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攝護腺癌病人的切片,我們對病理基因有所了解後,會據此作判斷,若是屬於轉移風險比較低,可以做更精準的PSMA SCAN去了解全身轉移點的位置,然後做精準的全身多部位放射線治療,但這因人而異。 未來,我們將根據臨床風險與生物學特性,提供病人特製化的治療。 答:鍾醫師:放射線治療運用於攝護腺癌有非常久遠的歷史。 早期的放射線治療,每天2 Gy劑量,做38次或40次,將近兩個間,因為周一到周五治療,每天一次,週六與日休息。 答:黃醫師:話說從頭,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是以荷爾蒙治療為基礎,也就是所謂的去勢療法。
早期攝護腺癌其實進展不快,年紀大或身體狀況不好時,手術的好處不見得比害處多,所以才出現這些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篩檢的想法,但前提是:「要諮詢泌尿科醫師評估風險利弊,再由病人決定是否要做檢驗」。 在初期時,若惡性度低且腫瘤量少,我們可以先讓病人選擇不治療,進行密切追蹤,當疾病進展時再來做手術。 病理科醫師可依據尿液細胞檢查、切片檢查及手術切除後的組織進行診斷,確立腫瘤的病理分期、腫瘤細胞惡性度等提供臨床醫師對於診療計畫的訂定,以及對於疾病預後的預測。 泌尿系統腫瘤需賴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分類,因此一個良好的泌尿系統腫瘤團隊,需要本院優秀病理科醫師的參與。 泌尿系統腫瘤病人從初步診斷、臨床分期、治療到追蹤,都由泌尿科醫師整合負責。
泌尿上皮細胞癌: 第一屆 (任期:2014-01-23至2017-01-
我想大多數的會員都了解我們預定在2021年8月〈一年半後〉再次舉辦會員大會和理監事改選,本人在此懇請各位會員在往後的一年半內給我最大的支持與奧援,讓我們陪著臺灣楓城泌尿學會一起繼續進步。 在我主持下的臺灣楓城泌尿學會,未來工作內容大致上會延續原本規劃好的工作計畫持續進行,並將儘速於完成交接工作後陸續展開財政、工作內容的檢討並討論學會未來發展的方向。 六年前在蒲永孝前理事長的帶領下,一群曾與台大泌尿科結緣過且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決定成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為社會做出貢獻。 在大家的努力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年年成長茁壯,六年下來會員數也從原始的42名會員增加到現在的164名,成員成份更是多元,涵蓋醫師、護理師、助理等。 臺大醫院泌尿部現有主治醫師十三位,分別為蒲永孝、余宏政、謝汝敦、劉詩彬、張宏江、黃鶴翔、黃昭淵、王碩盟、黃國皓、李苑如、陳忠信、戴槐青、何承勳等諸醫師。 臺大醫學院泌尿科現有專任教師5位,計有:蒲永孝(教授)、余宏政(教授)、謝汝敦(副教授)、劉詩彬(助理教授)、張宏江(助理教授)。
第一、二期之攝護腺癌採用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治療,不但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尿失禁也低於百分之二;在選擇性的病人(第一期的年輕病人)可保留神經血管叢,維持原有之性能力。 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可以減緩病患術後的疼痛感,減少對於止痛藥物的依賴,縮短手術後的恢復期間。 本院對於攝護腺根除性手術後取下的攝護腺、儲精囊標本,採用完整大塊切片(whole-mount section)作病理組織的檢查,有別於傳統的取樣切片,以得到最準確的病理分期診斷。
泌尿上皮細胞癌: 手術治療潛在優勢
於1966年進入醫局任主治醫師,1967年赴美國紐約醫學院及史隆凱特林癌症中心進修,乃為小兒泌尿科專家,主持特別門診,對泌尿系統先天性異常之手術治療的成果皆甚佳,對住院醫師之教學更是非常熱心。 1979年與許德金副教授共同參與連體嬰忠仁,忠義之分割手術,並於1980年升任副教授。 泌尿道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若癌細胞出現於腎盂或輸尿管等2處時,就稱為是「上泌尿道上皮癌」,亦可細分為腎盂癌、輸尿管癌兩類。
我先回顧一下藥物治療史,約從2004年第一個對病人存活期延長有幫助的就是歐洲紫杉醇,這個藥奠定了去勢療法一段時間後,產生抗性時,使用化學治療的角色,多年後才有其它的藥物誕生。 第二個化療藥是去癌達 ,為新一代紫杉醇類藥物,2010年研究報告指出,於歐洲紫杉醇治療無效後,此藥對病人存活期延長亦有助益。 泌尿上皮細胞癌 後來陸續有口服的新一代荷爾蒙藥物出現,目前健保給付兩個藥,阿比特龍(abiraterone,商品名澤珂)與安可坦,這兩個藥物在此階段皆具有療效,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泌尿上皮細胞癌 另一個藥物叫做鐳223,屬於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對於僅骨頭轉移病人,不但可減輕疼痛,延緩骨轉移相關併發症發生,也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泌尿上皮細胞癌: 攝護腺癌的全身性治療
我們每個月替醫院賺進400~500萬元,比其他許多科部,呈虧損狀態要好。 相信當我們逐漸補足3名主治醫師之缺額,會有更好的業績。 持續建立泌尿部的各種SOP—我們仍然積極持續推動部內作業制度化,及醫療作業標準化,希望大家在實際作業中,不斷修正及改善制度及SOP。 制度化或標準化,其實是一種工作及生活態度,建立一種解決未來類似問題的相同作法,減少同仁們重複摸索,浪費時間。 第一次建立制度及製作SOP的同仁們最辛苦,但是貢獻也最大,請同仁們體會他們的辛勞,若有建議,也歡迎隨時提出。
- 但是鉑金類的藥物具有腎毒性,對於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可能也不適用,臨床上甚至會遇到因為患者化療副作用嚴重而需中斷治療的情形。
- 安以軒老公、德晉集團前主席陳榮煉,去年因涉嫌經營非法賭博、洗錢,遭澳門警方拘捕,案件目前還在審理中,下月8日將進行陳詞結案,但據陸媒報導,結果恐出現反轉,他可能免受牢獄之災。
- 若腫瘤侵犯深度於固有層與黏膜層之上,叫做非肌肉侵犯型膀胱癌,包括T1、Ta及原位癌。
前列腺癌為一個因為男性荷爾蒙引起的疾病,較高危險的局部性前列腺癌可於手術後或放射線治療後進行輔助性荷爾蒙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仍然以荷爾蒙治療為主,有部分病人對於荷爾蒙治療沒有反應,他們可以考慮接受傳統化學治療。 對於上泌尿道(腎盂、輸尿管)的泌尿上皮細胞癌,腎盂輸尿管及膀胱袖口切除手術是目前世界公認的”黃金標準”治療。 經腹腔或是後腹腔的腹腔鏡手術應用,大大縮減了傳統手術所造成的傷口範圍,明顯減緩病患術後的疼痛感,縮短手術後的恢復期間,早已成為目前手術治療的主流。 少數病人則會出現遠端轉移之症狀,其症狀依轉移的部位而定,如轉移至脊椎可能會引起背痛、手腳酸麻或無力等。 醫師檢查時會觸診腹部、鼠蹊、會陰、後腰敲診、以及針對攝護腺進行肛門指診。 泌尿上皮癌是一種泌尿道的上皮細胞癌症,台灣每年死於泌尿上皮癌的人有700人左右,最常見的是膀胱癌,另外還有腎盂癌、輸尿管癌、尿道癌等。
泌尿上皮細胞癌: 攝護腺癌診治的近期發展
首先感謝各位臺灣楓城泌尿學會會員和新任理監事的支持,讓本人在2020年1月12日被推舉成為新任理事長。 本人在內心充滿感激之餘,也自知正式接下了帶領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繼續向前邁進的重責大任。 1962年,泌尿科及皮膚科正式分別設立,由謝有福教授任第一任泌尿科主任,陳登科教授任第一任皮膚科主任。
他是國內外知名的泌尿腫瘤學專家及意見領袖,尤其對攝護腺癌更為專精。 泌尿上皮細胞癌 他也熱衷教學,曾7度由醫學生票選為臺大醫學系優良教師。 他創立了國內攝護腺癌冷凍治療之訓練中心,治療經驗及成績已遠遠凌駕亞洲其他各國,許多國內外醫師及病人,慕名前來學習或醫治。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 免疫療法戰勝病魔
另外,像是化學物質的接觸,比如空氣中的化學氣體、染頭髮的染劑、指甲油、油漆、汽油,工作環境的化學物質、農藥、有機溶劑等,這些無論是經由呼吸或是直接觸碰到,都可能增加泌尿上皮癌的風險。 泌尿上皮細胞癌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一种多源性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 增進學會會員情感,強化會員的聯繫溝通,提供更多會員交流的平台與機會,例如:聯誼活動、學會官網及社群網站的經營。
所以阿比特龍需要搭配類固醇使用,目的是為了矯正身體因某個荷爾蒙受到抑制而有代償性加強分泌現象,最常見的是可能造成鉀離子濃度降低。 於放射治療期間主治醫師會視病人的副作用調整葯物或療程。 非常少數的病人會有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主要為放射線造成的泌尿道纖維化,直腸壁微血管增生或細胞病變,及性功能障礙等。
泌尿上皮細胞癌: 治療成果
然而,泌尿部是醫院之編制,在醫學院內之編制仍為醫學系泌尿科,通常是由醫學院醫學系泌尿科主任兼任醫院泌尿部主任。 1946年,謝有福教授任本院第一任皮膚泌尿科主任,科內同仁有吳萬耀、翁廷雄、柯德三、石水森、江萬煊、黃當時及許清槐等諸醫師。 第二附屬醫院(即現在的市立中興醫院)皮膚泌尿科主任為陳登科教授,科內同仁有羅慶鈞、傅文龍、張人驊、李錫乾及黃銓基等。 1945年台灣光復,台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臺大醫學院仍沿襲日治時代的制度,在附屬醫院設有皮膚泌尿科,科內醫師們同時鑽研皮膚科與泌尿科,教育制度仍沿製日本模式,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並未做重大改變。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一群臺大泌尿科 ( 部 ) 的在職及前任同仁們,於 2014 年成立了本學會,藉以聯繫同仁們的感情。
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佔50-65%的罹癌男性及20-30%的罹癌女性。 職業暴露於化學染劑及染髮亦是可能的危險因子,佔25%的罹癌病患。 若是曾經做過骨盆腔的放射線治療,例如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的治療,可能增加2-4倍的罹癌風險。 健康大樓規劃及攝護腺中心—根據院方規劃,泌尿部未來將與其他數科,遷入西址健康大樓。 從2014年7月起,本部就積極配合參與院方及企劃室的規劃過程,目前已經完成未來泌尿部門診區的規劃,取得比現在門診區大一倍以上的空間 (含通過的攝護腺中心),為將來長遠 (未來20年) 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泌尿上皮細胞癌: 免疫治療並非萬無一失 只有20-30%有效且有副作用
癌症的變化有幾個分類,一類是基因突變,相對沒有那麼劇烈,癌症進展相對緩慢,但即便相對緩慢,有些還是會轉移。 轉移出去以後,因為轉移的位置與轉移的點並不多,比較精準的PSMA SCAN,可以在PSA很低的時候,偵測到很小的轉移點,加上現代放射線的精準度佳,這幾年來醫界比較積極使用於身體狀況很好,骨頭沒有疼痛的病人。 臨床實驗指出,即便轉移,有一群病人確實在積極治療下,五年的生活品質與存活率改善很多。 因此,讓人感覺,是否可在腫瘤轉移數目還不是很多時,可以更早介入積極治療。 目前已知的攝護腺癌基因,大概10% 與遺傳有關,對於基因突變明顯,基因轉變速度超越對病情控制的兩三年內,我們當然不會鼓勵這群病人使用放射線治療,反而應該接受全身性治療,例如,我們會尋找化學治療或是新的荷爾蒙治療。
- 本人在內心充滿感激之餘,也自知正式接下了帶領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繼續向前邁進的重責大任。
- 因此,我們正有計畫地,訓練我們的子弟兵,使其能盡早成熟,獨當一面,加入我們的戰鬥團隊行列。
- 其餘症狀包括解尿疼痛不順、體重減輕、疲倦、貧血、食慾不振、骨頭疼痛等。
- 1979年與許德金副教授共同參與連體嬰忠仁,忠義之分割手術,並於1980年升任副教授。
- 舉例而言,雖然前面提到已有轉移時,因為攝護腺癌與男性荷爾蒙有關,荷爾蒙治療常是第一優先,可是,如果病人的心臟血管無法承受荷爾蒙引起的壓力,甚至有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風險,此時,就必須另作考量。
- 但在切除之後,我們仍然要進行免疫治療,利用卡介苗進行輸尿管內的灌注來預防腫瘤的復發。
泌尿上皮細胞癌指的是在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的上皮組織產生病變,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膀胱癌為國人男性罹癌第九名,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逸萱表示,有名泌尿上皮細胞癌個案經免疫治療成功控制疾病。 而免疫治療藥物是一種單株抗體,一般稱它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泌尿上皮細胞癌 checkpoint inhibitor),利用靜脈注射到病人體內,藥物會與標的蛋白結合,進而提升免疫功能達到抑制癌細胞的效果。 在今年四月開始健保局給付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泌尿道上皮癌、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轉移性胃癌、晚期腎細胞癌及晚期肝癌等符合相關條件的病患使用。
泌尿上皮細胞癌: 膀胱癌術後憂終身放尿袋? 醫:「1手術」傷口小、零漏尿
黃建榮醫師表示,上泌尿道上皮癌在台灣並不少見,患者大多為年長者,以女性多於男性,且以無痛性血尿為典型症狀,亦可能伴隨有腰部痠痛、排尿疼痛等不適症狀。 前述歷任主任謝有福教授、江萬煊教授、許德金副教授、蔡崇璋副教授、丘祖毅副教授、賴明坤教授、陳淳教授、余宏政教授、及蒲永孝教授外,本科另一資深醫師為王經綸醫師,於1953年進入本科,1960年升任講師,一直從事性神經學研究,於1992年退休。 另則有勞漢信醫師對男性結紮有獨到之處,並配合政府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謝德生醫師對生殖泌尿系統腫瘤之治療及預防有專才,並於1997年升任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 闕士傑醫師致力於腎臟移植及腹腔鏡手術及免疫之探討(已離職赴美)。 其他尚有花蓮縣衛生局局長黃熾楷醫師,敏盛醫院院長陳志忠醫師,國泰綜合醫院院長林志明醫師等。
泌尿上皮細胞癌: 診斷
一旦泌尿上皮細胞癌出現轉移,復發的風險就非常高,必須用全身性的治療,賴逸萱表示,以往對於轉移性泌尿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含鉑金類(Platinum)的化學治療為主。 但是鉑金類的藥物具有腎毒性,對於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可能也不適用,臨床上甚至會遇到因為患者化療副作用嚴重而需中斷治療的情形。 答:林醫師:有效的治療工具其實很多,重點是次序,以及能否合併使用。 哪個先,哪個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指引,尤其是局部治療是否合併全身性治療。 我通常會用現有的數據告訴病人,可能的好處與壞處,主要是要看病人的症狀。
泌尿上皮細胞癌: 健康醫療網
根據荷爾蒙治療的反應,區分為去勢療法敏感性及去勢療法抗性兩個階段。 泌尿上皮細胞癌 近十幾年來,隨著新藥的發展及實證醫學科學證據的出現,在治療的觀念上已有所改變。 亦或是減少病人體內原發腫瘤細胞的數量,進一步促進輔助治療的效果。
如果膀胱是正常而發現,血尿由輸尿管開口噴出時,便會檢查病人的腎臟內是否有其它的癌症。 如果腎臟是正常,或者腎臟內並沒有腫瘤存在,但腎盂有明顯的積水時,我們便要高度懷疑病人具有輸尿管內的腫瘤存在。 80-85%的腎臟腫瘤都是惡性,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左腎及右腎發生的機會各半。 腎臟的腎盂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式相近,因此常合併討論。
對此,這些年來手術技術成熟、微創手術的引進,大幅減低尿失禁等嚴重併發症,同時 “積極追蹤,暫不治療” 的觀念也被引進預後良好的極早期低惡性癌上,過度治療的問題事實上已經解決了,我們會諮詢病人,視其意願提供治療建議。 對於零期或是第一期的膀胱癌可採行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手術合併膀胱局部化學藥物灌注治療,保留正常的膀胱生理功能。 侵犯性膀胱癌則需要考慮進行膀胱部分切除或是全切除手術治療。
輸尿管的腫瘤如果是移行上皮細胞癌,轉移的機率非常的高,因為輸尿管壁較薄,比起腎盂以及膀胱,腫瘤容易沿著表皮向下,經由血管或是淋巴管而造成遠處的轉移,或是局部淋巴腺的轉移。 當確定輸尿管的腫瘤是惡性時,通常我們會建議病人採取單側腎臟及輸尿管全部切除,並且要清除該側後腹腔的軟組織以及局部的淋巴腺,以確保腫瘤不會有蔓延的情形。 然而在某些情況我們也會採取保守的手術方法,例如病人的另外一側腎臟及輸尿管發育不良,或是已經無功能,或是已被手術切除後只剩下患側的腎臟,此時切除腎臟及輸尿管勢必會讓病人面臨洗腎的命運。 這時如果輸尿管內的腫瘤是屬於較低惡性度(第一或第二級癌細胞)而且在經過檢查,發現腫瘤並沒有轉移的跡象,也沒有侵犯到輸尿管肌肉層,我們可以採取局部切除一段輸尿管,並且將上下的輸尿管重新縫合。 甚至於有時我們也可以使用內視鏡來進行腫瘤的切除,而不用開刀切除該段輸尿管。 但在切除之後,我們仍然要進行免疫治療,利用卡介苗進行輸尿管內的灌注來預防腫瘤的復發。
泌尿上皮細胞癌: 台灣每年700人死於泌尿上皮癌!40歲以上該做這幾點預防癌症
如此,可以把手術適用範圍訂的更寬廣,幫助有需要手術的病人。 自然,如果病人不需要,我們也會誠實告知,等待適合的情況。 攝護腺癌的治療,第一、二期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但對於年紀較輕的病人會考慮以手術治療為主;第三期的病人則以放射治療合併抗荷爾蒙治療為主。 如果另外提供類固醇,應該可以控制的不錯,但需要定期追蹤。
對於某些骨頭轉移風險較高的泌尿系統腫瘤病人,或是需要接受腎臟切除的病人,這時候就會需要核醫科的醫師來進行全身骨骼掃描評估。 或是安排腎臟掃描評估病人腎功能狀況,在術前預測腎臟切除對於腎功能的影響。 台灣南部烏腳病流行地區(北門、學甲、布袋、義竹)有高罹患率,高達80%的腎臟惡性腫瘤是腎臟尿路上皮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系癌團隊:
經歷臺大醫院主治醫師、沙烏地阿拉伯法德國王醫院主治醫師、羅東醫院副院長、現任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 余醫師除了專精於臨床一般泌尿科學的治療外,並埋首於泌尿醫學之研究,專長領域為婦女泌尿科學與泌尿神經生理學、神經性排尿功能障礙、良性攝護腺肥大症及攝護腺癌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 賴教授於1972年臺大醫學院醫科畢業後,赴美國紐約羅傑斯特醫學中心深造,修完二年一般外科及四年泌尿科住院醫師訓練後升為主治醫師。 1980年,長庚紀念醫院聘其為泌尿科主治醫師,並於1985年升任主任,於1994年卸任。 回國十四年當中,在國內外發表之論文有八十四篇,1985年聘為臺大醫學院兼任講師,1988年升副教授,並於1994年升任教授。 62歲黃先生,因血尿、急尿感就醫,檢查後診斷為膀胱癌第3期,醫師團隊考量病人期別低,醫師與病人討論後選擇達文西輔助膀胱全切除及原位膀胱重建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