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聖爺廟2024介紹!(震驚真相)

由於滘西村居民以捕魚為生,故集資籌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以保平安。 根據地方傳說及從古廟的碑記推測,洪聖古廟在一八八九年以前便已建成,一直以來是滘西洲的地區廟宇,不僅供漁民祈福求安,也有團結地方族群的社會功能。 西貢居民在每年洪聖誕均會在滘西洲洪聖古廟及其鄰近空地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 本廟現為法定古蹟,相信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立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主祀海神「洪聖」,其他供奉的神祇包括關帝、太歲、文昌及觀音等。 鴨脷洲一向為漁民社區,村民主要以造船、捕魚及海運為生,他們認為「南海之神」洪聖屢次拯救居民,立廟酬謝神恩,祈求該區風調雨順、漁獲豐收,自此洪聖廟成鴨脷洲主要廟宇。

洪聖爺廟

據說大澳沙螺灣村面對東北,經常風高浪急,遇着打風,潮水高漲更會浸村,鄉人不勝其苦。 後來高人指點說沙螺灣彎口太露,應在該處建一神廟坐鎮。 父老於是請神像雕工塑造,就是洪聖爺的神像,隨後安奉廟中。 自此之後,海面就常常風平浪靜,即使打大風亦不會水浸,鄉人因此更誠心供奉洪聖爺。

洪聖爺廟: 活動資訊

旺角街坊會自2005年開始以洪聖殿為中心,舉辦「大角咀廟會」。 洪聖爺誕(農曆二月十三日)日是紀念洪聖大王的節日。 相傳洪聖大王是唐朝重臣,姓洪名熙,官至番禺刺吏,通曉天文地理,常幫助商旅漁民;據説,他死後英靈不滅,屢次拯救人民於災難。 為了紀念他並祈求庇蔭,沿海漁民建廟祀奉,將其奉為海神。

洪聖爺廟

但實際上,無論是廟會的組織者,抑或洪聖殿內的工作人員,都很清楚指出,「這裏的廟會和洪聖爺誕沒有關係」。 大角咀洪聖殿真正的賀誕活動,僅在廟前奉置特別製作的酬神火炮,並在正誕前五天起開放接受各方善信認捐的各項花炮與福物,包括吉祥吊飾、鏡畫、帆船、金花、長紅、大洪聖衣等等。 鴨脷洲洪聖古廟歷年來的賀誕慶典規模堪稱全港最大,其獨特之處就是事前會有接神儀式,恭請附近各間廟宇神明到洪聖廟。 賀誕隊伍當天從廟前廣場集合出發進行「接神儀式」,抬轎將鄰近廟宇的觀音、天后、北帝、土地等神像請到洪聖廟,好讓祂們一起「共襄盛舉」。

洪聖爺廟: 灣仔北帝廟

漫步於充滿漁鄉色彩的索罟灣及瀰漫異國風情的榕樹灣,遊走於手工藝品店、海鮮餐廳和特色商店之中,很快就會被小島東西交融的魅力迷倒。 你可以沿著貫通南丫島東、北兩極、長五公里的南丫島家樂徑,盡覽壯闊山海景致、細味文化古蹟,以及尋找傳統漁村生活的印記。 大角咀洪聖殿,又稱大角咀洪聖廟、福全街洪聖廟,是香港一座洪聖廟,位於九龍大角咀福全街58-60號,現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廟內主祀海神洪聖,並配祀何仙姑、觀音、女媧、包公、北帝、地藏、準提及黃大仙,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誕,昔日有盛大賀誕活動。

  • 在正誕日,抽花炮及還花炮向是賀誕活動的高潮部分。
  • 鴨脷洲洪聖古廟歷年來的賀誕慶典規模堪稱全港最大,其獨特之處就是事前會有接神儀式,恭請附近各間廟宇神明到洪聖廟。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出席「一帶一路再出發:2016國際旅遊新商機論壇」時,亦重申政府會跟本地業界和其他地區合作,把握「一帶一路」為香港旅遊帶來的機遇。
  • 泳灘的燒烤區域,適合欣賞日落美景和享受燒烤樂趣。
  • 1990年後各地知名廟宇開始增加祭祀月老,2000年後月老信仰風潮更正式興起,甚至出現許多以祭祀月老聞名的特殊宮廟如臺中慈德慈惠堂、復古婚配文化活動如古禮迎親等。

河上鄉還是北區唯一保留傳統搶花炮儀式的鄉村,慶典當日村民會爭奪由花炮發射出來的炮芯,祈求得到神靈保佑,來年一帆風順。 研究亦指出廟後設有一座1847至1848年間建成的神壇,這進一步確定洪聖廟的初建時期。 咸豐十年,洪聖廟擴建,並打造了今天所見的門額(現被列一級保護文物)。

洪聖爺廟: 東華三院廟宇及文化推廣服務網站

大角咀洪聖殿建於1881年,原是位於深水埗界限街與大角咀道交界處的福全鄉內的廟宇。 1928年,政府開發大角咀,原有村落被拆卸,廟宇也被遷往福全街現址,為紀念福全鄉,廟前的街道命名為福全街,並交由廣華醫院重建及管理,於1930年重新開放。 1931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正式統一為東華三院,因此該廟改由東華三院管理至今。 Free Guider 為全港輪椅人士搜尋各旅遊景點、大小購物商場設施,提供最全面及準確的外遊資訊,無障礙指數及點評。 洪聖古廟為兩進三開間設計,前殿屋脊和天井兩廊的女兒牆均有石灣陶塑裝飾,手工精緻。

這是香港仔最古老的廟宇,2014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法定古蹟。 北宋海上贸易鼎盛,珠三角海运发达,码头遍布,民众为保航船平安而加多参拜南海神,民間为便祭拜而始多兴建南海神的离宫,此时南海神被封为洪圣王。 这些离宫甚少称南海神庙,多称洪圣宫、洪圣庙、南海神祠,以别于南海神庙(大庙)叫法。

洪聖爺廟: 歷史

當負責人燃點藥引,隨著一聲爆響,一支代表炮芯的竹管向高空射出,村民一擁而上,群起爭奪。 成功取得某個炮芯的人,可以保存花炮一年,到明年還炮,同時附上燒豬、燈籠、花炮銀和香油銀等物品。 大會每次發出七個炮芯,各冠以不同的吉祥名稱,例如大展鴻圖、龍馬精神,和生意興隆等,奪得花炮的人認為可帶來好運。 ,並經常辦理水上集團結婚,遊客頻繁造訪、電視公司取景也使該廟頗負盛名。 不過溫宗翰認為此廟觀光性質顯著,群眾的信仰心理並不強烈。 另外一種版本,就指洪聖本為屠夫,自覺殺生罪孽深重,於是決定放下屠刀,跟隨一名老僧遊行修道。

洪聖爺廟

南丫島舊稱為「博寮洲」,由於它的形狀和樹椏相似,故被稱為「南丫島」。 整個島嶼主要分為南段的索罟灣及北段的榕樹灣,四面環海,遠離繁囂,簡單淳樸的生活亦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居住。 灣仔洪聖廟原為海濱岩石上的小神壇,由坊眾於1847年依山岩建築,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擴建。 該廟最近一次修葺是於1992年,並使1867年擴建的望海觀音廟內花崗石過樑重現本來面貌。 香港的洪聖爺古廟甚多,現存香港最古舊的洪聖廟在西貢布袋澳村,建於康熙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香港也有不少關於洪聖爺顯靈,守護海岸線上人民的故事。

洪聖爺廟: 天后廟神風洞歷史足跡滿滿

洪聖廟又稱洪聖宮或洪聖古廟,為祭拜海神洪聖的廟宇,香港濱海的居民信奉的海神主要有天后、洪聖、觀音、北帝、龍母、譚公等,而原籍廣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多祀奉洪聖。 洪聖廟向為鴨脷洲區內的主要廟宇,每逢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為鴨脷洲年度盛事,大批海陸居民均前來祭祀,善信會攜同各類祭品酬謝神恩。 誕前更有團體在區內巡遊恭迎洪聖和其他神像進行巡遊,更會按傳統習俗上演神功戲。 除洪聖誕外,區內居民於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均會到廟宇參與祭祀儀式。 水上人信奉的神靈主要有海神「洪 聖爺」及「天后」。 有說漁民供奉天后及洪聖,是為了藉著堅強之社群團體,通過共同供奉之神明,作為團結之象徵。

  • 現為自由撰稿人,並為多個文教團體擔任顧問、導師和導賞員。
  • 另外,河上鄉也會在賀誕前後公演多場神功戲,而且搭建的戲棚規模要比鴨脷洲更大。
  • 在當地村民全力支持及積極參與下,是項修復工程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二千年文物古蹟保護獎」傑出項目獎。
  • 歷代皇帝為了籠絡南方人,故不斷給此神加封,所以民間就漸漸把祝融變成洪聖爺。
  • 文化村介紹漁民傳統文化及日常生活,你更可以近距離接觸龍舟、漁排、古漁船和搖櫓舢舨,甚至還能登上一艘極具歷史的三桅漁船。
  • 滘西洪聖爺誕花炮只有30 多個,而花炮票近年都有幾千張,抽中者,象徵來年好運、平安、健康。
  • 以鴨脷洲為例,過去這種為南海神舉行的祝賀活動,本該是聯繫水陸居民感情最佳途徑,但水上人們因為要長久出海,未必注意到陸上的廟在舉行慶典,結果參加者反而變成以退休上岸的水上人為主。

第三部分描述水上人 的言語及信仰,以及探討水上人由水上移居至陸上的變遷。 最後,筆者會對香港社會發展與漁業及水上人文化的 興衰這兩者間的互動作出初步探討。 2015年,此廟曾經因為橫樑被蟲蛀蝕,需要臨時封閉進行大型復修,後來重新開放。 與前述幾所洪聖廟不同,雖然洪神爺誕來臨在即,但從港鐵灣仔站出口起,沿着莊士敦道、大王東街一直走到皇后大道東處,都不見花牌、旗幟、橫幅,以及任何能讓人想起洪聖爺誕的事物。 即使來到廟前,在牆邊並排着的還是那一列配祀神名——當年太歲、金花夫人、華佗先師、老張王爺、包公丞相、文昌帝君、華光大帝、花粉夫人。 去年,許多政商界人士都建議,香港可以透過「一帶一路」來開拓旅遊業。

洪聖爺廟: 廟宇服務

2002年11月15日,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古廟為香港法定古蹟。 筆者出身於水上人家庭,家族世代 以出海捕撈為生,是名副其實的漁民子弟,沒有機會試過出海捕魚。 祖先的漁船主要停泊在香港仔及鴨脷洲之間的避風塘裡。 雖然只是「半個水上人」,但有感紀錄 香港漁業發展和變遷的資料寥寥可數,有關水上人的故事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筆者嘗試從水上人後代的角度,為這個逐漸式微的行業及被遺忘的族群進行記錄。 與其 說這是一項「研究」,倒不如說這是一個水上人家庭的故事。

過去有許多人以捕魚為業,經常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搏鬥,為了希望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回來,而且網網千斤,所以尋求不同海神保護,尤以天后最為普遍。 在長洲這個小島上,便先後建立了四間天后廟,但現今最多島民尊崇的神祇卻非天后,而是北帝。 在19世紀末,香港開始了填海工程,築起今日的皇后大道東。 有統計,多次填海後,1842年尖沙咀至灣仔隔離約2.5公里,而現在僅得約1公里。

洪聖爺廟: 香港洪聖廟列表

外婆還健在的時候,每天晨運完畢都會去天光墟看看有沒有新鮮的鮫魚。 要是有,她會買好幾斤,就算是死魚,也是新鮮的死魚,她也會買回家「打魚 蛋」。 外婆說新鮮的鮫魚很容易便能把魚骨起掉,然後把魚肉搓爛,加水,再搓,再加水,直至打成魚膠為止。 沒有鮫魚的時候,外婆會買青根魚醃製成鹹鮮魚或買 蝦毛「曬蝦乾」,或者買梳欏魚或紅壇「滾菜湯」,雖然被視為「下欄魚」,但以梳欏魚或紅壇餚製出來的魚湯是人間極品。 一個菜湯、一碟鹹鮮魚,就是水上人平 常簡單的飯菜。

洪聖爺廟

「嗰時你阿嫲就係搖櫓車我埋街返學」當年,父親十三歲。 洪聖爺廟 」母親說她從來沒有感到自卑,只 是因為大家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反而是姊姊們因為沒有機會上學而感到自卑。 洪聖爺廟 不少水上人居於香港仔、銅鑼灣、柴灣及筲箕灣一帶,其餘分佈在油麻地、大澳及其他島嶼如長洲、南丫島、蒲台島及坪洲等地方。 近年來,每逢三月走在大角咀的福全街上,都可看到與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互相對望的洪聖殿,在兩邊牆上掛着大花牌,路邊豎起旗幟,氣氛和即將慶祝洪聖爺誕的鴨脷洲大街別無二致。 然而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一個決定性的差異——「洪聖」二字,並沒有出現於任何一塊花牌或一面旗幟上。 洪聖殿只是提供了作為會場的「廟」,但「會」本身卻不是為洪聖爺誕而設。

洪聖爺廟: 地方設施

若果細嚼南海神及達奚的封號,亦會發現「廣利王」和「助利侯」都有增加「利」潤的含意,可見南海神信仰與海上絲路的關係確是密不可分。 灣仔洪聖古廟完全不設無障礙設施,地方通道設計較為狹窄及有大量樓梯級,不建議輪椅人士獨自前往。 港鐵灣仔站A3出口,沿莊士敦道及大王東街一直走到皇后大道東。 以往洪聖爺誕,碼頭旁的廣場會搭建戲棚,只留一條不寬的通道往古廟。 今年沒有了戲棚,沿海廣場一片寬闊,欄杆掛上綵旗。 3 月24 日(農曆二月十二日)下午約3 時半,主持法事的喃嘸師傅將大士王等大型紙扎祭品由碼頭搬到古廟外安放,當經過廣場時顯得十分輕鬆。

洪聖爺廟: 建築風格

本文以筆者家人為主要書寫對象,旨在探討香港漁民及水上人在海、陸兩種空間的交替運用,從而記錄 鮮為人知的水上人生活空間及故事如何構成一個獨特的文化內涵,並嘗試填補主流歷史論述的空白。 位於西貢滘西洲南部的滘西村,居民早年以捕魚為生,因此集資興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以保平安。 根據地方傳說及從古廟的碑記推測,洪聖古廟在1889 年以前便已建成,於2002 年列為古蹟。 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當地會大事慶祝洪聖誕,上演神功戲不在話下,西貢各地區社團均組織花炮會前來古廟賀誕,並有抽花炮活動。 這盛會將寂靜、居民大多已遷離的滘西村一時間變得熱鬧,而籌辦過程亦加強了滘西村村民的凝聚力。

洪聖爺廟: 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

這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厭惡南海神名讀來煩冗拗口,特別在洪武三年(1370年)廢除了各種前朝封號。 直到天啟元年(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登基,才重新封南海神為「廣利洪聖大王」,從此沿用至今,成為洪聖爺的主要名銜。 另外,鴨脷洲有一條洪聖街,街上還有一棟洪聖大樓。 至於灣仔有大王東街和大王西街,此「大王」即是指「洪聖大王」。 洪聖爺廟 在這些地方或街道旁,總是能夠找到一座祭祀洪聖爺的古廟,可見祂在香港傳統民俗裏的重要地位。 這座大約於1847至1852年間建成的廟宇,原本是一個位於石頭上的小祭壇,且面朝大海。

洪聖爺廟: LEGOLAND Discovery Centre Hong Kong 香港樂高探索中心泊車泊邊好?

他們把吉澳、榕樹澳和西貢等 一帶的漁排變為收費的釣魚場,邀請獨立樂隊到漁排上表演,提供燒烤或膳食,更有專人以快艇接載。 它的內容是「香港的一些社區於每年農曆二月舉辦洪聖誕,以慶祝洪聖壽辰」,而在其下有9個子項目,分別是本地9處的洪聖誕賀誕活動。 雖然艇戶及棚屋居民的居住環境及衛生問題惡劣,可是政府卻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反而以影響衛生之名,把棚屋拆卸、要 躉船遷移,水上人及漁民因此散落至其他地區,漁民社區逐漸被瓦解。 空間被社會關係支持和生產的同時,也生產社會關係。 所以,列斐伏爾所提及的空間是「社會 空間」,而社會空間就是「社會產物」,其生產方式亦與特定的歷史、社會制度與脈絡扣連。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管火的怎麼會跑來管水了呢? 「洪聖」之名,實際源於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朝廷尊封南海神為「洪聖廣利王」,當時與南海神同時受封的,還有東、西、北海三神,封號分別是「淵聖廣德王」、「通聖廣潤王」和「沖聖廣澤王」。 三個封號開首的「淵」、「通」、「沖」三字,皆與水流有關,並且都寓意流動範圍寬廣,「洪聖」自然也不例外——在祂名號中的「洪」字,應該是指「洪水」或「洪大」的意思,絕對不會是姓氏。 村民幾天前已在島上灣位處的沙灘取沙,裝成20 多個沙包用船運往廣場。 洪聖爺廟 這堆沙弄成河流模樣,沙上插香燭,周邊遍布衣紙,沙河前方豎立小型紙扎海龍王,以震懾牛鬼蛇神、海上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