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完成歷時四年的「油旺地區研究」,建議全面重新規劃該區,提出將花墟水渠改建為水道公園等五大發展節點,改善地區面貌,並透過地積比轉移等新的規劃工具,提高重建的財務可行性。 旺角和油麻地的住宅向來多屬私樓,但兩區用地日後經過「執位」後,這格局有望打破。 市建局指在油旺研究範圍內,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公營房屋,局方會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 油旺重建 「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已經完成,並於2021年9月呈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
過去,市區更新主要側重個別項目發展,缺乏足夠空間及規模解決舊區所面對的不同城市議題。 有見及此,市區更新必須採取更全面以地區為本的規劃研究策略,以有效回應迫切及複雜的舊區老化。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及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油旺重建: 香港迪士尼樂園加價劏客?一隻雞髀竟售$160!網民竟力撐:唔貴喎
報告建議重建旺角街市,建立特色市集大堂在新大樓內,保留街道特色的同時,並會加入與飲食相關的零售及表演場地,以構成一個全新的休閑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至於旺角方面,報告研究範圍建議將於旺角東水渠道一帶重開鋪面渠,情況類似韓國清溪川般,可於在河道兩旁設綠化公園,並在兩旁興建商住或服務式住宅混合發,沿途亦有商業街,配以特色建築提升吸引力。 雖然項目在不同時間批出合作發展合約予發展商,但各個項目之間將透過「總體設計要求」所訂立的標準,發揮協同效應,加強地區對外、內的連繫。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出,破舊樓宇是否值得重建,有三大考慮因素,包括樓宇重建效益是否多於維修效益、土地資源能否更有效運用及有否足夠的財政資源儲備。
「油旺地區規劃研究」以地區為本的方針,對市區更新的政策框架及實施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制定出一套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作為重整舊區的藍本。 「概念藍圖」從油麻地和旺角區內,找出具重建潛力、經濟民生活動、歷史文化不同特色的核心發展節點,充分利用「5R」業務策略,於密集的城市舊區創建符合規劃標準的綠化帶、休憩空間和行人網絡,並透過智慧城市及地方營造手法,提升地區暢達性及活力,改變市民整體的生活質素。 市建局早前公布完成了「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在旺角至油麻地一帶、面積212公頃範圍內,分5大發展節點,其中將位於佐敦道與渡船街交界的「八文樓」納入「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建議該處可發展為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並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油旺重建 研究發現,部分舊區面對重建的難題之一,是建築物難以進一步向高空發展,以騰出地面空間改善道路規劃及行人路設計,或提供休憩空間及其他社區設施。 油旺重建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油旺重建: 重建4大方案 1. 拆掉八文樓 重建新地標
■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透過在一個特色市集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重現「街」的氛圍,並加入餐飲和零售,構成一個休閑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韋志成透露,當市建局與政府落實如何推動油旺重建計時,會修訂區內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屆時公眾便會得悉區內的重點發展地區,哪些舊樓會「被點名」成為「接收地盤」,哪些舊樓成為「送出地盤」。 周續說,現時收購賠償標準是參考同區7年樓齡的樓價,有關政策亦加重市建局財政負擔,才要提出增加發展密度的「下策」。
當中建議的機制和策略除了能應用於油旺地區外,亦適合應用於香港其他舊區。 市建局會與政府當局進一步討論及訂立推行細則,以鼓勵市場積極參與市區更新,透過共同努力,為香港締造優質的城市生活。 市建局指出,全面實施概念藍圖後,可帶來不少公眾利益,包括將人均居住面積由現時的18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至26平方米;將休憩用地供應由目前欠缺19公頃,增至擁有3公頃至8公頃的盈餘;以及減少21%至22%的道路空間,以提升環境質素及易行度。 文件顯示,油旺研究範圍南至大角咀,北至太子界限街,涉及面積達212公頃,現時居住人口達21.3萬,涵蓋3,350幢樓宇,其中65%屬於逾50年樓齡的舊樓;47%樓宇狀況為「欠佳」、「失修」和「明顯失修」;37%樓宇為「三無」大廈。
油旺重建: 地積比轉移
韋志成提及,在今次的油旺研究中,已檢視透過地積比轉移,可將區內一些未有用盡地積比、並位處於較難大規模重建的建築物,將其「剩餘」地積比取出,轉移予有重建潛力的地盤,令後者可建樓面積提升,增加重建效益。 根據研究報告,發展節點的例子有油麻地果欄毗鄰興建多層商業大廈,果欄以南興建精品酒店,旺角街市活化的住宅和商業混合發展等。 市建局並建議,尋覓合適地點提供「港人首置盤」,在「上海街618」項目提供青年「共居」空間。 局方表示,政府現時傾向在市建局確實指定地盤的建議後,以行政方式或《城市規劃委員會指引》公布「送出地盤」和「接收地盤」的選址,以供業界參考。
市建局建議透過「連繫地盤」概念,進行地積比率轉移,即是將一些會被降低規劃價值的地點,例如擬改建為休憩空間,或為了保育舊建築等地點的地積比率,轉移到位於策略性位置的大型重建地盤,例如發展節點及活動節點。 其中,市建局建議將現時位於花墟徑的水渠改建為水道,供市民消閒康樂之用,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局方亦擬在旺角東的門戶位置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並在該項目入口處,面對亞皆老街位置興建一個大型露天廣場。 市建局亦打算在位於旺角西的門戶位置,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
油旺重建: 油旺重建規劃200公頃 推算逾萬億收購
所以,基於八文樓有鐵路配套效益,將來重建後變身豪宅價值不菲,以區內半新樓呎逾2萬元計算,假設每個單位有400方呎,整個6500個單位計,項目市值至少逾520億元。 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就是每人一日都只有24小時,除了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外,如何善用工餘時間進行投資,及早為退休生活作準備成為不少人的人生重要課題。 運輸署的研究顯示,旺角平均每日因上班,上學及其他原因而衍生的交通流量高達100萬。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據九巴員工協會理事長李國華稱,來往天恆邨總站至旺角柏景灣的265B路線,由銘基書院往旺角街市,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 油旺大廈密集,交通流量高企,在「街谷效應」下,一般及路邊空氣污染均長期處於極高企的水平。
- 而市建局亦市深水埗提出「小區規劃」方案,涉及16公頃的深水埗舊區範圍。
- 本土研究社認為2030+作為指導香港規劃方向的策略報告,清楚表明香港未來的城市發展必須朝著「宜居城市」的方向設計。
- 其中「正」方案,即是重點促進經濟增長,在基礎設施和規劃容量的限制之下,增加一億方呎的住宅及非住宅樓面。
- 韋志成提及,在今次的油旺研究中,已檢視透過地積比轉移,可將區內一些未有用盡地積比、並位處於較難大規模重建的建築物,將其「剩餘」地積比取出,轉移予有重建潛力的地盤,令後者可建樓面積提升,增加重建效益。
近年市建局以「小區發展」、「規劃主導」等新的市區更新規劃概念重新改造舊區土地,更具成效地運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最後,大角咀亦有「更新」,報告建議將該區變身成「綠悠社區」,逐步淘汰傳統工廈,推動綜合社區發展和綠化空間,以改善大角咀及太子區的生活環境。 報告又建議引入新規劃工具,例如可轉移受限地皮的地積比率到其他地盤,亦可以以「封街」或「殺街」等方式,將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的單一發展地盤。 研究提出,在油旺兩區共5個地點進行大改造,但公眾未及消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便在10月6日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接納研究報告內容,並指政府會從多方面入手,加快市區更新速度。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油旺重建 林鄭月娥還說,已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油旺重建: 由土瓜灣舊區「小區發展」至油旺「規劃主導」模式
文件內未有指出涉及「整合街區」及五大發展節點的確實用地,僅用顏色標示範圍,亦未有具體指出重建涉及的工作。 不過將文件內的發展範圍,對比市建局的重建地圖及政府的地理資訊地圖,可大約對比出涉及的大廈及街道。 《香港01》曾向市建局查詢有關重建工作的確實範圍及展開人口凍結的工作時間表,市建局指將於立法會會議上交代,暫時未有補充。 他又提倡,日後應參考外國經驗,准許發展商透過「中間人」買賣剩餘地積比,令地盤可發展空間及經濟效益可大幅提升,惟參考外地做法,中間人應由公營機構負責。 但韋志成強調,本港暫時未適合採用這種模式,故未來油旺大規模重建時,都只會以政府透過行政手段指定「輸出地積比」的地盤及「接收地積比」的地盤,訂立指引予私人市場參考。
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披露耗時4年的「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油旺研究)最終結果,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將於下周二(28日)開會討論。 至於果欄建築群會活化保育,發展新的零售、餐飲、休閑及藝文用途,新大樓上蓋可作商業發展,包括服務式住宅。 身兼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稱,希望當局詳細交代興建資助房屋與私人樓宇細節,包括因應當區有不少基層住戶,是否會有出租公屋供應等。 市建局又提到,在研究範圍內,有超過四百幢樓宇的現有地積比率已達規定的最高許可水平相若,以及有四百幢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其上限。
油旺重建: 油旺變天 重建油尖旺4大方案搶先睇
因為單位沒有增加,可能要找額外土地安置重建戶然而,早在顧問研究提出三個方案以前,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已經多次在個人網誌表示指市建局有需要探討新策略,「看一看(油旺)哪些地方可以將密度增加,提高地積比;哪些可以做改劃,又或者轉移地積比,透過不同的規劃手段提升重建潛力」。 韋志成指未來油旺研究的方向可以從規劃層面上實行轉移地積比,儲存已收購但未使用的地積比,或轉移至其他具潛力的重建地盤。 韋志成表示,重建藍圖必然需要政府、市建局及私人發展商參與才能達成,市建局未來會在上述指定的重建地盤推展「先行項目」,亦會在其他地區嘗試應用街道整合及地積比轉移等方法,亦會研究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重建的誘因,加快重建步伐。
研究報告提到,發展節點的例子有油麻地果欄毗鄰興建多層商業大廈,果欄以南興建精品酒店,旺角街市活化的住宅和商業混合發展等。 研究報告並建議,透過整合街區,將零碎的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涉及封閉多餘道路,提供休憩用地,而發展商應為有關整合街區提供財務資助,作為增加地積比率的回饋。 此外,研究並建議,只要整體地積比率維持在分區計劃大綱圖容許限度內,容許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率互換等。 不過,市建局提交立法會的研究結果報告,無交代財政安排,是否如早前估算的虧蝕最少1000億元。 研究並建議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尋找合適地盤,以港人首置形式興建資助房屋,實際供應量將按資源情況、技術可行性和政府政策而定。
油旺重建: 研究背景
研究指出,至2047年,該範圍內約 80%樓宇的樓齡將超過70年,預計新建住宅單位的數量將遠遠落後於現有樓宇的大規模老化。 油旺重建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畫,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該規劃研究範圍為北起界限街、南至佐敦道、東起染布房街、西至深旺道、渡船街,共佔地212頃。
事涉一個社區的巨大變化,只花費一周時間便由特首「一錘定音」,這種做法連跟政府打交道多年的區議員也感到驚訝。 對於油旺區的重建工作,URA則是項目的重要持份者和「推手」,必須要與市場產生良性互動。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統計資料,油尖旺區的居住人口為307,878人,以每平方公里計算,人口密度為44,045人,遠高於全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544人的平均數字。 ,比全港人口密度高約6.5倍,是全香港、以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至於重建旺角街市,韋志成透露會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建立特色市集大堂在新大樓內,並會加入與飲食相關的零售及表演場地,設有玻璃幕頂。
油旺重建: 【2023預算案】鼓勵的士純電動 政府為業界提供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
「觀塘市中心計劃」可說是「地區為本」規劃模式的「先導者」,亦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重建項目。 觀塘市中心的更新,不再是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而是為整個觀塘社區帶來裨益,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市建局在2017年開始展開油麻地、旺角地區規劃研究,經過4年時間終於周五向立法會提交研究報告,建議在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5大發展節點,並將部份範圍劃為「建議整合街道」發展。 歷時4年才完成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早前已出爐,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訪問時提到,未來市區重建應透過更新穎的方法提高效益,包括轉移地積比、容許住宅及非住宅地積比互換,整合街道等。 規劃師學會今早(16日)就此舉行網上研討會,有學者質疑,報告顯示「八文樓」樓宇結構良好,卻被納入重建方案;至於果欄將改建成商廈,抹殺社區發展進程,亦無提及如何安置有關商戶。
油旺重建: 【房屋問題】樓齡40年殘破不堪 天花冧石屎隨時攞命 高齡屋邨 危機四伏 重建無期
初時,市建局開大口要求發展商出價最少達80億元,其中商場及公共設施交予政府,涉35萬平方呎,近150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則由發展商擁有,料總投資額約達180億元,政府投放18億元,發展商也要負擔逾160億元。 八文樓位置優越,首先毗鄰港鐵西鐵線柯士甸站,步程只需約1、2分鐘;而八文樓亦鄰近佐敦站及九龍機鐵站(可前往機場),步程亦只是約5至7分鐘。 同時距離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總站亦不算很遠,令有關區域於整體西九龍文化區具協同發展潛力。 倘若計劃全面執行,位於水渠道的「金魚街」、亞皆老街先達廣場,以及旺角街市周邊的市集,未來都有可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