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花園城市的特色傳統,戶戶均設有獨立臨街出入口及私家花園,三重門進入私家宅院,尊尚氣派無出其右;每幢花園洋房均設室內電梯,通達車庫至天台。 牛津道 牛津道 此外,項目更在嚴格的地契及規劃限制下,充份利用罕有大型地皮的優勢,設有地下獨立車庫及住客專用的室內恆溫泳池,同區絕無僅有;客廳及主要睡房的樓底特高,令生活空間更顯優越。 如斯大型優越的花園洋房發展,在九龍塘區已二十多年未見,實在彌足珍貴,可遇難求。
英華校舍平實,規模不大,學生要有打出木人巷的志氣才能出頭。 另一間很多男生希望入讀的是當年位於牛津道的英華書院。 不說不知,英華書院由首位來華的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 於1802年創立,原校位於馬六甲,提供語言訓練和科學知識給來華的傳教士。 1844年,政府批出荷李活道和士丹頓街兩塊土地給英華建校。 1858年,書院停止辦學,之後再於1914年恢復辦學,校舍曾先後設於港島堅道、般咸道、旺角弼街及九龍塘牛津道,到2003年正式遷至西九龍填海區。
牛津道: 香港大廈搜尋
作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實在很期望這600多位學生均可找到工作。 這可能是功利的想法,現時香港的就業市場很緊張,每一位僱主也很渴望找到員工幫忙。 若殘疾人士找到合適的工作,對工作的忠誠度很高,就業後不願意走,讓他得到安穩的環境,感到舒服、適應便不會走。 很多僱主固然有心,另一方面殘疾員工能夠幫助企業,提供了穩定性。
報導指,與蘋果的「零缺陷」目標相比,這個僅達到50%的「良品率」屬於表現欠佳。 據兩名曾在蘋果海外業務部門任職的人士表示,該工廠正在制定提高熟練度的計劃,但前路漫漫。 牛津道校舍初啟用時, 圖書館曾是教師宿舍, 第一代拉記則在二樓lecture room現址。 然而, 圖書館的搬遷, 令規模和面積增加不少, 至少能應付當年的需求。
牛津道: 牛津道獨立屋連地皮委託代理出售 意向價4.5億元
中文摘A名單上,包括了留長頭髮唱歐西流行曲的飛仔歌手許冠傑,至今猶為人驚奇而樂道。 而旺角街童,隨著耀南師磨劍四載,會考高考,果然過五關斬六將,應驗了老師認為必然奪A的預言,考進夢想中的中文系,可謂一場造化。 前言:《牛津道上的孩子》是詩人譚福基之遺作,文友鈎沉舊文,把他對母親的憶念、對英華書院的深情、對艾禮士校長和陳耀南副校長的感銘,輯錄成書。 這本書承載了近六十年的回憶,墨池蘸滿情義,包括散文、書函、詩、詞、對聯,與及印證英華鎏金歲月的多張相片。 在九龍塘和九龍城之間,有一個地方叫九龍仔,是殖民地時代英國人刻意打造,名校和獨立屋林立的地段。 九龍仔一帶的街名非常特別,很多都是英國的地方名,例如蘭開夏道、劍橋道 、牛津道、對衡道 、禧福道 等,就像一個小英國。
- 他專注的服務態度及宏揚學校聲譽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為世人所銘記。
- 房產原是從政府租借回來的,但當時政府決定將之拍賣,委員會打算關閉學校,但最後事情也得到解決。
- 牛津道位於九龍塘,地段幽雅而矜貴,政府將之規畫為校園區,共七間中學,一路上書香如縷,弦歌不絕。
- 立法會議員認為運輸署應確切研究增設雙黃線的可行性,以保障市民安全。
- 中一的時候,我特別羨慕讀瑪利諾的學生,他們的校園實在是太美了!
- 牛津道一號屋苑一座單號屋在2012年以1.78億元成交,呎價逾兩萬元,附近豪福軒一個面積逾5,600呎的複式戶,於2010年獲理文集團主席衛少琦及其公子李文恩或有關人士,斥資6,800萬元購入。
- 小學時 , 咪箱是大大的黑色盒 , 咪插在盒子側邊。
- 因應政府撥給英華的一塊土地,新校舍於九龍塘牛津道動工,並得到紐寶璐校長(Mr.Herbert Noble)熱心的援助以及慷慨的公眾捐贈的款項,建新校的美夢於一九六二年成為事實。
從1969年的《聰明太太笨丈夫》到80年代的《邊緣人》和《退休探長》,見證著這超市從「大利連」變成「惠康」,近年更成了好像較高級的「Market Place」,但內裡格局其實變化不大。 九龍塘牛津道一帶長期有車輛違泊,迫使其他駕駛人士越線行駛,險與對頭車相撞鏡頭不時出現。 儘管涉事路面今年至今已發生五宗交通意外,但警方加強檢控後仍「長泊長有」,執法效力成疑。 立法會議員認為運輸署應確切研究增設雙黃線的可行性,以保障市民安全。 10分鐘可步行至港鐵九龍塘站,方便往返中港兩地,亦鄰近大型購物商場。 是次物業將以現狀交吉出售,相信推出市場後將備受矚目;加上現時近乎全面通關,各地資金不斷湧入,定必吸引多間中港發展商、企業高管、國際基金及老牌家族競投。
牛津道: 牛津道1號 近期成交
雖然先天不足 , 課室的景色總算不錯 , 尤以四樓最怡人。 受從前的航空管制 , 九龍塘的建築密度偏低 , 在四樓的課室 , 已可看到九龍仔公園山、獅子山一帶景色 , 視野真廣闊。 它平日用作乒乓球場 , 考試時便搖身一變成為低年級試場。 每逢課餘時間 , 同學就爭相「霸位」 , 玩過不亦樂乎 , 陰雨操場充滿清脆的乒乓球聲。
繼任為校長的艾禮士先生(Mr. 牛津道 Terence Iles),致力發展學生多方面才藝,在推課外活動上不遺餘力。 京力士先生(Mr. Rex King)除了改善校園設施外,還融入學生的學習環境中,令學生在學術成績上有明顯的進步。 一九七八年,京力士先生辭職,由梅浩濱先生接任,服務十二年。 牛津道 一九九零年,楊寶坤校長接任英華書院校長,並不斷發展,班數已開設至三十一班,課程亦因應學生需求而改變及革新。
牛津道: 牛津道屋地4.5億放售 實呎5.8萬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牛津道是位于中国香港九龙九龙塘九龙仔的一条街道,为一条南北纵向的街道。
【明報專訊】內地與香港通關後,有業主放售九龍塘屋地。 高力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部李成夆表示,九龍塘牛津道雙號獨立屋連地皮,以「現狀」交吉出售,意向價約4.5億元。 牛津道 項目佔地5084方呎,現有物業於2013年落成,為4層高住宅物業,總實用面積約7786方呎,連地下包括逾2000方呎大花園及3個停車位,以此計算,項目實呎約5.8萬元。 建於60年代的黃笏南中學有一個很大特色,就是擁有一個有1,200個座位的大禮堂,據說樓底有四層樓高! 這個大禮堂除了用來做集會、演講、表演,更曾用來做音樂營的場地,記得自己中一時曾帶備睡袋,在禮堂睡過幾晚。 學校在2013年搬離牛津道開始原址重建,關燈之前我還在大禮堂吃了一頓大餐,與舊生們一同告別舊校舍。
牛津道: 牛津道1號
我很理解每個父母也愛惜自己的子女,每個也可愛;但若因種種原因在某方面較遜,父母更關愛他們。 正因關愛他們,對於他們生活學習的地方往往較其他父母更着緊,今日見到鳳清(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吳鳳清)也談了一會。 我感到展亮中心校方、學員與家長真的打成一片,溝通很好,讓整間展亮中心發揮到其功能。 相對其他電影朝聖地點,牛津道對我有更大的意義,因為我曾在這裡度過了少年與成人之間,從懵懂至懂事,有過最令人懷念的時光,認識了最要好的朋友。 每當有煩惱,我喜歡回到這裡走走,就像《新紮師兄》中劉青雲飾演的「Fit佬」最後都要回警校看看一樣,某些回憶彷佛可以給人安慰和答案。 對我最深刻的是那間經常出現在大銀幕上,位於牛津道5號的超市,昔日學生時代每當手頭緊,這間超市定必成為我用午餐的地點,忌廉賓加維他奶,平靚正。
- 中一時, 老師仍要借用notebook接駁projector, 後來每部電腦車都加裝P III 733電腦。
- 牛津道(Oxford Road)是本港其中一條以英國地名命名的街道,向以貴價大宅滿布而聞名。
- 同年,在歐炳光生生與港督柏立基爵士主禮下,英華書院的新校舍正式開幕。
- 在操場近office的一邊 , 有一個 mini staff room, 據聞是疏導 staff room 的壓力 , 它是 MJ sir、長洲曾 sir、Ms Fung 、龐龐的工作室。
- 對我最深刻的是那間經常出現在大銀幕上,位於牛津道5號的超市,昔日學生時代每當手頭緊,這間超市定必成為我用午餐的地點,忌廉賓加維他奶,平靚正。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 主要街道包括筆架山道(九龍塘段)、衙前圍道(九龍塘段)、歌和老街(九龍塘段)、窩打老道(九龍塘段)。
平日飯堂供應 6-7 種飯 , 日日不同 , 當然飯類會間歇地重新推出。 有時候 , 同一種飯會有不同名稱 , 例如茄汁豬扒飯 , 可衍生「俄國」、「瑞士」、「夏威夷」等豬扒飯 , 真是滑稽。 從校務處往前走 , 是學校的行政中心 , 有校長室、 staff room 、副校長室、老師休息室和社工室。 Staff room 是同學最常到的地方 , 在小息、lunch和剛放學時, staff room 會客室便人頭湧湧 , 同學爭相搶咪叫老師出來。 有時為了不想撲過空 , 我會在向走廊的門望一望 staff room, 看老師在不在, 然後才開咪。 順帶一提 , 陰雨操場 staff room 都有咪裝在門外 , 唯一缺點是不知道咪有沒有聲 , 反之主 staff room 向會客室的門長開 , 咪聲可清楚聽到。
牛津道: 牛津道16號
從粵語片年代至現在的電影,不難在大銀幕發現牛津道的影踪。 遠至粵語片年代的《姑娘十八一朵花》、八十年代的吳宇森作品《摩登天師》和「哥哥」張國榮主演的《失業生》,還有銀河映像的經典賀歲片《嚦咕嚦咕新年財》,都曾在這學校村取景。 據知,一般裝修工程懷疑爛尾案件均難以調查、追討,今次涉及2000萬元的獨立屋裝修工程,經海關抽絲剝繭調查後,才於樓梯工程項目查獲證據,成功拘捕涉案男董事。 而該業主已僱用另一間裝修公司,該獨立屋目前仍未能入住。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關注新展亮佔地僅4,000平方米,少於現時約5,200平方米,擔心無法增加訓練名額,而且牛津道臨時校舍交通不便,設施比現時展亮更殘舊,未必是理想選擇。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畢架山一號,碧華花園,碧麗閣,龍翔苑,星輝豪庭。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81,130,年齡中位數為 41.4歲。 )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仔的一條街道,為一條南北縱向的街道。 南段是迴旋處和牛津道遊樂場,連接何東道,北端則與禧福道交界。 受去年底中國河南鄭州工廠因新冠疫情封控停產,導致蘋果(Apple,美:AAPL)在三年半以來首次錄得季度收入下跌,該公司正尋求減少生產線對中國的依賴。
牛津道: 牛津道一號附近醫院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九龍城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油尖旺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絕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學習和教學策略:「全人教育」,學校把課程分為「正規課程、增潤課程和生活課程」三大類別。 和新校比較 , 舊校的課室相對較小 , 但基本設施一應俱全。
中一的時候,我特別羨慕讀瑪利諾的學生,他們的校園實在是太美了! 原來這間學校是在1925年創辦,當時位於柯士甸道,是一所幼稚園。 1933年,學校由聖德肋撒堂管理,並於窩打老道興建新校舍,為幼稚園到中七的學生提供教育。 1960年,瑪利諾的中學部遷到何東道的新校舍,而小學部就維持於窩打老道。
牛津道: 樓盤編號# 42935
在操場近office的一邊 , 有一個 mini staff room, 據聞是疏導 staff room 的壓力 , 它是 MJ sir、長洲曾 sir、Ms Fung 、龐龐的工作室。 英華書院於一八一八年在馬六甲成立,始創人是倫敦傳道會的馬禮遜牧師,是第一位來華的基督傳教士。 英華書院的辦學宗旨是要令中西文化交流互通,並讓福音得以廣傳。 在一八四三年,當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之時,英華遷往香港以延續教育、翻譯及印刷的工作。 自此以後,英華經歷種種內憂外患,更曾經在外間的要求下,被迫關校。
牛津道: 牛津道一盤難求
利嘉閣分行助理分區董事鄧惠源表示,西半山殷樺花園1座低層D室,實用面積約854方呎,3房間隔,以約3.2萬元租出,實用呎租約37.5元。 租客為國際學校外籍教師,由學校簽訂租約,安排以此為宿舍。 剛才主席說得很好,三間展亮中心合共有600多位學生。
牛津道: 工程拖延逾兩年 業主迄今仍未能入住
近日歐錦棠不時喺社交網站出PO寫上今次嘅行程感受,其中包括力數淺草三宗罪,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近櫃檯和電腦的一邊, 主要擺放中文書, 英文書則放在另一邊, 靠近輔導室。 圖書館不時也有引進新書, 但部分書本隨時比我們更年長, 有次協助盤點書本時, 有些書更已有三四十年歷史, 部分只借過一兩次, 可說是無聲的歷史見證。 圖書館是我很嚮往的地方, 俗稱「拉記」, 我曾在這裡度過兩年當 牛津道 librarian 的時光。 小學的圖書館, 只是課室內的一個書櫃, 而且甚少開啟。
牛津道: 九龍塘獨立屋2000萬裝修工程爛尾 海關拘捕不良營商裝修公司董事
美聯高級營業經理余振樑稱,豪福軒現時未有放盤,屋苑呈買賣兩閒局面。 對上一宗成交於本年中錄得,單位為地下複式B室,建築/實用面積5,629/4,493方呎,以1.035億元易手,實用呎價逾2.3萬元。 牛津道的大宅並非洋房獨有,帝文苑就有區內罕貴的超大型複式戶。 其單位數量不多,只設有4個,每個複式單位屬傳統兩層設計,以建築面積約5,270至5,387方呎計,每層均逾2千方呎,豪宅氣派十足,間隔則為四房兩廳連雙套房。
Noble Hall 有上下兩層 , 上層 balcony 是固定木板長椅 , 下層是多用途平台 , 上下層已加裝分體式冷氣。 由於課室位置的緣故 , 三年來我大多坐在 balcony 。 坐在硬板椅 , 加上 balcony 冷氣不足 , 箇中滋味很是難忘。 表哥講過 , 以前早會時 , 無論熱天或寒天 , 全體同學都要穿上校褸入場。
牛津道: 牛津道一號的交通站點
物業僅有4個樓高2層的複式戶,建築面積均超過5,000方呎,單位間隔實用率高約八成。 據了解,九龍塘的豪宅及屋地現時仍以實業家及廠家主導,客源質素高,豪福軒正是其中之一,惟盤源奇缺。 九龍塘牛津道一號D校舍於一九六三年建立,先後由培聖中學及現已改名為明愛專上學院的明愛徐誠斌學院租用,自二○○九年起丟空。 翻查發展事務委員會二○一九至二○年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文件,已列明牛津道一號D擬「進行改建工程以配合一所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預算為二千九百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