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駿醫生7大優勢2024!(小編貼心推薦)

此外中國人最愛吃中成藥和補品,但這些食物可能隱含不明成份,隨時有機會帶來影響;曾有病人吃過某些中成藥後肝功能受損,使化療效果降低。 邱逸: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歷史學家,《孫子兵法》研究者,香港電台歷史節目主持人,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歷史專責委員會委員,香港歷史博物館歷史教育計劃顧問。 書院留傳名為「Ying Wa Cry」的口號,由前校長艾禮士所創作,本來是為在學界體育賽事中為同學打氣。 現時在學校的重要活動中,如畢業典禮、校慶日、水運會、陸運會等,學生都會自發叫喊。 馬禮遜社(Morrison)為紀念英華書院的創校始祖馬禮遜牧師,其中一社便命名為馬禮遜社。 馬禮遜牧師於1782年出生,16歲時獻身傳道,後來更在馬六甲創建該校。

潘明駿醫生

另一類型的標靶藥則為PARP抑制劑,主要針對10-15%有BRCA基因突變的乳癌病人。 多是用於化療後,因為化療破壞癌細胞DNA,繼而需要透過PARP抑制劑的「酶」,抑制其修補基因的功能,就可以控制病情。 潘明駿醫生 臨床腫瘤科醫生潘明駿醫生指出,免疫標靶療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PD-1/PD-L1的抑制劑,將PD-1/PD-L1的檢查點抑制。 身體裡的癌細胞,懂得偽裝成正常細胞,利用檢查點令免疫系統失效。

潘明駿醫生: 骨質疏鬆無先兆 預防三招

書院亦於11月1日復校上課,繼續由鈕寶璐先生出任校長。 戰後,因中國內戰和嬰兒潮,香港人口迅速增加,學生人數激增至500多。 1955年,校董會向政府申請撥地興建新校舍,選址為九龍城區牛津道1B地段。 英華書院在校舍方面,由於馬禮遜紀念學校比書院更早一步由澳門遷港,並得到政府撥地建校,政府無意撥地予性質相近的英華書院。 最後唯有將書院設立於上環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堅道的倫敦會傳道會大樓(現為合一堂香港堂)內。

潘明駿醫生

潘醫生表示,傳統的化療所採用的抗癌藥物,雖然可以壓抑或控制癌細胞的生長,但同時亦會對人體的正常器官造成破壞,繼而出現併發症或副作用,如使病人掉頭髮、嘔吐、食慾不振、身體抵抗力下降等相關副作用。 而免疫標靶療法較針對性,副作用跟傳統化療相比,也有莫大的分別。 普遍來說,大約八至九成的病人在接受免疫標靶治療時都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只有5-10%的病人有免疫系統過敏的反應,即是免疫系統的炎症。

潘明駿醫生: 腫瘤溶解症候群

同時因應中華基督教會基全小學上下午校分拆成兩所全日制學校,下午校師生及校長均轉到新註冊成立的英華小學,稱為小學「復校」。 新的英華小學為獨立於書院的學校,首任小學校長由基全小學下午校校長簡燕玲擔任。 於1964年接收英華書院小學部停辦學生的基華小學下午校,則接手書院舊有的牛津道校舍,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 1990年,楊寶坤先生(Mr. Yeung Po Kwan)接任校長。 他主張校政民主化,重視和校友會的聯繫,又成立家長教師會,務求學生、教師、校友、家長和學校共同承擔書院的發展和監管的責任。 1997年,書院出現了首位香港中學會考10A狀元曾申翹。

過去,我們可透過X光或電腦掃描去偵測前列腺的位置;近年,香港引入先進的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技術(MRI Linac),不單止能提供極為清晰的前列腺影像,更重要的是可以因應每天變幻不定的前列腺形狀及位置,實時調整放射劑量。 根據之前我們和中大團隊領導的本港研究結果,發現SBRT跟傳統八個禮拜的電療比較病控效果相若,但治療期間及其後的副作用,SBRT也較少,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會率少於5%。 吸煙是導致膀胱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其死亡率高達五成,如未有及早治療,或有機會變成轉移性膀胱癌,以往只能透過化療治療,但隨着醫學發展漸趨成熟,腫瘤科醫生已逐漸開始應用免疫治療。 潘明駿醫生 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以免疫治療代替化療作轉移性膀胱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可將患者壽命由約半年提高至十個月,其第三年平均存活率亦是化療的兩倍。

潘明駿醫生: 認識肺癌 了解肺癌症狀,及早診斷 – 盧浩然醫生

根據香港衛生防護資料顯示,前列腺癌是香港常見男性癌症中,發病率升幅最快的癌症。 英華書院被視定為香港最悠久之學校,但並非在香港創立,聖保羅書院可視為香港歷史上最悠久在本地創立的的學校。 米憐社(Milne)米憐社的名稱乃來自英華書院的第一任校長米憐牧師,他自1812年起來到中國傳教。

籃球是英華的王牌運動,全港學界精英籃球賽由 2006至2017年十一載內,英華多次擊敗勁敵男拔、喇沙、桂華山和遵理等隊伍,五奪冠軍、三奪亞軍,成為奪冠次數最多的學校,同時培育了不少香港的籃球名將。 此外,英華書院分別在2001-2002、2006-2007以及2008-2009年度奪得「精英隊際最佳表現學校大獎」。 英華書院除了曾在1971年在香港校際體育運動比賽奪最高榮譽「玫瑰盃」外,在現今的中銀香港紫荊盃(前為玫瑰盃)中亦在近年連續長期位於前三甲位置。 目前為止,現代有關英華書院的中文歷史書籍,如《古樹英華》、《馬禮遜回憶錄》等,多數均統一採用「校長」來作該職位任何時期的翻譯。 校方為慶祝英華書院創立200週年,以「皕載英華」為主題,舉行了一連串活動。 先於2017年11月舉辦名為「英華皕載籃球明星邀請賽」的籃球賽事,邀請已畢業的前籃球校隊成員組隊,對陣甲一籃球聯賽球隊永倫。

潘明駿醫生: 肺癌——肺癌的診斷

個醫生好有信心咁同佢講,個病會好,仲好似朋友咁叫佢積極面對人生。 慎防詐騙提示:公眾人士請慎防冒充養和醫療集團或其成員包括養和醫院、養和醫健以及各關聯公司名義的通訊 潘明駿醫生 (虛假網站、電郵或語音來電等)。

  • 如果年紀大出現前列腺肥大或增生的話,就會壓到尿管,令小便流速變慢,但這個位置不容易發現,病徵也不明顯。
  • 肺癌一直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亦是男性第二常見、女性第三常見的癌症,單在2017年便有5178宗新症及3890宗死亡個案。
  • 在辦學宗旨方面,倫敦傳道會認為書院遷港後的使命應為直接培訓傳道人才,亦應提昇至一所專上學院。
  • 學會會長鄺維基指,免疫治療自一六年引入香港後已廣泛使用於治療各種癌症,惟醫院管理局仍未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藥物名冊的「病人自費項目」,作治療膀胱癌用途,令病人須經過繁複的申請程序方可使用,冀局方可於短期內引入藥物,增加患者存活率。
  • 除了使用止嘔藥物外,醫生亦建議病人採取非藥物的預防措施,包括飲食保持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多些飲水,並要保持心境開朗和多休息,都對預防CINV有幫助。

醫生: 手術及放射治療方法都是針對早、中期的病人,如果是晚期或屬於轉移的前列腺癌,就會用到全身性的藥物治療,其中轉移了或擴散了的前列腺癌,主要會用到荷爾蒙治療。 SBRT的原理就是每次以極高的放射劑量殺死腫瘤,病人只需要總共五次的療程,就可以有效地治療前列腺癌。 但由於SBRT每次的放射劑量極高,電療準繩度要求也十分之高。 因此,每次電療前及期間的影像導航就極為重要,它們能提供實時的前列腺及附近器宮的位置,準確追蹤腫瘤位置,達到精準及安全的SBRT。

潘明駿醫生: 腫瘤科

近年有研究證明,四期病人可以荷爾蒙治療結合化療,雙管齊下,毋須等到荷爾蒙治療失效才進行化療。 與單用荷爾蒙治療比較,臨床實驗顯示結合治療更有效控制病情,整體存活率可延長20個月。 此外,提早進行化療的好處是,病人有更佳的身體質素接受化療,令治療過程更舒適。 整個結合治療維時五至六個月,病人每隔三周進行一次化療,合共六次;同時要接受荷爾蒙治療,例如手術或針劑藥注射,如選擇荷爾蒙注射治療,須持續注射。 在數據上,此聯合治療比傳統的標靶治療法有明顯優勝之處,更已獲國際認可,為治療晚期腎治療癌第一線治療。

潘明駿醫生

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腎癌不易被察覺,導致治療難度增加,患者除可透過傳統手術切除腫瘤,醫學界近年引入的標靶及免疫治療均能治療腎癌,呼籲患者若身體出現異常,應盡快求醫並作詳細檢查,盡早確診以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 養和醫療集團於2020年起進行了一項為期15個月研究,評估同時使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為患者所帶來的影響,參加研究的51位前腺列癌患者平均年齡為71.5歲。 研究發現,逾9成患者在治療後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病人在治療期間及其後出現的副作用相對溫和及短暫。 51名患者中只有1人出現嚴重腸道症狀,另有6人有泌尿系統症狀,但情況均於1個月內逐漸減退。 養和醫療集團今日(16日)發布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同時採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磁力共振導航」的放射治療,可減輕前列腺癌病人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問題,有助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潘明駿醫生: 新薄血藥突破限制 專科醫生逐一講解

另一方面,病人必須有正常飲食,除如非在營養不足的情況下,才以營養奶和營養補充劑輔助。 不時有化療病人查詢是否該提升營養攝取量,多吃補品養生? 最怕病人有糖尿病而營養過量,反令血糖控制變差,影響身體。

潘明駿醫生

另外,PARP標靶治療則適用於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晚期乳癌病人,相對於傳統的化療藥物,能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大約五至七個月或以上。 而HER2標靶治療適用於早期、中期及晚期的HER2型乳癌病人。 就潘醫生臨牀觀察所見,高危患者對傳統荷爾蒙針劑的耐受性亦明顯較短,一般前列腺癌患者平均約有2至3年,甚至更久,但高危患者卻只有7.4個月,傳統藥物很快便失效,病情進展亦較急速,大大影響生活質素。

潘明駿醫生: 治療有次序 助改善晚期胃癌控制

如想以更佳狀態迎接化療,應該多休息、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與輕量運動,最重要是放鬆心情,切勿胡思亂想。 抗癌的路途並不孤單,醫生與家人都會在旁支援,如病人對化療或各種療法有不明白之處,應該積極向醫生查問,無必要獨自面對。 潘醫生:治療前日不宜吃得太飽,有助減少一旦出現嘔吐時令症狀加劇。 完成治療後便可以正常飲食,應避免進食刺激或引起腸胃不適的食物便可,飲食宜保持清淡及要多喝水。

  • 過去,我們可透過X光或電腦掃描去偵測前列腺的位置;近年,香港引入先進的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技術(MRI Linac),不單止能提供極為清晰的前列腺影像,更重要的是可以因應每天變幻不定的前列腺形狀及位置,實時調整放射劑量。
  • 根據我自身的經驗,我認為TTFields應可幫助更多GBM患者,希望能在香港更普及地使用,給予患者額外的治療選擇和希望。
  • 1955年,校董會向政府申請撥地興建新校舍,選址為九龍城區牛津道1B地段。
  • 而掌校20多年,帶領書院經歷戰爭、復元、重建、擴充等階段的鈕寶璐校長亦於12月27日逝世。

醫生亦會進行指探,檢查患者前列腺有沒有肥大、硬塊,如果有的話,就要進行活檢檢查,把針放入直腸,用超聲波照前列腺位置,並抽取活組織作化驗,這是一個傳統的方法,但有機會會出現細菌感染。 現在新的方法就是經過會陰,即是肛門附近的皮膚,把已經消毒的針,經過皮膚到達前列腺,並抽取組織,研究顯示可以減低感染的風險。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士三大常見癌症,死亡率在過去二十年間亦不斷攀升。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潘明駿指前列腺癌有高、低危之分,而高危性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更年輕,病情更嚴重。 惟口服藥物昂貴,有見及此,聖雅各福群會推藥物資助計劃,為病人提供援助。

潘明駿醫生: 前列腺癌骨轉移-張伯的故事 【視頻】

而掌校20多年,帶領書院經歷戰爭、復元、重建、擴充等階段的鈕寶璐校長亦於12月27日逝世。 1922年,曉士牧師回英休假途中病逝,書院唯有向廈門英華書院借調腓立士牧師(Rev. L. Gordon Phillips)擔任校長。 書院面對缺乏外籍校長和外籍教師、政府隨時撤回津貼、校舍業權紛爭等問題,陷入再次停辦的危機。 這時,沈維昌和盧冠元兩位老師,堅決保校,由沈維昌先生(Mr. Richard Shum Wai Cheung)擔任校長,學校得以繼續辦學。 由於條件不足,政府在1927年撤回津貼,校方因此籌劃自建校舍。 曉士牧師掌校時,入讀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更獲政府納入為資助學校。

潘明駿醫生: 病人評價

本計劃透過義務的腫瘤專科醫生,為有需要的癌症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諮詢,解答有關癌症用藥問題,協助病友解決治療方案的疑問,讓患者放心繼續落實治療的期望。 現時治療轉移性膀胱癌仍主要以化療作第一線治療,但如反應欠佳,以往只可以使用另一種化療藥物作第二線治療之用,但近年醫學界開始使用免疫療法作第二線治療,平均可將患者壽命由約半年提高至十個月,其第三年平均存活率亦是化療的兩倍。 膀胱癌是港人常見的癌症,每年平均有四百宗新症,每年死亡人數約二百人,死亡率高達五成。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潘明駿稱,目前醫學界對膀胱癌成因仍不太清楚,但部分原因與身體長期吸入包括香煙內的化學物質等致癌物質有關,患者早期會出現排尿不適、血尿、尿頻、尿痛、腰痛、發燒等症狀。 包括第一類的HER2標靶治療,大約四分一的乳癌患者為HER2型乳癌。 針對HER2型乳癌的標靶治療,令HER2無法出現刺激反應,從而抑制乳癌細胞生長,使癌細胞受控。

潘明駿醫生: 英華書院

除了使用止嘔藥物外,醫生亦建議病人採取非藥物的預防措施,包括飲食保持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多些飲水,並要保持心境開朗和多休息,都對預防CINV有幫助。 肺癌一直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亦是男性第二常見、女性第三常見的癌症,單在2017年便有5178宗新症及3890宗死亡個案。 潘明駿醫生 早期肺癌病人未必有明顯不適,較後期就可能出現一些呼吸道症狀,如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等,以及骨骼、腹痛及頭痛等癌症轉移症狀。 吸煙、二手煙及空氣污染等可誘發肺部病變,但更多肺癌並沒有特別成因,例如沒有吸煙習慣的年輕女性都有機會患上肺癌。 現在,最新的「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法在治療數據上,比傳統的標靶治療法有明顯優勝之處,更已獲國際認可,躋身成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第一線治療。

其後校方認真思考校舍的未來發展,並於1999年12月收到政府消息,於當時竣工不久的西九龍填海區將有一幅土地用予建校,故校方起草建議書申請用地。 於2000年6月1日,校董會獲政府批出一幅位於西九龍填海區深水埗西的土地。 潘明駿醫生 據政府安排,辦學團體除了須於該幅土地設立中學外,亦須同時設立直屬小學,坊間稱此種模式為「一條龍」。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表示,9成患者治療後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治療後4個月內泌尿功能已開始回復原有水平。 【2021年4月28日,香港】腎癌是香港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癌症,在過去十多年間,腎癌個案數字上升達五成半之多,死亡率約為三分之一,於2018年,腎癌新確診人數接近800人。 腎癌的病徵並不明顯,很多患者到了較晚期才發現,而藥物治療在過去十年並沒有太大突破,令治療難度增加。

早期前列腺癌(第1 至3 期)主要集中在前列腺內,沒明顯病徵,到患者有骨痛、骨折、神經受損問題,反覆檢查始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位置,發展成轉移性前列腺癌(第4 期)⁵,⁶。 近年不少人定期驗身,可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如有異常再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前列腺癌。 除GBM和MPM之外,腫瘤電場治療應用於其他癌症的臨床研究均在進行中,例如胃癌。 學會會長鄺維基指,免疫治療自一六年引入香港後已廣泛使用於治療各種癌症,惟醫院管理局仍未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藥物名冊的「病人自費項目」,作治療膀胱癌用途,令病人須經過繁複的申請程序方可使用,冀局方可於短期內引入藥物,增加患者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