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小學2024詳解!內含九龍城小學絕密資料

隨著新發展區的基建工程陸續開展,九龍城區將會有另一番新景象。 九龍城區的面積約 1,000 公頃,人口約有 418,700 人 註 。 九龍城區有五個分區,分別為紅磡、土瓜灣、龍塘 ( 即九龍城及九龍塘 )、 何文田和啟德。 九龍城區主要為住宅區,區內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私人房屋,包括舊式唐樓、大型私人屋苑及高級平房區;其餘則分佈於區內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 九龍城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區,區內匯聚了形形色色的居民;從長者到年輕一代,從老街坊到新來港移民,以至少數族裔人士。 如何讓不同社群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社區;如何確保區內的設施及措施能滿足居民的需要;以及如何協助區議會推行各種社區建設活動及小型工程都是我們民政事務處的主要工作目標。

位於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屬區內爭崩頭學校之一,校舍與同一辦學團體的幾所中小幼毗鄰,成為一個獨立而寵大的學校村。 學校銳意發展多元教育,電子教學、STEM及編程課程,引入先進的電子設備,輔助師生教與學。 拔萃小學雖然已和男拔脫勾,不過在41校網內,仍然是熱門之一,是以活動教學和專題研習為主導的基督教男女校。 九龍城小學 陳守仁有兩成非華裔學生,故特別重視英語發展,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來自約20個國家的學生,與本地學生一同上課,自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境。 又鼓勵學生發展第三語言,須修讀日文、法文或西班牙,除了增強外語能力學 習。

九龍城小學: 九龍小學 Kowloon Junior School

這個名校網「單性別」學校頗多,分別有三所女校及一所男校,故女生升小優勢相對較大。 為令子女入讀心儀小學,家長宜深入了解及分析網內學校的收生趨勢及教學特點。 喇沙小學喇沙小學在全港小學排名中經常位居頭三,其辦學團體為香港喇沙修士會,而校訓是「信德、善行」。 為了秉承校訓以及辦學理念,令更多學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喇沙小學一直堅持拒絕轉型為直資小學,以學校自身為學生榜樣,真正做到辦學團體提倡的愛主、愛己、愛人的「喇沙精神」。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創校逾80年,向來是家長心儀的名校之一,每年收約3,500份小一申請表,爭奪140個小一學額,相等於25人爭一學額。 能吸引過萬名家長慕名而來,絕非無因:畢業生赫赫有名,如文學家白先勇、教育家劉天賜、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學校堅持自信教學,找出孩子的閃光點。 本地老牌學校培正由1889年於廣州創校,到1933年先後開辦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和幼稚園。 過往培正幼稚園的學生可一條龍直升培正小學,但早前培正宣布從2017年度起幼稚園部畢業生由100%直升減至85%。 九龍城區學校向來搶手,其中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既是41校網的大熱學校之一,亦是很多女生家長的首志願學校,而且有直屬中學,85%學生可以升讀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學校擁有逾90年歷史,其紅磚校舍不但是該區的地標建築物,更於2008年成為法定古跡。

九龍城小學: 到校週二、三、四非華語小學功課輔導班導師$150-$160/堂(鄰近宋皇壹 & 九龍城)

對於廣大的香港市民來說,隨着時光流逝,九龍城區的面貌經歷幾番更替,但宋王臺遺跡、九龍城寨和舊啟德機場將永留市民的集體回憶之中。 九龍城小學 九龍城小學 展望未來,啟德重建計劃的落實及沙中線的興建,將令九龍城這個既富歷史色彩又充滿發展機遇的地區,經歷另一次蛻變。 學校教學策略方面,在正規課程、全方位學習和各項比賽的配合下,推行小班教學,透過主題學習、課程統整、科本探究、戲劇教育、合作學習、美感教育、及專題研習等策略,發展創意學習及培養學生共通能力,並進行促進學習評估。 蓋sir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參與「中心負責人培訓計劃」並畢業後,正式開辦「數研教育中心(九龍城)」。 Sunny哥哥畢業於香港教育學院,修讀中學教育系榮譽學士學位,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參與「中心負責人培訓計劃」並畢業後,正式開辦「數研朗晴教育中心」。

九龍城小學

希望在踏入選校高峰期前,為正為準備報讀幼稚園,和準備來年小一入學而頭痛的家長們提供協助,為子女揀選適合的學校 。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創於1936年,學校並沒有直屬或一條龍中學。 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其受歡迎的程度,因為這所學校學生升讀名校的比率相當高。 加上學校環境優越,學校因為希望學生可以多親近大自然,而設立了一條環保徑,內有有機園圃、雨水收集灌溉系統、環境資源中心及風力發電系統等,是在其他學校不常見的設施。 教學方面,學校的課程內容亦比較深,每科課程都比其他學校高半至一年級,這也使學校的學術水平比其他學校高。

九龍城小學: 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 St. Eugene de Mazenod Oblate Primary School   資助

雖然如此,41 校網選校仍然應保守至上,以免萬一「大抽獎」不如意,最終被派往校網外黃大仙區較冷門的「寶校」。 而在統一派位部分,2021年共有570爭奪「大抽獎」學額,乙部就有445人(78.07%)獲派首三志願學校,成功率相當高。 除了所謂的「神校」,41校網各校表現平均,家長不妨根據學校特點,結合孩子情況部署選校策略,避免執著於特定學校,減少競爭難度。 此外,以2021年統一派位選校名單為參考,43校網的9間學府將會提供約45個學額於41校網,家長可別忘了將該些學校填入名單中,避免留空而被隨機獲派至冷門「寶校」。 近年來越來越多小學喺小一面試嘅時侯唔希望小朋友面試經過操練同背誦標準答案,所以唔少band 1小學會選擇現場測試小朋友嘅反應力同專注力,建議家長同小朋友以平常心應試就得啦。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聖依納爵教育機構 ,現任校長為何建儀女士。 九龍城區以41 校網最有名氣,是喇沙小學、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等名牌學府的集中地,故也引來最多區外家長爭奪學額。 千居整理 41 校網的小學排名、各小學的結龍 / 聯繫 / 直屬中學,嚴選區內名牌屋苑,教你選校揀樓策略,方便家長們為升小一的子女鋪路。 對計分生而言,宗教分佔相對優勢,因為在10間小學中,天主教學校就佔了6間,基督教僅有2間,因此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天主教學童有加分優勢。 沙田區有兩所直資一條龍學校, 培僑書院 九龍城小學 是其中一所,中小學位於同一校園,在大圍山上自成一國。 外界對培僑的印象,多以為它是一所愛國學校,其實學校不但重視中華文化,同時融合西方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九龍城小學: 組別: 小學組 項目: 初級長拳第一路一,二段

其中屬於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類別共11,790人,餘下9,934人則屬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類別。 另外,家長亦須留意網內有六所小學為天主教學校,兩所為基督教學校,因此,天主教徒在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選報學校有較大彈性,亦較佔優。 據教育局編製的《二○一三年度小一入學報告書》,該校網的官津小學在二○一三年度合共提供九百六十六個小一學額。 然而,由於網內適齡學童甚多,近年須向鄰近的黃大仙四十三校網「借位」,但借出學位的學校大部分非家長心儀之選,學童在「統一派位」階段隨時被派到該區,因此,家長必須謹慎擬定選校及填表策略。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是位處於屯門區的一所津貼小學,根據教育局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屬於70校網。 學校是一間男女校,創校於 1984年,校訓是「愛敬勤誠」,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 保良局 ,現任校長為溫慧芬女士。

  • 曾任教多間本港知名幼稚園,熱衷於幼兒教育研究,曾多次於國際學術會議中發表有關幼兒教育為主題的研究結果和學術文章。
  • 1981年創校,是沙田區內唯一的官立小學,推行成長課,發展關愛文化;鼓勵學生參加各科活動及擔當服務生以提升歸屬感。
  • 故此,該校網內單性別小學的學生,升讀「全開英文班」中學的機會較大,其次為九龍塘官立小學的學生。
  •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其一條龍中學拔萃男書院,均為本地直資名校,可說是本地男校一哥。
  • 瑪利曼小學位於灣仔區的一所津貼小學,學校是一間天主教的女校,創校於 1927年,校訓是「天主是我的明燈」, 辦學宗旨是致力為學生提供全面教育,幫助他們在靈性上及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
  • 早前,啟思中學中文科及體育科舉行了別開生面的舞龍比賽,學習春節的知識、舞龍的技巧,勝出的隊伍就可以來到啟思小學一展身手,為小師弟妹送上精彩絕倫的表演和真摯的祝福。
  • 嘉諾撒聖心學校一至三年級為下午班,四至六年級則為全日制上課,以逐步適應全日制中學生活。

根據教育局公佈的《2020年度小一入學各學校網學童派位結果概覽》統計,2020年該區總共派發1892個學額,排在48及40校網之後,為九龍區第三高。 其中 34 九龍城小學 所是官立/資助小學,14 九龍城小學 所是直資/私立小學。 官津小學分佈於校網 34, 35, 41 內,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校網涵蓋地區及學校名冊。 學校訓輔合一,注重學生身心發展,兩度獲頒香港健康促進學校金獎(中大)、三度榮獲國際啟發潛能教育成就大獎及連續9年獲頒「關愛校園」獎(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九龍城小學: 男女子混合組

千居根據小學在學術 、體育 、音樂、師資、校舍方面的評分,整理全港 Top 100 小學排名,其所屬校網和學費,涵蓋官立、津貼、直資、私立小學,供各位家長作參考之用。 國際學校主要是為外國人的子女提供教育,但是大部分國際學校都接受本地人申請。 不少本地家長希望子女有更高的英語水平,想避免本地學校繁重的功課壓力,及對將來前往外國升學較易適應等等原因,都選擇送子女入讀國際學校。 每一所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及課程設計都有其獨特之處,與本港的主流課程有很大差異。 再者,國際學校一般銜接外國教育制度,因此家長替子女報請國際學校前,應考慮清楚學校的課程設計與子女將來長遠的升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