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旺規劃2024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日後每個「整合街區」將劃分成不同的地塊,而封閉道路所帶來的建築樓面面積,將會按比例分配給各地塊。 由於日後可增加地積比率,研究建議,發展商應為「整合街區」日後的市區更新工作提供財務資助以作回饋,例如封閉道路及興建公眾休憩用地。 市建局會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 該處亦可發展為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重建規劃與觀塘裕民坊相若。

  • 根據市建局在油尖旺區議會發佈的文件,研究建議將油麻地及旺角勾畫成數個「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以區內樓宇用途、密度、人口及土地用途等劃分地域範圍,再制定詳細的市區更新計劃及策略方案建議。
  •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 果欄毗鄰巧翔街的一幅用地將興建一幢多層的商業大廈,其基座用作水果批發市場,以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
  • 對於預算案估算,明年至2027年本港經濟年均增長3.7%,陳茂波形容有關估算是合適,包括基於今年出口數據改善、沒有跨境運輸障礙、內地經濟增長快速等。
  • 韋總監說,當年新市鎮訂定的住用地積比率一般較市區為低,荃灣的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現時僅為五倍,因此現時是合適時候,在荃灣開展類似研究,並審視提高荃灣區地積比的可行性,同時檢視土地用途,改善這個舊區的整體環境。

研究制定了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建議把兩區分為五個市區更新潛力地區,各具不同的規劃主題,例如建議把旺角東及西發展為動力商貿區、大角咀變身綠悠社區、油麻地會成為歷史文化生活區。 研究亦提出五個發展節點,為區內的重點發展,設計上各具獨特性,將有助帶動四周的更新。 日前,我與韋志成總監便前往其中一個節點—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的位置視察。 此外,油旺研究在制訂規劃藍圖時,已進行多達18項技術評估,涵蓋廣泛範疇,包括交通、通風、視覺影響、綠化、文物等,並制訂相應緩解措施。 市建局早前公布歷時四年才完成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在旺角至油麻地一帶、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5大發展節點,包括在花墟徑附近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油麻地果欄成旅遊景點;活化旺角街市成為特色市集,整合周邊小販攤檔;將「八文樓」納入「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等。 據思匯2017年公佈的休憩用地研究,現時旺角(每人0.6平方米)及油麻地(每人1.5平方米)兩區的休憩用地,均遠低於目前香港的規劃標準(每人2.2平方米)。

油旺規劃: 尖沙咀

當政府繼續開拓土地為舊區更新提供土地資源時,各界亦做好樓宇的預防性保養、延長樓宇壽命,在土地和財政已具相當儲備時,社會便有條件按「零」或「負」方案進行市區更新,逐步降低發展密度和人口,實現《2030+》規劃願景,令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油旺研究建議採用「正」方案作為更新策略起點,以重建及復修並重的手段,處理舊區設施和樓宇「雙老化」問題。 該方案建議在維持現有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區內發展樓面面積,創造額外發展容量,並為處理舊區更新所需資源建立儲備。 《2030+》在這方面亦有相同概念,建議發展宜居新區,從而為重建稠密的都市核心區提供重置空間。

油旺規劃

研究透過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方法,主要目標是為重整和重塑舊區制定發展藍圖,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重建潛力。 為鼓勵市場參與,研究制定可由市建局及私營機構共同參與的全新市區更新策略,當中亦包括政策框架及實施機制。 根據早前市建局公布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將旺角至油麻地一帶、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4大方向作為重點重建域發展,包括水渠道城市水道、亞皆老街商貿/聯繫樞紐、旺角街市更新活化、油麻地果欄建築群保育、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 然而,立法會建測規園界議員姚松炎指出,若准許舊區透過轉移地積比重建,肯定會較容易加快重建步伐,但預料會令市建局及發展商申請將較低價值地段未用盡的地積比,轉移至高價值地段,「由蝕本生意變為賺錢生意」,容易衍生官商利益轉移的機會,政府需公開有關資訊。

油旺規劃: 「規劃主導」提升重建成效

近年市建局以「小區發展」、「規劃主導」等新的市區更新規劃概念重新改造舊區土地,更具成效地運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研究認為,現有的市區更新模式在嚴重市區老化的高密度地區內,欠缺可持續性和財務可行性,故必須引入新的規劃工具,例如轉移地積比率、整合街區發展,以及住用和非住用地積比率互換 。 他又指,整合街區可避免零碎發展、增加休憩空間,亦可將其地積比計算入發展地盤內。 根據2011年實施的新《市區重建策略》,政府會在各個地區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以「地區為本」的原則,促進公眾參與及諮詢市區更新的事宜。 民間團體質疑市建局在油旺地區規劃直接繞過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機制,自行進行《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先制訂了整個油尖旺的重建計劃,才對社區持份者和公眾進行諮詢,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質疑整個諮詢根本是先有預設結論。 油麻地及旺角區擁有大量超過50年樓齡的舊樓,估計佔該區整體樓宇數量約五成,當中不少更超出現行城市規劃或建築物條例准許的發展密度。

同時,發展局正連同相關部門與市建局密鑼緊鼓,就建議的規劃工具制訂執行細節,如透過更新一些指引落實措施,並期望明年完成相關工作。 韋總監說,市建局會將合適的項目納入市建局未來五年的業務綱領內,盡快開展一些起動項目,並率先試用建議的新規劃工具,為私人主導的重建項目應用新規劃工具提供經驗參考。 區內會設一個特色市集大堂,整合周邊小販攤檔,並設面積1.8 公頃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營造「園中市集」的氛圍。 1.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 油旺規劃 工程包括將花墟徑水渠改建為水道,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油旺規劃: 油尖旺區

本土研究社認為2030+作為指導香港規劃方向的策略報告,清楚表明香港未來的城市發展必須朝著「宜居城市」的方向設計。 策略報告明確提出要藉市區更新,改造舊市區擠迫的情況,空氣質素及噪音環境。 具體措施包括在市區提供更多綠化及休憩用地,以提升舊區市民的生活質素。 若市建局未來透過修改規劃條例,放寬油旺發展限制,允許在舊區興建更多單位,不但令兩區的人均休憩空間變得更低,更有違2030+「宜區城市」的發展原則。 參考油旺研究的經驗,今年施政報告提出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及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方案。

在這方面,市建局於2017年為老化問題嚴重的油麻地及旺角,進行深入的地區研究,並提出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及新規劃工具,使市區更新工作更具成效和前瞻性。 油旺研究提供「正」、「零」、「負」3個市區更新發展概念藍圖方案,從人口規模、發展密度及資源分配等層面作不同假設,以制訂相應規劃,與《2030+》的策略發展和願景相互配合。 當局同時支持推行研究中建議的新規劃工具,例如地積比率轉移、整合街區發展及住用和非住用地積比率互換,促進該兩區的市區更新,並在適當情況下推展至其他地區,以提高重建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和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

油旺規劃: 研究背景

油旺研究「正」方案的高密度發展,並非指整個地區都保持同一密度,而是在部分策略性地點提升發展容量,配合該地點的環境及經濟活動作高密度發展;至於油旺區內其他地點的發展密度可存在差異,實現「疏密有致」的規劃及佈局。 市建局估計,全面實施概念藍圖後,可優化研究範圍的發展潛力,並可帶來公眾利益,包括將人均居住面積由一百九十四方呎,增加至二百三十七至二百八十方呎;將休憩用地供應由目前欠缺一九公頃,增至擁有三公頃至八公頃的盈餘;以及減少兩成一至兩成二的道路空間,以提升環境質素及易行度。 局方亦建議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作綜合發展,該處位於西九龍站及柯士甸站旁,並為多條鐵路的匯聚,研究建議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該處將發展成為受歡迎的匯聚點,其新地標發展項目將是西九龍和尖沙嘴的延伸。 至於備受關注的油麻地北油麻地果欄,市建局則建議把擁有豐富歷史、文化及建築價值的油麻地果欄活化成為一個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同時保育其特別價值。

油旺規劃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統計資料,油尖旺區的居住人口為307,878人,以每平方公里計算,人口密度為44,045人,遠高於全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544人的平均數字。 ,比全港人口密度高約6.5倍,是全香港、以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油旺地區規劃」於本年9月下旬正式提交立法會,民主黨就重建規劃、大廈維修、安置等問題向該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9成居民盼能原區安置,逾4成業主都希望可以「樓換樓」方案作賠償。 然而,研究範圍的重建步伐緩慢,研究指在過去20年,當局只簽發了53份入伙紙,超過 800 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油旺規劃 財政方面,截至三月底,市建局資產淨值四百七十億元,當中二百八十億元是不動產、一百八十億元是流動資金,未來五年動用三百四十億元,主要用以收購土瓜灣的重建項目,最快明年底招標,之後才有資金回籠。

油旺規劃: 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

一個經全面規劃、整體設計的大規模發展計劃,雖然其中包括高層建築物,然而正因為透過高層發展、增加了樓面面積以應付商住需要,便能騰出地面作綠化休憩空間、社福及公共設施等用地,從而促進舊區更新後的整體環境和宜居度。 潘永祥認為,市建局從「小區發展」模式,進一步發展至「規劃主導」模式重整油旺舊區,引入「轉移地積比」等新規劃工具,可令舊區更新重整規劃更具彈性,並將市區更新的效益發揮更大。 他指出,市區舊樓的剩餘地積比率有限,以「規劃主導」重建,可以提高土地分配運用上的效益,一些較遠離商住中心的位置,可以將本身的地積比輸出予策略性商住位置,而送出地積比的位置可改劃為大型公園,提升區內環境,不單令當區居民及工作的人受惠,外區人士亦可享用更優質的公共空間。 8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急速增長,土地需求增加,加上戰後興建的建築物開始老化,本港較早發展的地區出現更新需要。 市區重建規劃模式隨著時代一直演變,初時主要由發展商收購舊樓重建,及後政府成立市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專責市區重建,避免市區環境進一步惡化,以及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

油旺規劃

研究認為,為增加靈活性及配合市場變化,可在維持分區計劃大綱圖容許的整體地積比率的限度內,放寬住用地積比率。 油旺規劃 研究強調,整合街道的選址主要是基於封閉道路及市區老化的考慮,整體交通及運輸網絡並不會受到影響。 參考文件,擬議「整合街區」的範圍或涉及大南街、弼街等一帶,但至今尚未有詳細方案。 韋志成亦提出,重建時如可容許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將住宅地帶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並註明「混合用途」,只訂明總地積比及最高住宅地積比,因應不同因素及需要調整地積比的分佈,即可按情況隨時調整住宅或商業用途的比例。

油旺規劃: 休憩用地嚴重不足

5.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而油麻地則建議打造成「歷史文化生活區」,包括豐富油麻地北的歷史文化特色 ,而油麻地南則會作為西九龍新發展的延伸,提供商業和混合式用途。 當中旺角會變身成「動力商貿區」 ,建議將旺角東發展為「步行娛樂和購物目的地」,而旺角西則會強化亞皆老街沿線的商業或零售用途;至於大角咀則會成為「綠悠社區」,建議逐步淘汰傳統工業用途,推動綜合社區發展和綠化空間。 筆者多年來從事建築事務、城市發展及保育教學和研究工作,亦是市建局董事會一員,樂見上述兩項規劃研究,雖然其研究範圍及焦點不同,但兩者皆以促進香港成為21世紀可持續、宜居和具活力的城市為共同目標。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出,破舊樓宇是否值得重建,有三大考慮因素,包括樓宇重建效益是否多於維修效益、土地資源能否更有效運用及有否足夠的財政資源儲備。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曾在網誌表示油旺兩區樓宇約有四分之一、即超過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甚至達到「負數」,若發展這800幢舊樓,料錄得1380億元虧損。 假如地契容許業主興建10層高的樓宇,但業主只興建9層,就可以將剩餘一層的地積比賣給其他重建的發展商,再利用該金額重新翻新樓宇。 韋志成指未來油旺研究的方向可以從規劃層面上實行轉移地積比,儲存已收購但未使用的地積比,或轉移至其他具潛力的重建地盤。 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面對樓宇急速老化,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其中,市區重建局剛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為重整和重新規劃兩個舊區制定藍圖,亦提出發展節點及一系列新的規劃工具,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益和重建潛力。 施政報告更提出會在另外兩個舊區—荃灣和深水埗—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

油旺規劃: 旺角

如韋總監說,舊區更新不應只看項目,亦不應只看小區,應以更宏觀的概念來考慮。 就開展荃灣及深水埗地區研究,市建局管理層會盡快呈請董事會,在獲得其支持後盡快開展研究,期望可在兩年內相繼完成。 油旺規劃 油旺規劃 朱子洛又表示,當局應盡快提供重建時間表,公開更多研究內容,並應加強與公眾溝通,亦應考慮保育油麻地區內特色街道,以重建活化。 另一發展節點,則建議在旺角東的門戶位置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並在該項目入口處、面對亞皆老街位置興建一個大型露天廣場。 該發展日後會連接通菜街和花園街、旺角道天橋系統及旺角東和旺角港鐵站。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畫,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該規劃研究範圍為北起界限街、南至佐敦道、東起染布房街、西至深旺道、渡船街,共佔地212頃。 民主黨於今年10月15日至11月13日,以家訪形式訪問343名居於兩個油麻地發展節點範圍的居民。 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92%及98%的自住業主及租客,都希望能夠原區安置;其次多人選擇則為九龍地區,方別有31%及57%。

油旺規劃: 發展次序需考慮樓宇狀況

研究報告建議,尋覓合適地點提供「港人首置盤」,在「上海街618」項目提供青年「共居」空間。 研究報告提到,發展節點的例子有油麻地果欄毗鄰興建多層商業大廈,果欄以南興建精品酒店,旺角街市活化的住宅和商業混合發展等。 研究報告並建議,透過整合街區,將零碎的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涉及封閉多餘道路,提供休憩用地,而發展商應為有關整合街區提供財務資助,作為增加地積比率的回饋。 此外,研究並建議,只要整體地積比率維持在分區計劃大綱圖容許限度內,容許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率互換等。 不過,市建局提交立法會的研究結果報告,無交代財政安排,是否如早前估算的虧蝕最少1000億元。 政府大致歡迎油旺研究所建議的方向,而採用的「正」方案將被採納作規劃願景,為日後逐步改劃相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以及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市建局或私人市場就發展建議提交的規劃申請時,提供指引。

油旺規劃: 研究結果

對於有批評市建局重建賺到盡,韋志成澄清市建局歷來收購了八千個單位,若以四百七十億元來收購舊樓,以最近收購呎價一萬八千元計算,只能收購到六千至七千個單位,顯示市區重建工作艱巨。 運輸署的研究顯示,旺角平均每日因上班,上學及其他原因而衍生的交通流量高達100萬。 油旺規劃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據九巴員工協會理事長李國華稱,來往天恆邨總站至旺角柏景灣的265B路線,由銘基書院往旺角街市,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