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行為子宮頸癌2024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由2019/20學年起,衞生署會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兩劑分別在小學五年級及六年級時注射。 蘇醫生表示,由於HPV可經性行為傳播,因此未進行過性行為時接種疫苗效果較佳,不過疫苗對其他女性亦有保護作用,應盡快補打。 另外其實男性亦會感染HPV,導致引上肛門腫瘤、口腔腫瘤、疣及性病,因此男性亦應施打HPV疫苗保護自己。 經國際實證顯示,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子宮頸癌,癌前病變經治療後,可阻斷疾病發展為子宮頸癌。 然而,每年仍有約1,400人診斷為子宮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有近700人死於子宮頸癌。

  • 每種價別的疫苗都有保護時限,如 HPV 二價疫苗至少 11 年、四價至少 12 年、九價則至少 8 年,在 9 至 14 歲階段時只需接種 2 劑就會有效果,但如果是 15 歲開始就可能需要補打第 3 劑來增強保護力。
  • 愛美的女性都喜歡皮膚看起來白白嫩嫩的,但小心這是身體不健康的警訊!
  • 台灣疫苗推廣協會秘書長呂俊毅指出,女性方面可能會造成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而對男性的危害也不可輕忽,導致生殖泌尿道癌症(如陰莖癌)、頭頸部癌症(如口咽癌)、肛門癌等都是有可能的。
  • 國民健康署分析105年子宮頸抹片檢查及癌症登記資料發現,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發現97.3%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第0期及第1期)子宮頸癌個案;如果沒有接受篩檢,發現子宮頸癌早期的比例明顯較低,降為50.5%,也就是一半已到晚期。
  • 原因是因為子宮頸癌——我們目前認為它的成因,主要由人類乳毒病毒感染到子宮頸而造成,這個人類乳毒病毒在文獻上指它的一個潛伏期大部份是在數週,但是也沒有辦法確認是否有數個月或是數年之久的一個可能性。
  • 鄭文芳說明,HPV疫苗的保護力至少有10年,如果根據數學計算抗體衰退,保護力可達20到50年。

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每年約215萬名婦女接受檢查,自84年起至今,已有8成2以上的女性曾經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6歲的張太太連續幾個月陰道都有微量出血,以為只是更年期、月經不穩定而未予理會。 在朋友揪團下,她參加子宮頸抹片篩檢活動,檢查結果竟顯示異常,才趕緊至醫院婦產科就醫,經切片檢查診斷為子宮頸癌初期。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女性無性行為不需做抹片? 醫:定期篩檢有其必要

截至目前107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為77.6%,108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達88.1%,109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達86.6%,110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已達92.0%,並鼓勵符合資格者接受疫苗接種,建構起健康的防線。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指出,台灣平均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年紀是在 16 歲以上,因此 9 至 14 歲的階段擁有性經驗的機率較低,感染病毒的機會也較小,因此在適當時間接種疫苗,可在病毒入侵體內之前,就率先建立好一道防線。 否則感染 HPV 病毒,輕則是生殖系統受到危害,重則失去生命,但也可能一輩子都需身受於感染的痛苦中。 台灣疫苗推廣協會秘書長呂俊毅指出,女性方面可能會造成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而對男性的危害也不可輕忽,導致生殖泌尿道癌症(如陰莖癌)、頭頸部癌症(如口咽癌)、肛門癌等都是有可能的。 國健署補充,感染低危險型 HPV 致癌機率相對小,但可能會引起生殖器疣(俗稱菜花)。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目前已知的 HPV 病毒共有 200 多型,國健署說明,依照致癌風險高低,分成高危險型與低危險型,其中第 16、18 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型 HPV,超過 70% 子宮頸癌是由第 16、18 型 HPV 所引起。 其實 HPV 感染後一般沒有明顯症狀,約有 9 成感染者會在 1 年內自行消除,而超過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1 年未消除就稱為「持續性感染」。 女性的子宮頸口「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在年輕時分佈在靠外側處,隨著年齡、生產數增加,這個過渡區會往子宮內部移動。 所以越早有性行為的女性,其往後的歲月裡發生子宮頸癌的機率也越高。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建議,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如為結果異常者,務必遵循醫囑接受後續追蹤及治療。 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無性行為 子宮頸癌竟仍找上門

99%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個案由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感染誘發細胞病變而起。 其中,約 7 成的子宮頸癌由 HPV16 及 HPV18 引致,這類病毒被稱為高危 HPV。 國健署自 2018 年 12 月底開始,全面推動國中女生接種 HPV 疫苗的服務。 截至目前 107 學年度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為 77.6%,108 學年度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達 88.1%,109 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達 86.6%,110 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已達 92.0%。 去年入學的女孩今年準備接種第 2 劑,提醒家長,若家中女孩符合資格,多鼓勵孩子接受公費疫苗接種,建構起健康的防線。

醫師分享常見飯類食物熱量前6名,提醒民眾,雖然好吃、方便,但為了體重及健康著想,還是要克制。 在台灣,工安事故層出不窮,這類的傷患急診科醫師即使看多了,仍常被眼前衝擊性的一幕給震懾住。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分享,當時救護車送來一名30多歲男子,不慎踩空從5層樓高墜下狂喊痛,掀開被子一看「有點嚇到」,眼看患者整隻小腿翻轉180度、腳掌上翻,傷勢嚴重,最後轉介骨科醫師分階段動了3次手術才重建完成。 若以肉眼觀察,正常的精液應具備3大條件,量約2~5c.c.、顏色呈現乳白色或淡黃色,射出後一段時間會液化變透明,用手一拉黏絲可延長3公分。 泌尿科醫師高銘鴻提醒,當出現黃色、綠色、紅色、棕色或白色混濁,就建議要就醫了。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分期

另外,醫生一般建議病人在手術後 6 星期內不要進行性行為,以讓傷口正常癒合。 萬一不幸患上子宮頸癌,醫療保險(如上述的自願醫保及癌症保險計劃)可為投保人提供醫療費用保障,而危疾保險則可以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費用的保障,以支援患上危疾時休養期間的生活費,免得為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患者在接受切除手術後,可能會小便困難,但一段時間後會復原。 有少部份病人可能出現下肢水腫、大腿輕微麻痺,或因淋巴液積聚盤腔而引致淋巴囊腫,繼而引起感染和便秘。 較為罕見的情況是病人的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創傷或長期排尿困難。

即便已經 20 歲以上的女性,甚至中年婦女,黃建霈指出,這些族群打 3 劑的效果其實等同於 9 至 14 歲的青少女打 2 劑,不過如果是 70、80 歲再打當然就太晚。 2021指南建議初治後的前2~3年每3~4個月隨訪1次,然後每6個月隨訪1次至5年,此後每年隨訪1次至終身。 東森新媒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 © ETtoda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許多人在運動後會喝「乳清蛋白」補充流失的蛋白質,但其實並非人人適合,且喝對時間也很重要!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認識 HPV 疫苗

在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的國家,癌前病變(鱗狀上皮內病變)以及早期子宮頸癌的診斷較多,是以發生率高而死亡率低。 據統計,HPV病毒超過200多種型別,其中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致癌型別,超過70%子宮頸癌係由這2種類型病毒所引起。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而HPV病毒幾乎無所不在,終其一生,約有8成機率遭受感染。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妹妹自今年4月起,下體不正常流血,看了幾家醫院,婦產科醫師皆認為患者沒有性經驗,還是處女,所以皆開立黃體素及避孕藥等荷爾蒙類藥物治療,所以無效。 但是子宮頸癌大約6~7成是由第16、18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導致,此疫苗無法有效預防剩下3~4成子宮頸癌之病因。 所以即便有施打過子宮頸癌疫苗,建議有過性行為之婦女,仍然需要每年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 研究證實,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係因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早期大多沒有症狀。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治療方法?

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對象應該是有過性經驗的女性,不限年紀、目前有無性生活與否,都應接受每年一次的抹片及內診檢查;若病人有過癌前病變的病史,或不正常抹片的病史,其間隔可縮短。 對於無性經驗的女人或者女同性戀者,他們發生子宮頸癌的機會可說相當少,但是只要她們要求,也可作抹片檢查。 65歲或以上曾有性經驗、並且從未接受過上述檢查的婦女,即使已停經、多年無性行為或已做結紮手術,都應諮詢醫生意見,了解要否做檢查。 子宮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有些人會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如月經之間或性交後出血,需多加留意。 女性閉經後再出血,或有帶血絲分泌物,無論出血量多少或顏色深淺,都應盡快求醫。 如腫瘤擴散,或壓著其他器官,可出現大小便困難,或背痛、腳部水腫等不適。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蘇醫生解釋,香港逾9成子宮頸癌個案皆是由HPV引起,如被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子宮黏膜會產生病變,子宮頸癌可分不同期數。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最新資料顯示,婦女的子宮內膜癌已位居第六名,勝過子宮頸癌的第八名。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常見問題

異常出血就是走路摩擦腫瘤出血,罹患第4期子宮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肺、淋巴,手術無法摘除乾淨只能化學治療。 劉錦成主任指出,建議施打疫苗與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前者約有七成的保護力。 目前政府正推行「四大免費癌症篩檢服務」其中一項即為「子宮頸抹片檢查」,女性只要30歲以上,即可免掛號費,攜帶健保卡至醫院檢查,民眾應多利用。 2015年本港有500宗子宮頸癌新症,為女性第7位常見癌症。 2015年及16年分別有169人及151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只有更年期婦女才會染病純屬誤解,曾有最年輕的個案僅得30歲,病人很早有性行為及有吸煙習慣,屬患病高風險一族。

答案是:只要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已久無性行為,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指出,瑞典的斯德格爾摩Karolinska研究所 Gunnell醫師所做的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中,發現抽菸的人如果本身是HPV-16的帶原者,就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可怕的是,感染到HPV病毒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除非感染到子宮頸或陰道,從癌前病變到侵襲性癌,此時可能出現不正常的分泌物、陰道出血等症狀。 Bowtie Pink 自願醫保系列全數賠償診斷、住院、手術及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等合資格醫療開支 (美國除外),並受限於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 如索償牽涉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以外的中國醫院 /高端醫院 / 住院的病房級別高於指定病房級別/投保前已有疾病,有關之賠償金額可能會作出調整。 而 Bowtie 戰癌保全數賠償確診受保癌症由診症至治療相關費用,直至用盡終身保額,戰癌 100 保障額上限為 HK$100 萬,而戰癌 200/300 保障額上限為 HK$200 萬/HK$300 萬。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症狀

不過,男生感染後,也可能引發生殖器癌、頭頸癌、菜花,專家建議,如果政府預算充裕,也應考慮將國中男生納入公費接種範圍。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部分子宮頸癌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曾經有過性經驗的婦女,都有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至於有些人會問:「現在已經沒有性行為,需要做子宮頸抹片嗎?」鄭文芳表示,無論幾歲,只要過去曾有過性行為,就應該每年做一次抹片檢查,連續做3年如果都正常,即可改為3年做一次。 他也強調,雖然政府提倡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但只要有過性行為滿3年,就應該開始做檢查。

減少性伴侶數目,可以減低感染HPV病毒風險,但不代表有固定性伴侶、或「初戀情人係我老公」的女性士沒有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若固定性伴侶過往曾受感染,或男士以前的性伴侶曾中招,都可經性接觸將病毒傳播開去,故女士對子宮頸癌應保持警覺。 已知有頻密性行為、較早有性行為例如15、16歲、有多個性伴侶、曾感染性病、免疫力低、有吸煙習慣的女士,均是患子宮頸癌的高危族。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子宮頸癌在2018年香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排第八,每年有580宗新症。 本港子宮頸癌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年輕化趨勢,在09年20至40歲患者的病發率是每10萬人有8.7%人確診,到了18年病發率已升至9.2%。 患者在接受非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等)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如噁心、肚瀉、尿頻、疲倦、膀胱或直腸出血、陰道萎縮及硬化、損害卵巢功能,影響性生活與生育能力、血栓栓塞等,可靠藥物控制副作用的症狀及影響。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停經、無性行為就不會得子宮頸癌? 國健署揭「女性宿命」

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臨床衛生統計資料,102年到104年全國不同年齡層3年受檢率,30歲到40歲約50%到60%,40歲到65歲約在60%左右,而65歲到75歲下降到只有40%,顯然長者受檢意願較低。 食物沒吃完,放到冰箱前,不少人會使用最為方便的保鮮膜,一拉、一撕就包裝完成。 不過,保鮮膜也是塑膠的一種,其中有4種不同材質,營養師提醒,有兩種是含有氯的類別,雖然使用上會較柔軟有彈性,但若燃燒不完全,可能會產生戴奧辛,對於環境較容易造成危害;另外在使用保鮮膜時也有注意事項要留意,以免吃進毒素。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抹片檢查恐有偽陰性問題 醫:可進一步檢測

日前收治一對38歲和33歲的姐妹花,兩人皆未曾有過性經驗,也無家族癌症史,卻罕見分別罹患晚期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 這對台灣婦女而言絕對是一大警惕,因現代人普遍晚婚,台灣又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風險更高。 子宮頸癌的復發,復發可能發生於盆腔或腹主動脈旁,或遠處轉移,或兩者兼有。 其中盆腔是最常見的復發部位,初始術後的孤立盆腔復發患者5年無瘤生存率為45%~74%,復發後行盆腔廓清術的總生存率為10%,但經仔細選擇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30%~60%,手術病死率低於10%。 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是第二常見的復發部位,孤立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復發患者約30%可通過根治放療或同期放化療獲得長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