有子宮肌瘤症狀來得明顯。
子宮肉癌: 子宮息肉
但這也代表子宮肌瘤很可能導致高血壓或低血糖發生,在臨床引起重視。 若只切除子宮肌肉層的腺肌組織卻有一定困難,因為這些組織與正常的子宮組織沒有清晰的界線,很難將所有腺肌組織移除,而移除後子宮亦難於修補,日後懷孕時或會增加子宮傷口爆裂的風險。 如果婦女因更年期症狀等問題有補充荷爾蒙,子宮內膜會增厚,月經也會來;如果沒有再補充荷爾蒙,子宮內膜的厚度應該不到0.5公分,若比0.5公分厚,就要小心病變。
對於衛教人員打電話請她找時間做免費抹片檢查,她總是說:「子宮都沒了,要抹什麼?」一再向她說明,即使沒有子宮,還是要接受採檢,多年來她都不聽。 直到去年底她終於接受勸說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出現異常,但抽血的癌指標正常,再做抹片檢查,再看到異常細胞,進一步做切片後確診為原發性陰道癌。 子宮內膜增生最明顯的症狀是經期異常,像是經期時間特別長,或是有不正常出血症狀,其他像是過度肥胖、飲食偏西式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過度補充雌激素或罹患乳癌而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者等,也都是高危險群。 目前最新的治療看法是,開刀主要是為了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如果子宮肌瘤毫無症狀,即便患者肌瘤大到如懷孕12周的子宮大小,也不見得一定要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