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述所說,每一次電療都給予那麼高劑量,影像定位準繩度必須很高,否則前列腺旁邊的膀胱和直腸,會受到很大破壞,可以引起器官穿孔或流血等長期副作用。 伯伯家人問到,病人需否持續兩個月、星期一至五到醫院接受電療呢? 其實對於低風險的前列腺癌,電療療程已經縮至4星期,甚至可以再縮短至只做5次,只需要一星期多就完成。 電療於醫治癌症方面﹐主要有治愈癌症、輔助其他治療方式以及紓緩癌症所引起的不適的三大作用。 副作用及併發症會視乎放射治療的範圍及劑量,以及病人的體質而定,但嚴重的併發症如癌症或淋巴管道閉塞引致相關器官水腫等十分罕見。 病人可按醫生配方在皮膚塗上藥膏或服用其他藥物,以減輕副作用的影響。
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又稱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 ,主要應用於治療肺部、頭部、前列腺及肝臟癌症的放射治療。 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屬於非侵入性治療程序,是以相對較少的放射治療次數 (如1至8次) 及高劑量 (每次可以高達30戈瑞, Gy) 的放射線治療。 一般放射治療的每次劑量約2 戈瑞,所以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每次劑量比一般放射治療多出15倍。
低分次放射治療: 乳癌放射治療新選擇!好神刀低分次治療,保護心臟與肺臟
從2004年九月到2006年6月一共選擇了73位病人,平均年齡69歲,低危險度病人佔25%,中危險度病人佔75%。 對於膀胱和直腸25%體積劑量分別為43.5Gy和46.8Gy,所有病人詳細資料如表一。 低分次放射治療 電療這個名字令人以為治療時會有觸電的感覺,但其實患者只需按指示躺在治療床上接受治療,過程中不會有特別的感覺。 治療師會利用有關模具為病人進行一次成像掃描,如: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或正電子掃描。 其後,治療師會以墨水筆在病人身上畫上記號,以進行治療時作治療位置之對位。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電腦刀主要是利用機器手臂控制小型直線加速器的位置,在空間中運用圓錐狀射束,由上百個不同角度方向照射至腫瘤處。 因其可選擇角度眾多,對正常組織有不錯的閃避能力,由於射束形狀及強度的因素在腫瘤處劑量分佈較不均勻。 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詹凱翔主任指出,由於乳癌患者快速增加,醫療資源亦進而大量投入乳癌治療,因此醫療界逐漸重視治療後長期生活品質及可能副作用之預防課題。 在乳癌、肺癌、肝癌等胸腔或腹腔的癌症放射治療中 ,腫瘤會隨著病人的呼吸而移動,因此在制定治療計劃時會增加照射的範圍,以確保腫瘤在整個呼吸週期運動中都接受到足夠的輻射劑量。 可是這樣會同時增加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或器官接受到高輻射劑量的範圍,因而增加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 熱門新聞
長期的胃造口會使食道因缺乏生理性的擴張及蠕動而產生狹窄;當病人食道完全阻塞時,因口水無法流通入胃,發生吸入性肺炎機會高,即使食物經由胃造口手術入胃,也應小心提防吸入口水造成肺炎。 全靜脈營養是改善病人體質的好方法,化學治療若給予2個階段治療無反應,則不必再給,若有反應,則再給予放射治療,此時其緩和效果可延長超過六個月。 緩和性放射治療無法延長其生命,但卻可提供很好的症狀解除,在照射一到二星期內就可改善60~80%的吞嚥困難,若病人活命超過六個月,則復發機會很大,此時可輔以外科手術行擴張,放置腔內人工置留器或改道手術。 劑量可於一週給予4次300~400cGy,連續二週半到三週給予4000cHy 到4400cGy總量的照射。
也謹記多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保持正常社交﹐正面心態也是抗癌重要一環。 遞交此表格表示本人確認及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我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 否則,本人必須於以下空格加上「✓」號以表示反對。 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低分次放射治療: 早期乳癌術後的放射治療 我能選擇短療程全乳房照射嗎?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包括電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於此了解更多。 而調強適形治療是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基礎上演進而來,特別適用於於不規則形腫瘤,或腫瘤附近有重要組織器官需要保護的情況。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有見及此,信諾誠意為您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計劃,減輕您的醫療支出負擔,讓您專心接受治療,早日回復健康。
- 由於誤差和腫瘤內部運動的不確定性(如由內部運動(如呼吸和膀胱充盈)和外部皮膚標記相對於腫瘤位置的移動引起的不確定性),有必要在進行放射治療時照射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邊緣。
- 現今可以執行SBRT的技術很多,包括「光子刀」、「電腦刀」、「螺旋刀」等,都是工具之一,各有其優缺點,但不是每一種都適用於治療肝癌。
- 乳癌術後輔助放射治療,傳統上需每日往返醫院,接受為期長達1個多月的放射治療,疫情期間可能造成病人擔心染疫風險。
- 郭綜合已有十幾名病友治療完反應良好,副作用與傳統相比無差別。
- 病人的1-2級的毒性副作用反應,如疲倦、肺炎、肌肉骨骼不適等症狀。
- 癌症病人若已無痊癒的機會,其所面臨的就是快要來臨的死亡,緩和性放射治療的目的即在於當其有生之日,去除那些惱人的症狀,且絕不要對其造成傷害。
今年開始國外已針對放射治療進行跨國的人體臨床試驗,全球將收300~400個案例,分兩組進行,兩組病患都服用標靶藥物,一組病患不做放射治療,另一組病患做放射治療,再分析兩組腫瘤縮小及整體病情控制狀況。 A:肝癌的放射療法目前為有條件的給付,須向健保署事先申請,條件包括為原發性肝癌或肝內膽道癌,同時無肝外淋巴侵犯和遠端轉移,經過肝功能評估、且腫瘤最大直徑須小於等於5公分,並經評估無法進行手術、血管栓塞、電燒治療之一的治療,或曾治療失敗者。 至於放射治療與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從現有的臨床發表數據看來是副作用增加、但腫瘤控制率或存活率卻未增加,沒有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詹凱翔提醒,近來COVID-19疫情嚴峻,低分次乳癌放射治療能減少患者進出醫院次數,減少被感染機率及安心治療,不致因疫情而影響治療。 有症狀的放射性肺炎並不常見,多半發生在治療後一個月到半年,可經由X光檢查發現,可能會有乾咳、呼吸喘、發燒等症狀。
低分次放射治療: 低分次乳癌放療 減少心血管病副作用
此外,電療效果會在氧氣充足時大為增強,所以將電療分成30多次,讓癌細胞在一次電療後,血管重新讓氧氣滲入癌細胞當中,第二天電療療效得以維持。 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的放射線來破壞或殺死癌細胞,可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與成長,而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 低分次放射治療 目前多使用直線加速器來產生高能量的放射線對病人進行治療,過去是使用鈷60產生的放射線,也是類似原理。
另外,若是再結合X光影像導引定位系統來實施治療前確認治療位置及範圍的步驟,則更能增加治療的品質。 最近對於早期乳癌病患可考慮縮小治療範圍與減少放射治療次數,也就是所謂『部分性乳房加速治療』。 但這類病患的選擇應更嚴謹,必須是早期乳癌、非瀰漫性病灶、年紀大於等於50歲、手術邊緣無殘餘腫瘤等條件,並非每個人都適用。 詹凱翔表示,乳癌放射治療分為「傳統分次」與「低分次」治療,療效不相上下,而低分次能減少進出醫院次數。 研究顯示,乳癌放射治療每增加1Gy(輻射劑量單位)照射,每年相對增加7.4%冠狀動脈疾病風險,而在傳統乳癌放射治療或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下,平均心臟照射劑量也可能接受3.4-5.6Gy輻射劑量,早期患者進行全乳照射也可能會增加約3.7Gy平均劑量。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網》乳癌病友治療不孤單 《乳癌旅行手札》陪伴抗癌
相對於傳統體外放射治療,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優點在於「小範圍、單次、極其精準及高劑量」照射,而且更能避免周邊正常腦部組織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從而減少副作用。 治療顱內腫瘤須要臨床腫瘤科醫生、神經外科醫生、醫學物理學家、放射治療師及專科護士等醫護人員合作,制定病人的手術治療計劃。 於手術期間,放射治療師會使用立體定位系統,根據醫生預先規劃好的治療計劃,採用不同方向 (或稱非共平面,non-coplanar)的高能量放射線,精確地照射於顱內的腫瘤,發揮定點和聚焦的治療效果。 輻射於治療時彷如一把無形的手術刀,病人並不會感到痛楚,而且沒有全身麻醉及開腦手術的風險。 詹凱翔主任說,低分次放射治療方式,是藉由每次放射治療劑量的提升,來達到縮短總療程之用,如此可減少病患來醫院次數,英美相關研究也顯示,針對早期乳癌患者使用低分次放射治療方式的局部控制率、存活率都跟傳統放射治療雷同。
採用術後低分次全乳照射放射治療,可以降低急性皮膚反應,並減少病患出入醫院的機會,兼顧防疫,是治療經驗良好的選擇。 對於治療期間發生的放射性皮膚炎嚴重程度,目前文獻資料也顯示,低分次全乳放射治療能顯著減少紅腫、疼痛和色素沉著的程度,進一步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與筆者個人的臨床經驗一致。 治療開始時,放射治療師會先安排病人到治療床上,利用激光儀器輔助,根據治療計劃進行定位及調整。
低分次放射治療: 研究稱特定種類的糖與心臟病、中風有關!該如何避免糖危害?
SBRT每次治療前會以影像導引來做定位,精準的定位條件下給予高劑量比起傳統放射治療殺傷腫瘤細胞的力量更強,因此,依據大型研究結果合併醫師的經驗,適當的調整劑量能達到毒性最小與效果最好。 但不是每位患者都適合作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仍需要臨床醫師面對面的評估及充分的解釋。 低分次放射治療 國外許多大型臨床試驗都證實,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術後放射治療與全乳房切除術的療效相同,因此對於早期乳癌的手術方式也漸漸傾向為乳房保留術, 減少因接受乳房全切除手術而對患者帶來的的心理衝擊與治療壓力。 早期乳癌病患在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需接受術後放射治療,可以減少局部復發,提升疾病的控制率。 放射治療在乳癌的治療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乳癌的標準治療之一。 據衛福部統計,國內2018年共有14217位女性得到乳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24%,其中早期乳癌(0-2期)佔了80.5%。
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2020年全世界癌症新診斷個案數,乳癌首度超越肺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也顯示,乳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仍呈上升趨勢(78.9/每十萬人口),標準化死亡率則持平,顯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好處。 在複雜的非共面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過程中,確立安全的位置進行即時的影像擷取以及呈現圖像是非常具挑戰性。 而HyperArcTM則能夠在治療前預先確定一組成像航點來確保治療過程位置準確。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生活
在目前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低分次治療能減少患者進出醫院的次數,進一步降低被感染機率,能讓病患更安心接受治療,不用因為擔心疫情而中斷治療。 1、三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80年代後電腦斷層影像的應用普及配以多葉準直儀,發展出以直線加速器的光子射束施行的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可讓劑量較能集中在腫瘤上,亦稍降低正常器官的劑量。 過去肝臟導引治療常是「單打獨鬥」的模式,用完一項治療失敗之後,再考慮另一項療法,但從韓國這項臨床研究以及進行中的研究,未來放射療法合併手術、電燒或是栓塞,兩種以上肝臟導引療法聯手,將會是新的更有效治療組合。 低分次放射治療 治療時可以計畫性地提早運用放射治療,而不等到前一種治療失敗才用,例如,若因為腫瘤生長在很接近血管的地方,預期採取電燒治療後可能部分腫瘤控制不佳,不要等到復發才做放射治療,而是可以計畫性的電燒治療後就搭配放射療法。 2018年韓國發表的一項最新臨床試驗研究,將腫瘤侵犯血管的第三期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標準療法的標靶藥物蕾莎瓦治療(全身性治療),一組以栓塞合併SBRT治療(肝臟導引治療),結果發現栓塞合併放射治療這組患者的腫瘤控制率、存活率均較佳。 此外,治療團隊更提供患者「乳癌皮膚照護方案」、「疊代式錐狀斷層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及「SDX呼吸調控放射治療」等醫療服務,將輻射傷害至更低,精進乳癌放射治療品質,改善長期生活品質,患者可開啟嶄新第二人生。
國外的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針對乳房保留手術且沒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採取短療程的全乳房照射,不論在局部控制、存活率與乳房的美觀,都能達到跟傳統5-7週長療程相似的療效。 由於疫情無法在短時間內結束,因此低分次放射治療方式需更普及運用在需要做放射治療的癌友。 詹凱翔主任說,低分次放射治療方式其藉由每次放射治療劑量的提升來達到縮短總療程之用,如此可減少病患來醫院次數,英美相關研究也顯示,針對早期乳癌患者使用低分次放射治療方式的局部控制率、存活率都跟傳統放射治療雷同。 在2005年發表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裡,也認為接受放射治療者局部復發機會降低了四分之三,存活率則高出5%。
低分次放射治療: 早期肺癌不必開刀 放射手術SBRT是另一選擇
對於需接受術後放射治療的乳癌病人,質子治療提供另一種新的選擇,利用質子治療的優勢可應用於局部晚期乳癌患者,病患有合併內乳淋巴結轉移時,接受心臟毒性藥物治療者或有心肺病史等危險因子。 另外,著眼於乳癌治癒率提高,病患存活延長,尤其是左側及年輕乳癌病患,未來罹患心臟病、肺部疾病及第二個癌症的危險是必須考慮的。 低分次放射治療 乳房手術後傳統的放射治療療程通常需花費5至7週,每天一次,每週五次,每次治療約5~10分鐘,若含報到、姿勢擺設等時間,約半小時。
低分次放射治療: 大便出血、肚瀉 副作用兩年後緩解
放射治療被視為乳癌局部治療的一環,應用於手術後乳癌病患主要目的在於降低局部復發的機率,病患是否應接受放射治療取決於手術方式、期別、是否有危險因子等。 一般治療療程約需5-7週,但最近研究對於早期病患可考慮縮小治療範圍與減少放射治療次數。 期待放射治療的持續進步與醫療人員的努力能為乳癌治療帶來最大的效果,並減少副作用,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 全美國際放射腫瘤醫學會將這項治療技術用於因身體因素不適於手術的肺癌及肝癌病患。 過去執行於頭部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現在因為有影像導引技術,加上弧形式放射治療精準的特性,可以成功執行身體的放射手術,尤以肺、肝的臨床案例較多,效果也較佳。
低分次放射治療: 健康網》木耳超強血管清道夫 醫列4大好處:降膽固醇兼減肥
好消息是健保署在2021年6月1日通過「乳癌術後低分次全乳照射放射治療」可以健保給付,對癌友確實有很大助益及提供更友善的臨床治療條件。 放射腫瘤科詹凱翔主任指出,近年來乳癌已成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成長快速癌別之一,2019年全國新增14,856位乳癌患者,年成長率為4.7%。 由於乳癌患者快速增加,醫療資源亦進而大量投入乳癌治療,因此醫療界逐漸重視治療後長期生活品質及可能副作用之預防課題。 乳癌為女性最常被診斷出的癌症,以85歲以下病例而言,美國與澳洲平均每八位女性就有一位患有乳癌,而在英國則每九人就有一人被診斷出。 保乳手術(切除腫瘤但依然保有乳房)已被證實,就女性乳房(或局部淋巴結,或兩者皆有)癌症患者的存活條件而言,在經歷五到六週的放射治療後,具有與乳房切除術(乳房組織切除)相同的效用,這當中包含25至30次的放射腫瘤科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