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2024詳細攻略!(小編推薦)

關於以重建前的牛頭角下邨為設計概念的商場牛下新城,請見「得寶花園」。 為牛頭角下邨舖位招租事 九龍牛頭角牛頭角下邨現有下述單位以競出租金投標方式招租,租期為 3 年。 舖位編號 大約面積 (平方米計) 行業 參考租金 牛頭角下邨廣場 5 號 185 餐廳及粥麵 (全面侍應服務) 80,000元 上述單位的月租(不包括差餉),照2.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牛頭角中部,由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及房屋署總建築師(3)聯手設計,而第一期及第二、三期分別由中國建築和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牛頭角下邨 – 房委會物業位置及資料|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1973年,為配合房屋委員會成立,而改稱為牛頭角上邨;而當時位於該邨隔鄰的「牛頭角新區(徙置區)」則改稱為牛頭角下邨。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新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屋。 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表示,大廈佈局是透過微氣候分析地盤日照和風向來決定,6座大廈分成兩組排列興建,分別享受山景和海景,並留下通風廊加強通風。 值得一提的,上述特別新和諧大廈設計亦曾擬於何文田邨重建項目中應用,但因孫九招而作罷。 牛頭角下邨一區(第1座至第7座)於2004年10月前完成拆卸工程,但受制於「孫九招」中減少興建公屋的政策,而與部份被界定為「非必要」的公屋重建項目一併遭擱置,直至2006年才低調開展地基工程。 2008年12月10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於原牛頭角下邨一區位置分兩期啟動上蓋工程,重新興建牛頭角下邨。

  •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
  • 其後,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牛頭角下邨跨區社區文化中心的工程計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有關部門將會繼續按照既定程序推展有關的工程項目,暫時未有時間表。
  • 牛頭角下邨(英語: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佐敦谷的公共 …
  • 1973年房委會成立後,為更有效管理,將牛頭角下邨一至七座劃為牛頭角下邨(一區),八至十四座劃為牛頭角下邨(二區)。

其後重建成為常逸樓、常滿樓及常悅樓,名為「牛頭角上邨第一期」。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並於2002年夏季開始入伙,讓「甲區」餘下未獲搬遷的住戶優先選擇。 而「甲區」的所有住戶在2002年10月31日遷出後,舊第1至5座則於2003年年底完成清拆,地基工程於2006年展開,共有6幢大樓,高40層,接收牛頭角下邨(二區)的拆建戶。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新居已於2009年6月起陸續入伙,興建上邨的預算成本約13億元(以當時造價計算)。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牛頭角下邨平面圖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改名為牛頭角上邨;牛頭角徙置區則改名為現在的牛頭角下邨,分為「一區」及「二區」。 牛頭角下邨落成後,同時啟用圍繞該邨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 1970年代,牛頭角下邨配備以一區第1至7座黃色、二區第8至14座橙色作為區分用途,直至1980年代後,更改為一區粉紅色及二區藍綠色的配搭。 牛頭角上邨商場為單層式建築、座落於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地下、牛頭角道與安德道交界,已於2009年7月底落成,同年9月正式啟用。 該商場一共有6個舖位,提供總商用面積約1,100平方米。 包括有一部匯豐銀行自助櫃員機、美心MX快餐、7-11便利店、西藥房、牛頭角街坊福利會、西醫診所和佔地約608平方米的U購超級市場,供應居民日常所需。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貴華閣, 成交紀錄搜尋, 共有8個 貴華閣, 成交紀錄。 提供樓盤平面圖、連結銀行即時估價,各區住宅、工商舖、車位叫價及物業成交搜尋,業主免費刊登放盤廣告。 (135 篇回復); 新公屋平面圖(牛頭角下邨第二期貴華樓) (318 篇回復); 公屋水渠隔髮好幫手 (234 篇回復); 牛下貴華召集處✨✨ (142 篇回復); 貴輝樓頂樓全層窗口景相 … 牛頭角下邨(一區)已於2003年清拆,而牛頭角下邨(二區)亦已於2010年年初開始清拆。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商場

九龍區包括﹕何文田衛理徑23號衛理苑A座、大角咀君滙港6座、慈雲山慈康邨康潤樓、彩虹邨翠瓊樓、旺角帝峯. 皇殿6座、牛頭角下邨貴華樓、美孚新邨第七期萬事達廣場9至11號。 港島區包括﹕柴灣山翠苑翠珮閣、鴨脷洲海怡半島美華閣22座、筲箕灣興東邨興康樓、堅尼地城堅彌地城海旁38號堅城中心、柴灣杏花邨12座、堅尼地城厚和街6至18號滿發大廈、西營盤第三街208號毓明閣1座、干德道39A至39F號翠錦園。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地盤佔地3.18公頃,用作興建1幢46層、2幢41層及2幢48層高的非標準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廈,當中貴顯樓及貴月樓是目前全港樓層數目最高的公營房屋大廈。 而在最終修訂的重建計劃中,此邨一及二區最後分別訂於2003/04財政年度,以及2008/09財政年度開始拆卸,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整體重建計劃」下最後一個獲重新興建的公共屋邨。 大部份受到二區重建影響的租戶,都透過「自選單位計劃」獲安排揀選鄰近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二及三期。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牛頭角下邨貴顯樓 Kwai Hin House, 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

牛頭角下邨(二區)於1967年年中入伙,共有七座大廈約5 400個單位,屬「第五型」徙置大廈。 有別於50年代的徙置大廈,單位內設有獨立的浴室和廚房,而且有多種不同面積的單位,走廊較為寬闊。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單位分佈在長走廊的兩旁,門戶相對,各座由長長的走廊貫穿連繫,成就居民間彼此關懷、互相幫助的鄰里情。 牛頭角下邨是首批設有升降機的徙置屋邨,樓高16層的大廈,升降機可到達第八及第十三層。

在2013年3月,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會員暨房委會委員蔡涯棉建議,香港房屋需求殷切,加上西九文化區即將落成,有關部門應該重新審視第二期土地的發展,包括用以興建私人樓宇或者公營房屋,善用土地資源。 其後,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牛頭角下邨跨區社區文化中心的工程計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有關部門將會繼續按照既定程序推展有關的工程項目,暫時未有時間表。 2014年12月12日,民政事務局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建築署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建議,預計於2015年年初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建議及撥款申請,預算為39億9千8百萬港元。 屋邨是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發展觀塘北時規劃,前身為復華村平房區,於1951年落成,為當時在剛發展的觀塘工業區工作的人提供臨時居所。 港府於1978年著手清拆復華村平房區,計劃原稱「新牛頭角邨」或「牛頭角東邨」,原址重建後的樂華邨於1982年至1985年分4期落成。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附近配套設施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房屋署也因應居民的意見,稍為改動了上邨的設計,例如將原本以扶手電梯連接地下至平台,改為以升降機代替,並將通向各座住宅的斜路改為平路,方便長者及傷殘人士出入。 至於原本偏離大廈出入口的座椅,亦重新放置於各大廈出入口附近,方便長者聚集休憩。 另外,為了方便傷健人士與長者,各住宅樓層的公共走廊都加設了扶手。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最終「乙區」的第9-12座於1998年5月31日永久封閉(原訂為1997年11月30日),同年底完成清拆,原址於2000年展開地基工程,但因為工程展開後發現地底岩石存有問題,需要額外加固地基。

  • 下邨的地下及1樓設「文化廊」,保留了300件有文化價值的物品,包括歷史圖片,市民透過觀賞展品,了解牛頭角下邨自1960年代建成後,如何演變為今天新型的屋邨。
  • 提供樓盤平面圖、連結銀行即時估價,各區住宅、工商舖、車位叫價及物業成交搜尋,業主免費刊登放盤廣告。
  • (135 篇回復); 新公屋平面圖(牛頭角下邨第二期貴華樓) (318 篇回復); 公屋水渠隔髮好幫手 (234 篇回復); 牛下貴華召集處✨✨ (142 篇回復); 貴輝樓頂樓全層窗口景相 …
  • 回收再造公司名錄, 扇谷(香港)有限公司, 九龍尖沙咀柯士甸路22-26A號好兆年行第1座1104室 …
  •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改名為牛頭角上邨;牛頭角徙置區則改名為現在的牛頭角下邨,分為「一區」及「二區」。
  • 牛頭角下邨是在上世紀60年代興建的徙置屋邨,為在天災中失去家園或因舊區重建而要搬遷的家庭提供安居之所。

牛頭角下邨向牛頭角道設有露天的中央廣場,中央廣場兩旁是一個小型的商場,名為牛頭角下邨廣場,共有五間商舖。 另外,屋邨設有四層多層停車場,停車場天台也設有休憩設施。

牛頭角下邨貴華樓平面圖: 九龍灣牛頭角下邨(第一期)貴顯樓Sigma高速升降機- YouTube

二區(第8座至第14座)清拆後餘下的3.5公頃土地用作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僅餘下東南面一小塊土地興建第二期。 牛頭角下邨(英语: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位於香港九龍觀 塘區佐敦谷的公共屋邨,為香港市區最後一個重建的徙置區。 牛頭角下邨一區於2004 年拆卸後,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作總體設計,再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作 細部設計,在設計將傳統的牛頭角下邨歷史建築細部再次運用在其新大廈之上,包括 … 因應近年屏風樓問題,加上原訂興建康和型大廈(由10座康和一型第一款,以及1座康和二型第二款大廈組成)的計劃受孫九招影響而腰斬,牛頭角上邨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工程。 此外,為增加居民的歸屬感,房署於2003年起便透過各大小工作坊及簡介會,讓居民參與上邨的規劃。 房署建築師王國興指,透過工作坊與居民共同商討後,提出以茶餐廳為藍本設計文物展示區,並從下邨收集到的三個貨櫃舊物中,選出部分擺放於展示區,當中包括雕花鐵閘、招牌及傢俬等(其後得寶花園商場牛下新城亦採用同類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