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四個字看起來和粉瘤有關,分別是疔,癤(音階, furuncle),癰(音庸, carbuncle)和瘡。 疔、癤、癰與毛囊發炎有關,瘡是大的潰爛傷口;癰則是多個毛囊炎聚集成大的膿腫,所以看起來與粉瘤比較接近的中醫病名應該是癰。 如果這白色的膿包在真皮層破開,身體的免疫細胞就會跑去攻擊它造成肉芽腫,皮膚也會紅腫起來。
當大老闆第二次坐在我面前的時候,切片報告已經靜靜地躺在桌上。 「發疹性黃色瘤,果然不出我所料。對了,你有好一陣子沒有做健康檢查了吧!」我說。 扁平黃色瘤最常出現在眼皮的內側,生長在眼皮的扁平黃色瘤有另外一個尚出名的稱呼「眼瞼黃斑瘤」,眼瞼黃斑瘤也是所有黃色瘤當中最常見的型態。 大老闆略顯訝異,畢竟雙方第一次見面就被單刀直入建議做切片,不過當他瞭解皮膚切片的結果,可關乎著後續治療的成敗,大老闆便很阿莎力地說「沒問題!那就來吧!」。 且民眾如果仔細觀察也會發現,有別於粉刺、痘痘,粉瘤在突起物中間常會有一個微微凹陷的黑點,且觸感較軟、有彈性,擠壓出來的分泌物往往也伴隨有較重的膿臭味,這些都是相當好的鑑別方式。
瘤皮膚: 粉瘤成因及切除術 治療方法 | 醫專薈皮膚疣資訊中心
如果是已經感染發炎,看起來紅腫甚至流膿的粉瘤,這時就建議使用口服以及外用藥物控制發炎與感染,避免進展到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 醫師如果認為情況比較嚴重,有時會用手術刀或者針挑開一個開口,幫你把膿擠出來。 當皮膚瘙癢,避免撓傷,以免造成皮膚感染,若是皮脂腺開口可能會導致皮脂腺分泌物瀦留。 瘤皮膚 發現皮膚可能出現粉瘤,要及時檢查做粉瘤切除。 要預防皮膚癌的發生,一定要注意上述的危險因子,並常常作自我檢查。
若是影響外觀、壓到神經產生腫脹感,醫師可以根據粉瘤大小、嚴重程度及患者需求,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趙昭明醫師解釋,這是因為粉瘤形成的原因,和人體皮膚角質、上皮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皮下生出多餘的囊袋,使人體分泌的皮脂、角質大量堆積其中,在日積月累下形成異常的突起腫塊有關。 黃昭瑜醫師表示,皮膚癌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了紫外線暴露、家族史、接觸化學藥劑、飲用井水、皮膚反覆發炎等。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紫外線暴露所引起,皮膚較白容易曬傷相對風險也較高。 家族史是常見的癌症風險,因此家人若有皮膚癌的家族史也應當留意。
瘤皮膚: 粉刺
多數狀況下醫師會選擇簡單的切除手術,做法跟粉瘤手術很類似。 過程只需要使用局部麻醉藥,在診間或治療室就可以進行,醫師打麻藥後,會在表皮劃開,完整將脂肪瘤內的脂肪,連同外面包覆的一層纖維組織移除,手術時間通常也很短暫。 一來流膿發臭有礙觀瞻,二來細菌感染後疼痛發腫是雪上加霜,用手摳擠正是造成粉瘤惡化的主因。 一旦發炎了,就不能立即進行粉瘤切除手術,勢必得先投藥治療,等到消炎後才能切除粉瘤,故感染讓粉瘤惡化只會拖延治療跟痊癒的時間。 由於粉瘤跟個人衛生清潔不良導致的細菌感染沒有關係,尚未辨明長粉瘤的確切原因,所以無法透過清理等日常保健來預防。
小於一公分的淋巴結較無臨床重要性,但淋巴結若在短時間內不斷變大,或出現硬化現象,就有可能是惡性淋巴腫大。 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可能會感到痛楚,尤其若癌腫位於臉部。 有需要時病人可要求醫生進行局部麻醉,以減輕痛楚。
瘤皮膚: 身體出現的紅痣是什麼?跟皮膚癌有關嗎?醫詳解櫻桃血管瘤症狀
用以協助判斷皮膚癌的 「ABCDE 法則」 。 (醫專薈皮膚疣資訊中心)事實上,皮膚上的異常增生、腫塊,或其他變化,可以是皮膚癌的病徵。 醫生一般會以「ABCDE 法則」作為臨床判斷皮膚癌的參考,如患者察覺皮膚組織出現以下特徵,應盡快就醫以作診斷及進一步檢驗,以免耽誤病情。
- 若是希望完全根除可接受粉瘤切除手術,通常復發機率不大,手術是將分泌物引流,再取出整個囊袋、並縫合傷口,術後需使用美容膠帶約6個月,可避免產生疤痕。
- 黑色素瘤皮膚癌顏色較深,加上通常在皮膚最外層的表皮生長,一般憑肉眼就可作初步判斷。
- 只有少數患者的表皮樣囊腫則與體顯性遺傳疾病、長期太陽曝曬、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有關。
- 如果反覆發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嚴重會導致毛囊的死亡,出現脫髮、禿頭等問題。
- Bowtie 資訊團隊為你一一解答關於粉瘤的常見問題,並列出私家醫院和私家診所的手術切除費用。
- 粉瘤通常不痛不癢、甚至可以存在數年,知名製作人沈玉琳早年臉上長的即是粉瘤,可是一旦遭受細菌感染以致發炎變大,就會引起患部產生紅、腫、熱、痛或膿包。
活體組織切片是分辨良性瘤和惡性瘤的小手術,適用於檢驗大部分癌症。 醫生會局部麻醉疑似患處的部位,用小型手術刀切一小片該處的組織,再送到化驗室,在顯微鏡下細看增生的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一般通常數天至 2 星期就會得悉結果。 如果沒有做好防曬措施,或在太陽下長時間曝曬,或皮膚被反覆曬傷,都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不危害健康的良性腫瘤,無須進一步治療,但醫師通常會建議持續追蹤腫瘤生長狀況。 如果腫瘤生長部位威脅到健康或生命安全,則有以下治療方式。 光動力治療是一種結合光源及藥膏的治療方法,將對光特別敏感的乳劑塗在癌變的皮膚上,再用光源照射以殺死癌細胞,主要是治療皮膚表面或接近皮膚表面的癌症。
瘤皮膚: 什麼是粉瘤?
有1/5左右的病人經治療後皮膚會反黑或反白或疤痕。 瘤皮膚 這腫瘤可能與某個基因突變有關,這種突變屬於體細胞所以不會遺傳不用擔心。 它好發於小孩和青少年,有時會壓迫上方的皮膚,造成皮膚起水泡或水腫;有時則長在皮膚深層,外觀看起來完全正常(如本例)。 這是一種罕見的皮膚腫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偶爾有惡性的報告,所以還是送病理檢查確定。 它是從毛囊的基質長出來的,所以看起來是黑色的;裡面核心常常鈣化所以摸起來很硬。
假如決定不開刀,要記得偶爾關心一下自己的狀況。 當脂肪瘤快速長大,最好要再度拜訪醫師,看看是否需要做切片證實腫塊的內容物。 雖然發生惡性脂肪肉瘤的機率很低,但當腫瘤太大、長的太快,都值得再度關注。 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手臂長過脂肪瘤,那摸到其他位置好像有個團塊時,就逕自認定其為脂肪瘤。 這樣不行喔,尤其是長在一些普通難以分辨的位置時,例如在乳房處,就應該要做超音波,確定究竟是乳房纖維腺瘤、纖維囊腫,還是脂肪瘤、皮下囊腫才好。
瘤皮膚: 皮膚纖維瘤
第二種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名為鱗狀細胞癌,個案佔皮膚癌總數大約3成。 患者的臉部、頸部、前臂、手背、小腿等部位,均有可能出現隆起的鱗狀硬塊,偶爾會出血。 除非病徵出現在耳朵或嘴唇,否則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一般不難治理。 手術切除:醫師可以在黑色素瘤的癌細胞還沒轉移之前,利用手術將它移除;為了避免周遭的皮膚內還藏有微量癌細胞,除了切除腫瘤外,周遭 1.5~2.5 瘤皮膚 公分的皮膚,也可能納入手術切除範圍。 粉瘤可能長在任何部位的皮膚,但大多發生於上胸、上背部、脖子、頭部等處,也有些人會在耳後長出一整排,女性的跨下部位也可能出現。 年輕人是相對容易好發的族群,通常又以男性比例較高;假使有抽菸習慣、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皮膚本身容易出油,長粉瘤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至於脂肪瘤,則是指由成熟脂肪細胞增生形成的腫瘤,一般病發在皮下脂肪層,甚至是肌肉或內臟等,表面沒有異常。 一般而言,長於皮下脂肪層的脂肪瘤,均屬於良性腫瘤,若深入肌肉層或內臟組織,則很大機會屬於惡性。 惡性脂肪瘤跟良性的脂肪瘤摸起來通常會很不一樣。 惡性脂肪瘤通常會長很快,另外嘗試在皮膚底下推的時候會推不太動,而且通常會疼痛。 如果有以上狀況,醫師就會安排積極一些的檢查。 如果有以下的幾種情形,醫師可能會建議切片,或者是直接切除。
瘤皮膚: 惡性腫瘤錯當成痣,延誤就醫
有些研究發現如果身體某處受過外傷,可能比較容易長出脂肪瘤。 如果表皮樣囊腫很大,且長在臉上、或其他比較影響美觀之處,有人會考慮先打洞引流裡面堆積角質,並且從此洞口破壞囊袋內層,減少囊袋內層持續分泌角蛋白的機會。 但因為不是完整切除,此法還是會有較高的復發機會。 決定處理方式時,通常要先看表皮樣囊腫當時的狀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光性角化症暗示著病人有較高量的紫外光曝曬史,因此也要指導病患注意身上其他的皮膚病灶,因為這樣的病人出現其他與日曬有關的皮膚惡性腫瘤(如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癌等)的機會也較高。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 瘤皮膚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瘤皮膚: 脂肪抽吸
長出粉瘤也不用太擔心,謹記下列保養方式,有必要時再求助醫生切除即可,基本上不會對身體或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 「表皮囊腫」(epidermal cyst)一般俗稱「粉瘤」,是十分常見的皮膚問題。 外觀上,患者的表層皮膚下會出現球狀硬塊,中間或有小洞。 一般情況下,初期的粉瘤不痛不癢,皮膚表面也沒有異常。 如無明顯不適,可先觀察而不必即時治療,但若出現發炎情況,便不能坐視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