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身體狀況或腫瘤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時候,考慮先用同步根治性化療加電療,再配合十二個月的免疫治療。 癌症起源於細胞的變異,肺癌細胞不像正常細胞那般依照正常週期成長、死亡,而會形成腫塊,侵犯鄰近組織,甚至經由血液或淋巴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 一種是「小細胞肺癌」,另一種是「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比較少,約八成五的患者罹患的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裡面又包含了肺腺癌、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 小細胞肺癌腫瘤通常出現在較大的支氣管上,其形成原因與抽菸關係極為密切,此類癌症所佔比例較少,但後續展望並不樂觀,有六成患者存活期不到一年,這通常是因為發現時,癌細胞通常已轉移至其他器官。 徐先生從未吸煙,難以接受自己患上肺癌,更擔憂無法負擔治療。
- 洪仁宇院長認為,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先尋求手術治療。
- 若無法開刀,評估患者病況與生理狀況,盡可能採取放化療。
- 其他可以引起肺癌的原因包括職業或工作上暴露到石棉或放射性物質、石化工業、鎘、砷、氡氣、空氣污染、廚房油煙等等。
- 同時還設有營養諮詢服務、臨床心理學家支援、癌症教育活動等,務求讓肺癌患者在抗癌路上,得到全面的支援。
- 進行外科切除手術雖有明顯成效,但手術過程中因要施打麻醉劑,所以仍有機會出現副作用。
- 患者在治療後可能出現各種副作用,例如脫髮、嘔吐、腹瀉、口腔黏膜潰瘍、食慾不振等,也有可能因紅血球數量下降而感到疲倦。
當癌細胞出現時,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會識別並攻擊它們,但癌細胞表面會製造PD-L1蛋白來擾亂T細胞的PD-1蛋白,令T細胞誤以為它們是正常細胞而免受攻擊。 PD-L1抑制劑的作用就是與癌細胞上的PD-L1蛋白結合,阻止它們矇蔽PD-1蛋白,令T細胞重新識別出癌細胞作出攻擊,以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症,並將之消除。 肺癌免疫治療是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CTLA-4抑制劑)的單株抗體,打斷癌細胞對免疫細胞的影響,便可重新啟動免疫系統辨識及消滅癌細胞的功能。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3期無藥可救?他用免疫療法效果好到醫生「找不到腫瘤」
例如:如有腎臟病或肝病,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在治療時這些狀況自然要考慮進去,才能避免降低治療效果或是增加副作用。 余忠仁介紹,肺癌要做分類有 2 種方式,分別是傳統的病理分類,以及新的分子分類。 台灣民意基金會21日公布最新民調,2024總統大選,如果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競爭,有三成二支持侯友宜,二成八支持賴清德,二成支持柯文哲。 如果是賴清德與侯友宜對決,有四成七支持侯友宜,三成三支持賴清德,無論是「三腳督」或「捉對廝殺」,都是侯友宜領先。 對此,前立委沈富雄21日就表示「只要國民黨不論用什麼方式提名侯友宜,國民黨就一飛沖天了」,引發討論。 社會中心/林昀萱報導前美職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目前擔任台灣隊投手教練、為3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備戰中,卻爆出遭台南知名醫美醫師蕭嘉蓉丈夫提告介入婚姻、求償1000萬元。
好景不常,他在入職身體檢查期間,發現肺部存在陰影,其後確診患上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情況亦不宜接受手術。 有研究指出可以利用低劑量電腦掃描作肺癌篩查找出早期患者。 很多病人都會聽說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例如嘔吐、腹瀉、脫髮、疲倦等等,而抗拒接受化療,不過各種治療方案都有機會引起不同的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病人在接受化療之前可以向醫生了解清楚有機會出現的副作用和應對方法。 種種跡象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或令患者延遲就醫,綜合肺癌本身難以被人察覺的特性,肺癌患者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似乎又添上一重障礙。 潘醫生期望藉此呼籲市民,癌症治療刻不容緩,如有懷疑病徵,市民應盡速求醫接受檢查,及時獲得適當的治療將對患者的病情管理及延長存活期有很正面的影響。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免疫療法除腫瘤 膀胱癌患者新選擇
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氣喘或呼吸困難、胸痛、咳血、聲音沙啞、背痛等,甚至頭痛、頸痛、中風症狀等,均有可能是肺癌造成。 氣喘或呼吸困難也有可能是心臟不好、貧血、氣喘病或氣胸等等。 咳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擴張症,而非肺癌。
肺癌的治療方法視乎病情期數,大方向離不開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 就第三期肺癌而言,由於癌細胞尚未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治療目標以根治為主,方案包括(1)同步放化療(Chemoradiotherapy);及(2)手術為主,放化療為輔。 然而,這些患者當中只有15%至20%獲得根治,存活期中位數約28至30個月。 鄭志堅補充,肺癌根治率始終愈早期愈高,建議高風險人士可尋求醫護意見參與篩查,有助及早發現和治愈。 一般術後需要輔以1年免疫治療或者3年標靶治療,由於藥費昂貴,癌症資訊網希望政府可將相關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和關愛基金資助項目,應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一線治療,讓更多病人受惠。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可惜的是,此類患者並不一定適合接受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亦未必能長時間持續使用,身體情況較差的患者的耐受性亦較低,未必能承受得到持續的化療及放射治療。 不過,若無法清除癌細胞,癌症卻有機會復發,使病情惡化至晚期,陷入治療困局。 王金洲主任進一步指出,大部分免疫療法都是針對晚期肺癌患者,然而現在已有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針對無法手術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免疫療法能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並降低了疾病惡化風險,對於化放療治療後的患者來說是一線延長生命的新希望。 患者Alice在2017年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當時她進行手術和化療作為治療方法,但不幸在2019年癌症復發,復發後,患者對需要再一次面對治療而感到恐懼,情緒低落,幸能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現時情況相當理相,病情沒有惡化。
此外,適當利用電療,特別是高精度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對某些「寡轉移」的病人甚至可以達到痊癒的效果(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有詳細講述)。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以其中一間公立醫院為例,有30名病人已納入計劃,其中4至5人原本經醫管局基因檢測,無法檢出有EGFR、ALK、及ROS1的基因突變,及後經上述計劃卻能檢出,獲得標靶藥治療;亦有1名病人被發現基因具遺傳性,已轉介醫管局遺傳科跟進。 ◎ 本衛教資訊所提供之內容無法取代專業醫療判斷,僅供衛教使用,如有疾病或藥物使用的相關問題,請諮詢您的醫療專業人員。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容易復發嗎?
當病灶位置不易利用支氣管鏡或其他方式採集檢體,此時可先藉由電腦斷層掃描或超音波偵測,引導病灶的所在位置,再以細針穿刺皮膚,取出病灶的組織細胞或做組織切片加以檢驗。 長期暴露於重金屬物質下的工作者、在釋放鉻、鎘與砷環境下工作的族群、製造石綿或在石綿環境工作的建築工人、油漆工人、工作時需接觸高度放射線、長期接觸油煙的廚師等等,這些高危險群須特別留意肺部健康,並且定期檢查。 長時間暴露在放射線、砷、鎳、鉻、石棉之下,會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另外經常接觸煤炭或木材所釋出的火焰,以及柴油或焊接金屬所產生的煙霧,也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肺癌主要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及小細胞肺癌(SCLC)兩種,而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大約85%。
平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飲食均衡,喝足量的水,萬一治療後食慾太差或體重過輕,可以找營養師調整飲食。 第 2、3 期(Stage II, III):癌細胞在原發部位繼續生長外,同時已擴散、影響周圍組織。 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不足30%,而且趨勢越來越少,相信與本港吸煙人口減少有關。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雖難開刀 但延緩復發不是夢
此外,現在基因排序方法日新月異,肺癌患者可將腫瘤細胞作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有可能找出一些非常罕見的基因突變,可以使用非典型的標靶藥治療。 相信隨着這個科技愈來愈普及,在不久將來,所有肺癌患者都有自己癌細胞基因排序結果,可以安排更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 【明報專訊】應對已擴散肺癌(第四期)之療法,近10年發展迅速、百花齊放。 肺癌一般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較常見,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再分為腺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現在基因診斷技術進步,所以每一種肺癌在診斷之後會做各類基因檢測,才斷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鞏固性免疫治療的出現,有機會翻轉第三期肺癌患者的命運,」陳育民指出,同步放化療後接受免疫療法作為「鞏固性治療」,有助於患者挑戰根治肺癌。
- 在台灣較常見的皮膚癌可分為三種類型,發生比率最高的「基底細胞癌」,大約佔 45%~50%。
- 2015年美國一份醫學報告曾探討使用標靶藥和調高放射治療的劑量來治療第三期肺癌。
- 了解患者癌症處於哪一時期,再合併考量個人身體狀況後,醫師才能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
- 平常除了注意肺癌發展的情形之外,血壓、血脂、血糖狀況也得多加留心。
- 如果以VATS不易進行,才會用傳統的開胸手術(傷口較長,復原時間較長也較痛)。
- 同時也降低了疾病復發的風險,突破了過去第三期肺癌治療困境。
這要視乎患者身體狀況,看看患者有沒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建議患者向主診醫生查詢免疫治療是否適合自己,而醫生會根據個別患者情況作出判斷。 時至今天的香港,每年依然有超過四千宗肺癌新症出現,肺癌依然是頭號「癌症殺手」。 由於肺癌病徵不算明顯,每當患者發現時,很多時已到達第三或第四期,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令存活率大大下降。 肺癌向來是本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 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第一期
新診斷時,普遍優先檢測EGFR、ALK等較常見的基因,若未發現這些基因變異,則可進一步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一次檢測數百個基因,以找到治療「罕見基因」變異的標靶藥物。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楊政達理事長藉此鼓勵患者,罹患第三期肺癌千萬別放棄治療! 就算已無法開刀,同樣有更好的武器「同步化放療」(CCRT),能帶來根治的機會。 儘管積極的反吸煙運動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肺癌仍高居香港癌症死亡統計排行之首。
「當時我的想法是想要賣房子,」蔡先生表示,賣房子並不是為了要積極治療,而是因為夫妻倆並無子女,蔡先生想著多留給太太一些錢,好讓太太在自己走了以後還有個依靠。 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爆接受性招待醜聞請辭,議員王世堅20日表示,雖然陳宗彥面對爆料態度好、很快就請辭,但這件事還是太扯「違反江湖規矩跟社會道理」,認為社會上大家在請客,哪有在請性招待的,只有不合法的關說跟特種行業才會這樣。 這幾天全台的天氣都偏涼,不過這一波冷氣團在明天終於要逐漸減弱影響了,白天的高溫都會回升,但是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局部還是有些短暫陣雨,中南部則是提醒要特別留意日夜溫差較大的情況。 根據2022年衛福部最新公告的十大癌症,胃癌仍高居第八名,僅次於「癌王」胰臟癌之後。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腫瘤直徑介於3公分至7公分之間,已侵犯肺臟肋膜,腫瘤已侵犯至主支氣管,但並未擴及到氣管,合併肺葉塌陷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第三期治療後的追蹤
至於EGFR-TKI標靶藥物,對於EGFR基因突變早期肺癌患者亦有助益,透過阻截癌細胞有關受體的訊號傳送,令癌細胞死亡,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研究發現,這類早期肺癌患者接受手術之後,使用標靶治療配合化療,比只採用化療的無惡化存活期亦長得多。 外科手術的原理是透過手術直接將腫瘤徹底切除,以減少及阻止癌細胞在體內器官擴散的機會。 若癌腫瘤體積太大,醫生有可能建議患者配合術前化療或電療先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
其實現在化療藥物已經大為改進,適當使用化療,特別是配合免疫療法使用,對於治療肺癌是利多於弊。 一般常用化療藥物有順鉑、卡鉑、紫杉醇(paclitaxel)、培美曲塞、吉西他濱(gemcitabine)、依托泊苷等。 醫生選用化療藥時,除了考慮肺癌種類,亦要考慮病人身體狀况、肝腎功能等,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化療藥。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化療一般需要6個周期,每個周期約3星期,所以病人會接受4個月左右的化療。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新曙光 免疫療法喚醒抗癌免疫力
至於已發生腦部轉移、疼痛性脊椎骨轉移、或承受體重的骨頭轉移,也得接受局部放射治療,甚至開刀手術減壓或固定治療。 由於時代進步,少數小細胞肺癌也可很早期發現,如果是長在肺週邊的第一期或二期病患,也可考慮手術切除後化療或是化療後再手術切除。 楊政達理事長表示,非小細胞肺癌有許多細胞種類,其中約有7成屬於肺腺癌,比例最高,其中有半數可能帶有EGFR基因突變,可使用標靶治療;鱗狀上皮癌則和吸菸有高度相關,佔非小細胞肺癌總數近2成。 治療則依分期而有相對應的方法,第一、二期(初期)建議以開刀根除腫瘤為主,而第四期(晚期)則以緩解性治療為主,例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 第三期屬於「局部晚期」,因腫瘤侵犯範圍而不適合進行手術,則可以建議採用同步化放療(CCRT)。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免疫療法大突破 翻轉肺癌第三期命運
根據研究,香菸含有八十種以上的致癌物,更經過科學驗證會造成肺癌及其他癌症。 此外,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也會提高罹癌風險,不論吸菸者或不吸菸者,遠離香菸才是保持健康的明智選擇。 簡單來說,在環境誘發因子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民眾更應該留意肺部健康,若是肺癌高危險群,更應該定期接受檢驗,有異狀時才能及早發現病症、有效治癒。 正常來說,細胞分裂過程是井然有序的,一旦出現失控,細胞就會不斷地增生,最後積聚成腫瘤。 Hello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確診肺癌有什麼治療選擇?台大醫師一張表判別:先分種類、再分期別
而復發性腫瘤中,大多數會轉移擴散至其他器官,使病情更難控制。 鄭又指,過去20年的治療技術,早期肺癌以手術切除為主,再採用化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卻只能提高患者5年存活率僅4至5%。 當肺癌細胞基因檢測發現了某些基因突變,第一線治療就是口服標靶藥。 這類病人大部分沒有吸煙習慣,最常見是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不少非吸煙亞洲女性都是因為這個基因突變而引致肺癌。 針對EGFR突變的藥物有很多,例如第一代標靶藥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兩者已有超過10年歷史。
M1aPl Dissem:有惡性腫瘤引致的肋膜積液、心包積液。 【記者劉彥宜/台北報導】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近2個月,然台北市政府前發言人羅旺哲昨(20日)以「健康因素」請辭獲准,由市府副秘書長王秋冬兼任發言人。 而民政局長陳永德昨也表示,家人抗議,「好想退休!他們要求我回家。」陳永德今表示,蔣萬安沒有關心,不敢提去留議題,但也不會和蔣萬安聊,太沒道義。 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今(21)日就表示,2024總統大選看起來還是「詭譎多變、混沌未明」,引發討論。
病人需要在頸底及胸骨上方開口,然後放入內窺鏡,如同時發現病人有淋巴結腫脹,醫生可切除淋巴結作進一步化驗。 透過利用電腦掃描或超聲波掃描的影像作引導,醫生以小型手術刀插入肺部,抽取患者肺部的異常細胞組織進行檢驗,檢查是否有癌細胞。 過程中患者需要局部麻醉,不過整個過程只需數分鐘,不會導致過多不適。 在檢查肺癌腫瘤細胞時,醫生會為病人在手臂靜脈注入同位素,兩至三小時後進行掃描。 免疫治療效果理想,錢女士的腫瘤在影像檢查之下幾乎找不到蹤影,期間她精神狀態良好,亦沒有出現嚴重不適,只有輕微咳嗽,未有影響其生活質素。
與有吸菸習慣的人結婚,也會讓自己得到肺癌的機會增加3倍。 在台灣或華人則尚有基因遺傳問題,如第5對染色體的問題,但相信吸菸與二手菸也直接或間接影響7成到8成病患。 其他可以引起肺癌的原因包括職業或工作上暴露到石棉或放射性物質、石化工業、鎘、砷、氡氣、空氣污染、廚房油煙等等。 基因或遺傳因素是很重要的,例如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中若有人罹患肺癌,則其他人得肺癌的危險性會增加到1.5至4倍。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 化療:與免疫治療雙管齊下
近兩年研究又發現,病人初次確診後馬上用第三代標靶藥奧希替尼,生存率比先用第一代再轉用第三代更高,所以現在國際指引是,第三代可作為一線治療。 第三代標靶藥的壞處是價錢昂貴,公立醫院中只有小部分有腦轉移的病患才適合申請資助,否則病人需要自費用藥。 另外,還有第二代標靶藥的選擇,如阿法替尼(afatinib),它對EGFR基因突變中部分罕見的突變都有療效。 但其副作用如口腔潰瘍和腹瀉較為嚴重,病人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隨著醫學發展,透過基因檢測了解病人有否引發腫瘤生長的基因突變,就能提供更精準的治療。 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目前有9種基因突變,均有針對性的標靶藥治療。
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已是肺癌晚期,讓得知消息的家人相當錯愕。 以台灣肺癌的診斷結果來看,高達六成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除了治療難度大增,五年存活率也大大降低。 當科學家找到這個讓癌細胞存活的狡猾機制後,當然就能加以反制啦。
進行標靶治療前,肺癌病人需要先進行基因測試,找出突變基因或異常細胞,並作出治療。 近年醫學界相繼發現EGFR、ALK、ROS1、HER2、BRAF等靶點 ,並研發出對應的標靶藥物,並有顯著功效。 一般而言,醫生會根據不同因素,包括患者年齡、肺癌種類、腫瘤的生長速度、位置等,而向患者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病人可以主動向醫生及醫護人員了解有關肺癌治療的詳情,除了治療成效之外,治療副作用、費用負擔等也應該列入治療考慮因素。 縱隔鏡檢查是採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以此檢查位於肺部和心臟之間的縱隔腔,以及淋巴結、胸腺。
適逢免疫治療資助計劃推出,他在同步放化療後,得以繼續接受為期一年的免疫治療,期間出現少許皮疹,但無嚴重不良反應。 目前,他病情受控、精神狀態良好,並已投入新工作,展開人生新篇章。 四十九歲的徐先生(化名)因情緒病離開職場已久,經過一段治療後,他的情緒有所改善,並計劃重返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