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照相机15大分析2024!(震驚真相)

另一方面35mm旁轴相机也在发展,杭州的“西湖”牌相机,徐州的“青年”牌旁轴相机,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国产相机的发展在先试后制的状态下一点点前进。 1960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相机交流会标志着我国传统相机行业的初步建立,然而在这一年数量繁多的相机厂在这个阶段不是倒闭就是转产,只剩下几家大型相机厂还在苦苦坚持。 到了1959年,各地相机厂陆续取得新的突破,天津照相机厂推出美观的幸福2型相机,上海照相机二分厂研制出“上海201”型中画幅折叠相机,西北光学仪器厂则推出“长乐”拍双镜相机。

海鸥照相机

我历来认为双反相机是人性化的相机,真正严密的操作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所以一定要记住:“海鸥”相机其实是一种使用小光圈的相机,是一种时时刻刻要带上遮光罩的相机。 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去“实战”,才能去拼135,才能在同类中找到“中画幅”的感觉。 如果同样有了质量良好的底片,那么120的整体优势就是相当明显的。 海鸥照相机 但把120底片也剪下135这么大的小块同135比较,无论如何剪下的这一块底片也是玩不过后者的。 这是因为120镜头在设计上的理论分辨率是135镜头高的。

海鸥照相机: 海鸥相机58-II型

有效像素1210万,光学变焦24倍,可变焦距25-600mm。 但这些数码,大部分属于贴牌产品,当时海鸥还没有成熟的技术与理念,只是海鸥想引进技术,与外资合作,先探底市场,拿来一些样机,贴海鸥的牌子,投放到市场看看反应。 接下来,海鸥又研发出海鸥DC-350型海鸥小王子,这款具有录像和拍照两个功能的数码相机,是“海鸥”与“联想”的合作产品,当时动静很大,还邀请影星章子怡做广告。 在2000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台民用的数码相机,这台就是海鸥DC-33数码相机,并从这一年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 中国的海鸥双反相机,是上海照相机厂在德国罗莱双反相机的基础上仿制的,这是我国最成功的相机之一,从六十年代开始,断断续续生产到2015年,成为世界上生产周期最长久的相机。 如果说胶片摄影最常见也是最方便的器材肯定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双反相机,独特的外观,方便的摄影过程,让他在传统摄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现如今海鸥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当我挎着那台海鸥4B双反走在街上,依旧可以被上了年纪的人认出来:这是我当年用过的那款相机。 海鸥DF-300G型:采用微电脑控制,有景深预览,多次曝光功能,并且预留了卷片马达接口。 快门同步速度为1/60s,在使用LF-300A闪光灯时,快门速度会自动调整为1/60s。 海鸥DF-100型:DF-100取消了内侧光,是一台纯机械相机。 它采用了纵走式的钢片快门,速度为1~1/2000S以及B门。 DF-100采用了裂像对焦屏,机身卡口为MD卡口。

海鸥照相机: 海鸥相机东风相机

作为几代人心中的国货品牌,海鸥相机见证了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伴随我国的人造卫星遨游太空、陪同我国第一位女登山队员潘多攀登珠峰、远渡重洋参与南极科学考察。 可以说,海鸥相机为国家、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军用产品,到医药科学实验用工业照相机,品种丰富,不仅保证了祖国建设的发展和需求,还销售到海外,为国家赚取外汇。 民用产品更是为推动群众性的摄影热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底大一级压死人”,中画幅的底版由于比全画幅大,成像质量要细腻,也贵得多,现在用中画幅的人都觉得很牛。 但是,从历史上看,中画幅(1901年)其实比全画幅(1934年)要早出现,因为早期的胶片技术有限,乳胶颗粒不那么细腻,画幅太小了简直没法放大。

在《全国电影会议》上李先念副总理作指示:“照相机是哪个部门管的? 我国的照相机太少,外贸不能满足,国内也很需要,不仅要数量也要质量。 1959年全年试制成的新产品有59-Ⅰ型35mm框式取景照相机、上照一分厂的三脚架、S-Ⅱ型小型曝光表、上照二分厂的201型、202型120折叠式照相机。 1958年全年共试制成:58-Ⅰ型、58-Ⅱ型35mm小型照相机两种,58-Ⅲ型120折叠式照相机、58-Ⅳ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及S-Ⅰ型小型曝光表。 海鸥照相机 关于海鸥镜头,就不要说了,50mm的镜头竟然能让我在调焦的时候拧成两半…70~200对焦不准… 《影事溯源》那些与相机有关的往事 旅法摄影家吴钢先生,30年来潜心于研究摄影发展历史,发表过许多介绍摄影发明家和古典摄影器材的文章,更于2000年组织策划了法国摄影…

海鸥照相机: 海鸥 DF-300E 综述

构图不是相机的事,是人的事,只有对焦和曝光需要在相机上调。 海鸥照相机 对焦由镜头距离来调,曝光由快门、光圈、和感光度来调,不带测光表的老相机,连感光度都不用调,你自己根据胶卷的感光度来调节光圈/快门就可以了(看看徕卡M3,尼康尖顶大F,和尖顶F2就知道了)。 什么是双反相机 双反相机怎么样【图文】说到相机,各位朋友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海鸥-64(简称“海64”))标准镜头像场中心的解像力是很高的。 海鸥照相机 1990 年代初我们曾经用照像法对 N 种定焦镜头做过测试,其中包括“海64”。 为保证测试结果便于判读,测试中选用了保定 海鸥照相机 19 定分色负片(盘片)。 整体工艺较海鸥 DF 有所提高,故障率大幅下降,不但可以放心使用,而且皮实耐用。

海鸥照相机: 海鸥照相机

”日本相机收藏家陆田三郎在其著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中,对40多年前生产的4型照相机,仍不吝赞美之词。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相机还是主要以仿制为主,当时五个市都在研发仿制国外相机,但只有上海做到了批量生产。 这台相机快门速度是1~1/1000秒,配有T门和B门。 其中1/2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由机身前方的慢门调节盘控制,而中、高速、B门由顶盖的独立快门控制。

  • 究其原因,是调焦钮内部的机件发生了故障,致使两个镜头的焦距一同起了变化。
  • 58-1 型照相机具有较高的机械工艺水平,采用了大工业的生产模式,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机械化量产的照相机,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开始走向正规。
  • 海鸥照相机总厂厂房位于中山街道中山东路70号乐莫苑内。
  • 我个人认为海鸥4A-103应该就是第一批恢复生产的海鸥双反了,之后才有4A105、4A107以及4A109。
  • 最大的改变在于镜头,镜头焦距为38mm,最大光圈F2.8。

1958年3月,上海照相机厂在延安西路716号宣告成立,由张亚民同志出任支部书记兼厂长,吴绍英同志任副厂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海鸥照相机: 海鸥4型双镜头反光相机

海鸥的旁轴相机可能没有双反相机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除了前文介绍的58-I型和58-II型相机,海鸥还是生产了很多旁轴相机的。 4A-1型:采用天塞结构镜头,改用了环带透镜取景,大大提高了取景的亮度和精度。 其他与海鸥4 A型基本相同,但未能批量生产,存世量较少。 海鸥203-H型:203-H的机顶改用黑色塑料材质,在203基础上取消了曝光参照表和镜头上的简易离合装置,但增加了冷靴和闪光灯连接插孔。 海鸥4型、4A型照相机的调焦钮里边,都装有一块圆形的景深牌。

海鸥照相机

而这欣赏其实在你俯下身躯构图中或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但如果两者拍的片子不需要放很大,只是小画幅的印放,应该说没什么大的区别,135在一尺二以下的放大片子中应当都有不俗的表现。 无论是名牌还是非名牌相机镜头,达不到标准不是你的拍摄问题就是冲放的问题;但放了大片,两者就有区别了:一是相片的分辨率;二是相片的色彩还原。

海鸥照相机: 海鸥相机品牌历史

文革期间的1968年,32岁的孙晶璋从上海照相机厂的技术科工艺大组的大组长被下放到了金工车间大件组当工人,加工大直径的金属零件。 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的孙晶璋,1957年在上海照相机厂筹备处实习,1963年由北京轻工业部研究院机械设备研究所调回上海照相机厂,亲历了上海照相机厂自58年正式成立以来主要产品的研试。 1966年,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类似『外国人有的中国人要有,外国人没有的中国人也要有』的口号得到了广泛传播。

DF-1 的上卷也与国外主流相机一致(图12),此外,还有十分方便的机械自拍功能(图13),因此受到那个时代国内摄影爱好者的广泛喜爱。 其实我并未用海鸥 DF-1 拍过一个完整胶卷,展会后我便翻出了自己藏品中白色机身版的 DF-1 相机,策展中对整个国产相机历史的回顾让我有了再用一下这台相机的冲动。 2013 年我参与了中国文联、新华社和中摄协联合主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影展的策展工作。 开幕式那天,在“中国照相机”展厅内一些参观者驻足海鸥 DF-1 前表示曾经用过此机,感到很亲切(图06)。 海鸥相机是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在消费者中具有很高认知度,尤其 120 双反和 135 单反相机成为当时百姓梦寐以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