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灣2024懶人包!內含深水灣絕密資料

1940年代末,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主要是廣東省)移入香港,當中不少人在深水埗區內興建木屋。 1953年的石硤尾大火,使很多災民失去家園,令香港政府在該處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石硤尾邨。 深水灣 2019年10月6日,有反修例示威者破壞長沙灣站出入口的港鐵標誌,並向站內投擲汽油彈。

深水灣

黃金商場目前主要售賣數碼產品周邊配件及電腦書籍,高登商場則仍以售賣電腦硬件為主,福華街,欽州街、福榮街、桂林街所在的街區內曾有四家電腦商場;而鄰近的西九龍中心亦一度有多家大型電腦連鎖店開業,但都已經結束營業。 2002年區內舉辦首屆香港電腦節,每年約10月至翌年2月舉行大型電腦業戶外展覽活動,每次活動吸引超過十萬人人次計算參觀者進場。 2002年至2010年,香港電腦商會和深水埗區議會合辦。 2010年後由香港電腦商會主辦,惟2011年後則未有舉行。 而區內電腦商場針對每年8月的香港電腦通訊節,往往於會期相近日子舉行腦場電腦節,以免生意有所影響。 據舒懋官主编的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的深水埗區內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

深水灣: 深水灣 @中原樓市片區

為吸引泳客,一條來回中環及淺水灣的巴士線(現城巴6號線的前身)更應運而生,成為香港最早期的巴士服務之一。 淺水灣現時已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並有救生員值勤。 此外泳灘更有沙灘排球場、快餐亭、燒烤區、泳屋及浮台。 深水灣 泳灘呈新月形,沙灘範圍寬大,其中不少沙粒是人工鋪成的。

深水灣

另外,現今區內居民普遍視菴由(大約由東京街與欽州街之間,為長沙灣與深水埗之過渡段),為深水埗一部分,並不視其為獨立地方。 )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歷史十分悠久。 「埗」、「埔」及「埠」三字相通,意思是深水而無淺灘的海灣,皆解作碼頭,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一個深水碼頭。

深水灣: 深水埗

電腦商場:深水埗福華街一帶的電腦商場世界知名。 深水灣 最早改建成電腦商場的是黃金戲院附近的“高登電腦中心”,主要發售與電腦有關的電子零件及蘋果II型兼容機。 後來因為電腦在香港開始普及,加上高登商場的名聲開始流傳,連地下賣時裝的“黃金商場”也轉型售賣電腦產品。

同月20日,更有反修例示威者闖入長沙灣站大堂破壞車站設施,包括出入閘機及出入口玻璃,並擅自在大堂內開消防喉射水,車站被迫關閉。 深水灣徑8號位於深水灣深水灣徑8號(中原樓市片區:深水灣)。 深水灣徑8號共有2座, 洋房2間,提供54個單位。 深水灣 深水灣徑8號的實用面積為2764呎至12566呎。

深水灣: 深水灣

南區的深水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0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116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DOUBLE BAY,文禮苑,香島道45號,ISLAND GROVE,香島道2號。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58,990,年齡中位數為 42.5歲。 1980年代曾為報紙撰寫本地旅遊故事的方志研究專家沈思先生於2018年接受有關地名由來的訪問時表示,早於鴉片戰爭前已經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在文獻中,而於1898年,於《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深水埗就是當時人口密度最多的地區。 深水灣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 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

  • 菴由(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圍。
  • 2010年後由香港電腦商會主辦,惟2011年後則未有舉行。
  • 過去此站稱為「深水灣海灘」,西行站仍保留中巴建造的混凝土候車亭;東行站對面泳灘旁設有公共小巴站,以石壆與行車線分隔,惟泳季以外時間鮮有小巴使用。
  • 自1980年代開始變成銷售電腦為主,隨著西九龍中心於1994年落成,本區才有較大型的商場。
  • 自1960年代起,隨著香港工業迅速發展,深水埗區的工業發展也日益蓬勃,加上區內興建了大量公共房屋,使該區至1990年代一直是最多人口的行政區。

康文署宣布,因應港島南區深水灣泳灘鄰近地段需進行渠務工程,期間泳灘水質可能受到影響,深水灣泳灘明日起將懸掛紅旗,直至另行通知,呼籲市民請勿在該處游泳,該泳灘會繼續提供急救服務。 福華街、福榮街、北河街及桂林街一帶食肆林立,當中較有特色的食品包括咖央多士、豬潤麵、牛柏葉麵、蝦籽撈麵、削搖麵、車仔麵、糖水及豆腐花等。 而區內著名餐廳包括公和荳品廠、由陳灼明(明哥)經營的北河燒臘飯店、桂月Gwai3 Jyut6、強記大牌檔、維記咖啡粉麵、新香園、添好運點心專門店、劉林記麪家及屹立深水埗80年的信興酒樓等,部分食肆更獲得米芝蓮指南所推薦。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經「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租用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設立香港分校,於2010年啟用,2020年6月停辦,校舍交還發展局。 早年本區有高登與黃金商場,是一個以時裝批發為主的商場。

深水灣: 深水灣餐廳

深水埗區一帶位處界限街以北,屬於新九龍地區,因此到了1898年才由英國管治。 當時區內一帶主要有九華徑、長沙灣、深水埗及九龍塘 (九龍塘原屬於深水埗區內的一個小村落)。 四個主要聚居地,人口約3,000人,居民主要靠務農、種花、捕魚及航運貨物維生。

深水灣

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傳統唐樓集中的印象,加上近年在大南街和黃竹街一帶並陸續有多家咖啡店、家居精品小店以及藝術畫廊進駐,成為了年輕人的「打卡」勝地。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 不過,隨着李鄭屋漢墓的出土,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先民定居。 香港城市大學前身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於198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條例」於九龍旺角成立。 8年後又一村達之路的永久校舍落成後,於1990年起陸續遷入新校舍,並把原校舍轉交香港公開進修學院作校舍用途。

深水灣: 深水灣道39號 近期成交

1860年,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一大半割讓給英國。 深水灣 當時深水埗位於邊界其中一個關口的北面,因而吸引華藉居民居聚居經商,墟市獲長足發展。 1898年,英國政府與滿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港英政府在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其後1930年代將界限街以北的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及九龍塘一帶歸入九龍範圍,並命名為「新九龍」。

深水灣

深水埗是當時一帶的市集,並設有一個碼頭將貨物轉運到香港島。 )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長沙灣道長沙灣遊樂場旁,屬於港鐵荃灣綫的鐵路車站,於1982年5月17日啟用,承建商是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深水灣: 深水灣附近城市

淺水灣雖然在昔日並不算為一個水質優良的泳灘,因此當時的市政局在1988年至1989年花4250萬元進行鋪沙、污水渠重置及興建防沙堤工程。 自1989年開始,大腸桿菌指數大幅下跌,有相當顯著的改善,一直以來都是被環境保護署評級為「良好」的泳灘。 市區發展之前,深水埗一帶已經有不少村落,有位於北部的元洲村,東南的田寮村,西面的菴由村(大約位於今天的福華街),以及西北的馬壟坑村。

深水灣

至於深水莆甚麼時候改名爲「深水埗」則難以稽考。 1912年以前,政府並未熱衷於發展深水埗區,區內主要的道路設施僅有1902年建成的大埔道及其後建成的青山道,其餘發展則由私人發展商小規模負責,如南昌街至桂林街一帶的填海工程。 時至今日,深水埔街坊福利會仍然以「深水埔」爲名。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 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

深水灣: 深水埗區

這裡每年舉辦的活動,有超過五百萬名訪客參加。 深水灣道39號位於深水灣深水灣道39號(中原樓市片區:深水灣)。 深水灣道39號的實用面積由2,939呎至5,283呎。 香港政府在淺水灣沙灘上建有一間具50年歷史、2層高的白色小屋(又稱淺水灣海景大樓),已荒廢14年無人使用。

飲食集團會所一號投得有關建築的使用權,將用上層經營餐廳,下層售賣小食,於2014年11月開業。 訪客更可安坐陽台眺望高球場景色,絕對是在打球後享用餐飲或品嚐茶點的最佳地點。 深水灣球場的其他設施還包括設有儲物櫃的更衣室、由球會專業教練主理的室內揮桿分析訓練室,以及售賣各款註有球會標誌商品的高球專賣店。

深水灣: 設施及簡介

北面以琵琶山、尖山(以尖山隧道九龍出入口)和筆架山與沙田區為界,南以界限街與油尖旺區為界,西面以昂船洲新填海區及西北面以呈祥道和荔景山路與葵青區為界、東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九龍城區接壤。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深水埗區的人口有405,869人,面積約948公頃。 中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區東部的,鄰近淺水灣及南灣等其他著名海灣。 灣內的中灣泳灘現由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在中灣海浴場的兩端盡是男子日光浴場: 北端:遺留著許多20世紀60年代建築的游泳棚遺蹟,可遠望淺水灣,許多男泳客在這裡曬日光浴,部分泳客甚至會全裸。 深水灣 南端:這裡盡是石灘及小樹叢林,許多男泳客在這裡全裸曬日光浴。

深水灣: 主要交通幹道

1920年代起,政府發展旺角一帶,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也相應被發展。 加上當時海外華僑的投資,使該區成為戰前九龍的主要工業區,設有紡織、製衣、五金及搪瓷工廠。 由於長沙灣地區發展前本為一處長形海灣,因此幅距甚大,區內有不少建築物以深水埗或長沙灣命名,如長沙灣道、長沙灣廣場、深水埗運動場、長沙灣政府合署等,有些並不接近長沙灣站。 亦因此有不少市民誤以為建築物名稱有「長沙灣」即等如在長沙灣站下車。

深水灣: 深水灣徑8號 近期成交

由於兩家商場英文名字非常相近,不少外國人都以為是同一家商場。 隨着人流增加,兩家商場也開始分工:樓上主要賣電腦硬體,樓下主要賣電腦配件、電腦書籍及電腦傢俬等。 到了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部分店舖被利用作販賣盜版軟件及成人影蝶,經政府大力打擊之下,逼使這些商舖轉型。 而社會對電腦的需求愈來愈大,兩個商場的人流未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