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類生殖細 胞腫瘤多為良性,經過外科切除後,可以有效的治癒。 (七)其他:生殖細胞腫瘤也可能侵犯陰道、子宮等部位,造成異常的陰道出血。 少部份的畸胎瘤會發生於咽喉、口腔、眼窩、頸椎等部位,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阻塞。 就精原細胞癌 來說,依據2006年的美國國家進階癌症網路 的建議, I 期 至 II b期的病人,睪丸切除後進行放射治療;若是 II c 期與第 III 期的病人,建議進行化學治療,然後要定期理學檢查、追蹤腫瘤指數、胸部X光、骨盆腔電腦斷層…等等。
免疫組化示小體及上皮內α-FP陽性,免疫組化在診斷及鑑別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生殖細胞瘤分期 生殖細胞瘤分期 免疫組化除α-FP陽性外,EMA及α-1糜蛋白酶(α-l-ACT)也可陽性。 內胚竇瘤青少年多見,預後較差,3年存活率只有13%。 生殖細胞瘤分期 生殖細胞腫瘤的侵犯程度可以幫助醫師決定治療計劃及瞭解預後,生殖細胞腫瘤依發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分期方法,一般來説,侷限在原發部位,沒有侵犯到大血管,可完全切除者為第一期,若發病時腫瘤已轉移到肝臟、肺部、骨頭等部位時,則稱為第四期。
生殖細胞瘤分期: 睪丸癌治療
但體積較大的腫瘤可以復發,對此類病人應加大照射劑量和擴大照射野。 由於生殖細胞瘤發生蛛網膜下腔及脊髓種植的轉移率達3%~57%,故多數學者認為不管腦和脊髓有無轉移,均應常規行全腦和脊髓放療。 一般一個療程的劑量為40~60Gy,照射野大約為60~100cm2,整個脊髓的放療劑量為20~30Gy。 1 歲以內小兒劑量為成人的50%,5 歲兒童為成人劑量的75%,8 歲以上與成人劑量相同。 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腦壞死及腫瘤周圍瘢痕形成的粘連,儘管如此也有人主張術前應照射20~30Gy 的劑量,以減少腫瘤的血液循環和切除腫瘤時的出血。 睾丸卵黃囊瘤患者,若年齡小於1歲,且未發生轉移,通常手術切除睾丸即可;患孩若大於1歲預後較差,必須加上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陳同學本身的腫瘤並非發自於生殖腺(男童為睪丸、女童為卵巢)再發生轉移,而是長在性腺外的原發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相當罕見。這種腫瘤常易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在15至35歲的男性,」張統優表示。 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跆拳道比賽後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床,被緊急送醫。 到雙和醫院急診檢查後,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病理切片為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而且腫瘤已經沾粘到心臟。
生殖細胞瘤分期: 生殖細胞未分化(90%)
睪丸癌總治癒率可高達 8 成以上,因此切莫耽誤黃金的就醫時間,喪失根治的機會。 可發生在松果體區,可較大,CT 為低密度,CT值低於腦脊液;MRI 在T1 像為低信號,T2 像可變化較大,從低信號到不均勻信號皆可。 上皮樣囊腫邊界可不規則,部分邊界可呈蟲蝕狀。 松果體區腦膜瘤少見,多為成人(常發生於40~60 歲),常起源於小腦幕切跡游離緣,故常不在正中。 腫瘤常為圓形或橢圓形,CT 為均勻密度,MRI 生殖細胞瘤分期 在T1 像為均勻高信號,注藥後可明顯均勻強化,並可顯示在小腦幕上有腦膜尾征(冠狀掃瞄顯示更為清楚)。 生殖細胞瘤分期 乳酸脱氫酶(LDH)是一種與各種實體腫瘤生長及消退有關的糖分解酶,與腫瘤符荷有一定關係,有助於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行性。
- 镜下结构复杂,呈单个小细胞、质少,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或为一些较大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胞核及核仁,像胚胎性癌或生殖细胞瘤成团排列,有丝分裂程度不一,具体又分为假乳头型、微囊型、实体型和多囊卵黄型。
- 故此,可透過血液檢驗間接測定腫瘤存在,又可成為日後監察腫瘤復發的指標。
- 畸胎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其餘的都屬於惡性。
- (三)長於薦尾椎(sacrum-coccyx):常見於嬰幼兒,出生就可見腫瘤長於後臀區,女生多於男生,多屬良性畸胎瘤。
- 瘤細胞排列呈實性巢狀或腺泡、管狀或乳頭狀,並常見散在的像合體滋養層細胞的多核巨細胞。
- 它佔整體卵巢癌3%至5%,而當中有60%是第一期確診;其中一類型就是顆粒細胞瘤。
電腦掃瞄或磁力共振掃瞄是檢查腫瘤的主要方法,以確認腫瘤部位、大小,以及診斷是否有擴散至周圍組織或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胸部X光檢查、超聲波掃瞄、同位素掃瞄和骨髓活檢可以輔助診斷腫瘤是否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要確定是否生殖細胞腫瘤,醫生通常會取出腫瘤作病理檢查。 部份生殖細胞腫瘤會分泌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 簡稱AFP) 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簡稱hCG) 到血液中,是此癌症的腫瘤標記。
生殖細胞瘤分期: 生殖細胞腫瘤
在男性患者中,睪丸生殖細胞瘤通常發生於青春期後,而且絕大多數為惡性腫瘤(睪丸癌)。 在新生兒、嬰兒和小於4歲的兒童中,占絕大多數的生殖細胞瘤病例為骶尾部畸胎瘤。 此外,患有克蘭費爾特症候群的男性有50倍於常人的危險去患有生殖細胞瘤。 :為最常見之生殖細胞腫瘤,又可依病理型態分為成熟畸胎瘤(mature teratoma)、不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混合型畸胎瘤(mixed teratoma)。
免疫组化示小体及上皮内α-FP阳性,免疫组化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除α-FP阳性外,EMA及α-1糜蛋白酶(α-l-ACT)也可阳性。 内胚窦瘤青少年多见,预后较差,3年存活率只有13%。 成熟的畸胎瘤通常以手术切除即可,不成熟畸胎瘤如果无法完全手术切除,有些可能需加上化学治疗,极少数的畸胎瘤可能于日后发生恶性转化,而变成恶性生殖细胞瘤或是其它的恶性肿瘤,所以仍然建议必须定期追踪。 其他:生殖细胞肿瘤也可能侵犯阴道、子宫等部位,造成异常的阴道出血。 少部份的畸胎瘤会发生于咽喉、口腔、眼窝、颈椎等部位,可能会造成呼吸道阻塞。
生殖細胞瘤分期: 生殖細胞瘤治療
镜下结构复杂,呈单个小细胞、质少,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或为一些较大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胞核及核仁,像胚胎性癌或生殖细胞瘤成团排列,有丝分裂程度不一,具体又分为假乳头型、微囊型、实体型和多囊卵黄型。 超音波、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磁振造影(MRI):確認腫瘤部位、大小,以及是否有周圍組織侵犯,淋巴結轉移及肝臟、肺部,甚至中樞神經系統的轉移。 囊性畸胎瘤預後好,少數可發生惡性變,最常見者惡變為鱗癌。 惡性變常發生在囊壁內頭節附近,故檢查時應注意取材部位。
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生殖細胞瘤有時可以全切,術後死亡率較高。 其他:生殖細胞腫瘤也可能侵犯陰道、子宮等部位,造成異常的陰道出血。 除了根治性手術外,在術後或復發後,視乎危險因素和分化程度,決定化療、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 這類腫瘤,尤其在高惡性程度(high grade)類別中,復發風險很高,除了傳統化療之外,也會運用多靶點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multi kinase inhibitor),和透過基因測序配合新的標靶治療,希望為病人帶來控制病情的新機會。 而生殖細胞瘤的病人,除了1A期未成熟型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和生殖細胞不良瘤(dysgerminoma),其餘都必須接受手術後的綜合化療。 有效治療是BEP方案(bleomycin、etoposide和carboplatin),3至4個療程。
生殖細胞瘤分期: 治療
卵巢癌以完整手術分期為治療主軸,也就是盡可能手術切除所有卵巢腫瘤與卵巢外癌組織,並對手術後需化學治療患者,使用以鉑類化合物做為基礎輔助性化學治療。 卵巢由三種主要細胞(上皮細胞、生殖細胞、結締組織細胞)構成,每一種細胞都可能發展成不同的腫瘤。 分別為上皮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卵巢間質細胞瘤。
骶尾椎(sacrum-coccyx)生殖細胞腫瘤:常見於嬰幼兒,出生就可見腫瘤長於後臀區,女生多於男生,多屬良性畸胎瘤。 常出現便秘、膀胱功能受影響、下肢輕癱等症狀。 子宮體癌中,超過九成是子宮內膜癌,餘下屬子宮惡性肉瘤。 生殖細胞瘤分期 吳女士的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屬於後者的子宮平滑肌惡性腫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 可惜的是,術後3星期的影像顯示,腫瘤已經多發性轉移到肺部。
生殖細胞瘤分期: 生殖細胞瘤 病者較年輕
③垂體瘤:發生於鞍內,但可向鞍上生長,小兒罕見,腫瘤易出血、壞死,鞍底骨質變薄、下陷,海綿竇常受累。 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術後可有的併發症: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學電解質紊亂、低鈉血症、高納血症、垂體功能低下、中樞性高熱、尿崩症、腦脊液鼻漏等。
但對晚期或停經後女士,一個徹底的子宮及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是標準的治療方案。 胚胎性癌(embryonal 生殖細胞瘤分期 carcinoma)為來自具有向胚外或胚內結構分化潛能的原始生殖細胞的一種未分化癌。 未成熟畸胎瘤的預後與病理分級、臨床分期密切相關。 轉移的部位多在盆腔及腹腔內,遠處轉移極少。 對於腦部的生殖細胞瘤或是造成急性症狀需要立即縮小腫瘤體積(如縱膈腔內 腫瘤壓迫血管或氣管),由於生殖細胞瘤對於放射線治療非常敏感,因此可以 快速改善症狀與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來自睪丸的生殖細胞腫瘤,以卵黃囊瘤最為常見。
生殖細胞瘤分期: 病理
最常見的為分化成熟的皮膚組織及其附屬器、脂肪組織及平滑肌,較少見的有呼吸道粘膜、骨、軟骨、神經組織、胃腸道及甲狀腺組織等,少數良性畸胎瘤也可呈實性,但完全由成熟組織組成,約1%良性畸胎瘤可惡性變,多為鱗狀上皮成分惡變為鱗狀細胞癌。 不成熟畸胎瘤,大部分發生於25歲以下年輕婦女、兒童和青少年。 肉眼觀,腫瘤一般體積較大,主要為實性,其中可見大小不等的囊,常有出血壞死。
因為囊實性良性腫瘤能夠通過超聲波、核磁共振或CT核查進行準確掃描,進而使得醫生能夠確定最適合的手術方案,從而最小化以後成為轉移性腫瘤的風險。 此外,能夠進行合適的治療方法對治療結果有直接影響。 1993年的一項蘇格蘭研究發現,454位患有非生殖性生殖細胞瘤的男性患者,在1975年至1989年期間確診,其五年的生存期隨著更早的診斷從而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