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潑水節2024詳細資料!內含九龍城潑水節絕密資料

由於香港沒有大型泰國佛寺,所以居港泰裔人的宗教節日都簡化了;但到了宋干日大家仍然會放下工作,從香港各處到九龍城與親友慶祝一番。 當天觀察所見,男男女女都穿上顏色鮮艷的衣服,一些泰國餐館和雜貨店會在店外設小佛壇,讓人們向佛像供奉及進行浴佛。 泰國人地區聯盟過去一直在打鼓嶺道休憩花園舉辦宋干活動,設置佛壇和播放泰語賀年歌,並設唱歌、舞蹈表演和遊戲,然後在九龍城的打鼓嶺道、城南道、賈炳達道載歌載舞巡遊一圈。

九龍城潑水節

有商戶及街坊更發動「絕招」,從樓上開水喉向街道射水及潑水,不消一會已全身濕透。 泰國新年宋干(Songkran)節,俗稱潑水節,是透過潑水除舊、歡愉的新年節日。 由來眾說紛紜,傳說古時仙師伽賓婆羅門與護法童子比併,結果仙師輸掉,砍下自己的頭顱,並由七仙女每隔一年輪流捧 ,以防掉下為人間帶來災害。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 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九龍城潑水節: 旅遊

一年一度的泰國潑水節今日舉行,城南道戰況最激烈,不論大人細路都不顧一切用水槍射人,狂歡一番,不消幾分鐘大家已全身濕透。 小朋友大多換上泳衣、穿上膠鞋迎戰,現場氣氛非常熱鬧,有商戶更使出「撒手鐧」,出動水喉令戰況更為激烈。 On flickr)潑水節在小孩眼裡可能只是一場好玩的水槍大戰,但潑水其實有清洗身體和精神的意義在裡面,所以有時候也會在水裡面加入爽身粉。

1984年,中英兩國談判及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完全讓步,對九龍城寨的主動權轉為中國手中。 1933年6月,港府為了改善當地的衛生情況,宣佈以換地賠屋的辦法,要九龍城寨的全部居民,遷往狗虱嶺(今天慈雲山山腳一帶),拖拉四年不成功。 後來港府因為無法理會,所以九龍城寨得以一直保存至1987年。 1842年香港島割讓給大英帝國,清政府1847年決定在九龍城擴建官富寨作軍事駐地,為現今歷史中所知的九龍寨城。

九龍城潑水節: 九龍城潑水節周日上演

泰二代舉辦的潑水節縱使獲旅發局加持,卻因種種原因「被逼遷」。 近年沙中線地盤包圍九龍城,有政府部門向她表示,大型九龍城潑水節為區內人流、交通與衛生帶來壓力。 一群「泰二代」去年把潑水節遷到荔枝角,曾被網民質疑令潑水節商業化,但原來隱藏一群香港土生土長泰二代,如何在香港尋回身份認同的故事。 另外,嘉年華會有2米高的佛像供參拜,亦有泰國拳王「飛龍」沃高民及「冬蔭功」沙弟表演古泰拳、香港花式跳蠅代表隊等表演。

主辦單位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主席鍾子權表示,原預計活動有1萬人次參與,但天雨關係,最後有7000人次。 他又指今年潑水節氣氛好,計劃明年擴大規模,如水戰除於城南道舉行,亦會在九龍城其他街道開戰。 在香港,隨着越來越多人認識潑水節,加上居港泰裔增加,過去只在九龍城小規模地進行的潑水節,現時已經非常知名。 除了泰裔,還有很多香港和外國遊客;他們互相潑水和參加各種充滿趣味的活動。

九龍城潑水節: 文化表演活動

但是要注意,近年因為不少女性表示受到騷擾,泰國官方已經規定像是考山路的一級戰區是禁止使用泥灰岩的,怕的就是有人以塗抹粉之名行性騷擾之實。 如果你期望可以一邊體驗潑水節,一邊喝酒狂歡,很抱歉要「潑你冷水」,泰國政府有規定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煩,潑水節活動的重點路段周邊是不能販售酒精的。 暹羅廣場是泰國必逛的百貨之一,到了潑水節,百貨廣場會有藝人表演和各種泡沫機出場,是年輕人會聚集的地方。 為了讓大家更能感受儀式氣氛,大會專程由泰國運送佛像到港,善信可以向佛像澆水,以除去不幸並祈求來年豐衣足食。 現場亦提供花串及金箔,大家可以向泰 九龍城潑水節 國齋僧進行供奉,祈求吉祥。

相傳南宋最後兩位皇帝,曾於九龍城附近居住以逃避元朝蒙古軍隊追捕。 到清代中葉尚存,位置約在現今九龍城寨公園之南,啟德機場舊址的西北方。 而二零一四年在興建屯馬綫宋皇臺站( 宋皇臺公園旁)時,出土大量兩宋時期文物,或可旁證宋帝昺和宋帝昰曾在此處避難。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九龍城道、九龍城碼頭與其巴士總站、盛德街巴士總站、九龍城法院大樓與九龍城裁判法院及九龍城政府合署均以九龍城為名,但實際上以服務全九龍城區而命名,並不在真正九龍城的範圍。 一般而言,部分前啟德機場之範圍原屬於九龍城的一部份,惟經過發展之後,成為一個新區域啟德。 On flickr)前往撥水節建議穿著輕便、快乾的衣物,因為大部份潑水節場所會進行交通管制,民眾都是搭乘大眾運輸前往。

九龍城潑水節: 香港好去處:【文化藝術一日遊享盡環球美食!五星級酒店自助午餐+特色水果市集+紅磚屋打卡位!】

內地一名家長近日在社交網發文稱,其8歲兒子上課期間身體不適,10分鐘內7次舉手示意老師未理會。 男家長指摘校方和老師對其兒子的死負有責任,同時質疑學校隱藏完整的閉路電視監控畫面。 YouTuber林先生到場觀看希望拍攝有趣的視頻上傳到自己的頻道。 九龍城潑水節 他表示,經常上網搜索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增長見識之餘還可以增加人氣。

  • 搞手是一班香港的泰二代,他們第三年籌辦,有潑水戰、仙女巡遊和歌舞表演等,辦得像嘉年華。
  • 由2009年起,逢12月設文化活動「九龍城書節」,以當年牛棚書節的模式舉辦。
  • 城寨的歷史演變,圍城內發生的故事,不復在的老香港味道,走進今天憩靜的公園實在難以想像。
  • 香港人放工等放假,為的是Plan去不同國家城市旅遊!
  • 潑水節還有巡遊項目,巡遊隊伍由玉佛帶領,途中向圍觀人群潑水,而附近的店舖也會潑水回禮。

除可以齊齊玩水外,特色節目包括充滿泰國風情的古色仙女巡遊及泰國舞蹈表演、動感十足的泰國拳王表演與香港花式跳繩代表隊表演。 屆時更可欣賞駐場Live Band Show 及「Water Angel」比賽環節,不妨帶小朋友到場體驗。 市民可留在城南道、衙前圍道激戰,屆時多間餐廳、車房將提供水源予市民狂歡。

九龍城潑水節: 文化仿效

香港潑水節下周日(4月9日)於九龍城舉行,除古色巡遊、嘉年華外,重頭戲當然還有街頭水戰! 有「小泰國」之稱九龍城今年再度舉行香港潑水節,負責人之一 、「泰二代」陳彩蓮形容,潑水節在泰國等於中國的農曆新年,寓意洗去過去一年的不幸。 去年4月13日,九龍城區內的泰國人將兩尊玉佛像移至設在打鼓嶺休憩公園旁的桌子,讓善信「浴佛」,即以聖水淋洗佛像,並進行參拜。

在曼谷,人們在這一天還要用香車盛佛像及「宋干女神」遊行,沿途接受人們的潑水祝福。 在緬甸稱為「達降」(Thingyan),源自梵文,意為「運轉」。 潑水節之所以命名為宋干,是因為東南亞居民相信,太陽轉入黃道星座中的第一宮——牡羊宮(來自印度占星術),當天代表新一年開始。 由於歲差,在21世紀太陽轉入牡羊宮的時間大致在四月中旬,並且仍然在不斷向後移動。 現時泰國採用公曆,把潑水節固定於介乎每年公曆4月13日至4月16日間。

九龍城潑水節: 【周末好去處】香港潑水節2018 九龍城移師荔枝角 一連三日 泰式市集+小食+泰服體驗+睇泰拳

走到郊外,不妨遊歷離島或郊野行山路徑,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導覽全香港18區,推薦香港特色打卡小店,更會整理地區漫遊路線。 1910至20年代,何啟區德等人組織啟德置業公司,於九龍城附近填海,興建啟德濱住宅區,惟因省港大罷工,計劃失敗告終,部分土地劃入九龍城,而鄰近海邊部分則改為航空用途,最終形成啟德機場。

  • 昨日亦在土瓜灣舉行古董車巡遊宣傳活動,為今年的九龍城潑水節揭開序幕。
  • 食物雖有創新,不過食材堅持從泰國入口,因爲味道絕對不同。
  • 其實除了泰國,其他中南半島國家,像是寮國、緬甸和柬埔寨都有。
  • 第一,篤信佛教的泰國人會穿上新置的傳統服飾,並帶著食物上佛寺奉予和尚,祈求新一年平安順利。
  • 佛教為泰國國教,所以潑水節又稱宋干節(Songkran),宋干其實是梵文,代表春天太陽的換位,就是我們口中的春分,代表新的一年的開端。

因為根據泰國本土傳統,潑水節期間國民需禁酒三天,故大家請尊重泰國朋友的宗教習俗,遵循主辦單位的建議。 「我們用一個月時間準備,因為一星期只放一日假。」工會內大多是任職泰傭的姐姐,她們每年過節只能用工餘時間打點一切,包括預先從泰國搜羅過年物資。 「每個禮拜做少少,慢慢做,喺屋企都會諗有咩唔夠。」上星期準備佈置潑水節場地的泰國旗幟, 這星期則忙於用鮮花圍起佛像,以便潑水節當日公眾浴佛之用。 「唔止潑水!我哋仲要拜神、拜長者。」泰國人會新年穿上新的傳統服飾,並帶上食品和禮物向僧人祈福。

九龍城潑水節: 泰國時裝展

▲香港土生土長的「泰二代」HK Talent Star舉行嘅潑水節活動就移施左去荔枝角D2 Place舉行。 周末是難得的親子時光,閒時來個本地親子一日遊或幾個家庭的親子好去處。 提供創造優質家庭活動的親子時間方案,讓您享受本地親子活動,給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香港人新奇有趣的地方和活動。 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沐浴盛裝,到佛寺堆沙造塔,浴佛聽經,然後青年男女互相潑水祈福,繼而形成全村性的潑水高潮。 傣-泰民族分為信仰佛教,以及信仰原始民族信仰的兩類群體。

九龍城潑水節

期間有商戶索性從店内拉出一條水喉,向路人噴水,霎時間令現場氣氛推到高峰。 城南道本身就是泰國商店的集中地,多間店鋪播放著節拍強勁的泰國的士高音樂,店員在店前忘我地唱歌跳舞潑水,這個街頭的嘉年華充分顯示出泰裔隨和熱情的性格。 香港的潑水節每年都在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舉行,備有多項具泰國特色的表演,而古色巡遊是其中1項大型活動,令街頭非常熱鬧。 為此,他們在荔枝角商場延長潑水節至六日,當中三日為傳統潑水節儀式,而巡遊時更以不同的泰國皇朝服飾作主題,擴闊港人對泰國的認知。

九龍城潑水節: 清水混入香水和花瓣 潑水帶走穢氣與霉運

陳彩蓮提醒,參加的市民記得帶備衣物更換、帶保鮮袋或防水袋裝起衣物,方便起見亦應避免攜帶大量隨身物品,餐廳多數可讓市民更換衣服,但不能寄放物品。 她表示,去年潑水節在黃雨下仍有八千至一萬人參加,反應熱烈,預計今年人數將會更多。 一班泰二代三年前開始籌備九龍城潑水節,他們一呼百應找來了在港的泰國人幫忙,還有些與泰國有親緣的香港人。 香港人放工等放假,為的是Plan去不同國家城市旅遊!

九龍城潑水節: 香港潑水節:【Let’s Get Wet!九龍城+荔枝角泰國潑水節!】- 九龍城/d2 place

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主席鍾子權於啟動儀式致辭表示,少數族裔與廣大市民互相交流才能建立共融,希望通過潑水節系列活動,能讓大家不分種族、和諧相處。 例如泰國家庭希望女孩說話溫柔,不准女孩大聲說話;泰國家人愛為孩子塗上爽身粉,帶著代表祝福的香氣上學。 九龍城潑水節 凡此種種,都讓Vita在學校成為「奇怪的孩子」,被同學歧視,尤其是女同學。 又例如泰國文化中後輩不能直視長輩雙眼,Vita卻被老師質疑無禮貌;聽了老師訓話,回到家中望著長輩雙眼說話,又被罵無禮貌。 「我永遠唔知自己幾時先係做得啱」,直至Vita辦潑水節,有舊同學向她說,「唔怪得知你當年咁怪啦,原來你係泰國人。」多年來誤解,終於有了一個出口。

九龍城潑水節: Week 3:《白紙市集 X Longneck 香港 X 泰國電影主題 》

對於不同宋干節的傳說,泰國人一般較少考究,就當宋干節是一個民族節日,痛快地去慶祝就夠了。 除了泰國餐廳,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慶典更是吸引本地與外國游客的亮點。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有10,215名泰裔人士於香港各區居住,其中還有不少在九龍城開店和上班。

大麻二酚(簡稱CBD)已在香港被列為危險藥物管制,含有CBD的產品已被禁止,違例者最高刑罰會被監禁及罰款,按此了解詳情。 「拍拖去邊度」是全天下情侶共同煩惱,定期為你搜羅全香港拍拖活動、玩樂拍拖去處、行山拍拖好去處、文藝好去處等。 香港靚景打卡好地方很多,走上繁華街道,隨時欣賞到海港景色、五光十色的都市打卡點。

九龍城潑水節: 《白紙市集 X Longneck 香港 X 泰國電影主題 》

2019年政府宣佈重建九龍城,居民與商戶都希望原區重置,但至今還沒受到正面回應。 今年潑水節就快到了,且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過去潑水節的好玩之處吧。 九龍城雖然稱作「小泰國」,但平時泰裔居民都默默地在區內工作和生活;只有在潑水節當天,他們高調地慶祝,並與其他香港人一同玩樂,加添了泰裔的民族自豪感。 4月13至15日是泰國新年「宋干節」,每年九龍城一帶都會有泰國人組織潑水活動。 惟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潑水節已連續兩年被取消,目前只有少數攤檔放置有節日裝飾,一些泰裔人士在店鋪門口載歌載舞,再不見往日熱鬧盛景。

轉眼又到4月中的泰國潑水節,不少香港人已經準備飛去泰國慶祝,順便於當地過埋復活節。 不過留港消費亦可感受泰國風情,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昨日就率先啟動2019九龍城潑水節,活動由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及香港泰僑協會合辦,昨於土瓜灣遊樂場舉辦嘉年華,又安排古董車巡遊。 筆者最記得2017年參加的潑水節,個人覺得最精彩的節目當然是水戰。 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外和城南道是主戰場,不論成人小孩、泰裔或華裔,還有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有備而來,以水槍和大大小小的水桶向街上的行人潑水,其熱鬧場面一點也不比曼谷是隆路遜色。

九龍城潑水節: 舉行泰國仙女選舉 找不同小孩參選

市民更可試穿泰國服飾、學製泰式木瓜沙律及學跳泰國舞。 當日九龍城多條街道包括城南道、南角道等,商鋪會免費提供水予市民玩「水戰」,部分店鋪更提供地方予市民更衣。 在港土生土長的「泰二代」陳彩蓮是活動主辦人,她表示,水在泰國有祝福意思,寓意洗走霉氣,希望活動讓更多港人了解泰國文化。

泰國新年潑水節(SongKran)一直是九龍城泰國社群的大事。 不過,香港潑水節今年鬧三胞,除了由傳統泰國工會在九龍城打鼓嶺道小公園籌備的潑水節外,還有一個由泰二代在荔枝角舉辦,長達六日的潑水節,以及今年始出現、由香港人照版煮碗辦的「九龍城潑水節2019嘉年華」。 4月初的禮拜日、泰國新年潑水節前夕,在香港「小泰國」九龍城也舉行潑水節。 九龍城潑水節 搞手是一班香港的泰二代,他們第三年籌辦,有潑水戰、仙女巡遊和歌舞表演等,辦得像嘉年華。 慶祝泰國新年的年度活動九龍城潑水節將在下周日(14日)進行,大會在今(7日)舉行開幕儀式。 主辦單位少數族裔愛樂融協會主席鍾子權預計,潑水節當日會有近1萬人前來參與,中午12時於城南道潑水,其後在賈炳達道公園有一連串泰拳表演、比賽和按摩體驗,期望港人都可以感受泰國新年的歡樂氣氛。

九龍城潑水節: 九龍城寨公園

東南亞民族在海外聚居地──香港九龍城、大埔太和寺、西環、深水埗及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也承襲相關習俗。 另外,旅遊發展局推介的「香港潑水節」活動將在本周五(12日)至下周三(17日)一連6天,於荔枝角D2 Place舉行,潑水節古色巡遊及水戰將在下周日(14日)於長沙灣長義街進行,期望6天吸引40萬人次參與。 九龍城的泰國人一向都會慶祝潑水節,去年起才演變成大規模嘉年華活動。 別以為背後有大財團入資,原來一切經費都出自九龍城多家泰國餐廳及泰式商戶,愛泰心切的Vita是義務統籌者。 時至今天,潑水節成為了曼谷政府重點推銷的旅遊項目,每年4月中旬都吸引大量遊客到曼谷體驗泰國民族風情(泰國其他地區的潑水習俗比較溫和)。 除了參加潑水節的人愈來愈多,潑水的方式都變得誇張,由把水輕輕沾在別人的頭上,演變成在大街小巷上狂歡式向路人潑灑大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