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兩座建於石硤尾商場(街市)之上,外型相連成L型。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第20座因地盤大小問題只有半座,但設獨立升降機服務及大堂,與同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別。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藉著新白田商場分階段開放,筆者就帶大家進入時光隧道,看看白田邨和白田商場的演變。 駿洋邨屬於沙田區議會的穗禾選區,由前公民黨成員麥梓健擔任當區前任區議員。
白田邨商場: 九龍
白田邨第5期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7,8,10、11及13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白田商場坐落深水埗白田邨內,於1979年建成。 商場可租用面積約2 000平方米,內有14個舖位、48個街市檔位和5個熟食檔位。 另白田邨內的住宅大廈地下設有34個商業舖位和18個商業檔位,為購物人士提供多樣選擇。 商場內有一個停車場提供合共335個車位,白田邨內亦有三個停車場提供合共359個車位。
於1975年2月落成,是繼美東邨美東樓後全港次批竣工之第七型徙置大廈,同樣採用一字形露台開口。 此外,此兩座屬毗鄰13-17座之擴展部分,由同一承建商興建,但此兩座並不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混凝土強度均合乎標準。 興建白田邨的主要目的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稱為白田徙置區,俗稱「白田新區」。 (Leigh & Orange)負責設計,也是房委會首個對舊式屋邨引入活化概念,認為可再保存多15年。
白田邨商場: 深水埗區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咨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道,第6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3、7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於2019年分段落成。 白田邨商場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2020年8月,有準住戶獲得通知,指單位會在8月中至10月底退回給居民。
另外三座的單位原先預計延至2021年第二季才可入伙,但在各方施壓之下,加上疫情回穩,駿洋邨隔離中心最終於同年9月24日,隨著最後一名密切接觸者完成檢疫而停用,並在同年10月中交還。 所有後續裝修工作於同年12月10日完成,隨後準備交付準租戶;原本政府預計1至3座準住戶需於明年1月底才入伙。 但有消息指,第3座的準住戶可提早於12月10日起陸續入伙,預計每天安排80戶,即使12月有多日假期,有關工作亦不會暫停。 在入伙前夕,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全球疫情擴散,加上現有的隔離營不敷應用,以及原定作隔離營的暉明邨在較早時的警民衝突被破壞,政府於2020年2月7日表示需要徵用此邨單位,用作隔離設施之用。 隨著疫情一度受控,此邨原訂於同年7月全數歸還,但由於同期疫情出現反彈,只有第4-5座可如期交還,而另外三座的交還日期更兩次順延至同年12月。 隨著政府於2018年宣佈綠表置居計劃常規化,當時仍未命名的駿洋邨曾獲列為綠表置居計劃第二期出售屋苑。
白田邨商場: 公共交通
2019年1月,無綫電視節目《東張西望》揭發白田邨麗田樓有一住戶在深夜長期發出敲擊聲響的噪音,嚴重滋擾附近居民超過1000日。 1973年房委會成立後,新區改稱白田下邨,白田政府新邨改稱白田上邨。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則於1975年至1979年間落成,並納入白田上邨;1984年合併為白田邨。
1966年6月,屋宇建設委員會收到了平石「塔型大廈計劃」的地基、構築物和其他合同的招標書。 白田邨商場 該方案構想了五座多邊形塔型大廈,高416英尺,每座樓高50層和48層並設有16個7人單位。 這些,再加上一個傳統的七層樓高的大廈,將能夠容納29,500人。
白田邨商場: 樓宇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白田邨商場 1979.jpg 白田邨商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照片攝於1979年,從當時英國皇家空軍九龍灣兵房高空俯瞰四順、彩雲邨、清水灣道、坪石邨、彩虹邨,可見興建中彩雲邨。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樓旁興建,分別包括1幢12層公屋和1幢13層公屋,並分別名爲美葵樓及美菖樓。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伙。 兩期面向白田街的一邊均設有街舖,而美葵樓一樓亦設有商舖。
-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 (Leigh & Orange)負責設計,也是房委會首個對舊式屋邨引入活化概念,認為可再保存多15年。
- 2020年6月22日起延伸至海盈邨,同年7月27日起取消下午班次,由702B線取代。
-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五十年代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石硤尾徙置區41座(後改稱美荷樓)掛上孫中山與蔣介石的巨型畫像。 台灣電視台在民國68年(1979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報道香港民間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的情景,在一些地區,熱鬧情景堪比過年。 第42-44座樓宇的基座為停車場、酒樓、商舖、社區會堂,平台層設有屋邨辦事處、居民協會、非牟利機構辦公室、酒樓2樓後門入口、貨倉、平台花園、3座天橋連接19座平台及第五期。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台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咨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導,第三、七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六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料於2019年分段落成。 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到石硤尾徙置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白田邨商場: 興建
整個啟鑽苑分別由第一期的公共屋邨(公屋)項目及第二期的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項目組成。 第一期有兩座公共屋邨住宅樓宇,提供約1,000個出租公屋單位,預計於2021年下半年落成;而第二期則有三座綠置居住宅樓宇,約有2,100個出售單位,預計於2023年落成。 ),是香港的其中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白田,舊白田邨樓宇於1969年入伙;於1990年起開始分期局部重建,重建後的樓宇於1993年至2026年分期入伙,整個白田邨重建計劃歷時將長達逾30年。 當局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應該等待塔型大廈並冒著進一步拖延的風險,或者是否應該採用常規的建築計劃,在場地平整完成後就可以立即開始工作。 經過非常詳細的討論後,屋建會在1967年2月根據建築委員會的建議,應放棄在坪石工地使用塔式計劃。 然後,建築師受委託進行常規的建築方案,該方案基於與塔式方案相似的佈局,包括五座主要建築物,每座高28層,均設有一個寬敞的中央開放廣場。
而警方也預先大力加強佈防,防止再出現暉明邨衝突造成的縱火破壞。 到2月18日,特首林鄭月娥表明駿洋邨是檢疫中心的唯一選擇,沒有後備方案,將用以接收滯留於日本橫濱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無確診COVID-19的港人,並強制隔離檢疫14日。 同時,駿洋邨已準備就緒,有警方駐守及設置大型水馬,出入人士和車輛都需登記。 到同年6月,有居民認為政府提供的6000元特惠津貼過份涼薄及不切實際,期望政府為影響的住戶作出補償,免租一年。 另外,該處亦將興建福利設施,包括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隊、日間社區康復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分處,或其他合適的福利設施。
白田邨商場: 沙田區
2022年6月24日,邨內藍石樓及金石樓的大天井圍欄掛滿國旗及區旗,變成一片旗海,吸引不少市民打卡,不過記者發現部分區旗倒掛。 亦有部分居民感到不滿,自發將床單及衣物掛出,亦擔心旗海稍有火種會容易發生火警。 不過到同月26日先後發生疑遭塗污及盜走事件後,警方將事件列侮辱國旗及盜竊案處理,到同日晚上有居民發現中年男女將各樓層的國旗及區旗移除,但沒有解釋原因。 有記者拍攝收旗期間亦被互助委員會成員隨即上前意圖阻礙。 而九龍東潮人聯會會長楊育城接受《大公報》採訪表示該會負責掛旗活動,並獲得房屋署批准。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台,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二樓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第2期,方便屋邨居民和顧客通往第6期的新街市及石硤尾健康院,改善連繫屋邨上蓋設施。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伙。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啟鑽商場座落於黃大仙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內,屬啟鑽苑房屋發展計劃下的商業發展項目。
白田邨商場: 重建期間的工程圖片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伙的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後採用的舊長型大廈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9年入伙。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白田邨商場 2012年4月,房屋委員會宣佈於2013年起將會分三期清拆及重新興建白田邨(第七型徙置大廈部份,為香港首個七型徙置大廈重建項目),重新興建後可以提供5,650個單位。 於2013年將會先行拆卸第1、2、3及12座。
房屋署已在2018年4月收回所有商舖,並於2019年2月拆卸。 白田邨商場 商場內的港鐵特惠站亦因此搬到瑞田樓4樓平台(港鐵特惠站現已重新搬到新的白田商場)。 白田邨第9座下亦設有街舖及診所,現時已陸續收回舖位,以配合大樓重建工程,其中便利店已於2021年12月遷到十一期的地舖。 白田邨得名於現址為白田街一帶的白田村(白田上村、中約、下村),白田邨的前身是於1947年關閉的是石硤尾墳場(新九龍6號墳場)。 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倖存的石硤尾村居民在石硤尾徙置區以北一帶重建家園、繼續生活。 1965年起,政府在該處開山拓展土地,石硤尾村寮屋終究在1969年被悉數拆卸,以騰空地方興建白田邨。
白田邨商場: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不過政府其後突然宣佈,繼續保留第一至三座作檢疫中心直至年底,最快2021年第二季才入伙。 有準住戶對政府再三延遲感到十分無奈,而患上抑鬱症。 興建中的第十期基座為商場二期及街市的其中一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第十一期商場,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 當所有商場落成後,將提供約7,300平方米的出租樓面。 為興建連接兩期的地下通道,當局於2020年起將白雲街部份行車綫封閉,而該段白雲街及T形路口只維持單綫行車,三邊設有交通燈控制交通。 重建前的白田商場,位於白雲街潤田樓以南、盛田樓以西,為三層高商場,並設有街市及停車場。
白田邨商場: 香港島
第1期重建成美如樓及美映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樓更是罕見地擁有非構件式3睡房(3B)的非標準型公屋大廈。 白田邨商場 第一期樓宇樓高37-39層不等,大部份單位附設窗台及/或花槽,外牆主色是白色底色襯藍色及紫色,項目於2007年1月入伙,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 兩座均採用了「通用設計」,室內及戶外公共地方的設施均方便傷健及長幼人士使用。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台,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台之上,平台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台花園等。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伙。
白田邨商場: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此站最終於2015年9月22日起停用,使用此站的巴士及小巴路線當日起分散到白雲街兩旁設站,其中2E線改以「白田邨澤田樓」站為臨時總站,104線遷往「白田邨昌田樓」站,而702A線的臨時總站則位於「白田邨第9座」站,為期約4年。 當局又決定耗資港幣1億820萬元在2016年,興建室內鋸齒形環狀公共運輸交匯處替代此站,選址於第7、8期重建(康、健、詠、心四座)基座。 在此總站未重建前,九龍專綫小巴9M線以現時白田邨第9座的位置作總站,並沒有遷進總站。 在總站關閉前夕,九巴2E線和過海隧巴104線皆以此站為總站,新巴702A線則在上課日提供上下午來回服務。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