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一次都是靠籌款表演來結束,我們都會放捐款箱請來的人捐款。 第一次那個音樂會叫《馬上封音樂會》,舉行了兩晚,第二次那個叫《搬遷救亡音樂會》,舉行了四晚,第二次音樂會籌款的意味不太強,但第二次時我們已經是說明完全沒有資金搬遷。 活化工廈例子 因為這間小型音樂廳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如果大家想我們繼續營運,那你便來支持一下。
無論是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邊,或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歐洲許多地方歷史建築物都是以一個個群組存在。 以英國為例,只要列入受保護的建築,建築物結構與外殼均不可以改變,法例只容許建築物內部翻新,好像加上馬桶、水電設施。 即使是有安全問題也不能輕易拆掉,如有倒塌危險,也要把當街的外牆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以活化重點的灣仔「藍屋」為例,有關部門竟然因為其特色木樓梯出現結構問題就輕易拆除,抱持「剩下三塊做紀念品已經足夠」的態度,似乎沒有努力尋求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化工廈例子: 活化工廈
其實早在十年前,已經有樂隊將樂隊練習房搬到觀塘工廠區。 但那時樂隊在觀塘的數目不多,當時人們說起獨立音樂,也不會聯想起觀塘。 回溯觀塘獨立音樂圈的產生過程與Hidden Agenda的出現有很大的關連。 Hidden Agenda最初的位置位於舊式工廠大廈財利大廈一樓。 Hidden Agenda會在觀塘出現,並不是因為那時觀塘是音樂人的集中地。
我認為這個政策是有問題的,實際上不只是觀塘,其他的工廠區也有很多藝術家或音樂人拿來做錄音室。 而我們也不是想要用工廈作錄音室,只不過你不可能在市區辦錄音室,除了因為租金太貴外,還會滋擾其他人。 而政府則說工廈不能作錄音室的用途,那到底要藝術家搬去在哪裏創作呢?
活化工廈例子: 活化工廈 「真實」成績單
例如二零零五年,反世界貿易組織事件,只有幾隊樂隊參與,其實很多社會面向或是社會運動的參與,樂隊都是缺席的。 活化工廈例子 所以我才會說我們這些朋友自然地建立一套樂隊仔的生活態度,或者說主流生活以外的生活態度,這樣才可以鞏固這個意識形態。 為甚麼打壓愈厲害但還是沒有反應,始終都是意識形態的問題,甚至是全香港人的問題。
目前,很多初創公司仍然要透過多種渠道(如:立法會議員、行業商會等)和不同的政府部門聯絡,譚嗣籇希望政府施政時能夠考慮並改善,例如加強創新及科技局作為本地初創企業一站式門戶的職能。 按政府估算,現時香港的農業用地面積約66平方公里,佔全港土地約6%。 近年,面對城市土地供應緊張的難題,不少人希望革新傳統農業,將耕種活動帶進室內,同時藉此活化工廈,以達至物盡其用。 活化工廈例子 活化工廈例子 活化工廈例子 綠芝園是香港首間室內魚菜共生種植場,致力研究新技術以發展室內農業,並憑藉相關技術和概念吸引不少海外公司與其合作。 創辦人譚嗣籇在成立這家初創企業的歷程中遇到一些困難,而他認為,香港的法例必須與時並進,配合創新技術發展,才可令本地科研生態系統茁壯成長。 利嘉閣(工商舖)工商部高級營業董事朱亮恒指出:「工廈改裝作住房須滿足採光、煮食等要求,牽涉不菲成本,加上使用期限及租金限制,料難吸引業主。」因為根據香港建築物條例,住宅必須符合採光及通光要求。
活化工廈例子: 政府說好的超級單車徑還是超級推車徑?
夢想很老土的題目,不用常常說出來,我沒有理由要常常說我要呼吸,這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眾合訪問資料以及自身對觀塘社區觀察的結果,在面臨仕紳化不斷擴張的過程下,觀塘的社群確是產生了一種反對聲音,如自然活化合作社的組成,以及更多的獨立樂隊與藝術家走上街頭抗議。 又或是說,以Hidden Agenda為核心,連結的反抗力量不過是獨立音樂圈的少數,而大多數的,眾合訪問內容,也許是以偏概全,筆者可以歸立為兩種不同心態。 儘管遇上大覆加租或被迫遷時,也只會順從地搬走而不會出來反抗。 面對政策的影響,選擇以逃避的方式處理問題,其實與人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社會政策有關。 活化工廈例子 雖然透過媒體的報導,更多人關注Hidden Agenda被迫遷以及活化工廈政策帶來的問題,但是對議題的關注,並未能轉化為更強大的公民力量。
政府計劃將九龍東發展成第二個商業中心區,並透過文化藝術帶動經濟發展。 正如上述所說,由文化來帶動經濟發展的策略,需要透過對都市空間的改造才能實現。 起動九龍東要打造「文化城市」,政府由上而下的城市重建,必然會一步步消滅這個由下而上打造出來的鄰里。 現時,正在發生的,就是原本租用工廈的藝術家或獨立樂隊,因為受到活化工廈政策影響而面臨大覆加租或是被迫遷的問題。
活化工廈例子: 觀塘工業區的活化和發展研究
雅各在一九六一年出版了《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批評現代主義的城市設計和規劃是破壞城市空間紋理、瓦解社區生活的殺手。 而政府現代主義的都市規劃思維,與獨立樂隊由下而上的「自己動手做」的精神,必然產生衝突。 (二)及(三)截至二○一六年二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215宗在活化工廈措施下提出的申請,其中124宗已獲批准。 這些個案合共可提供約138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註二)。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註三)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可提供樓面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此外,另有16宗獲批個案(註四)是重建作「非工業」或「非住宅」用途,該等用途條款可容許不同形式運作的文化及創意產業用途,例如康體文娛場所,或相關工作室、訓練場地和教育機構等。
業主毋須另行申請及繳付地契豁免書費用,但前提是該用途必須屬規劃制度下已准許的用途。 在顧及公眾安全前提下,容許擴闊緩衝樓層准許用途,涵蓋電訊機樓中心及電腦數據處理中心,以促成業主局部改裝低層為非工業用途。 倉庫用途定義更廣闊,涵蓋貨物裝卸及貨運設施、可循環再造物料回收中心。
活化工廈例子: 政府評論
因為野戰遊戲大有市場,不少公司已經搶先在工廈開設野戰練習場,讓好此道者到工廈「開戰」,有的更轉而至工廈的天台開業,讓好此道者不需長途跋涉前往山頭對壘。 2010年,金寶集團斥資4.18億元購入總面積逾26萬平方呎,前身為運通製衣大廈的工廈,再待申請活化獲批後,斥資逾5億元改裝成甲級商廈KC100,工程歷20個月時間,並於2015年4月落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活化工廈實施多年來,累積不少成功例子,成為地區轉型的重要一環。
- 她強調,「活@KCC」項目啟用後可增加其商業價值,亦對周邊環境及社區加強聯繫,達至各方多贏。
- 我自己比較好一些,因為我自己都有做一些問卷,因為我本身亦是工廈使用者,其他人會知道我是做甚麼的,就會比較沒有那麼抗拒,但如果是學界或者媒體,是比較有戒心。
- 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措施之一是檢討土地用途,要更與時並進地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 並沒有一個很官方的說法說這裏是一個藝術村,但我們卻感到這是一個自然形成的藝術村。
- 直至2014年措施結束,政府收到15宗申請個案,當中只有兩宗申請工廈活化獲得審批。
- 他們把他們日常的生活理念轉變成為反抗政府政策的社會運動。
- 他又稱精簡房屋發展流程是重中之重,會提出包括《收回土地條例》及《城市規劃條例》的法例修訂,去除繁文縟節加快建屋,已經與發展局商討中,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討論相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